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健康化潮流下低卡产品正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根据麦肯锡《2020 年中国消费者调查 报告》显示,72%的城市消费者表示在积极追求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城市中 60% 的消费者表示会经常查看包装食品的成分表,会选择看起来更健康的产品;55%的受访 者表示“健康和天然原料”是他们购买产品时的首选因素,此外“无糖”、“有机”等概 念也比较重要。根据亿滋国际&HaarrisPoll 数据,低糖、低脂、低热量、低碳水已成为 我国消费者对休闲食品关注的主流方向的一部分。目前为止,低卡低脂零食在我国渗透 率达到约 34%,谷物类食品渗透率超过 50%,健康与美并行成为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安全卫生成为点心产品消费者最大痛点,超半数消费者关注产品质量问题。根据艾媒咨 询数据,2021 年中国烘焙点心消费痛点中,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卫生、产品质量、食品添 加剂尤为关注,超越新鲜程度、营养价值、产品口味排在前三位,2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董思远,范晨昊,徐爽,陈硕旸)

趋势变化下的产品创新

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米面点心产品的消费场景、产品品质、产品种类均在持续发生 变化。消费场景方面,米面点心产品已融入生活各个场景,其中“早餐走出去、晚餐走 回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品质方面,安全卫生成为点心产品消费者最大痛点,健 康化潮流下低卡产品正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产品种类方面,传统速冻米面制品占主导, 但新兴速冻产品(如预制菜等)增速更快;除了品类不断延伸以外,产品本身也在技术 升级及消费场景细分的过程中不断迭代。

场景变化:早餐走出去、晚餐走回来

我国早餐场景逐步演变,外食率不断上升,西式早餐受到关注。2014 年以来,我国早餐 外食率逐步提升,截至 2020 年已达到约 45%,外食早餐支出增速持续高于居家早餐。 外食早餐省略了采购食材、烹饪的过程,与我国居民对于早餐快速便捷的需求一致。 NCBD 数据显示,2022 年 83.5%中国消费者早餐首选中式早餐,16.5%首选西式早餐, 最受欢迎的 10 类早餐类型中,咖啡、汉堡、炸鸡、面包四类西式早餐上榜,方便外食 的包子占据榜首。

“宅经济”叠加疫情影响,晚餐下厨场景下消费者目光转向预制菜。我国居民晚餐常见 于家中下厨制作,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下,国人对下厨的欲望有所降低。而在下厨人群中, 使用预制菜正成为新潮流,尤其是疫情影响下,预制菜使用场景大幅增加。根据数据,受访消费者中约 82%有购买预制菜的经历,今年年夜饭使用预 制菜的消费者占比近六成;据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22 年 88%受访消费者每周会 消费预制菜,预制菜整体接受度较高。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1)

多样的消费场景催生多种符合场景需求的产品,米面点心产品已融入生活各个场景。据 TMIC&HCR 慧辰数据显示,米面点心近 1/3 消费于早餐,近 30%消费于下午茶,此外, 加班、夜宵、通勤等场景也均有点心身影出现。与其初面世时作为正餐补充的属性不同, 现在米面点心产品在赠礼、代餐、社交等场景也有大展身手的空间。

品质优化:顺应消费者健康需求

安全卫生成为点心产品消费者最大痛点,超半数消费者关注产品质量问题。根据艾媒咨 询数据,2021 年中国烘焙点心消费痛点中,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卫生、产品质量、食品添 加剂尤为关注,超越新鲜程度、营养价值、产品口味排在前三位,2022 年中国预制菜消 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改进的问题中,近 50%消费者认为安全问题亟待改进。由此可 见,我国消费者对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更为看重,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的对。

