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圳的人多不多:深圳人 格局
今年深圳的人多不多:深圳人 格局▲图源:福田网、幸福福田自然而然的在大家心中,福田与布吉就有了高低之分,当布吉人与福田人在一起吃饭,往往充满了时代的叹息。深圳人,脸都肿了短短40多年的特区史,深圳就是一个大型啪啪啪“打脸”现场。梦回1980,那时深圳除了罗湖与蛇口,还必须提到另外两个地方:布吉与上海宾馆。那时候,靠近罗湖和香港的布吉,承接产业经济外溢,成为深圳的经济重镇。而只有11层的上海宾馆,则出于罗湖和福田的“城乡结合部”,站在上海宾馆向西望去,没有一栋比这更高的建筑了。
“啪!你又被打脸了吧。”
要说“打脸”这事,深圳人最有发言权了,而且在深圳待得越久,被打脸的次数就越多。
不过,这个打脸并非指“打肿脸充胖子”,而是深圳人往往要经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思维转变。大到城市规划,小到职业发展,当你为一个事情下结论时,深圳就会用现实向你挥出重重的一巴掌:谁说我不行了?!
深圳人,格局小了。今天,圳长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我在深圳被打脸的经历,站在现在的角度回头看,权当看个笑话集锦吧。
深圳人,脸都肿了
短短40多年的特区史,深圳就是一个大型啪啪啪“打脸”现场。
梦回1980,那时深圳除了罗湖与蛇口,还必须提到另外两个地方:布吉与上海宾馆。那时候,靠近罗湖和香港的布吉,承接产业经济外溢,成为深圳的经济重镇。而只有11层的上海宾馆,则出于罗湖和福田的“城乡结合部”,站在上海宾馆向西望去,没有一栋比这更高的建筑了。
自然而然的在大家心中,福田与布吉就有了高低之分,当布吉人与福田人在一起吃饭,往往充满了时代的叹息。
▲图源:福田网、幸福福田
2000年左右,我的第一任老板花重金,在罗湖笋岗和布吉全款买了多套大面积单位,为此大排筵席,宴请宾客。巧合的是,桌席间他有个下属,因为“穷”,只能贷款把房子买在“郊外”的福田。大家都安慰他:“上车就好”。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都没过,福田就彻彻底底地超越了布吉。
这个故事是老板在喝酒时跟我们分享,我想当一个人在喝酒时,能把曾经的苦难当成笑话讲出来时,说明这个人老了。老板最后也苦笑道:“我没做错什么,布吉也没做错什么,但现在看,我们却都错了。”
是啊,在那个“罗湖是深圳中心”的年代,谁也没有错。
我知道,当你看到这里时,嘴角已经不自觉地上扬了起来,因为这些人“太蠢了”。但假设你穿越回30年前,劝身边的深圳人砸锅卖铁去买南山房子,你能想象吗?
我想,这场景应该就是《夏洛特烦恼》里,夏洛让大春在北京二环买房,最后大春在涨了200块时就把房子卖了,而且还号召全部亲戚都卖掉房租房住。
“毕竟,谁会跟一个傻子较劲呢?”
当我来深圳工作时,深圳已经是南山福田罗湖三区鼎立。“关内欧洲,关外非洲”这样的形容词,在10年依然随处可见。换句话说,当时整个深圳的普遍认知就是:除盐田以外,关内才是真正的深圳。
2012年开始,我开始经常出入于宝安、龙华,没想到就遇到了我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打脸”。
那年五一前, 梅林关口的龙华某楼盘开盘。开盘前一天晚上,深圳下起暴雨,数百名购房者在营销中心门口前的雨棚下,通宵排队等待开盘摇号。那时候,没见过这种场面的深圳开发商,找来了投影仪和幕布,给现场等待的购房者们播放电影,打发时间,十分贴心。
我相信那几百个购房者,已经记不清当天看了什么电影了,但我永远记得,我看到这一幕后高傲的嘲讽——“就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还要卖2万/平。”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两三年后,这个“鸟不拉屎”的龙华,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宇宙中心”。再后来,龙华的产业配套,公共资源,硬件设施,全都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现在想想,当年被我嘲讽的那些业主,如今大多已经成为人生赢家了吧。
不曾被“打脸”的深圳人,是不完整的。南山的前海与西丽,宝安的宝中和沙井、龙岗的中心城和坂田,还有记忆只停留在乳鸽和牛奶的光明区,这几年都以颠覆深圳人认知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次的生长与逆袭,打了无数深圳人的脸。
可以说,深圳的每个区域都如同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数年的变化之大,早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当我现在听到别人肆意嘲讽时,都会劝上一句:
莫欺少年穷,莫打深圳脸。
深圳人,“格局小了”
有人说,这些皆因深圳人:格局小了。
但在经典的小品中,有句经典的台词:“你剁你也麻”。毕竟在深圳,万事皆可“打脸”,深圳人也已经习惯在打脸与被打脸中徘徊。
当年在华强北创业的马化腾,怎么也想不出如何拿QQ来赚钱,就想把它卖给某国企,但人家看不上,最后因为几部电脑的费用没谈妥而取消收购。如今市值第一的腾讯,就是一种“打脸”;当年任正非在深圳靠着代销香港交换机而求得生存,如今却靠着自主研发,成为世界500强的第44名,又被“打脸”了。
这时候,我们就发现了深圳是存在一条“打脸真香定律”,就是说每当深圳人被打脸,往往结局都是“真香”。
例如,我们曾认为鸟不拉屎的区域,如今已经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曾认为深圳只能是香港广州的小弟,如今深圳已经有了一席之地;我们曾认为深圳不会那么快实现的美好生活,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
啪,打脸!啊,真香!
本以为是王者,没想到是青铜。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一个是“深圳速度”真的太快,我们的观念更新跟不上深圳成长的速度,从最开始的“不相信”到“眼见为实”,深圳留给我们的时间太短了,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新事物、新认知、新观念,认识全新的深圳。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我们还是习惯用过去的眼光去看当下,下意识地去判断事物的现状,无法看到其长远的价值趋势。所以,当我们哪天学会了“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那么这种打脸就不存在了。
史上最大打脸或将诞生
在"真香"面前,打脸不值一谈。那么,用未来的眼光看深圳,下一个被打脸的真香现场,会是在哪里呢?
从目前官方出台的规划文件以及全球发展潮流的大趋势看,圳长斗胆预测一下:“还不起眼”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或将给深圳人一记大大的巴掌。
我们先撇开官方给的各种高大上的头衔,来看看深圳民间是如何评价深汕特别合作区的:
“深圳飞地”、“深圳的卫星城”、“深圳土地不够,所以跟汕尾借了块土地”、“深圳的后花园”、“深圳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