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采访问题(记者节里看记者)
记者节采访问题(记者节里看记者)领导与获奖人员合影。“传媒奉献奖”获得者获颁证书。“优秀新闻工作者”获颁证书。“融媒之星”获颁证书。“未来之星”获颁证书。
佛山日报讯 记者黄碧云报道:11月8日,在第22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佛山传媒集团召开2021年记者节工作交流会,表扬先进优秀,交流工作经验,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挺进融合传播主战场,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谦出席活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佛山传媒集团及各媒体单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尽职尽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涌现了一批热爱新闻事业、勇于担当、敢于创新、踏实肯干、默默奉献、成绩突出的优秀典型。
交流会上,15名优秀新闻工作者、11名融媒之星、9名未来之星、6位传媒奉献奖获得者获颁证书。佛山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总监莫小峰、珠江时报社城市新闻中心副主任蓝志中、佛山日报社南海全媒体中心首席记者崔艺文、佛山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蔡嘉诚、佛山新闻网融媒新闻部主编苏结华、珠江商报社摄像记者吴定邦进行交流发言。
“优秀新闻工作者”获颁证书。
“融媒之星”获颁证书。
“未来之星”获颁证书。
“传媒奉献奖”获得者获颁证书。
领导与获奖人员合影。
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记录者、推进者。
在与佛山这座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征途中,在追逐新闻梦想的路上,他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这个记者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视频/佛山日报记者关浩业、张弘弢制作
莫小峰:用“初恋般的激情”面对每一条新闻
2005年西北江两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亚洲艺术节,2006年佛山一环开通,2008年南方冰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2009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广佛地铁开通,2015年50公里徒步,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细数过去17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作为新闻人的莫小峰一件都没有缺席过。
作为记者,他连续十几年参与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工作。
也是记者的身份,让他有过各种“苦逼”的经历。
作为50公里徒步最早几个核心策划人员之一,他为了做好线路规划与踩点,硬着头皮来来回回把5条线路不知道走了多少遍,脚磨破、鞋子磨穿;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他第一次进西藏墨脱,途中就遇到四十几处泥石流塌方,采访团队被迫在波密县滞留了一个星期;同样是2020年在四川大凉山,为了采访悬崖村,他攀爬悬崖天梯四个多小时。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新闻的产品形式和传播渠道也在不断变化,莫小峰紧跟步伐不断改革创新。2018年,佛山电视台首档深度时事评论节目《观点佛山》上线,当年就在全省新闻工作管理年会上获得表扬。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策划的《70秒70年 诚叔睇城变》将新闻题材做成短视频,成为融媒爆品。2020年创作的《战疫家书》,则是把新闻做成公益广告,让整个佛山都在刷屏讨论。