健康化潮流下低卡产品正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根据麦肯锡《2020 年中国消费者调查 报告》显示,72%的城市消费者表示在积极追求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城市中 60% 的消费者表示会经常查看包装食品的成分表,会选择看起来更健康的产品;55%的受访 者表示“健康和天然原料”是他们购买产品时的首选因素,此外“无糖”、“有机”等概 念也比较重要。根据亿滋国际&HaarrisPoll 数据,低糖、低脂、低热量、低碳水已成为 我国消费者对休闲食品关注的主流方向的一部分。目前为止,低卡低脂零食在我国渗透 率达到约 34%,谷物类食品渗透率超过 50%,健康与美并行成为了消费者的新需求。

安全健康新需求下,我国消费者对短保食品偏好越来越强。随着消费者关注重心转移至 食品安全与健康,长保食品市场销量出现份额下滑趋势。此外,我国消费者也更偏好保 质期较短的预制菜,超过 1/3 消费者偏好保质期在 7 天以内的预制菜。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2)

无糖、低糖、低油、低脂的健康糕点受到追捧,健康烘焙糕点成分增长迅速。我国健康 糕点消费者人数和销售规模增速远高于糕点整体,且增速不断加快。根据 TMIC&HCR 慧辰共同发布的《2022 烘焙糕点行业趋势报告》,烘焙糕点中粗粮成分市场规模大且保 持高增长;与健康甜相关的成分备受关注,增长迅猛,健康成分趋势不断向好。

品类多元:细分赛道发展旺盛

速冻米面制品占主导,新兴速冻产品增速快。截至 2020 年,速冻米面制品占速冻产品 市场超五成,速冻火锅料约三成,过去四年 CAGR 均超过 6%。细分来看,2021 年我 国消费者购买速冻食品类别集中在火锅料、肉类、及传统的饺子类、汤圆类等,发展较 晚的预制菜增速过去四年 CAGR 达到约 27%,其中约 80%售向 B 端市场。

预制菜产品矩阵迅速扩大,餐饮企业快速抢占细分领域。预制菜面世以来,其品类已从 最初的即食食品扩展到即热、即烹、即配食品。此外,横向产品拓展也在迅速发展,西 贝莜面村旗下贾国龙功夫菜专攻地方特色美食预制菜;百胜旗下烧范儿、必胜优选各自 通过肯德基、必胜客攻占西式预制菜赛道,并逐步向中式菜肴领域进军。

产品细分速度快,国风点心品类不断创新。近几年,国风点心走进消费者视野,以墨茉 点心局、泸溪河、虎头局渣打饼行为代表的国风点心店不仅在年轻一代消费者群体中掀 起浪潮,也凭借传统糕点成功吸引了中年消费者群体的关注。以麻薯产品为例,头部点 心店基本均有三个以上不同口味麻薯,虎头局渣打饼行更是在麻薯的基础上拓展出麻薯 肉松饼、麻薯蛋挞、麻薯盘挞等一系列“麻薯衍生品”,在麻薯浪潮席卷年轻消费者的当 下,更加细分的麻薯品类、多种多样的麻薯口味、以及麻薯与其他产品结合制成的“麻 薯衍生品”是点心店们不断研究的新方向。

除了品类不断延伸以外,产品本身也在迭代中。以面包为例,上世纪 80 年代,市面上 多为老式面包;90 年代华南、华东地区开始流行港式面包、台式面包;随后以巴黎贝甜、 多乐之日为代表的日韩烘焙店进入中国市场;2010 年之后健康趋势下更高级、更健康 的软欧包成为消费者的新偏好,并且新一代食品出现后原有的并不会被完全替代,纵观 面包的发展史,上世纪流行的面包款式在今天仍能找到受众人群。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3)

场景推动细分品类发展,产品向多口味、多功能化迈进。以油条为例,千味央厨作为我 国第一大油条企业,其油条研发历史可作为我国油条行业的缩影。传统油条因需要明矾 作为蓬松剂而一度被消费者质疑,千味 2006 年发明第一根无矾油条,随后开始了基于 油条的不断尝试。2015 年,千味对油条进行升级,研发出大尺寸无矾油条;2018 年由 于火锅店火遍全国,火锅油条应运而生;随后由于外卖行业的兴起,千味于 2019 年首 创外卖油条,并为喜好新鲜口味的消费者推出灌蛋油条;2020 年至今推出咸蛋黄注芯 油条等新口味迎合年轻消费者口味。

