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戚薇为售假事件抹泪:戚薇被疑 售假 上热搜

戚薇为售假事件抹泪:戚薇被疑 售假 上热搜戚薇工作室公布的通关详情而“跨境电商个人通关数据详情”则显示,2022年2月13日,消费者“**莹”通过由“北京空间变换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抖音电商平台购买了一瓶“科颜氏白泥面膜”。这瓶面膜的实际供货企业是“广州鲲豪贸易有限公司”,由广东高捷航运物流有限公司将该包裹从“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运输到消费者手中。“戚薇工作室”通过微博公布的“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以及涉事订单的“跨境电商个人通关数据详情”虽然看起来很“专业”,但实际上证据链条也不完整。首先,“戚薇工作室”公布的编号为516520211651054524的“进口货物报关单”显示,2021年12月3日,由广州中远海运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香港进口了一批包括科颜氏和黛珂品牌多个单品的商品。这批商品从香港一家叫“HK TENG YUE TECHNOLOGY CO. LIMITDE”的公司购买,最后目的地是“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戚薇工作室

图灵鉴定的专业背景及其鉴定结果的曝光,是导致该事件被推上热搜第一名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心心APP”还是“图灵鉴定”并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实锤证据。另外,通过图片鉴定产品真假的方式本身还处在探索阶段,其结果的准确性存疑。比如,心心APP的鉴别页面,就有网友表示“从专柜买回来的产品被鉴定为假的”。

目前该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事件且戚薇方面已经报警,建议“琉璃是什么璃”找专业的律师介入,进行完整的鉴定公证和证据保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戚薇工作室”公布的证据难以自证清白

“戚薇工作室”通过微博公布的“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以及涉事订单的“跨境电商个人通关数据详情”虽然看起来很“专业”,但实际上证据链条也不完整。

首先,“戚薇工作室”公布的编号为516520211651054524的“进口货物报关单”显示,2021年12月3日,由广州中远海运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香港进口了一批包括科颜氏和黛珂品牌多个单品的商品。这批商品从香港一家叫“HK TENG YUE TECHNOLOGY CO. LIMITDE”的公司购买,最后目的地是“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

戚薇为售假事件抹泪:戚薇被疑 售假 上热搜(1)

戚薇工作室微博公布的报关单

而“跨境电商个人通关数据详情”则显示,2022年2月13日,消费者“**莹”通过由“北京空间变换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抖音电商平台购买了一瓶“科颜氏白泥面膜”。这瓶面膜的实际供货企业是“广州鲲豪贸易有限公司”,由广东高捷航运物流有限公司将该包裹从“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运输到消费者手中。

戚薇为售假事件抹泪:戚薇被疑 售假 上热搜(2)

戚薇工作室公布的通关详情

产品在2021年12月进入“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2022年2月从保税区运送到了消费者手中,这个链条虽然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并不完整。

首先,按照戚薇工作室目前提供的证据,产品只能溯源到香港“HK TENG YUE TECHNOLOGY CO. LIMITDE”公司,这家公司的货从哪里来的,是否可靠并不清楚。

《未来迹Future Beauty》通过查询发现,HK TENG YUE TECHNOLOGY CO. LIMITDE中文名称为“香港腾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7月的私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周峥,在注册信息中公布的地址为“山东青岛”。

其次,戚薇工作室公布的这两份证据,还缺乏另一个关键信息“生产批号”。每一批次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唯一的“批次号”产生,会印刷在瓶身上,在进口报关时,在产品详情页中会有详细记录。

戚薇为售假事件抹泪:戚薇被疑 售假 上热搜(3)

某品牌报关单截图

而戚薇工作室提供的“报关单”既没有海关盖章,也没有货物明细和批次号信息,这说明该“报关单”很可能只整体报关单的一部分。

但缺失了关于“批次号”的信息,其实已经无法证明消费者2022年2月所购买的商品和2021年12月进口的商品是不是同一批次。

换句话说,目前戚薇工作室公布的所有证据,还只能证明“琉璃是什么璃”所购买的科颜氏白泥面膜的确是从“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发的货,难以证明产品的真伪。

国际名品的水到底有多深

戚薇有可能也是受害者

化妆品的进口生意在中国一直颇为“畸形”,尤其是以雅诗兰黛、兰蔻、香奈儿、迪奥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的进口生意,目前已经衍生出了庞大的灰色地带。

据《未来迹Future Beauty》调查,目前中国消费者在市场上能接触到的这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商品大致会存在以下5种情况:

戚薇为售假事件抹泪:戚薇被疑 售假 上热搜(4)

其中最有保障的是品牌方自营的商场专柜以及线上旗舰店,这也是目前这些品牌官方在明面上承认的渠道。其产品的进口方式为“一般贸易”。

商品由品牌方直接从海关报关,正常缴纳关税等相关税收,然后进入中国市场销售。这类商品会贴有中文标签,能够提供一对一的明细发票,如果查看报关单,其消费使用单位一栏只能是品牌方在中国大陆的注册备案人。

但是随着中国的销售渠道不断分散,消费者对这些知名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产生了多个“灰色地带”并伴生出了铤而走险的违法生意。

第一个“灰色地带”的产生是品牌方直营的百货专柜、线上旗舰店以及官方合作渠道如丝芙兰等,在扩大业绩的冲动之下,以“团购”的名义将商品批发给其他渠道进行二次销售。

这类商品目前在市面上被称为“专柜货”,供货商大多数能提供一对一明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部分“报关单”以及“检验检疫证明”。

第二个“灰色地带”的货源来自海外,总共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

戚薇为售假事件抹泪:戚薇被疑 售假 上热搜(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