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理想与冲突:这个在理想和利益面前纠结到精神分裂的国家

理想与冲突:这个在理想和利益面前纠结到精神分裂的国家不管怎么说,到1865年4月内战总算打完,美国可以全心全意发展资本主义了。这场战争从结束奴隶制的结果上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这场斗争中黑人奴隶只是作为中后期被动加入的因素,整个过程既没有参与决策,也不是主力军,更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领导核心,这就为后来黑人坎坷的平权之路埋下伏笔,延伸为至今仍系统性存在的种族歧视。林肯在总统就职演讲中就明确提到“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蓄奴州的奴隶制度”。上台初期为减少南北分裂压力,林肯甚至禁止过军队的将军们自行解放黑奴,导致逃亡的黑人只能被严厉遣送回南方奴隶主手里,而根据1850年的《逃亡奴隶法案》,这几乎等于对这些黑奴判处死刑。这是不是和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民有、民治、民享”精神形成强烈的反差?林肯应该认为不会,因为在当时,黑人奴隶不算“people(人民)”的一员,更谈不上政治权力。内战在本质上是维护美国宪政的

这个问题最终还是在1861-1865年通过惨烈的南北战争解决。双方参战兵力达到350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最终75万名士兵阵亡、40万名士兵伤残,平民伤亡更是难以统计。

美国内战充分说明《独立宣言》里宣扬的平等、自由、和平等精神,从一开始就不是美国人的共识。说成共识,只是因为北方州获得了最终胜利。

如果不是南方州蓄奴占用了太多劳动力,影响北方州的工业化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美国的奴隶解放运动还会更迟。

实际上,即便到了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林肯对于防止国家分裂的动力还是远比解放黑奴更大

林肯在总统就职演讲中就明确提到“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蓄奴州的奴隶制度”。上台初期为减少南北分裂压力,林肯甚至禁止过军队的将军们自行解放黑奴,导致逃亡的黑人只能被严厉遣送回南方奴隶主手里,而根据1850年的《逃亡奴隶法案》,这几乎等于对这些黑奴判处死刑。

这是不是和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民有、民治、民享”精神形成强烈的反差?林肯应该认为不会,因为在当时,黑人奴隶不算“people(人民)”的一员,更谈不上政治权力。内战在本质上是维护美国宪政的一场战争,自由与解放只是作为附带结果

战争开始一年半之后的1862年9月,林肯才发布《黑人奴隶解放宣言》,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黑奴来挽救北方危急的战争局面。

这场战争从结束奴隶制的结果上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这场斗争中黑人奴隶只是作为中后期被动加入的因素,整个过程既没有参与决策,也不是主力军,更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领导核心,这就为后来黑人坎坷的平权之路埋下伏笔,延伸为至今仍系统性存在的种族歧视

不管怎么说,到1865年4月内战总算打完,美国可以全心全意发展资本主义了。

经过接下来三十年黄金时代的高速发展,美国凭借广阔无边的国土、用之不竭的资源、迅速增长的移民人口和繁荣稳定的市场,从1895年到1910年代工业产值、GDP、人均GDP等重要指标开始相继全面超越大英帝国。

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驱使美国把目光投向美洲之外,美国准备登上世界舞台了

要登上世界舞台,就必须打破国内浓厚的孤立主义氛围。

那国父们的教诲怎么办?国父们都死了100年了,先干再说

美国的执政者们开始在政策边缘试探,尝试在孤立主义的底色上涂抹新的油彩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全球地缘政治眼光的总统老罗斯福决定强势出场。之所以称他为老罗斯福,是因为他的侄子小罗斯福比他更出名,小罗将以连任四届总统的空前绝后的记录和带领美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载入史册。

1902年,老罗对一脸懵逼的国会提出“文明轨道上的强国有义务坚持对世界作适当的警察行为”,后来逐渐总结为“罗斯福推论(即美国有实力而且必须拥有一种在西半球只能由美国行使的干预权),它为门罗主义(1823年提出,简单概括为欧洲不得插手南北美洲事务,美国也不插手欧洲事务)装上利爪,美国开始赋予自己西半球国际警察的权力

连黑社会都懂出来混要讲信用的道理,说砍人全家就一定要砍人全家。美国的政治家们也说到做到,说自己是警察就做好了随时上岗开枪的准备。

老罗著名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就是这个时候提出的,概括起来就是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美国政府在抛弃建国精神的路上加速狂飙。