技术推动下的工艺演变

在健康消费、品质升级、体验创新的大需求背景下,设备和工艺的升级帮助产品不断迭 代。1)油炸食品:油炸产品是饮食健康化历程的见证者,油炸技术的迭代主要与居民健 康意识的逐步觉醒相关,以喷淋食用油烘烤为代表的新工艺逐渐成为油炸食品的替代工 艺之一。2)烘焙食品:我国烘焙技术的迭代,主要由烤箱的技术迭代推动烘焙产品材料 健康化替代趋势明显,国内市场已有相应趋势。3)蒸煮类:蒸煮食品作为我国传统食 物,在行业龙头强势表现下其他企业纷纷发力细分品类,口味多元化、材料健康化的创 新均已成为新趋势。

油炸:饮食健康化历程的见证者

健康意识增强助推工艺改变

油炸技术的迭代,主要与居民健康意识的逐步觉醒相关。上世纪以来,我国油炸技术经 历了“纯油油炸——真空油炸——真空低温油炸——油水混合油炸——‘非油炸’”的过 程,在此过程中,最大的趋势就是产品含油量逐渐减少、有害人体健康的聚合物含量不 断下降,除此之外,新油炸技术也能有效节省油耗、降低成本。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4)

(1) 纯油油炸:我国的油炸食品最早使用纯油油炸法,即传统油炸方法,用普通铁 锅在常压下进行油炸,是街边小摊常用的油炸方法。这种油炸方法所制产品口 感好,香味浓,但是由于油炸过程中油处于高温状态,油很快变质,粘度升高, 重复使用几次即变成黑褐色,不能食用。除此之外,健康方面隐患更为致命, 高温下长时间反复煎炸食品的油会生成多种形式的毒性不尽相同的油脂聚合 物——环状单聚体、二聚体及多聚体。

(2) 真空油炸: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真空油炸机器诞生,开始时用于油 炸马铃薯片,得到了比一般传统油炸工艺具有更好品质的产品。真空油炸最大 的特点是其油炸时的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 是在相对缺氧的情况下进行油炸加 工的,这就使得油炸温度大大降低 可以减少食品中维生素等热敏性成分的损 失 有利于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 避免食品焦化。同时,缺氧的条件能有效杀 灭细菌和某些有害的微生物 减轻物料及炸油的氧化速度 提供了防止物料 “褐变 ”的条件 抑制了物料霉变和细菌感染 有利于产品储存期的延长。

(3) 真空低温油炸:为避免上一代真空油炸(80~120℃)温度过高产生废油的问 题,20 世纪 90 年代,真空低温油炸技术应运而生,其具有温度低,营养成分 损失少、水分蒸发快、干燥时间短、油脂的劣化速度慢、油耗少等优点,尤其 是这种方法制成的产品大多具有良好的复水性,是理想的快餐菜肴。 (4) 油水混合油炸:2000 年左右,全新的油水混合油炸技术出现,具有此类技术的 油炸机在使用中可以对油层进行可控式恒温、均匀加热,能够消除食物中的动 物油,并适量供给水分,使产品细腻、柔软 色、香、味俱佳。最重要的是油炸 所产生的残渣能够被自动浸入水中,然后通过排污口排出,确保炸油新鲜、不 酸化、无废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炸鸡、炸牛排、炸羊排、薯条等各类油炸 食品。

(5) “非油炸”:近几年随着大众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飙升,部分厂商使用“非油 炸”产品取代原有油炸产品,所谓“非油炸”工艺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a) 以刷油烘烤工艺为代表的“非油炸”技术指喷淋食用油后烘烤,相对而言含 油量容易控制,并非完全“无油”,此种工艺主要应用于薯片烘培; b) 以吹风烘干工艺为代表的“非油炸”技术指采用微膨化工艺和热风干燥工艺 代替油炸步骤,可以基本实现“无油”,此种工艺主要应用于方便面饼的制作。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5)

