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不是一个时代的最佳阵容:时代的选择 被偏爱的3号位
可惜不是一个时代的最佳阵容:时代的选择 被偏爱的3号位皮蓬在90年代为小前锋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全能逐渐成为3号位的标签。在芝加哥,皮蓬像是在完成填空题,分担乔丹的防守任务,释放自己的组织才华,在禅师的三角进攻体系中,他是最忠实的执行者。“我从不强行出手,”皮蓬说,“也从来不做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我的比赛不仅仅是得分,还要展示其他能力,为了球队,我会去努力防守,做喜欢的事。”而在上世纪60年代的篮球哲学中,大前锋和小前锋还没有明确的分野,尽管如此,埃尔金贝勒还是被视作最早的明星小前锋之一,在篮筐上方打球的开山始祖。然而贝勒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悲剧色彩,时至今日仍然被戏虐为没有戒指的倒霉蛋,没有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小前锋的地位。80年代,NBA迎来了3号位的黄金年代,小前锋族群提高了整体存在感。1981年的常规赛MVP属于J博士,伯德以微弱的劣势紧随其后,贾巴尔、摩西马龙和乔治格文眼睁睁的看着两位王牌小前锋抢尽风头,值得注意的是排行榜前14位里足有6个小前
中锋盛世,sg风潮已经成为过眼云烟。最近十年中,九年的总决赛MVP奖杯都落入了小前锋手中,(就连唯一的例外的字母哥甚至也可以打小前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小前锋都是一支球队的箭头人物,引人瞩目。
1956年乔治麦肯宣布退役后,NBA众多位置上的球员纷纷涌现了出来,小前锋鼻祖,“NBA跳投之父”保罗阿里金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他的职业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但十次入选全明星,十次最佳阵容,两次得分王,一次总冠军的职业生涯也堪称辉煌。阿里给NBA的技术动作带来了变革,但最终并没能让小前锋成为随后时代的主潮流。
保罗阿里金
原因很简单,在1956年和1959年,两位巨人比尔拉塞尔和张伯伦加盟NBA,让中锋迎来了后麦肯时代的又一个盛世,在掐断了小前锋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顺便扼杀了当时联盟第一小前锋、总决赛打卡器埃尔金贝勒对于冠军的所有希望。伟大的小前锋们成为了NBA中锋时代的最佳配角。
而在上世纪60年代的篮球哲学中,大前锋和小前锋还没有明确的分野,尽管如此,埃尔金贝勒还是被视作最早的明星小前锋之一,在篮筐上方打球的开山始祖。然而贝勒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悲剧色彩,时至今日仍然被戏虐为没有戒指的倒霉蛋,没有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小前锋的地位。
80年代,NBA迎来了3号位的黄金年代,小前锋族群提高了整体存在感。1981年的常规赛MVP属于J博士,伯德以微弱的劣势紧随其后,贾巴尔、摩西马龙和乔治格文眼睁睁的看着两位王牌小前锋抢尽风头,值得注意的是排行榜前14位里足有6个小前锋。1984年伯德收获职业生涯首个MVP奖杯,排在第二的是伯纳德金。1986年伯德完成MVP三连庄,威尔金斯的票数位列第二。1988年MVP终于被乔丹抢走,但在排行榜里仍然不乏小前锋的身影,詹姆斯沃西还荣膺当年爱总决赛MVP。
伯德、J博士、英格利什、丹特利、威尔金斯、伯纳德金一同缔造了小前锋的华彩乐章,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成为时代的统治者,原因在于彼时的小前锋更接近于功能单一的得分手,砍分如探囊取物,却无法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贡献。作为少数获得成功的小前锋代表,伯德证明自己可以得分,但贡献并不限于得分,他对进攻的串联和球队的掌控展现出全面化的风采,历史也证明那些仅仅拥有得分标签的小前锋很难取得成功。
皮蓬在90年代为小前锋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全能逐渐成为3号位的标签。在芝加哥,皮蓬像是在完成填空题,分担乔丹的防守任务,释放自己的组织才华,在禅师的三角进攻体系中,他是最忠实的执行者。“我从不强行出手,”皮蓬说,“也从来不做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我的比赛不仅仅是得分,还要展示其他能力,为了球队,我会去努力防守,做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