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和精神是否过时(鲁迅文章过时了吗)
鲁迅作品和精神是否过时(鲁迅文章过时了吗)第一个理由是难懂,这包括语言难懂和内容的难以理解。相对于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文学大师,鲁迅的文章语言是晦涩了点,这是由于他是最早提倡白话文的,当时白话文当然没有那么发达,所以他的文章就不会写得那么“白”,那么顺畅,似乎还略带有文言文的痕迹。但你不能因为语言难懂就回避它。若论语言难懂,谁有《论语》难懂?难道因为语言问题就可以不读《论语》了吗?所以这根本不是理由。一般认为,鲁迅被中小学教材大量“下线“有以下几个理由:比如小学课本中的《少年闰土》《藤野先生》《给颜黎民的信》等,初中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友邦惊诧论》等,高中课本中的《药》《论雷峰塔的倒掉》《记念刘和珍君》《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祝福》《狂人日记》《阿Q正传》《风波》《文学与出汗》《<呐喊>自序》《为了忘却的记念》《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说历史的女人——第1394期)
多年来,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一直存在争议,就是它该不该继续在教科书中存在?将鲁迅文章驱逐出教科书的说法曾一度甚嚣尘上。虽然这种提议最终被取消,但有个不争的事实是,鲁迅文章在中小学课本中明显地减少了,甚至在有些地方教材中曾完全被移除。那么鲁迅文章是否真过时了,被教科书一再删减?听北大教授如何说。
(一)鲁迅文章从辉煌到衰落
鲁文在教科书中曾有过极为辉煌的时期,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从1980年到1990年,鲁迅文章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多达24篇,稳居古今中外所有作家第一把交椅。
比如小学课本中的《少年闰土》《藤野先生》《给颜黎民的信》等,初中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友邦惊诧论》等,高中课本中的《药》《论雷峰塔的倒掉》《记念刘和珍君》《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祝福》《狂人日记》《阿Q正传》《风波》《文学与出汗》《<呐喊>自序》《为了忘却的记念》《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范爱农》《拿来主义》等,其中有小说、散文、杂文、书信,几乎包括了鲁迅先生所有写作题材,可谓相当丰富了。
然而到本世纪以来,鲁文在教科书中的份量明显降低,尽管又增加了以前所没有的诸如《风筝》《灯下漫笔》《孤愤》《示众》等文,但总体上是减少了,只余下15篇。尤其是近10年来,大概保持在每两年删减三篇的速度,特别是高中课本上被删去了一半。为何鲁迅文章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二)鲁迅文章被删减的4个理由
一般认为,鲁迅被中小学教材大量“下线“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难懂,这包括语言难懂和内容的难以理解。相对于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文学大师,鲁迅的文章语言是晦涩了点,这是由于他是最早提倡白话文的,当时白话文当然没有那么发达,所以他的文章就不会写得那么“白”,那么顺畅,似乎还略带有文言文的痕迹。但你不能因为语言难懂就回避它。若论语言难懂,谁有《论语》难懂?难道因为语言问题就可以不读《论语》了吗?所以这根本不是理由。
内容难懂主要是指鲁迅的文章写作背景的复杂。尤其是他的杂文,有许多是同别人的论战,如果你不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论战对方的底细,你根本就不会明白鲁迅在说什么。所以老师在讲解课文时,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这当然比较麻烦。不过若能通过一篇文章而了解些历史知识,难道有什么不好吗?如果都怕麻烦,学生何必来学校读书?所以,因难懂而抛弃鲁迅文章是不应该的。
第二个理由是,时代不同了,大家没必要像鲁迅那样写文章了。言外之意,鲁迅文章过时了。鲁迅不仅是个文学家,他主要是以一个文化斗士而存,鲁迅所处的是个旧时代,当然要批的。他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批判反动派,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今是新时代了,是和谐社会了,没有什么尖锐的敌我矛盾了,只有人民内部的矛盾,不需要鲁迅那样尖利的批评文章了。果然如此吗?