减油、替换工艺或成主旋律

以“非油炸”薯片为代表的喷淋食用油烘烤工艺成为油炸食品的替代工艺之一。当下较 为常见的油炸食品替代工艺是将油喷淋至产品表面,通过烘烤的方式使其膨化,降低油 的使用量,常见于薯片的制作中,乐事的轻焙、好丽友的薯愿均采用这种方法制作。2009 年好丽友推出薯愿产品,开创了焙烤型马铃薯膨化食品新蓝海市场,仅用 5 年时间年销 售额便突破 10 亿元,迅速成长为好丽友旗下十亿级单品之一。以好丽友旗下薯愿和好友趣产品为例,淋油烘焙制作的薯片脂肪含量会比油炸薯片减少 70%,但同时由于烘烤 法口感没有油炸法口感好,需要加较多的盐进行调味,纳含量约为油炸薯片的 1.1 倍。

以“0 油炸”拉面为代表的风干工艺成为油炸速食的转型新思路。2018 年,今麦郎发明 新一代“0 油炸健康面”,今年初,今麦郎又推出了名为“拉面范”的主打“0 脂肪”的 方便面产品,在其面皮在制作过程中,特殊的蒸煮工艺和风干方法完全取代了油炸步骤; 同时,面条吸水性更强,口感更好。以今麦郎的爆款产品香锅地道辣面和拉面范做对比, 每 100g 面皮中,拉面范“0 脂肪”面皮的能量含量约为香锅地道辣面的 77%,脂肪含 量仅为其的 6%,达到 1.3g/100g,远低于香锅地道辣面的 20.7g/100g。

除了对工艺本身的改变外,油炸食品健康化方向仍在不断积极探索中。以油条为例,为 使其更加健康,研究人员已研发出诸如添加胶体、添加食品添加剂(盐、苏打粉等)等 方式帮助油炸食品达到降低脂肪含量、降低丙烯酰胺含量等目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相关 技术诞生,以推动油炸食品的健康化发展。

烘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快速成长赛道

烤箱升级助力烘焙技术发展

我国烘焙技术的迭代,主要由烤箱的技术迭代推动。上世纪 70 年代上海酵母厂率先制 出面包活性干酵母;与此同时,冷冻面团工艺出现,烘焙技术迈上新台阶。此后,烘焙 技术的迭代主要依靠烘焙工具——烤箱的推动。烤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面世以来,已经 经历了由台面式烤箱向蒸烤箱的发展,近三十年新技术层出不穷,整体趋势向精细化操 控、产品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6)

原料健康化、设备精细化奏响新乐章

烘焙产品材料健康化替代趋势明显,国内市场已有相应趋势。随着国家公众营养计划的 进一步深入,烘焙食品正在改变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现状,如低碳水化合物分类代 替小麦粉;低脂、脂肪代用品代替高热量油脂;天然酵母代替工业发酵膨松剂;低糖、 非糖甜味剂代替蔗糖等。低热量的健康烘焙食品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厂商已出现相关 势头,桃李面包推出新品谷物面包、南瓜原浆面包,顺应健康原材料趋势。

设备升级需求仍明显,半成品需求高。我国烘焙设备经历近 30 年快速发展已有超越国 外的趋势,然而,目前的烤箱仍没有达到消费者所预期的水平。根据《中国首份家庭烤 箱使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烘焙过程中常见问题有 60%都与烤箱有关,烤箱精 度、便捷程度提升迫在眉睫。此外,40%问题与烘焙材料相关,烘焙原材料多且杂与由 之衍生出的清洁不便、材料难找也成为了消费者的烘焙痛点,相比美国冷冻面团使用已 占面包行业 70%,我国仅不到 10%,消费者对于烘焙原材料半成品的需求凸显,尤其 对于原材料需求多、杂、难找的烘焙食品而言更显著。

