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导游业务之实地导游讲解常用技法)

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导游业务之实地导游讲解常用技法)(一)突出景点的独特之处导游讲解时一般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大小建筑3000余间,约7万平方米。园林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即朝政办公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突出重点法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的导游方法。一处景点,要讲解的内容很多,导游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做到轻重搭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疏密有致。

一、概述法

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就旅游城市或景区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情况向游客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使其对即将参观游览的城市或景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轮廓性认识的一种导游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导游人员接到旅游团后坐车驶往下榻饭店的首次沿途导游中,也适用于游览较大的景点之前,在人口处示意图前进行的讲解。它好比是交响乐中的序曲,能起到引导游客进人特定的旅游意境,初步领略游览地奥秘的作用。

例如:用“概述法”介绍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0多公里,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始建于1750年,当时的中国清朝正值盛世时期,执掌朝政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他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耗费大量国库银两,以“兴修水利和为母祝寿”之名,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园“清漪园”。1860年它与圆明园一起,被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皇太后又将其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大小建筑3000余间,约7万平方米。园林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即朝政办公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

三、突出重点法

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的导游方法。一处景点,要讲解的内容很多,导游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做到轻重搭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疏密有致。

导游讲解时一般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景点的独特之处

游客来到目的地旅游,要参观游览的景点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与国内其他地方类似的景点。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必须讲清这些景点的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尤其在同一次旅游活动中参观多处类似景观时,更要突出介绍其特征。

譬如,西岳华山虽不是五岳之首,但在五岳中却独具特色。首先,华山是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其主峰南峰落雁峰海拔2154.9米。其次,华山以险而闻名于天下,其陡峭险峻位居五岳之首。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一路行过,必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擦干岩等绝险要道,不少地方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后,华山也是五岳中唯一为道教所独占的名山。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可突出华山在五岳中的这些独特之处。

(二)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游览规模大的景点,导游人员必须事先确定好重点景观。这些景观既要有自己的特征,又能概括全貌,实地参观游览时,导游人员应主要向游客讲解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譬如,去云冈石窟游览,主要是参观第五、第六窟及五华洞和昙曜五窟。如果把第六窟的艺术特色讲解透彻了,就可以使游客对云冈石窟的整体艺术特色有基本的了解。

(三)突出游客感兴趣的内容

游答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从事同一职业的人、文化层次相同的人往往有共同的爱好。导游人员在研究旅游团的资料时要注意游客的职业和文化层次,以便在游览时重点讲解旅游团内大多数成员感兴趣的内容。

譬如,在游览故宫时,如游客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导游人员应重点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及其特征、建筑布局和建筑艺术,并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与民间建筑乃至西方国家的宫殿建筑进行比较;如果游客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的历史感兴趣,导游人员应重点讲解故宫的历史沿革和在故宫发生的重大事件,使游客从故宫的介绍中加深对明、清历史的了解。

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导游业务之实地导游讲解常用技法)(1)

(四)突出“······之最”

面对某一景点,导游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介绍这是世界或中国最大(最长、最古老、最高,苌至可以说是最小)的······因为这也是在介绍景点的特征,颇能引起游客的兴致。 譬如,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施工期最长、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泄洪闸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强的泄洪闸;三峡工程对外专用公路是国内工程项目最齐全的公路。

这样的导游讲解突出了三峡工程的价值,使国内游客产生自豪感、外国游客产生敬佩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在使用“······之最”进行导游讲解时,必须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绝不能杜撰,也不要张冠李戴。

四、问答法

问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向游客提问题或启发他们提问题的导游方法。使用问答的目的是为了活跃游览气氛,激发游客的想象思维,促使游客和导游人员之间产生思想交流,使游客获得参与感或自我成就感的愉悦。问答法包括自问自答法、我问客答法、客问我答法和客问客答法四种形式。

(一)自问自答法

导游人员自己提出问题,并做适当停顿,让游客猜想,但并不期待他们回答,只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思考,激起兴趣,然后做简洁明了的回答或生动形象的介绍,还可以借题发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我问客答法

导游人员要善于提问,所提问题要问得恰当,估计游客不会一无所知,也要估计到会有不同答案。同时还要诱导游客回答,但不要强迫他们回答,以免使游客感到尴尬。游客的回答不论对错,导游人员都不应打断,更不能笑话,而要给予鼓励。最后由导游人员讲解,并引出更多、更广的话题。此外,导游人员提问的时机也要把握好。导游人员应该懂得,与游客在一起的时候提问不能太随便也不能没有目的,只有懂得把握时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游客在静想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导游人员不宜打扰游客游客在欣赏美景和节目的时候,导游人员不提与此无关的事情和问题。

(三)客问我答法

导游人员要善于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和他们的想象思维,欢迎他们提问题。游客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对某一景物产生了兴趣,进入了审美角色。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即使是幼稚可笑的,导游人员也绝不能置若罔闻,千万不要笑话他们,更不能显示出不耐烦,而是要有选择地将回答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不过,对游客的提问,导游人员不要他们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一般只回答一些与景点有关的问题,注意不要让游客的提问冲击你的讲解,打乱你的安排。

