90年代美国音乐电视剧有哪些(这部美国音乐剧为何能火遍全球)
90年代美国音乐电视剧有哪些(这部美国音乐剧为何能火遍全球)那么,《汉密尔顿》音乐剧如何讲述大洋彼岸国家历史和人物的故事,以至于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热潮呢?毕竟对国内大部分观众来说,音乐剧是一个小众艺术,大部分人没有看音乐剧的习惯,而这出音乐剧最厉害的一点是,即便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能看进去这段故事。导演林·曼努尔·米兰达是位极具才华与慧眼的人,他不仅是导演,还是主演兼作词作曲的人,花了足足6年的时间,才将《汉密尔顿》创作完成。米兰达还因此被评为《时代周刊》100位大咖之一,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纽约时报》对这出音乐剧也给出了很高的评论,称《汉密尔顿》真正的明星是这段恢弘的历史本身。而这段历史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本人。如同剧中唱到的,History has its eyes on you.(历史会见证你)1789年,汉密尔顿任财政部长时,国库空空如也,战债积累不堪重负,信用濒临崩溃。他向国会呈交一系列报告,提出了关于整顿财政与发展经济的纲领。按照这个
上个月,一部名为《汉密尔顿》的音乐剧在Disney 上线后,口碑炸裂,IMDB评分9.1,烂番茄新鲜度99%,豆瓣开分更是高达9.9,目前评分也稳定在9.6,毫无悬念地成为年度口碑最佳影片。
《汉密尔顿》是近年来影响力最大的百老汇音乐剧,讲述了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故事。该片在2015年于百老汇的公众剧院首演时就引起了轰动,当时一票难求。平均价格高达549美元,之后还在一路上涨。奥巴马夫妇、克林顿一家、茱莉娅·罗伯茨、“钢铁侠”唐尼、碧昂斯、麦当娜等政要和名流都曾是《汉密尔顿》的座上宾。它还横扫格莱美奖、普利策戏剧奖、奥利弗奖、托尼奖等一系列奖项,并屡次受邀到白宫演出。
而这部官摄版的音乐舞台剧电影,被迪士尼出资7500万美元从而获得的全球版权,创造了影史上最昂贵的一宗“购买单部已制作完成电影”交易。原本该片是定于2021年10月15日在院线上映,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迪士尼决定将影片提档。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谁?很多人好奇这个人究竟是谁?他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也是共济会新泽西州莫里斯敦美国联合分会会员。
1789年,汉密尔顿任财政部长时,国库空空如也,战债积累不堪重负,信用濒临崩溃。他向国会呈交一系列报告,提出了关于整顿财政与发展经济的纲领。按照这个纲领,美国实行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使长期积压的债务问题得以解决,重建了美国在国内外的信用,健全了金融体系,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财政管理制度,国家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从根本上结束了财政混乱状况,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音乐剧《汉密尔顿》就是根据《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传记改编而来,除了体现出他的功成名就外,还呈现出其背后深陷的政治斗争,比如他如何成为纽约权贵的乘龙快婿,却又婚内出轨铸成大错,成为美国政坛上第一起桃色丑闻的主角,失去了竞选总统的资格,又如何与自己曾经的好友阿伦·伯尔反目等等。
他是美国建国史上功勋显赫的功臣,却也最不被外界传诵,大多数人仅仅只是在十美元纸钞 上知道这位功臣,音乐剧将这位英雄人物的事迹一一呈现出来。几年前美国财务部打算更换十美元纸币上汉密尔顿的头像,但因同名音乐剧的火爆令政府打消了这个念头,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音乐剧也算是改变了历史。
导演林·曼努尔·米兰达是位极具才华与慧眼的人,他不仅是导演,还是主演兼作词作曲的人,花了足足6年的时间,才将《汉密尔顿》创作完成。米兰达还因此被评为《时代周刊》100位大咖之一,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纽约时报》对这出音乐剧也给出了很高的评论,称《汉密尔顿》真正的明星是这段恢弘的历史本身。而这段历史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本人。如同剧中唱到的,History has its eyes on you.(历史会见证你)
用嘻哈的方式演绎传奇人物的一生那么,《汉密尔顿》音乐剧如何讲述大洋彼岸国家历史和人物的故事,以至于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热潮呢?毕竟对国内大部分观众来说,音乐剧是一个小众艺术,大部分人没有看音乐剧的习惯,而这出音乐剧最厉害的一点是,即便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能看进去这段故事。
普通人对百老汇音乐剧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它的表层,比如载歌载舞的场面、抒情甚至煽情的旋律、男欢女爱的题材等。而传统的百老汇音乐剧表达方式大多也是采用浑厚的高音、以及抒情的长音等一些显示声乐技巧的方式来表达。