蒸煮:致力于细分品类创新的成熟产业

蒸煮器材持续升级

蒸煮食品相关技术简单,历史源远流长。蒸煮食品作为我国传统食物,尤其在早餐占据 重要地位,其技术随近代工业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我国蒸类食品相关工具经历了由竹蒸 笼向铝蒸笼再向电蒸锅的转型,蒸煮器具有一体化发展趋势。此外,高压锅的出现使得 煮类食品制作时间大幅缩短。蒸煮食品整体发展方向主要向工业化、自动化、规模化演 变。

细分品类注入创新动力

蒸煮产业发展成熟,主要品类份额大、龙头表现强势。据第二十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 2020 年我国速冻米面产品超过 60%份额聚集在水饺及汤圆两品类,思念、三全、湾仔码头三家企业占据水饺、汤圆超过 77%份额,龙头效应明显。休闲、面点类产品集中度 低,龙头以外企业也有表现,且当年增速分别约为 29%及 17%,由此可见新品类创新 可能成为蒸煮产品下一驱动力。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7)

品类创新趋势已显,细分技术推动产品发展。在行业龙头强势表现下,其他企业纷纷发 力细分品类,安井自 2011 年以来,蒸煮产品系列不断推陈出新,成功打造红糖馒头、 核桃包等大单品,速冻米面产品 2012-2021CAGR 达约 20%。此外,蒸煮类细分产品 新技术不断出现,例如自 2010 年麻薯预拌粉出现后,麻薯产品保质期显著延长,经历 2018 年中式点心网红品牌对麻薯的“小型化改造”后,麻薯彻底向休闲零食方向转型。 口味多元化、材料健康化的创新均已成为新趋势。

预制菜:多种技术交融的新兴蓝海

预制菜所涉及的技术门类较多

预制菜产业发展时间短,相关技术多且发展进程各不相同。我国预制菜自 2010 年左右 起连锁餐饮业蓬勃发展叠加外卖爆发式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技术不断涌现。预制 菜制作流程涉及从原材料清洗加工、菜品烹饪、包装、冷冻、杀菌到最后品质控制等步 骤,每个环节均需相应技术作支撑,流程越靠后的技术由于标准化程度越高,发展越成 熟。由于预制菜发展趋向于高度标准化,且产品需保证安全、健康,预制菜相关技术也 围绕极致工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兼顾产品新鲜程度更高、品质更好。

(1) 原材料初处理技术:由于预制菜原材料种类多且兼容性差,即使是同一种肉类, 加工方式也会有较大差别。目前预制菜原材料初处理流程涉及环节多,包括洗、 切、拌等,相关设备及技术大多依据产品需求研发得来。 (2) 熟化技术:我国传统烹饪方法有数十种,预制菜中使用的烹饪方法主要包括炒、 炸、炖、蒸等,针对不同产品需求,相关细分技术得以工业化。例如,目前炒 制预制菜使用工具包括蒸汽炒锅、燃气炒锅等,不同烹饪设备之间各有优势。

(3) 包装技术:预制菜最初面世时,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真空包装最为常见,随后, 为避免液态涂料残余,专为预制菜产品研发的覆铁膜技术诞生,由于其采用熔 融法贴合,不含粘合剂,可以有效避免液态涂料的残留,无污染同时抗腐蚀性 较强。目前,NaCl 微胶囊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预制菜的包装中,其在中餐 工业化产品成品降温后加入,复热可实现咸味释放。(4) 冷冻技术:对于传统速冻工艺过程中预制菜容易产生机械性损伤、细胞破裂损 伤等问题,针对不同果蔬种类、成熟度、烹调加工方式的预制菜肴研究出液氮 喷雾速冻、浸渍式速冻、超高压辅助冷冻自动化连续化低温速冻保鲜技术,可 最大程度保持预制菜肴食品色泽、味道、质地,维持冻品原有品质。