从1899年介入并解决第一次委内瑞拉危机开始,美国就正式取代世界老大英国成为南美洲话事人。此后1902-1906年,美国在海地、多米尼加、古巴等国家相继出手,确保西半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插句题外话,在作为美国独家后院的100多年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南美洲不但没有实现富裕繁荣,反而普遍陷入贫穷和动荡的循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国有没有造福世界的能力和意愿,只要看南美洲就知道了。)

这段时期老罗斯福一不做二不休,搞了两件大事:

1、1903年煽动巴拿马对哥伦比亚的叛乱(一百多年后的颜色革命熟悉的味道),从中渔利在巴拿马运河两岸割了一块主权属于美国的运河区,然后开凿巴拿马运河;

2、1905-1906年接连调停日俄战争(就是那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清廷居然宣布中立的战争)和法德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凭借这波横跨欧、亚、非的操作,老罗斯福于1906年获得美国首个诺贝尔和平奖(100多年后,对这个奖心心念念的懂王照猫画虎在中东搞了一堆烂摊子)。

听了一百多年国父“别浪”遗训的美国人被这个满世界插手的总统吓坏了,觉得这样下去迟早要扑街,于是在1912年果断抛弃老罗斯福,选择了主打“远离战争”竞选口号的谦谦君子威尔逊

威尔逊上台就把美国带进战争,而且一来就是最高难度的世界大战。

这是美国式精神分裂在20世纪的第一次发作

美国人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和平的国度,却又乐于接受傲慢自利的门罗主义带来的实际利益;热衷扩大美国价值观的影响力,却又害怕由此带来的国际义务和潜在风险;选择孤立主义和和平主义,却又不放过任何与敌对双方同时做交易的机会。

理想和利益的冲突伴随着美国走上世界舞台变得日益明显。

威尔逊把山姆大叔带进战争有一个过程,一个等待最佳时机的过程。

1917年,同盟国和协约国刚刚在凡尔登、索姆河和日德兰打完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大战役,双方连再抬手的力气都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都不想打但又不知道怎么收场的相持阶段。

恪守中立原则但实实在在卖了几年物资给双方的美国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反正这笔两头生意也快做完了,眼看财主们马上就要完犊子了,自己还有一堆国债散布欧洲,再不打到时不好提分东西,于是找准时机以齐默曼密电(德国外长电邀墨西哥结盟反美、收复70年前的失地,墨西哥事后明确拒绝)为由正式参战,凭借远离战火的后方、强大而稳定的生产和动员能力,一屁股坐垮油尽灯枯的同盟国。

战后,元气大伤的欧洲大佬们精疲力尽,只能先听听这个年轻人的意见。

于是,1919年巴黎和会开成了一场让所有国家都一肚子气的奇葩会议。

牧师出身自带光环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Cosplay上帝本人,他带来《圣经》的尘世版本——《威尔逊十四条》,还要求英法不能把德国榨得太干净,警告日本不要想着接替德国染指中国山东等等,然后郑重提议成立国际联盟协调世界事务,从今以后大家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英法日一看全炸了,仗主要是我们打的,伤害大部分是我们扛的,人头被你抢了不说,我还欠你一屁股债,这就算了,现在你告诉我们屁都捞不到还无端多出一个爹,这是人干的事?

当场撂挑子不干。

威尔逊只能妥协,在激烈的争吵中他逐步放弃拯救世界的想法,除了在经济、军事上压榨战败的同盟国,法国还实现了有限制条件地占领德国部分领土的愿望,日本成功迫使大会在隔绝中国代表的情况下同意它接收德国在山东及胶州湾的所有权利(口头承诺将归还政治权利,但不能书面写入和约),英国则多争取了一笔不小的战争赔款。

巴黎和会的结果传出来之后,战胜国和战败国的人民都炸锅了。

英国丢掉了世界主导权,殖民地独立和海上霸权衰落已近在眼前;法国没能实现肢解德国的目标,不得不继续站在下一轮战争的第一线;美国人认为自己出钱出人却一分钱战争赔款都没拿到,还要无端承担一份国际责任不可接受;日本人则认为自己在程序上受到西方百般歧视而且被迫放弃山东的政治权利,是一种奇耻大辱。