今年春,莫小峰带队组织了“见证百年幸福梦——走进西藏墨脱”的活动。当汽车走到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口的时候,大家都下去拍照观光,他忽然想到随团带着一对佛山狮头,“如果能够在雪域高原舞起佛山醒狮,这绝对是好新闻!”于是,他不顾头晕脚软等高原反应,组织同行者完成了舞狮拍摄,20秒片子一发布就成为爆点。
交流中,莫小峰坦言,“新闻干久了,会有疲态”。支撑他坚守的就是对新闻一直保持着“初恋般的激情”。
在莫小峰看来,“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随手拍、随手发布,但这些东西,是真?是假?为什么会发生,发布之后会对哪些人产生多大影响,相信大多数人不会考虑。”而这些就是新闻人存在的价值。
蓝志中:26年“新闻老兵”奋斗战疫情前线
自大学毕业进入珠江时报26年,珠江时报城市生活中心副主任兼健康工作室主任蓝志中先后做过跑线记者、突发新闻记者、深度报道记者、14年的夜班编辑。
14年“守着一张报纸,看着全城睡去”的编辑岁月里,他几乎每天凌晨两三点才下班。深夜回去怕吵醒家人,不敢冲凉,轻轻溜进书房去睡。14年来,没吃过早餐,睡醒便是中午,冲凉、午饭,下午接着上班。
2020年1月,他从夜班编辑调到采访部门。当时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身为“新闻老兵”的他负责采写战疫观察稿件。关键时刻,他和团队放弃了全部休假,到疫情防控指挥部蹲点、深入现场采访、通宵熬夜写稿。60天共策划采写了27篇战疫观察报道,15篇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今年5月27日,南海本土疫情暴发,当晚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他带领团队连夜深入现场采访,直到凌晨4点多。他们策划制作的《微微的光——致敬最美白衣天使》MV专题片、人物海报等,登上人民日报APP、新华网APP、中国文明网首页头图栏目等平台,全网阅读量50万 。《南海:不眠之夜 星光照亮黎明》稿件、视频,在佛山 点击量均破10万。
6月2日晚,蓝志中和同事黎小燕跟随南海疾控流调队,到确诊病例居住的封闭小区采访。他们发现,忙碌在封闭小区里的工作人员中,有刚毕业不久的新人,有其他城市的支援人员,也有今年底就要退休的大姐……他们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为守护一座城,负重逆行。蓝志中和同事以最快的速度用心用情写出了两篇独家专稿:《疫情之战的侦察兵》和《隔离酒店的24小时》,为抗疫幕后英雄讴歌。
正因为26年对新闻的坚守和热爱,蓝志中摘得了广东省新闻奖3个、中国地市报新闻奖3个,并被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抗击非典宣传工作积极分子,获得佛山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佛山传媒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蓝志中说,记者,是一个永远奔跑在路上的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会更加艰辛,心中有情怀,肩上有责任,才会走得更远更好。“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也照亮这个世界,这句话,我想与大家共勉。”他说。
崔艺文:纸媒记者转型主播 催生《小崔跑南海》栏目
“大家好,我是佛山日报社记者小崔。今天我不是主持人,也不是文字记者,而是以《小崔跑南海》栏目主播的身份站在这里。”一登台,佛山日报记者崔艺文的一番自我介绍,让人们看到了纸媒记者转型的力度。
《小崔跑南海》栏目是佛山日报第一个记者个人IP的专题栏目。栏目采用记者走读形式,以“第一时间解读政情,第一视角见证改革”为口号。经过两年运营,在南海区镇形成很好的品牌知名度,累计直接或间接拉动经营项目收入300多万元,仅2021年新增经营收入近200万元。
崔艺文也在佛山 成为具有IP辨识度的记者,在佛山 成为一个词条。
“新媒体来势汹汹,与其被人推着走、逼着走,不如自己主动拥抱变化。”崔艺文说,报纸喜欢用思想性和观点取胜,但在视频说出来观众却难懂。隔行如隔山。栏目制作起初,从色彩的搭配、运镜的流畅、主持人的仪态仪表,甚至是光照的角度,一切都要从头学习。
但凡事最怕认真两个字。两年来,从最初她一个人运营栏目,到外聘专业摄像团队“借船出海”,《小崔跑南海》已推出30多期视频,连续产出多个10万 的新闻作品。
在博物馆之夜的全国联合直播活动中,她以汉服出境,带着南海文化故事登上《环球时报》微博,瞬间点击流量达270万,让佛山日报的新闻被全世界看到。在刚刚结束的环卫工人节上,一条《小崔跑南海》栏目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点击量迅速升至近27万。