(5) 杀菌技术:目前我国传统食品杀菌方式仍以热杀菌为主,目前传热散热更快的 食品超高压技术已逐步应用于我国预制菜的制作14。除此之外,我国学者也研 发了新型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及配套装备、纳米缓释剂和光动力杀菌技术等 多种冷杀菌技术,具有杀菌过程短、产生热量少、能耗低、操作简便等特点。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8)

硬件推动标准化、新鲜化、便捷化

我国餐饮连锁化率、央厨使用比例逐年上升,加快预制产品标准化步伐。作为使用预制 菜的主力军,我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数量近十年来有明显增长,年平均增速达 9.3%。 截至 2020 年,我国连锁餐饮中央厨房渗透率已达约 80%,全国超过 40%餐饮企业拥有 中央厨房;2021 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达到约 18%,仍与美国、日本(均超过 50%) 有较大差距。预制菜满足了连锁餐饮店不同门店间产品口感、味道、外观保持一致的重 要属性,而我国逐年上升的餐饮连锁化率又再次推动了预制菜不断趋向于标准化的进程。

冷链发展推进预制菜新鲜度,便捷性成厂商发展新思路。截至 2021 年,我国冷链物流 市场规模达到 5699 亿元,全国冷库总容量和冷藏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冷库总容量达 5224 万吨,2020 年冷藏车保有量达 28 万辆,保证了预制菜在运输、仓储环节的高品 质,这也与消费者对于短保预制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呼应,未来随冷链系统进一步发展, 我国预制菜产品新鲜度将不断提升。除食物本身外,预制菜厂家还在包装方面探索产品 便捷性新边界,据《中国食品报》报道,各种适于预制菜的新包装逐步推动预制菜产品 便捷性更上一层楼。

强研发能力下的千味央厨产品复盘

千味央厨以油炸产品起家,目前已形成油炸、蒸煮、烘焙、菜肴及其他多品类共同发展的局面。产品结构上,公司成立以来每年油炸产品占销售额比例均过半,2022H1首次降至约49%,未来随公司餐饮定制化服务不断扩展及通用品类持续研发,非油炸类产品比重将逐步提高。产品策略上,公司选择新产品深耕老客户、老产品拓展新客户的思路,传统大客户驱动新产品研发反复打磨造就成熟单品;老产品改造吸引新客户打开增量空间。产品结构和产品策略背后是需求导向的定制研发能力,公司核心研发技术包括产品、工艺、设备、包装,各个方面,工艺覆盖各大单品系列,目前已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

产品结构:多元转型明显,量增驱动成长

千味产品主要分为油炸、烘焙、蒸煮及菜肴四类,SKU 种类丰富。千味创业初期主打油 炸产品,着力打造中国油条品牌,2006 年推出的安心油条每年约有 2 亿人食用。2012 年公司成立,开创专业餐饮 B2B 道路,推出芝麻球产品,单品销售额超过国内 80%以 上速冻企业总销售额。随后公司快速发展,于 2014 年开创餐饮定制化服务,将产品品 类逐步拓宽至烘焙、蒸煮、菜肴类,连续研发出手工挞皮、卡通动物包等大单品。公司 SKU 数量逐年上升,截至 2020 年已有 368 项。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9)

油炸产品占主导,菜肴类比重逐年提升。公司成立以来每年油炸产品占销售额比例均过 半,2022 年首次低于 50%,2017 年至 2022H1 年已由约 60%降至约 49%。同时,公 司菜肴类产品占比迅速提升,2017 年至 2022H1 年占比由约 3%增至约 13%。随业务 范围扩展,公司产品结构改变,逐渐向品类多元化方向发展。未来随公司餐饮定制化服 务不断扩展及通用品类持续研发,非油炸类产品比重将逐步提高。