在导游实践中,导游人员要学会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善于思考,掌握游客提问的一般规律,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客问我答”的导游技巧,以求随时满足游客的好奇心。

(四)客问客答法

导游人员对游客提出的问题并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是有意识地请其他游客来回答问题,亦称“借花献佛法”。导游人员在为“专业团”讲解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可运用此法,但前提是必须对游客的专业情况和声望有较深人的了解,并事先打好招呼,切忌安排不当,引起其他游客的不满。如果发现游客回答问题时所讲的内容有偏差或不足之处,导游人员也应见机行事,适当指出,但注意不要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导游方法不宜多用,以免游客对导游人员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不信任感。

譬如:游无锡蠡园时,导游人员让游客先看春、夏、秋、冬四个亭中的春亭,指着匾说:“春亭挂的匾额是‘滴翠’,表达了春天的形象,有特色。那么,夏、秋、冬三个亭子会用什么题匾呢?各位朋友是否能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游客边猜边看,猜中的笑逐颜开,未猜中的纷纷敬佩题匾者的文笔之妙。

又如:有位导游员在杭州九溪十八涧对游客说:“这儿的路处处曲,路边的溪水叮咚响,远近的山峦绿葱葱。清代文人俞樾到这里时,诗兴大发,挥笔写道:‘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前面已用了叠词,朋友们猜猜看,第四句写树时,俞樾用的什么叠词?”游客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郁郁葱葱树”,有的说“大大小小树”,最后在导游员的启发下猜出是“高高下下树”。大家都惊叹俞樾用词的精妙。这“高”和“下”贴切传神,写活了沿山而长的树林。

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导游业务之实地导游讲解常用技法)(2)

五、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方法。所谓“实”是指景观的实体、实物、史实、艺术价值等,而“虚”则指与景观有关的民司传说、神话故事、趣闻逸事等。

“虚”与“实”必须有机结合,但以“实”为主,以“虚”为辅,“虚”为“实”服务,以“虚”烘托情节,以“虚”加深“实”的存在,努力将无情的景物变成有情的讲解内容。

譬如,提起阿诗玛,人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内那块高约20米,仿佛头戴彩帽、身背篓筐的美丽少女的岩石,同时又会想起阿诗玛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阿著底山上的撤尼人格路日明家有两兄妹,哥哥叫阿黑,妹妹就是聪明、勤劳又美丽的阿诗玛。一天,大财主热布巴拉见阿诗玛长得漂亮,顿生歹念,想娶回家·····

在实地导游讲解中,导游人员一定要注意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任何“虚”的内容都必须落实到“实”处。

导游人员在讲解时还应该注意选择“虚”的内容要“精”、要“活”所谓“精”,就是所选传说故事是精华,与讲解的景观密切相关所谓“活”,就是使用时要灵活,见景而用,即兴而发。

六、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一种导游方法。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不能就事论事地介绍景物,而是要借题发挥,利用所见景物制造意境,引人人胜,使游客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其中之妙趣。

譬如,“上海黄浦江畔的新外滩共有五条旅游线路,在您的左手边是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和宽敞的中山路,在您的右手边是波光粼粼的黄浦江以及前程似锦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眼前是新颖独特的观光游览区。这建筑群、中山路、观光区、黄浦江、陆家嘴仿佛音乐谱中的五线谱,勤劳勇敢的上海人民则好似串串音符,正组成最新最美的乐章,欢迎着各位来宾的光临······”这段导游词十分精彩地叙述了上海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高速发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外滩宛如五线谱,使游客在这跳动的“音符”中深受感染,身临其“景”,景中怀情。

触景生情法要求导游讲解内容与所见景物和谐统一,使其情景交融,让游客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譬如,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举行大典时,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品级跪伏在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和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6~7页)

触景生情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导游人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有趣而感人的语言,赋予死的景物以生命,注人情感,引导游客进人审美对象的特定意境,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美的感受。

七、制造悬念法

制造悬念法就是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的导游方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这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引而不发”的手法,一旦“发(讲)”出来,会给游客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譬如,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湖北钟祥明显陵,游客看到陵前的外明塘往往困惑不解,导游人员不失时机地介绍:“明塘是显陵的独特设置,不仅有外明塘,里面还有内明塘,那么显陵为什么要在陵前设置明塘呢?请大家边参观边思考,等到了明楼我再告诉大家答案。”这就给游客留下了一个悬念。游客登上明楼后,导游人员再告诉游客:“一方面,按风水理论:山为龙的骨肉,水为龙的气血,水有截止龙气流逝的作用。于陵前设置明塘,就满足了吉壤中穴对水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明塘含有龙珠喻义,如果说神道犹如一条旱龙,那么九曲河就好似一条水龙,两龙交汇于明塘,构成了双龙戏珠的奇特景观。”

制造悬念是导游讲解的重要手段,在活跃气氛、制造意境、激发游客游兴等方面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导游人员都比较喜欢用这一手法。