的确,中国现在是强大了,富足了,但已经很完美了吗?一切都很合理公平了吗?没有阴暗面,没有腐败了吗?显然不是。一个完美和谐的太平盛世不是歌颂出来的,相反,它往往是批判出来的。如果鲁迅先生活到现在,我相信他还会不断地写批判文章。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帝王唱赞歌”,向来是鲁迅先生为文的理念。只要社会有不合理的地方他都不会无视,都会及时指出来。
还有就是,鲁迅当时批判的范围很广,不仅是对社会的,对政治的批判,还有对文化的,对民族劣根性的,对人性的弱点的批判。比如他深恶痛绝的“瞒和骗”,现在没有骗子了吗?比如他对人性的虚伪的批判,他说,“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摘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这话虽说得很尖利,但你想想是否有道理?现在果真人都不再伪装变得实实在在了吗?如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网络诈骗,为什么有那么多假冒伪劣,难道不该批吗?
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会过时,以此为借口删减他的文章不足为凭。
第三个理由是,鲁迅的文章太偏激,喜欢骂人,对青少年影响不好。
这一点也值得商榷。首先是因为鲁迅的思想太深刻太超前了,远远走在那个时代众多思想家的前面,所以他为世所不容,其思想就显得太激进或者太偏激;再者鲁迅把社会看得太透,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容不下一丝邪恶,所以他见什么不顺眼就批,毫不客气,这也正表明了他的坚定立场,永远站在正直正义的一边。这样他的文章语言难免过于犀利,甚至“刻毒”,跟骂仗一样。但鲁迅先生骂人带什么脏字了没有?有什么国骂没有?
反观现在,看看网上的文章,有多少在骂人,有多少脏话令人目不忍睹,令人作呕!而鲁迅即便骂人也是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这让学生们学学有什么不好?
第四个删减鲁迅文章的理由是,教科书上不选鲁迅的文章,鲁迅照样伟大,何必在课堂上让学生浪费那么大精力来啃鲁迅?
这个理由同样站不住脚。你不读鲁迅你怎么知道他的伟大?鲁迅又不是上战场直接掂枪跟敌人拼的人,他是文化斗士,靠的是文章。
如果你说,那也没必要非在课堂上读鲁迅,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读,或者走出校门也仍然可认读鲁迅啊,课堂上学生的时间太宝贵了。
这就大错特错了。在如今题海战术的年代,一般学生在课外连作业都对付不过来,哪有时间读晦涩难懂的鲁文?至于走出校门之后,除非是文学爱好者或者专事写作的,一般人为工作为谋生忙得连气都喘不过来,谁有心思再读鲁迅?所以,课堂上读鲁迅是必要的甚或是上佳的选择。
因此,上面所谓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其实都不是理由,那么删减鲁文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看看专家教授如何说。
(三)北大教授谈鲁迅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著名新闻期刊《博客天下》曾采访过钱理群教授。
钱理群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他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论》等,他还一直关注教育问题,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当《博客天下》问道,如今社会上有“鲁迅文章是否应从课本中拿掉”的争论。作为研究鲁迅的学者,怎么看这种情绪?