翘首祈盼公理战胜强权的中国被结结实实上了一节世界政治课,在晴天霹雳和悲愤交加中爆发了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不再寄希望于列强,开始立足中国实际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至于战败的德国,一笔2690亿金马克、相当于9.6万吨黄金的天价赔款以及割地、裁军、限权带来的空前困难和屈辱,最终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催化出了希特勒,20年之后他将把一个民族的仇恨倾泻回当初制造它的地方。

理想与冲突:这个在理想和利益面前纠结到精神分裂的国家(1)

因十月革命而在战争最后阶段退出的俄罗斯,不但没有享受到曾经作为协约国一员的胜利成果,反而被当成异类成为新成立的国际联盟今后要针对的对象,这个民族从此对西方埋下了隔阂的种子,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格局。

理想与冲突:这个在理想和利益面前纠结到精神分裂的国家(2)

在巴黎前后呆了整整半年后,疲惫不堪的威尔逊带着《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盟约》两份文件回到华盛顿,国会一巴掌甩在他脸上,否决了这趟失败的拯救世界之旅的成果。

美国的国际政治权力首秀就此以一塌糊涂的结局收场,世界没有获得和平,只得到了一次20年的停战。

美国执政者的世界理想撞到了国际政治历史和国内现实利益两面巨墙。孤立主义强大的民众基础,将在100年后最终以“美国优先”的口号赤裸裸被喊出来。

巴黎和会的历史性挫败,让美国重新回到自扫门前雪的状态,哪怕世界正在进入下一轮更大规模的战争周期。

1931年,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直接践踏华盛顿公约而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惩罚。1937年7月,有恃无恐的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由于美国坚持新鲜出炉的“中立法案(1935年成法,规定不向进入交战的双方提供军火及军需物品贸易,但没有交战则不受限)”,急需保证美国贸易供应的国民政府不得不放弃宣战,独自对抗同样由美国商品供应的侵略者(1932-1939年,日本进口战略物资中石油的75%、铜的90%、废钢铁的70%、铝的18%、铅的45%来自美国。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商品超过70%是军用物资和战略原料,总额达5.1亿美元,其构成大致为石油与石油产品占37.4%、机床和设备占20.8%、军事技术装备和陆海军装备占21.7%)。

在欧洲,美国的“中立法案”直接对英法的绥靖主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35年,德国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关于限制德国武装的军事条款,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积极扩军备战。同时,意大利在非洲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美英法全部作壁上观。1939年9月,完成重新武装的德国入侵波兰,欧洲战场全面开火,美国依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依旧做着两头买卖,仿佛从来没有一个叫威尔逊的美国总统曾经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这里承诺过要保卫世界和平。

直到二战全面爆发两年多之后的珍珠港被炸,美国才感受到切肤之痛,加入这场20年前由它亲手埋下种子和一路精心浇灌结出的战争,全世界人民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一二战的历史告诉我们,道义从来不是美国对外部世界的第一考量,利益才是。如果按照老罗斯福的逻辑,有实力的国家拒绝维护和平是犯罪,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美国对世界和平的一次大型犯罪

当然,国际政治是现实的,美国在二战形成过程中始终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的行为符合其国家利益最大化,这种利己主义符合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性,人们对此本不应有太高期望。

但问题是,它在这个过程中煞有介事地张罗了一堆冠冕堂皇如《四国公约》(1921年美英日法关于划分太平势力范围的条约)、《九国公约》(1922年2月美英日法和中国等九国关于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确保各国在中国全境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条约)、《五国公约》(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关于限制海军主力舰发展的条约)、《白里安-凯洛格公约》(由美法倡议,1928年签署的、最终63国加入的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条约)等会议和文件,这些文件在以国际协定方式提倡和平、裁军等方面确实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但实际上美国却始终拒绝为这些国际条约提供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履行,因此后来无一例外成为废纸,客观上还起到防君子不防小人、助长违约者嚣张气焰的负面作用。

这是美国精神分裂在20世纪的第二次发作

二战结束后,美国又开始张罗冷战。在冷战中,美国作为新官上任的西方世界扛把子,其盲目自信和对这个世界了解之肤浅开始体现出来,这个阶段美国精神分裂的主要表现是:受迫害妄想症和以己度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带领着新开张的联合国军开始履行联合国职责,这本无可厚非,但美国的幼稚和傲慢最终让这场国际执法行动变成一场侵略。

9月15日出兵前,联合国在授权时便已经十分清晰地界定了出兵的目的:把北朝鲜部队逼回出兵点,即以北纬38度线为止。中国作为朝鲜半岛局势的利益攸关方,也于9月30日明确提出联合国军不得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边境安全。除此之外,中国并无介入朝鲜的准备,毕竟当时西南、西北、东南各处的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结束战乱、恢复生产。

注意9月30日这个时间节点,因为在8月27日-9月22日,美军战机就接连越过鸭绿江扫射中国境内的城镇和港口,造成中国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中国从一开始就准备进入朝鲜,或者像有些想当然的人所讲是中国在背后策动这场战争,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在战争开始三个多月、被侵犯一个多月之后还在反复告诫美军不得越过联合国限定的范围?

