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问卷调查采样方法:问卷调研结果的可信度 随机抽样与调研样本量

问卷调查采样方法:问卷调研结果的可信度 随机抽样与调研样本量这种方法最为简单粗暴,完全依照研究者个人的过往经验决定,样本量的数字也大相径庭。有的人用30作为标准,有的人用50作为标准,也有的人用100甚至是300作为标准……你看,这样拍脑袋式的估算不仅无法达成统一,更重要的是缺乏理论依据,科学性难以保证。说了这么多理论性的内容,最关键的问题还没有回答,用研建议的384份样本量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答这个问题,通过了解三种确定样本量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如何确定问卷调研所需要的样本量。图5 样本量与调研结果因此,问卷调研对于样本量的要求实质上是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即让调研结果更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虽然样本量越高,调研结果会越趋近于真实状况,但出于回收成本的考虑,也需要控制样本量的上限,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图4 随机抽样的四种方式

2. 调研样本的数量

除了抽样方法的随机性外,调研的样本数量也会影响代表性误差。样本量越大,代表性误差越小,样本的调研结果也就越接近总体结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样本量对结果的影响,我们用一个案例来做说明:

某校共有5000名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50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6.4分(百分制)。按照抽样调查的思路,可以从5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用他们的考试成绩推测总体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抽取的样本量越大,结果越接近总体均分76.4。

问卷调查采样方法:问卷调研结果的可信度 随机抽样与调研样本量(1)

图5 样本量与调研结果

因此,问卷调研对于样本量的要求实质上是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即让调研结果更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虽然样本量越高,调研结果会越趋近于真实状况,但出于回收成本的考虑,也需要控制样本量的上限,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三、确定样本量的方法

说了这么多理论性的内容,最关键的问题还没有回答,用研建议的384份样本量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答这个问题,通过了解三种确定样本量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如何确定问卷调研所需要的样本量。

1. 经验值估计

这种方法最为简单粗暴,完全依照研究者个人的过往经验决定,样本量的数字也大相径庭。有的人用30作为标准,有的人用50作为标准,也有的人用100甚至是300作为标准……你看,这样拍脑袋式的估算不仅无法达成统一,更重要的是缺乏理论依据,科学性难以保证。

2. 公式推算

利用计算公式(公式见图6)可以求出问卷调研所需要的样本量。其中n代表样本量;Z代表置信水平的统计量,统计检验中一般设置95%的置信水平,对应的统计量是1.96,置信水平越高,得出的结论可信度越高;p代表的是选项的可能性,调研中可取0.5;e代表抽样误差,一般取5%,抽样误差越小,得出的结论可信度越高。

计算后得到的结果是384,所以用研一般建议根据调研要回答的问题,至少能有384份有效问卷,这是保证调研结果可信的最低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调研会有精确的细致需求,例如在全国的数据中看某个城市或某个区域的调研结果。如果要回答这类细致的问题,该类样本的数量也需要达到384的要求。

当然,如果我们想要进一步提高调研结果的信度,也可以通过提高置信水平或是降低抽样误差来实现,但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数量的调研问卷(见图6)。

问卷调查采样方法:问卷调研结果的可信度 随机抽样与调研样本量(2)

图6 不同置信水平和抽样误差所需要的样本量

3. 检验效力分析

随着统计学的发展,严谨的学术研究对于样本量的计算提出了更加精确的要求。通过检验力分析,研究人员能计算出更加精确的计算出需要的样本量。简单来说,在样本量(sample size)、效应量(effect size)、显著水平(Alpha)、检验力(test power)四个统计量之间,知其三可推断另一个。

具体的使用场景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在研究前计算所需要的样本量;另一个是在研究结束后,计算研究的效应量。一些软件已经能够提供相应的计算功能(如G*Power),并有较好的可视化展示。

问卷调查采样方法:问卷调研结果的可信度 随机抽样与调研样本量(3)

图7G*Power绘制的所需样本量曲线

四、结语

得益于低成本、高匿名、高效率的特点,问卷在用户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样本的代表性是问卷调研结果是否可信的关键因素,通过随机抽样、增加样本量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从而得出更接近真实总体状况的调研结论。384份有效问卷是保证调研结果可信的最低样本量要求,如果回收量无法保证,在推导结论时就需要考虑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的风险。条条大路通罗马,能够达成目的、解决问题的就是好的调研方法。

作者:艾露尼,公众号:贝壳KEDC

本文由 @贝壳KED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