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宗发生在显德七年(960年)的军事政变。一、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960年随后,金兵南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则在风雨飘摇中建立直到1279年,宋末帝跳海殉国。至此,宋朝退出历史。

今日开启宋朝,会分成多个篇章整理,大家如果有感兴趣的事件和人物,可以评论留言,我在整理的时候会详尽些。

PS:更多历史看合集哟~

宋朝:960-1276年

公元960年,宋太祖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随后,金兵南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南宋则在风雨飘摇中建立直到1279年,宋末帝跳海殉国。

至此,宋朝退出历史。

一、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960年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宗发生在显德七年(960年)的军事政变。

后周禁军效仿后汉乾和八年(950年)军士拥立郭威登基称帝的澶[chán]州兵变,于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拥戴赵匡胤为帝。

此次兵变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帝国的建立,亦标志着五代十国时代的结束。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1)

1.1、后周恭帝柴宗训:959-960年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澶州濮[pú]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市)人,他是后周末代皇帝(959年8月3日-960年2月3日),周世宗柴荣第四子。

显德六年(959年),他被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册封梁王。

周世宗去世后,正式即位,沿用”显德”年号,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显德七年(960年),陈桥兵变后,他禅位于赵匡胤,宣告后周灭亡。

北宋建立后,他被降封郑王,赐予“丹书铁券”。

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逝世于房州,时年20岁,追谥“恭皇帝”,归葬于顺陵。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2)

1.2、杯酒释兵权:961年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变和陈桥兵变的历史剧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

其后,宋太祖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大大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

后来,“杯酒释兵权”演变为一个成语,引申为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3)

二、北宋建立:960年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1127年灭亡。

政权存续于960年—1127年,共历9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

北宋疆域最大范围: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

北宋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北宋时期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

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北宋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4)

1.2、宋朝募兵制

募兵制,是唐朝创建的一种募兵制度,募兵制起源于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是一种职业兵制度,同时也是导致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和安史之乱的原因。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

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

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

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是宋朝一项传统国策。

统治者认为,将健壮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

招募军伍子弟,也成为宋朝重要兵源。

此外,健壮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

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5)

三、北宋统一战争:962-979年

北宋统一战争,是宋朝建立后,对五代十国剩余的割据政权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及北汉的统一战争。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进行了统一战争,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动投降归顺。

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chǎng](965年)。

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刘鋹(970年);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李煜投降(975年);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

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二次讨伐辽国失败,燕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 。交州建立的交趾国,也只是成为宋朝的藩属国,即越南正式从中国本土独立出去 。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6)

3.1、荆湖之战:962-963年

荆湖之战,是北宋于乾德元年(963年)发动,赵匡胤借平张文表之乱,顺势攻取荆南及湖南一带的战役。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平定南方诸国。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初,割据湖南的周保权乞师于宋廷,以讨叛将张文表,宋太祖趁机派慕容延钊、李处耘[yún]领兵假道荆南(辖今湖北、四川、湖南部分地区),攻取湖南。

二月,李处耘密遣骑数千,袭取江陵(今属湖北),割据荆南的高继冲归降,荆南归入宋版图。

宋军进趋湖南,李处耘向朗州(今湖南常德),慕容延钊向岳州(今湖南岳阳)。

张文表被部将杀死,周保权转而抗拒宋军,慕容延钊大破周保权军于三江口(今岳阳北),取岳州。

三月,慕容延钊等入朗州,擒周保权,平定湖南。

3.2、宋灭后蜀之战:964-965年

宋灭后蜀之战,为北宋于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平定后蜀的重要战役,以后蜀灭亡而告终。