《汉密尔顿》却不同,剧中涵有爵士、灵魂乐、R&B,以及传统百老汇音乐剧曲目,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嘻哈元素,因为它占据了整部剧大部分份额。并且整部音乐剧段与段之间不用纯对白进行衔接,全部用歌唱的形式贯穿其中,全剧共有46首歌曲,160分钟的时长几乎一气呵成,语速之快,歌词量之大,不给观众有任何喘息的空间。
音乐剧开头就将汉密尔顿的一生总结了,“生于加勒比海贫穷脏污的小地方,荡妇与苏格兰人的私生子,孤儿,英雄,学者,开国元勋……”人生被分解成戏剧化的若干标签,高低错落的标签被一一贴上,加上精彩的嘻哈表达方式,故事从开头就已非常鲜活。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出生于在加勒比海的某个小岛上。11岁时被父亲抛弃,14岁母亲去世,留给他的是一屁股的债务。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从此消沉,而是打工赚钱养活自己,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17岁时,他讲述自己惨状的文章打动了许多人,并得到资助得以去纽约上学。独立战争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文韬武略和机敏才智被华盛顿看中,随即成为华盛顿的左膀右臂,担任副官,建功无数。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标准的美国式英雄故事。但在《汉密尔顿》中,讲述的又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群像。曾经一度被史书脸谱化的角色在音乐剧中都有了温度,他们锋芒毕露,缺点也会在功业面前暴露无遗。比如与他一样是孤儿,且在政治生涯一生中有着交集的阿伦·伯尔,以及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等人同样拥有各自精彩的瞬间,同样表露出眼界或心胸的狭隘。在情场上,汉密尔顿之前因痴恋情妇玛丽亚·雷诺兹而被勒索,仕途造受打击。而当汉密尔顿与斯凯勒家二女儿伊丽莎白结婚的时候,同样心系汉密尔顿的大女儿安洁莉卡幻想的场景,在舞台上时光逆转,惊艳无比。
观众的热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故事能让许多人产生共鸣,无论是对于理想的坚持,人情事故上的艰难抉择,还是面对感情时的无奈,都能让人看到人性最真实以及感概的一面,加上年轻化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了解了这段历史。
流行音乐元素运用到百老汇音乐剧上,《汉密尔顿》不是第一部。之前百老汇大火的音乐剧《猫》《妈妈咪呀》《泽西男孩》等也都运用过爵士、摇滚等元素。但《汉密尔顿》不同在于,它颠覆了传统,革命性地将嘻哈饶舌等流行元素融入严肃历史的叙说之中,这种看似不搭的风格,却开辟出不一样的效果。
中国音乐剧离《汉密尔顿》还有多远?英美音乐剧进入中国观众视野的时间并不长。除了合家欢类型的《音乐之声》,普通音乐剧粉丝似乎偏爱《歌剧魅影》《变身怪医》《悲惨世界》等带有强烈浪漫色彩的作品。当然,也有更专业的圈层的人士对各种音乐剧都有深度的研究,但集中在较小的范围。
中国的音乐剧市场目前依旧非常有限,毕竟动辄几百上千的票价,让许多观众还是望而却步,并且像百老汇这种知名音乐剧表演还需提前几个月进行购票,更让人觉得费时费力,失去兴趣。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中国人群的消费习惯有关,大众对音乐的消费大多还只是停留在演唱会上,而对于音乐剧的消费还是要通过微博、豆瓣等渠道进行补课后,再通过B站观看完网友上传的录影,最后才决定是否进行消费,而这些具有目的性的消费人群,往往还是有观看音乐剧记录的人群。应该说,已经有音乐剧消费习惯的,依然还是集中在那小部分人群中。
其次,重音乐轻戏剧也是音乐剧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很多音乐剧都出现了歌比剧火的情况,比如张学友的《雪狼湖》以及曾于12年前感动无数观众的《蝶》,至今为止很少有人记得它们具体讲述了什么,但《饿狼传说》《心脏》这些歌曲却已成为经典曲目,在许多比赛和节目中依旧会被拿出来演唱。另外,还有一些音乐剧甚至直接用歌曲名来编排引消费者注意,比如黄舒骏、李宗盛等音乐人打造的《马不停蹄的忧伤》、《当爱已成往事》等音乐剧就是如此。很大一部份消费者都是冲着黄舒骏、李宗盛去的,这样的音乐剧一定程度上属于快消品,与经典也就更没什么关系了。
而许多百老汇的音乐剧是真的可以做到内容与音乐融为一体的,像《音乐之声》甚至拍成了电影依旧还是经典。而《汉密尔顿》这种不仅在内容与音乐上让人赞叹,在制作上的用心也值得很多音乐剧借鉴,因为从来没有哪部音乐剧会几乎不采用白人演员,而选择非裔、拉丁裔、亚裔等少数族裔演员出演。可如果追溯到美国的开国史,你会发现,美国的开国史是与有色人种无关、与女性无关的。《汉密尔顿》看似随意更改扭曲了这个历史事实,但如果用一种整体的眼光,审视当下的现实和立场,即让少数族裔和女性成为历史的主角,成为诉说者,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作品背景的深度反思是中国音乐剧市场完全没办法做到的。
最后,从投资角度来说,中国的娱乐产业链大多属于快消品,相较于其它演艺类消费品来讲,音乐剧目前依然是投资大、风险高、回款慢的娱乐消费。据了解,国内一部中小型原创音乐剧的成本需要1000万元以上,要实现回本,一场较大投资的原创音乐剧需要演出150~200场,时间最快则需要一年(国内没有),最慢可能需要三年。而中国到目前为止,原创音乐剧一直没有出现过口碑和票房都非常好的代表作,最近被人记起来的还是当年张学友的《雪狼湖》,而近期稍有口碑的《白夜行》,也因韩雪录音假唱而被登上热搜。
种种因素使然,中国音乐想要做出《汉密尔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