2022 年上半年,剔除第一大客户外,油条、蒸煎饺及烘焙表现亮眼。1)油炸品类,上 半年收入 3.15 亿元,同比增长 3.61%,低于公司销售增幅,主要是公司对油炸类产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主动减少一些低毛利产品的销售额;传统优势产品油条的整体增幅 为 7.37%,除第一核心大客户外油条产品的增幅为 27.26%。2)菜肴类,收入增幅达 134.99%,上半年蒸煎饺销售收入 7 342 万元,单品增幅 202.81%;上半年预制菜销售 收入 1 190 万元,同比增加 42.23%。3)烘焙类,上半年收入 1.12 亿元、同比增长 13.04%,蛋挞产品增长 27.89%,公司成功为客户肯德基、盒马、海底捞上新多款烘焙 类产品。

量增引领产品扩容,价增趋势受疫情影响明显。2017~2021 年公司销量 CAGR 超过 20%, 蒸煮类销量 2017~2021 年 CAGR 超过 26%,菜肴类超过 77%。由于公司主要服务大 B 客户,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传导至公司吨价表现方面。2017~2019 年公司主打品类吨 价均保持增长态势,2020 年起受疫情影响呈下降趋势。公司销售额增长主要由量增驱 动,预计未来随疫情影响趋缓、餐饮业复苏,价增趋势有望恢复。

产品策略:纵向创新单品,横向拓宽场景

传统大客户驱动新产品研发,反复打磨造就成熟单品。公司下游头部餐饮连锁企业大客 户洞察消费者需求能力强,对菜单更新、新品推出速度要求高,从而驱动公司在短期内 研发多种产品供选择。大客户选定产品后先试用,根据市场反馈情况对产品不断进行调 整,最后打磨出适合大客户使用且符合消费者预期的成熟单品。手握大客户订单承诺, 公司更能专心致力于研发,实现双赢。老产品改造吸引新客户,打开增量空间绘制第二曲线。大公司借助大客户平台打磨产品 后,调整规格、口味制作同系列产品并以此推向新客户。旧产品线固定资产成本在原有 客户处得到充分覆盖,使得产品推向新客户时毛利高,不确定性少。例如春卷、胡辣汤、 咸蛋黄油条产品,均先由原有客户的平台打磨后调整口味及规格出售给新客户。

千味央厨市场份额(千味央厨研究报告)(10)

产品力源:强研发能力助力企业腾飞

需求导向定制研发为主,研发费用投入比例逐年升高。公司目前形成需求导向型的研发 体系,从客户需求出发,还原餐饮后厨操作环境,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餐饮供应链解决 方案。公司在郑州、上海分别建设有两个产品研发基地,拥有多名高技术研发人才,同 时建立了油条、蒸煎饺、油炸休闲制品、烘焙类等多个产品研发平台。公司产品采用分 层研发,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常能在 3-6 个月之内完成从研发到量产的过程。过去 5 年 内,公司研发费用持续攀升,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不断上升至 2022H1 已达 0.92%。作为主要服务 B 端客户的企业,公司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研发项目覆盖产品各维度,公司自主研发为最核心创新驱动力。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公司 研发项目,公司核心研发技术包括产品、工艺、设备、包装,各个方面,工艺覆盖各大 单品系列,目前已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来源 主要为自主研发,包括部分吸收再创新,主要得益于公司强研发能力,尤其是公司分层 的研发结构,保证产品在各个维度均达到最优状态。

看好公司未来产品迭代潜力

公司研发能力及对餐饮场景的深刻理解支撑长期产品迭代。中国餐饮业态繁多、形式各 异,不同消费场景下食材需求存在差异,下游餐厅对菜单更新、新品推出速度要求甚高。 公司研发优势来源于对餐饮场景的深刻理解,公司深刻理解餐饮需求,围绕客户的餐饮 消费场景,针对客户的后厨加工设备,进行产品定制化研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将以多品牌推进多产品战略。公司拥有“千味央厨”主品牌,同时拥有“千味小厨”、 “千点”、“焙伦”等副品牌,品牌“千味央厨”、“千点”主要用于为 B 端餐饮客户提 供半成品的生产和销售,品牌“千味小厨”定位为直接面对 C 端消费群体的产品销售, 品牌“焙伦”主要用于烘焙类产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