宋乾德二年(964年),后蜀国主孟昶密约北汉夹攻宋朝,其密书为宋截获。

宋太祖遂发兵西讨,十一月,以王全斌、曹彬等统步骑6万,分路伐蜀。

蜀以王昭远率兵迎战,王昭远骄躁轻敌,连战皆败。

次年初,宋军擒王昭远,进至绵州魏城(今四川绵阳东北),孟昶奉表请降,后蜀亡。

宋军自出师至受降,仅66日。

3.3、宋灭南汉之战:970-971年

宋灭南汉之战,是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至开宝四年,宋太祖灭南汉的重要战役。

该战役最终导致南汉灭亡,其地尽数归宋。

宋开宝三年九月,宋太祖以潘美为统帅,领兵平南汉。

南汉久无战事,军队战斗力低下,甚至有“兵不识旗鼓,人主不知存亡”的情况。

宋兵克贺州(今广西贺县),占昭州(今广西平乐),长驱取韶州(今广东韶关),大败南汉军10余万于莲花峰山下。

次年初,攻克英、雄二州(今广东英德、南雄),进逼南汉都城广州。

南汉兵败,国主刘鋹[chǎng]降宋,宋得州60,县214,户17万余。

3.4、宋灭南唐之战:974-975年

宋灭南唐之战,是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九月至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北宋发动统一战争中,联合吴越国及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zhào]都部署曹彬等率水陆军渡江,攻破金陵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最终灭掉南唐的著名战役。

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灭南汉后,南唐国主李煜不自安,上表自动削去国号,称江南国主。开宝七年,宋太祖以曹彬为统帅,发兵10万伐江南。宋军取池州(今安徽贵池),克当涂(今安徽当涂),在采石矶(在今安徽省马鞍山长江东岸)架浮桥渡长江。次年,包围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又败江南水陆兵10余万于秦淮(今南京附近)。十一月,宋兵入金陵城,李煜奉表降宋。宋得州19,县108,户65万余。此战后,泉州(治今福建泉州)陈洪进、吴越钱俶先后归附宋朝,宋遂完全统一南方各地,从而把主要兵力转向北方。

3.5、陈洪进归顺:978年

陈洪进(914年-985年),字济川,清源郡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县)人,一说临淮(今安徽省凤阳县人),五代十国末期、宋朝初年曾任清源节度使(平海节度使)。

他年少时喜欢读书,又学习兵法,以其才能勇略闻名乡里,长大从军后,在一次攻汀[tīng]州(今福建长汀县)的战役中,因功被任命为副兵马使。

闽国永隆六年(944年),朱文进、连重遇杀闽帝王延羲,朱文进并自立为闽[mǐn]主。

陈洪进追随留从效、董思安、张汉思等人反抗朱、连一党,并被殷帝王延政任命为都指挥使。

在朱文进被杀、殷帝王延政投降南唐后,陈洪进亦随之归南唐,留从效被任命为清源节度使时,陈洪进被任命为统军使。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三年(962年),留从效去世,继立的留绍镃年纪尚小,无法掌控军政,陈洪进遂诬指其欲归附吴越,将留绍镃送往南唐,反推年迈的统军副使张汉思为清源留后,陈洪进则任节度副使。

张汉思此时已经年老而不能处理军政,因此事情都由陈洪进决定。

张汉思害怕陈洪进专权,因此在酒宴上埋伏士兵准备杀死他。

酒过三巡,忽然地震,和张汉思同谋的人恐惧,就告诉陈洪进,陈洪进赶紧离开酒宴,自此事以后,陈洪进就被张汉思以重兵严防。

建隆四年(963年)四月,陈洪进袖藏大锁,穿着平常服装进入军府,喝退值勤卫兵,张汉思在里面,陈洪进将其反锁,胁迫交出印信后将其软禁。

不久,南唐帝李煜顺势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自此割据泉、漳二州。

乾德二年(964年),宋将清源军改为平海军,再任命陈洪进为平海节度使,泉漳[zhāng]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为“推诚顺化功臣”。

陈洪进为求继续割据,每年都向宋朝大量进贡,因此常向百姓征收重税,又命富人捐钱以免除徭役,而自己的子弟和亲戚,反而交相贿赂,二州的百姓很是痛苦。

宋灭南汉、南唐后,陈洪进所辖泉、漳二州直接与宋朝接壤。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吴越王钱俶[chù]主动入宋朝觐见,因此宋太祖亦下诏命陈洪进入朝,行至中途,宋太祖刚好去世,陈洪进回泉州发丧。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陈洪进被加封为检校太师。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入朝觐见,并奉表献出泉、漳二州,结束割据,成为自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两百年间,遍地藩镇以来的最后几个军阀之一。