如果美国止步于三八线,作为内战的朝鲜战争可能在当年就结束。但在满脑子正邪之战的美国眼里,用基辛格的话说,“杜鲁门政府主要阁员无一例外相信共产主义对全球有一套整体构想,而北朝鲜是中苏联手赤化全球策略的第一招,极可能导致全面大进击”,然后美国的行动方针就从“制止侵略”变成“向共产党展示美国在整个太平洋地区抵抗共产主义侵略行径的决心”。

于是,美国开始越过合法门槛,于10月1日完全无视中国警告,全面越过三八线挺进朝鲜北部。

这一天,正好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一路从硝烟和战火中历练过来的革命领袖们很难再相信美国对中国没有恶意。毛主席根据美国在越南武装援助法国殖民者(1949年10月)、在台湾海峡公然武装干涉渡海战役(1950年6月)、在朝鲜突破界限挺进边境的一连串进攻性举措,判断美国的最终目的是南、中、北三个方向全面取得压制中国的战略主动权以长期遏制中国。

为了避免陷入战略性困局,中国不得不顶住巨大的困难,于10月19日正式出兵援助朝鲜。

事后,无论是事态发展还是解密文件都证明,所谓中苏策划朝鲜战争以展开全球赤化行动纯属子虚乌有,基辛格直言“华盛顿对风险的评估以一些错误概念为基础”。但历史的冷酷也在此,朝鲜战争就这样演变成一场惨烈的国际战争,各方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的历史,五年之后将在越南再次上演,美国的执政者们同样对胡志明为首的越南革命者存在巨大的认识盲区,他们坚信越南的共产主义者是苏联的代理人而非民族主义者,必须在印支半岛阻止自由世界的多米诺骨牌倒下,于是出兵介入这场越南民族独立与统一战争,最终美国在这里彻底陷入泥潭。

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残酷战争引发了国内思想大分裂,反战运动黑人平权运动(直到1965年《选举权利法》通过,美国黑人才最终获得投票权)女性解放运动反主流文化风起云涌。去年疫情期间美国泛滥成灾的反智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其根子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插句题外话:克林顿、小布什、特朗普三人其实同岁,都出生于1946年,越战高峰时正是服役的年龄,但均以各种原因躲开,美国三个不同阶层(平民、政治、商业)的精英都能找到逃避兵役的做法,这就是美式政治的一个缩影)

越战之后,1978年几乎同样由认识盲区引起的美国式战略错误又发生在伊朗。与现在看到美伊势不两立形成反讽的是,伊朗完成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正是得益于美国的默许。

美国在近代伊朗的操作堪称是其精神分裂的代表作,以后有时间我们慢慢分享。

总之就是美国最终相信霍梅尼能让西方摆脱巴列维国王这块劣迹斑斑的牛皮糖,同时又可以让这位明确反对共产主义的穆斯林成为抵挡苏联进入中东的硬石头,于是在革命后期果断抛弃自己扶持几十年的巴列维。

让美国大跌眼镜的是,坚定的原教旨主义者霍梅尼上台后整个伊朗迅速宗教化,开始成为伊斯兰革命中心,和美国对抗至今。

为了打击极端化的什叶派伊朗,美国决定利用宗教矛盾支持逊尼派的萨达姆在伊拉克掌权,没错,然后发现这又是一个敌人。

相似的操作还有在阿富汗扶持塔利班本拉登对抗苏联,最终美国亲手培育的这个全球最大的恐怖分子带着满腔怒火和几架民航客机袭击了美国。

如果美国虚心一点,认真学习一下亚洲的历史,设身处地想想东亚各国的遭遇和感受,搞清楚各国人民和决策者的思维模式和战略目标,很多历史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但虚心,对于这个年轻气盛、兵强马壮的国家似乎很难。