融媒转型,不仅需要敢想敢试的创新思维,更需要专业思维。对新闻价值的坚守,对栏目品质的追求应是立身之本。去年,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大会在南海召开。面对这场国际性的盛会,《小崔跑南海》栏目精心打磨脚本,内部就改了12稿。为了开头30秒能够作出苹果手机发布会的效果,还专门找到广州的影视制作基地以达到高景宽的效果。
“带着运营思维进行融媒转型,报人的舞台边界拓宽了。我们相信,融媒转型,不是报人的危机,而是转机!” 崔艺文说。目前南海全媒体中心除了依托佛山 平台,还开通了“南朋友”视频号,南海全媒体中心也已经策划实施一人一IP。
蔡嘉诚:合作王祖蓝 孵化200万粉丝短视频账号“咩啊”
相比佛山电台蔡嘉诚,公众更熟悉他的网名“咩啊”。“咩啊”短视频账号目前的粉丝量达到了200万,内容多次上同城热门榜,也多次被广东共青团、广东卫视等转载。交流中,蔡嘉诚分享了做好短视频不要做账号、要做“人”的经验。
作为一个电台记者,他在一开始做“咩啊”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试图让这个账号变成类似于他做了5年的电台节目那样的一个“栏目”,结果每一次点开评论区,大家讨论的点都是他陈述的客观事实,没有人讨论他这个人。
“那段时间根本无法涨粉,因为大家只看到‘事件’,而看不到‘我’。”蔡嘉诚坦言,短视频平台是一个风起云涌时刻变化的地方,今天火的热点明天便成了过气话题。刚火起来的博主可能内容稍微跟不上,就会被许多其他博主盖过风头,成为还没发芽便凋谢的“前浪”。而他整个人过于扁平化了,没有特点,让人记不住。
于是他开始试图让自己变得立体起来,比如,在每一次视频的开头都会插一句口头禅“咩啊”,开始建立自己的说话风格,开始扣一些视频里的小细节,例如在视频里的一个常驻角色Dave,他让这个角色每次出场的时候都有笔倒着写的小习惯。这些细节,经常引起评论区里的讨论,增加互动量。
对于一个主播来说,除了让观众记住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他们认同。鉴于此,蔡嘉诚重视提升自己的网感,他敏锐抓住了当时网上学粤语的潮流,推出短视频《粤语有多难懂》。值网上有一股讨论不同地方男生性格的话题风潮,他又并积极探索与明星大V合作,成功与王祖蓝合拍了《广东人眼中的广东男生》,吸引了大波粉丝。
“我们这一路以来,跌倒过无数次,挣扎过无数次。” 蔡嘉诚说,他曾在近半年时间里,平均每一晚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发际线在疯狂后移”。还试过为了拍只会出现几秒的素材,来回开车三四小时。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在平台里站稳脚跟,不被淘汰,输出优质的内容。
如今随着“咩啊”的形象变得越立体,他所传播的粤语文化、广府文化就越深入人心,让更多人能领略到广东文化的魅力。
苏结华:传播地道的佛山,让世界爱上朴素的中国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如何向世界讲好佛山故事乃至中国故事?是摆在主流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佛山新闻网苏结华带动英文团队策划推出了10集佛山人文城市外宣微纪录片,通过外国人的第一视角来推介地道的佛山,让世界爱上朴素的中国,一个真实立体、真情流露、和谐友善、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大国。
微纪录片第一集推出荷兰帅哥Fons的故事,Fons在佛山生活了多年,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以往的他总是说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佛山人。但当他与团队一起不断拍摄划龙舟的时候,他觉得,拼搏、敢为人先、同舟共济就是佛山人。
俄罗斯姑娘Lisa在其中一集中学习制作香云纱,在拍摄休息的时候,她自己跑到卖香云纱衣服的店里,左摸摸右看看,兴奋地说在某些欧洲的时装秀上见过这种布料。于是视频临时增加了一个Lisa穿上香云纱旗袍的情节,播出后让人们看到了佛山文化的独特吸引力和感召力。
最近微纪录片推出了粤剧内容,面对大大大段的粤剧历史故事,主持人Laura看到台词根本背不下来。苏结华他们转变了思路,先跟她像聊天一样介绍,然后让她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没想到,她一下子就懂了:“粤剧不就是相当于我们意大利的歌剧嘛!万福台就像是粤剧届的好莱坞!”
