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望海潮是豪放词吗(宋代官场交际都得写词)
柳永的望海潮是豪放词吗(宋代官场交际都得写词) 官场交际,自然免不了文字往来。历朝历代也就适应自己交际的文体。 更古早一些,还有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文,其用典、其韵律各有不同,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时代风貌。 “柳七郎,真的是你吗?姐妹们,快来啊,柳七郎来了。” 杭州城最有名的歌姬楚楚,此刻正笑容满面地将柳永迎为座上宾。柳永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散曲,明清有小说,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北宋仁宗年间,承平日久,杭州一片繁华,风流富庶不输汴京。词人柳永来到这里立即被杭州的风光所迷住,当他听说杭州的父母官是自己的旧交孙何时,就很想去拜望一下。
“烦请大哥,替我传个信,就说我是孙大人的旧交柳七。”
“什么柳七,杨八,快快走开,一看就是个穷酸,还来我们府上攀扯,做什么春秋大梦。”看门人粗声粗气,将柳永推推搡搡,赶了出来。
柳永望着那朱门渐渐紧闭,高墙的暗影像山一般压过来,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慢慢走入了旁边的斜巷中。
“柳七郎,真的是你吗?姐妹们,快来啊,柳七郎来了。”
杭州城最有名的歌姬楚楚,此刻正笑容满面地将柳永迎为座上宾。柳永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散曲,明清有小说,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更古早一些,还有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文,其用典、其韵律各有不同,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时代风貌。
官场交际,自然免不了文字往来。历朝历代也就适应自己交际的文体。
在唐代官场应酬自然是要写诗,李白这种诗仙也不能例外,当年他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时写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青年人的狂傲之气尽显,他就像是一只待飞的大鹏,用诗句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作为诗圣的杜甫在长安落第,困坐愁城,也写下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自夸,亦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自荐。幸运的是,他还因此谋到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中唐诗坛最耀眼的白居易跟刘禹锡,多年分别后在洛阳相见,也是写诗酬和,白居易写下:“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以诗句来悲伤感慨好友的贬官遭遇。生性乐观的刘禹锡则大笔一挥,写下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仅一扫席间低沉的气氛,更是从此成为万千事业低谷文人的座右铭,鼓舞了千千万万的后来人。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到了宋代,官场交际就开始要写词,这一切都得从一首《望海潮》说起。
《望海潮》是柳永为求见杭州长官孙何而作。孙何和柳永是布衣之交,两人在仕途上的命运却大不一样。孙何官居显职,做到两浙转运史,一度驻节杭州。柳永自“奉旨填词”以后,流浪江湖。柳永想拜谒孙何,奈何门禁森严、无由会面,因此作了这首《望海潮》。
他带了这首词去访问一位名妓楚楚,告诉她自己想求见孙何,苦于没有门路,请她在府会召集歌妓时,把这首词唱给孙何听。如果孙何问起这首词是谁作的,就说作者是柳七即可。楚楚仰慕柳永的才华已久,自然是欣然从命。不久,中秋节到来了,楚楚就去孙何府上婉转动听地唱了这首词。果然,孙何知道了原委立即迎请柳永前来赴宴。
固然是孙何念旧,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望海潮》确实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魅力。《望海潮》主要描写杭州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城市的繁荣景象。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拜谒写词也成了宋人官场交际的必要手段。
这时候的柳永,还叫柳三变,江湖人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其实这个名字大有来历,是柳永的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三变出自儒家经典《论语》,原文是“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但科场失利、江湖填词的他,在官场上是没有地位的,甚至,柳永在《宋史》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南宋词人姜夔至少还写入了《宋史》的艺文志篇,但柳永却在正史中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唯有,他填的词,传唱到了大江南北,叛离了高雅的庙堂文化,来到了市井的俗文化里,将红尘疾苦、人间百态写遍,在词坛留下星汉灿烂般的绚丽身影。
我们来看看《望海潮》是如何开创慢词的,此词为北宋新声,属仙吕调,柳词为创调之作。在描写方面运用了“赋”的铺叙手法,先从地理形势概括地点明杭州是一座繁华的重要城市,再从各个方面具体描绘它是怎样的美丽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钱塘江岸,绿树如云,江潮如怒,涛如霜雪,这几句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读来,钱塘潮如在眼前。“天堑无涯”则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竞豪奢”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家家披罗着锦、市面上珍宝罗列,杭州民殷财阜,当真是繁华富庶。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下片重点写杭州西湖的湖山清嘉之美。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都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羌管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煊赫,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欣赏之余,还要吟咏,足见西湖风景之美,杭州烟霞之动人。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词的最后两句是对官员的祝愿,说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画下来,等到去朝廷中枢任职的时候,就可以向同僚们夸耀一番了。
太平日久,物庶民丰,不免纸醉金迷、竞尚豪奢,杭州就是这样一座繁荣又快乐的城市,让游人们沉迷于游山玩水、吟赏烟霞。这首词是拜谒之作,自然有吹捧孙何治理有功之嫌。但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叙、慢声长调的抒情,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将山山水水描绘的如此动人,让人顿生向往之心。这种作词技巧,当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据说一百多年后的金主完颜亮,在听到这首词之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他挥兵南下时,还题了一首诗《南征至维扬望江左》:“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但后来战败身死,并没有看到心心念念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许,完颜亮学会了作词,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直到今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依然是杭州的美丽写照,柳永的这首《望海潮》实在是功不可没。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