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美国天真烂漫、遇人不淑,恰恰相反,是因为美国并没有如它所说坚定奉行公正、公平、平等、自由的原则,而是不断游离在这些空洞的理想和现实的利益之间,对不同规则和势力有利则用、不利则弃,相信自己的实力能推动历史按照自己的思路演变,最终才屡屡害人害己。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还是没有消停。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果美国真的还记得开国时候许下的宏愿,那这段时期本该是带领世界走向永久和平和持续繁荣的最佳时机。

但是,在理想和利益之间,美国还是一如既往选择了利益

为了更好地利用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提出了新干涉主义(即世界上只有一种普世价值,人权高于主权,对不符合这套价值观的国家必须武力干涉),在这套理论下继续开整,但结果无一例外的是管杀不管埋,走到哪乱到哪:

1999年,为拔掉俄罗斯在欧洲最后一个支点,美国决定武力肢解南斯拉夫。结果是科索沃如愿独立之后始终得不到国际社会承认,人均GDP长期在巴尔干地区垫底(2019年仅为4391美元),最新失业率为24.6%,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6.9%(数据来源:CeicData、TradingEconomics)。去年,川总实在是觉得这样下去美国脸上无光,于是撮合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实现和解。眼看塞尔维亚紧跟一带一路而受益匪浅,不知道科索沃的人民未来会如何选择。

2001年,进军阿富汗。20年过去,阿富汗人均GDP仍挣扎在500美元线的水平,国内政治进程遥遥无期,各派别武装冲突导致平民伤亡居高不下,毒品生产等非法交易不减反增(2017年罂粟种植面积超过32.8万公顷,鸦片产量达到9000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每年为毒贩、地方军阀、塔利班残余势力带来超过30亿美元的收入。2017年阿富汗非法交易产值占到GDP的三成)

去年,急于止损的美国不得不坐下来和曾经的“邪恶对手”塔利班签协议,同意在今年5月1日前完成撤军。一手扶持的阿富汗国家政权因为自身问题丛生(到2018年底,阿富汗政府只控制了357个区内54%的地区),反倒无缘主导甚至参与这次谈判,可见美国打烂旧世界可以,绝无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能力。更狗血的是,拜登上台后明确表示懂王的撤军协议无法履行,塔利班一下气炸表示后果自负,可以预见阿富汗局势在短期内很难平静。

2003年,入侵伊拉克这是美国这20年精神分裂的高光时刻:时任国务卿的鲍威尔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当着全世界的面举起一管白色粉末作为证据,要求联合国出兵解决伊拉克制造炭疽病毒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严重问题”。

理想与冲突:这个在理想和利益面前纠结到精神分裂的国家(3)

这个基于单方面情报的行动方案被安理会否决后,美国硬是拉着几个铁杆盟友自己动手了。在把伊拉克犁庭扫穴般地翻了一遍之后,谎言破灭的美国尴尬地发现自己在这场名誉赌局中输光了底裤。时至今日, 伊拉克深陷政局动荡、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美国一手指导成立的政府不但没能重建国家,反而成为国家倒退的温床。

理想与冲突:这个在理想和利益面前纠结到精神分裂的国家(4)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这次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使用的竟然是大量未经核实、由情报部门单方面提供的所谓“信息”,尽管鲍威尔事先觉得不妥并在中情局抗争了整整五天,最后也只能服从命令,到联合国上演丑陋的一幕。事后,鲍威尔不止一次在媒体忏悔,表示这是人生中最惨痛的污点

而这个如同儿戏的战略性情报错误,背后体现了美国利益阶层已经敢于公然绑架国家道德和利益,这绝非军队出身的鲍威尔一人所能抗争。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各种如“种族灭绝”、“压迫人权”的污蔑,操作手法如出一辙,同样是各种未经证实和实地考察的信源和所谓专家在不断制造“证据”,如果美国执政者不吸取之前的教训,很快就会面临更大的信用破产。

进入2010之后,美国牵头推动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美其名曰“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巴林等中东国家相继变天,其结果呢,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陷入“动乱-推翻”的死循环。来自美国的外力,并没有帮助这些国家的人民在探索发展道路上走上更稳健、更持久的步伐,反而打破了形成共识所需的理性、和平的内部环境,最终造成人民更加痛苦、国际难民成灾的局面。

理想与冲突:这个在理想和利益面前纠结到精神分裂的国家(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