钱理群说(原话):说穿了非常简单,现在谁都“怕”,谁都不愿意像鲁迅那样对待现实。因为现在官方不怎么谈鲁迅了,但也不能不谈——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非常高。其实很多人反对鲁迅,很大原因是觉得鲁迅太偏激了。鲁迅那种尖锐的思想,(有关部门)怎么受的了呀!所以我一直觉得,不是中学教材要不要鲁迅的问题,而是中国现在要不要鲁迅的问题。读懂鲁迅需要阅历,你现在读不懂,等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读懂。不能完全按学生喜好(教学)。数学、物理也有难懂的地方,你不懂不喜欢觉得枯燥,就不学了吗?接近鲁迅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你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第二个是当你对现实不满、思考问题的时候,鲁迅(文章)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钱先生的意思很明确,现在人们是怕谈鲁迅,说白了就是怕面对现实。多数人面对现实社会的阴暗面,面对社会的不公不合理,会选择无视或漠视,不愿去指出去批判,喜欢苟且,与现实妥协,不愿为自己找麻烦,所以他们也不想看到像鲁迅那样喜欢“找茬“的文章。钱先生可谓一针见血,说到了本质上。
另外,鲁迅文章经常教育人要独立思考,对社会现实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多数人都有很大的惰性,都有人云亦云的思维习惯,所以就懒得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改变自己。
当《博客天下》又问,鲁迅还适合今天这个时代吗?
钱理群教授如此回答(仍是原话):现在不都讲“改革”吗,鲁迅早就讲了,他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维持现状,还没阔气的要改革”。你看现在的中国不就是这个情况吗?有的人不愿意改革,但他打着改革的旗帜,维持现状或者发展自己的利益。而且,我们现在即使想到了问题,也不敢这么说。今天为什么需要鲁迅?他最大的好处就是拒绝被收编,他第一不被体制收编;第二不被某种思想收编;第三更可贵的,他也不想收编我们。他逼着你跟他一起思考,但并不把现成答案告诉你。
钱先生这段话有什么含义,在此不必赘述。需要强调的是,鲁迅先生作为一名坚定的文化斗士,他从来没有妥协过,也从来没有向任何人任何强权势力低过头,他始终是独立的,他有独立的人格,要独立思考,即所谓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当然他也不强求你接受他的思想,他只是引导你,逼你进行独立思考问题。这正是先生的可贵处。
(四)抛弃鲁迅的可怕之处
其实对于一种思想或者理念,是否应该抛弃或者坚守,只消看看我们的对手如何做的就可以了。
日本人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对手了,甚至曾经是我们的敌人,那么他们是如何对待鲁迅文章的呢?
事实是,日本的教科书中一直有鲁迅的作品。早在1953年,鲁迅的《故乡》就入选了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的中学国语教科书,译者为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竹内好。
之后,光村图书株式会社、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等多家出版社的中学国语教材都选用了鲁迅的作品。可以说,从那以后每一个接受了完整义务教育的日本人都学习过鲁迅的作品。以至于日本著名学者藤井省三曾感叹过:鲁迅这是日本“国民文学”和“国民作家”的待遇啊!
在日本文学批评界,有一大帮专家学者研究鲁迅,比如竹内好、增田涉、丸尾常喜、藤井省三等。也有不少著名作家受到了鲁迅极深的影响,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说“我一生都在思考鲁迅”;村上春树更是直言“鲁迅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他甚至模仿《阿Q正传》写了个《失败的Q氏》。
反观我们,居然在教科书中一步步地删减鲁迅的作品!我们的对手都知道鲁迅的价值,我们却如此做派,这不能不令人深思:鲁迅究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还是大和民族的脊梁?他是谁的民族魂?
鲁迅先生不仅批判社会,而且他批判人性,指导人生,教人如何面对世界,面对现实,其思想之深刻是日本人所欠缺的,聪明的日本人正是看中了这点才取长补短学鲁迅的,这是一种明智,也是种胸怀。
相对而言,我们拥有鲁迅却不知珍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难道抛弃鲁迅不可怕吗?我们已经不需要鲁迅了吗?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也希望人们能早点把他忘掉,早点不再需要他的文章,因为那意味着他批判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但是,现在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吗?
也许,到我们抛弃鲁迅的时候,正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腾飞之日。但现在为时尚早。
然而即便是到了那时,鲁迅精神也不应该被抛弃,因为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魄,他的文章有永远的警示意义,和鞭策价值!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鲁迅作品选》《鲁迅传》《论鲁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