在苏结华看来,国际的交流是双向的,记者在其中也扮演着一个桥梁的角色。应该要用世界的语言传递自己的声音,用融贯中西的话语体系,去把事情讲明白将深入。这样的佛山故事更加动人,传播的更远。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如今生活着数十万的外国人,当中许多人已经把佛山当成了第二故乡。11月,苏结华团队还将陆续推出“外国人谈营商环境”系列视频,对话各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佛山各个行业的企业家、外贸人员、外籍设计师及工程师等,问计佛山营商环境发展。
“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中就包括: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我觉得这正是我们的团队的目标。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用朴素的中国故事,去感染更多国际友人,爱上灯火里的中国家乡。”苏结华说。
吴定邦:从摄像师到媒体人 明白了媒体人的责任担当
作为“未来之星”,珠江商报摄影记者吴定邦是入职不到两年的年轻记者。在进入报社之前,他曾经在影视传媒公司做了一年,主要负责摄像工作。当时他比较喜欢拍摄华丽的画面镜头,制作酷炫的转场特效,认为这些代表了视频作品的水平高低。
“成为了一名媒体人,我才逐渐发现,光靠这些远远不够,只有作品的温度才能彰显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吴定邦说。
2020年新春佳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尽管还是假期,许多报社同事都已经纷纷进入战斗的状态。当时报纸的正常发行和投递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宣传的重担很大程度都压在了新媒体部门。
还没有转正的吴定邦和同事一起,走上疫情防控一线,无论白天黑夜,不管日晒雨淋,用镜头拍摄和记录下疫情防控一线下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干部、党群志愿者等真实状态。他曾经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进入过疾控部门的病毒检测室,也曾披星戴月,体验过凌晨4点的流动防疫站。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吴定邦慢慢理解了什么叫镜头的温度。他学会把镜头对准身边平凡的人,以及那些平凡的人身上涌现出的不平凡的正能量,参与制作的顺德战疫系列VLOG,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吴定邦和部门同事一起,推出了《戏精编辑部》栏目,尝试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利用绿幕抠像技术,模仿王家卫风格,周星驰功夫电影等众多形式,用更加风趣搞笑的方式,结合各个热点进行宣传,不断让作品更加具有传播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5月,吴定邦还参加创作《老马讲党史》视频项目,负责视频分镜头脚本创作、导演执行、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身兼数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也许目前我的作品可能还会略显稚嫩,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勇于尝试。我们一定可以不断进步成长,我也必将在移动互联网传播新格局下,以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拿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佛山故事。”吴定邦说。
2021年佛山传媒集团优秀新闻工作者
(共15名)
刘伟 佛山日报社
童思娜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刘世媛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雷超越 佛山电视台
蓝志中 珠江时报社
梁焯贤 佛山新闻网
崔嘉祺 佛山电视台
叶亿强 佛山电视台
黄澄献 珠江商报社
陈伟鹏 佛山日报社
黄碧云 佛山日报社
莫小峰 佛山电视台
彭瑛 佛山电视台
王珮华 佛山期刊出版总社
郭继委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2021年佛山传媒集团融媒之星
(共11名)
蔡嘉诚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徐翠婷 佛山电视台
方智恒 珠江时报社
路帅 佛山日报社
陈耀帆 珠江商报社
苏结华 佛山新闻网
崔艺文 佛山日报社
梁广棉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谢玉美 佛山电视台
韩林莹 集团总部
林嘉泳 佛山电视台
2021年佛山传媒集团未来之星
(共9名)
梁家玮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郑慧苗 珠江时报社
吴定邦 珠江商报社
麦盛波 佛山新闻网
高慧超 佛山日报社
江乐诗 佛山电视台
黎顺安 佛山电视台
李杏仪 佛山电视台
刘浩斌 佛山日报社
2021年佛山传媒集团传媒奉献奖
(共6名)
吴锡泉 佛山日报社
温秋奋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
任家文 佛山电视台
王崇人 珠江时报社
邹婉贞 佛山电视台
杜达雄 珠江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