又如,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依水傍池,面东而立,亭后装一大镜,将对面的树石檐墙尽映其中。对这个亭子的介绍有两种方法,效果完全不同。

一位导游员介绍说:“如果在晚上,当月亮从东墙上徐徐升起,另一个月亮也在水波中荡漾,这镜子安置得十分巧妙,从里面还可以看到一个月亮。”游客们看了看镜子,并未引起多大兴趣。

另一位导游员将游客带到亭中,这样介绍说:“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在这里可以看到三个月亮。”他微笑着,望着游客,并没有立即往下讲。游客们好生奇怪,都以为是听错了或是导游员讲错了,最多只有两个月亮:天上一个,水池里一个,怎么可能会有第三个呢?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迷惑不解的表情。这时,导游员才点出:天上、池中,还有镜里共有三个月亮,大家才恍然大悟,在响起一阵掌声、叫好声之后,也更领悟到镜子安置之巧妙,印象特别深刻。

同是一地、前者介绍虽很热情、也富有诗意、但因是平铺直叙、听者不以为然;而后者虽用词简朴、却能做到出奇不意、导峰突起、引起了游客的注意、思考、怀疑和猜测、兴趣顿起。后者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掌握了游客的心理,不是一下子把话讲完、而是留有余地,让大家去体察、回味,然后由自己做出补充、因此效果尤佳。

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导游业务之实地导游讲解常用技法)(3)

八、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风物对比、以熟喻生、以达到类比旁通的一种导游方法,导游人员用游客熟悉的事物与眼前景物进行比较,既便于游客理解又使他们感到亲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导游效果,类比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同类相似类比

同类相似类比是将相似的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便于游客理解并使其产生亲切感。

譬如,将北京的王府井比作日本东京的银座、美国纽约的第五大街;将上海的城隍庙比作日本东京的浅草;参观苏州时,将其称作“东方威尼斯”;讲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时,可以将其称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等。

(二)同类相异类比

同类相异类比是将两种同类但有明显差异的风物进行比较,比出规模、质量、风格、水平、价值等方面的不同、以加深游客的印象。

譬如,在讲解楚文化时,可以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进行类比。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方文化竞相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在哲学方面,两者各有所长。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而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国家政体建设、货币制度方面,楚国则比古希腊更为完善。古希腊人在理论科学、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要比楚人擅长。可以这么说,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不同方向登上了世界古文明的光辉殿堂。

要正确、熟练地使用类比法,要求导游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熟悉客源国,对相比较的事物有比较深刻的了解。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要将他们知道的风物与眼前的景物相比较,切忌做不相宜的比较。

九、妙用数字法妙用数字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巧妙地运用数字来说明景观内容,以促使游客更好地理解的一种导游方法。

导游讲解中离不开数字,因为数字是帮助导游人员精确地说明景物的历史、年代、形状、大小、角度、功能、特性等方面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使用数字必须恰当、得法,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使平淡的数字发出光彩;否则会令人产生索然寡味的感觉。运用数字忌讳平铺直叙,大量的枯燥数字会使游客厌烦。所以使用数字要讲究“妙用”。

譬如,当导游人员向游客介绍北京故宫的建筑年代时,如果介绍它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对国内游客来说,说到明朝,大家心里还明白,至于永乐十八年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若是外国游客,可能连明朝是什么朝代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永乐十八年了。这时,导游人员若把它换算成游客所熟悉的数字,游客便会心领神会。如对法国游客讲解时,将其换算成公历年(1420年)后,再加上一句“比巴黎凡尔赛宫建成早269年”,效果便大不相同。

在实地导游中,导游人员常用数字换算来帮助游客了解景观内容。导游人员运用数学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说明景观内容。导游人员还可以通过数字来暗喻中国传统文化。

譬如,北京天坛祈年殿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其中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往”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往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则象征三十六天罡。

十、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就是导游人员用凝练的词句概括所游览景点的独特之处,给游客留下突出印象的导游方法。游客听了导游讲解,观赏了景观,既看到了“林”,又欣赏了“树”,一般都会有一番议论。导游人员可趁机给予适当的总结,以简练的语言,至几个字,点出景物精华之所在,帮助游客进一步领略其奥妙,获得更多更高的精神享受。

譬如,旅游团游览云南后,导游人员可用“美丽、富饶、古老、神奇”来赞美云南风光;参观南京后,可用“古、大、重、绿”四个字来描绘南京风光特色;总结青岛风光特色可用“蓝天、绿树、红瓦、金沙、碧海”五种景观来概括。

又如,游览颐和园后,游客可能会对中国的园林大加赞赏。这时导游人员可指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可用“抑、透、添、夹、对、借、障、框、漏”九个字概括,并帮助游客回忆在颐和园中所见到的相应景观。

导游讲解常用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如点面结合法、引人入胜法、启示联想法、谜语竞猜法、知识渗透法等,它们都是导游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在具体工作中,各种导游方法和技巧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导游人员在学习众家之长的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点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导游风格和导游方法,并视具体的时空条件和对象,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导游效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