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跟虎有关的祝福语:虎年说虎 拜年不能只会 虎虎生威
虎年跟虎有关的祝福语:虎年说虎 拜年不能只会 虎虎生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战国策·楚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龙从云,虎从风”,飞将军肯定知道这个道理,难怪他警惕性这么高,爆发力这么强。说实话,老虎如果听说了这个故事,也应该倒吸一口凉气,感到很是幸运。寓言里的老虎说完典籍中的老虎,我们再说说各种古代寓言里的老虎。
——接下来是《史记》。《史记·李将军列传》的主角、“飞将军”李广善射,其中有这么一个桥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在李广的故事里成了小可怜。射杀老虎固然厉害,而“误射”老虎、实为石头的那个故事更加精彩,以至于唐朝诗人卢纶以此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龙从云,虎从风”,飞将军肯定知道这个道理,难怪他警惕性这么高,爆发力这么强。说实话,老虎如果听说了这个故事,也应该倒吸一口凉气,感到很是幸运。
寓言里的老虎
说完典籍中的老虎,我们再说说各种古代寓言里的老虎。
《战国策·楚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这就是“狐假虎威”故事的源头。而且,这是一个“故事套故事”的套路:楚王问群臣,北方诸国是不是很怕我们的将军昭奚恤呀?大臣江一用“狐假虎威”的故事来说明,他们不是怕昭奚恤,而是怕大王您啊!
这真是一个绝佳的“彩虹屁”,同时又不露声色地狠“踩”了政敌一脚。在这个故事里,老虎给人一种萌蠢的感觉,狐狸也是冰雪聪明的样子,百兽齐齐出动,有一种“疯狂动物城”的既视感。
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黔之驴
唐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乐府诗中《猛虎行》
《乐府诗集》,是中国古代乐府诗歌的总集。诗集中有一个专题门类,就叫《猛虎行》。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窥见猛虎的不同侧面。
猛虎行
南北朝 谢惠连
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
人谓客行乐,客行苦心伤。
谢惠连是南朝人,主要生活在刘宋时期。他出身于大族谢家,与著名诗人谢灵运是本家兼好友。
这首《猛虎行》虽然简短,却生动刻画了老虎的本性:“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虎是猛虎,人是什么人?“人谓客行乐,客行苦心伤”,人在旅途,艰辛劳累自不必说,生命安全也难以保证,各种猛虎毒蛇出没,就问你害怕不害怕?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我想,谢惠连写作《猛虎行》,也有着对命运的担忧吧?
我们再看唐诗里的《猛虎行》:
猛虎行
唐 储光羲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
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
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
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
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
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振。
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在所有描绘老虎的诗歌中,这是最喜庆、最大气的一首,非常符合迎接虎年的氛围。作者储光羲是盛唐诗人,他大大表扬了一番老虎,简直把它写成了“仁义”的化身: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老虎身体强健,不但不怕冰雪,反倒喜欢在雪地里撒点儿野。
古人认为,老虎轻易不伤人、不吃人,因为它懂得人是万物灵长,不敢得罪上天神明。既然不吃人,那吃啥呢?“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原来,山中百兽是它的食谱,天上的五龙是它的好友。对于食物链和社会关系的把控,老虎心里很清楚。
老虎的作息、出行,也都透着大开大合、从容不迫的王者之气。“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太室和孟门,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山,也只有这样的大山,才配得上山大王的威仪。“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金黄色的皮毛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尖牙和利爪是它称雄的利器。
“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这句诗里包含着一个典故。“蒙马”,又做“蒙蔑”,是飞扬跋扈的意思。老虎平时就是这个样子,谁也不放在眼里。然而,老虎采取什么态度,也要“看人下菜碟”。
东汉时期,刘昆担任弘农郡太守,宽厚爱民,传说,连境内的老虎都为之感悟,背负着小老虎渡江而去,这就是“浮江亦以仁”的由来。
据说,储光羲是想通过这首诗来劝诫当时的官员: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越有权势,越要仁义。这一点,连老虎都能做到,人类有什么理由做不到?
而在下一首《猛虎行》中,我们看到的了另一个形象的猛虎:
猛虎行
唐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这是一只大摇大摆、横行乡里的老虎。对于这样一只大老虎,各方的反应很有意思:“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看你把麋鹿们给吓得,一点声音都不敢出;“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五陵少年”多是豪门子弟,平时口气大、路子野,但碰到真正的大老虎,也只能缩头缩脑、虚晃一枪。
猛虎固然是猛虎,可怕自然是可怕,但老虎并不令人感到可恶可憎,依然有着活泼泼的一面:“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它们跟所有生灵一样,舐犊情深。
人类还发现,除了发情期间,雌雄老虎都是独来独往,活得独立而精彩。
事实上,在很多古代诗文中,老虎即便是作为“配角”出现,也总会给人惊鸿一瞥的感觉。我们可以读读李白的几首诗。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宫景象是这样的:“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你见过弹琴鼓瑟的大老虎么?太可爱、太仙气。而在《蜀道难》中,剑阁关的险要如此:“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又太可怕、太惊悚。
最后,再看《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李白把好友张十四比作猛虎,即便流落草莽,也无法掩饰自己的高大威猛。
其实,在即将到来的虎年里,我们也应当如此,不论顺境逆境,总要存着一股精气神,总要如同猛虎下山,做起事来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