宋太宗则改命他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陈洪进跟随宋太宗的军队攻克太原(今山西太原),灭北汉。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被封杞国公。

雍熙元年(984年),再被进封为岐国公。

陈洪进此时已年过七旬,请求退休,宋太宗因此免其朝请。

雍熙二年(985年),陈洪进因病在开封去世,宋太宗为此罢朝二日,并赠中书令,谥忠顺(岐忠顺公)。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7)

3.6、宋灭北汉之战:979年

宋灭北汉之战,是北宋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发动的,针对中原国家的最后一场统一战争。

战役于当年结束,最终以北汉灭亡告终,该战役同时结束了中原地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乾德二年(964年),北汉与后蜀相结,企图夹攻宋朝,宋太祖遂于平蜀之后征伐北汉。

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领兵亲征,败辽朝援兵,引汾水灌北汉都城太原(今属山西),不克。

开宝九年,太祖再命党进、潘美等分道攻太原,辽兵来援,会太祖卒,太宗遂令班师。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初,宋太宗领兵亲征,派潘美等四将分四路进攻。

三月,宋兵在白马岭(今山西孟县东北)大败辽朝援兵。

四月,宋兵各路围攻太原。

不久,北汉主刘继元出城降宋。

四、北宋官制

北宋官制,是北宋初期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亦有些许改变。

北宋的官制是相当复杂的,北宋政权虽然建立,但当时在南方和北方,还存在着南唐、吴越、漳泉、南汉、湖南、荆南、后蜀、北汉等八、九个割据政权。

就是在北宋统治区域内,也还有不少节度使,他们既有土地,又有人民、甲兵和财富

。在北宋中央政权中,还有一批在后周时同赵匡胤地位相当的禁军将领,他们都手握重兵。赵匡胤是靠他们的支持才夺取后周政权的,但又害怕这些人也用同样手段夺权。

宋太祖和他的继承者以及他们的主要谋士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一举措也影响着南宋官制。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8)

4.1、提点刑狱司:963年

提刑,官名,是“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

北宋初设于各路,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其官署称司,号“宪司”,京畿[jī]地区设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掌畿内县镇刑狱、治安、场务。

南宋称提点京畿刑狱。

金设有提刑使,后改为按察使。

明清都在各省设提刑按察使。

提刑司多设在占据交通要道的州府,“提刑官”则每年定期到所辖的州县巡查。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9)

4.2、同平章事:宋朝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职。

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

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宋朝初年,宰相的官衔沿用唐制,至元丰改制时废。

南宋初恢复,乾道时再废。

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那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剥夺。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10)

4.3、三班院:宋朝

三班院,是北宋的中央人事机构,负责管理三班使臣名籍、磨勘[kān]、差遣、注拟、升迁、酬赏。

三班院机构简单,人员配备少,长官任职时间短.

4.4、参知政事:宋朝

参知政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官职,于唐朝首先设置,并非正式官位,而是三省长官以外的官员,加上此头衔(或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的头衔),即可以进入政事堂议事,等于成为宰相群的一员。

宋代太祖时,为了分割宰相权力,故在同平章事(即宰相,简称平章)底下设参知政事(简称参知、参政),原不知印,不升政事堂,为宰相的副职,开宝六年始升都堂议政,至道元年与宰相轮班知印,后来实际权力大致等于宰相,辽、金、元等朝多沿用此制。

参知政事一职,明代洪武九年以后就不存在了,清代的协办大学士有时亦美称参知,但参知政事已为虚职而无实权。

地方亦有参政一职,洪武九年,废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以左、右参政为布政使之副职,清初略略沿用,乾隆时废。

宋宋以宋宋评论原(宋一)(1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