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军营里美国骑兵一师的表现是:将圣诞节礼品价格单随手丢弃,他们认为,过圣诞节的时候,已经是在东京了,没必要看了,就连不少部队都已经将武器装箱打包准备胜利撤退。媒体上,《纽约时报》说:只要在中朝边境不发生意外事件,这场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对于前线的感知,切实地说,他更为敏锐一点!相较于两个月前(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成功组织“仁川登陆”后因为一路顺遂的战斗,就开始叫嚣:赶到鸭绿江,全都可以回家,我保证说话算数,你们能够同家人共进圣诞节晚餐!比,无疑多了一份冷静。一线战将的紧张和战区司令的不屑形成了鲜明对比,但那时能保持清醒的美国人并不多。

引言:

1950年11月26日这天,一个美国军官正坐在直升机上朝下望去。

半岛的极寒还有皑皑冰雪掩盖了一切人类活动的痕迹,用望远镜左看右看也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的他并没有轻松,反而越发地焦虑起来,不断叮嘱飞行员,下降高度尽可能低空侦查!在低空观察依旧一无所获后,这个军官带着复杂的心绪回到了前敌指挥部,一个名叫柳潭里的小村。

这人就是美国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他带领的这支部队,是美军帐下精锐。满员2.5万人,装备精良的陆战一师,在二战中血战过瓜岛,酣战过中途岛,是美军王中王火腿肠。

作为一个久经战阵的宿将,史密斯个性谨慎多疑,跟志得意满且骄狂的麦克阿瑟截然不同。

对于前线的感知,切实地说,他更为敏锐一点!

相较于两个月前(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成功组织“仁川登陆”后因为一路顺遂的战斗,就开始叫嚣:赶到鸭绿江,全都可以回家,我保证说话算数,你们能够同家人共进圣诞节晚餐!比,无疑多了一份冷静。

一线战将的紧张和战区司令的不屑形成了鲜明对比,但那时能保持清醒的美国人并不多。

媒体上,《纽约时报》说:只要在中朝边境不发生意外事件,这场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军营里美国骑兵一师的表现是:将圣诞节礼品价格单随手丢弃,他们认为,过圣诞节的时候,已经是在东京了,没必要看了,就连不少部队都已经将武器装箱打包准备胜利撤退。

这就是当时美军的状态,少有的清醒和大多数的乐观!

随后,铁拳来了。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1)

(美军高级军官)

一:零下40℃的战场。

在美国发动“仁川登陆”实现战略大逆转后,我国就通过各种外交渠道,不断警告美军,不要越过三八线,不要继续进犯,要不然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理。

可即便如此,麦克阿瑟依旧认为我们是装腔作势。

在他心里寻思的是,就算干涉我军也至多派出两个师兵力,根本改变不了大局,真不知这自信的判断从何而来?西点军校吗?

以这样乐观地判断为基础,麦克阿瑟在军事部署上犯下重大错误,他居然将美军兵分两路,东西两线并行推进,而两线中间则有一个宽达80-100公里的空当。

麦克阿瑟的轻敌由此可见,除了他的轻敌之外,战场一线部队,也大多处于松懈状态,战场一线的美军,虽然在一个月前就遭遇了志愿军先锋部队,并进行了一场小型遭遇战。

可这场遭遇战并没有引起美军高层的重视!

除了少部分身处前线的人之外,所有美军都怀着一种莫名的自信在战斗。

少数不这么想的人中,就有率领陆战一师7团驻扎在长津湖畔“柳潭里”的史密斯将军。

这也是他乘坐直升机观察战场局势的因由。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真就没敌人了吗?

零下40℃的天气真安全吗?

我们真的胜利了吗?

如此三问后,他焦虑了!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2)

(莫名自信的美国人)

二:千里转战的将士。

史密斯将军的焦虑在事后看来是有必要的,因为就在他乘坐直升机观察雪原时,那白雪皑皑的地面上,正潜伏着一只百战精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

第九兵团由宋时轮将军率领,下辖20军、26军、27军三个军12个师共计15万人兵力。

原本按照计划,这支军队的目标是在东南沿海集结,积极训练,等待时机收复台湾。

可突然升级的朝鲜战争,还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跨越海峡,让这只军队从温暖的南方,被紧急派遣到了寒冷的半岛。军情紧急下,第九军团出发时特别匆忙,深谙兵贵神速的第九兵团将士们,从温暖的南方来到寒冷的东北时,居然连御寒的衣服都没装备。

十多万将士们,愣是穿着单薄的衣服就到了东北。

一看这群穿着单薄的将士,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年将军惊讶地说:

这怎么得了,这怎么得了!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

说完之后,贺晋年将军立马搬空了仓库库存,将数万件棉大衣还有棉鞋全部分拨给了第九军团的将士们。分拨完后发现还不够,他又立刻动员身边所有能动员的部队,将身上穿着的棉衣、棉裤、棉鞋也全部给了第九军团的将士们。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3)

(两军装备对比)

可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战士没有配齐装备。

有的有棉服却没有棉裤,有的有裤子没有衣服,有不少战士更是只配了一顶棉帽,还有不少战士什么都没分到,身穿单薄衣裤,脚踏胶底鞋就进了朝鲜。

无衣遮寒,但穿着带着战友体温的衣服,第九军团战士们心里是暖暖的,也明白这一路,势必困难重重。果不其然,受制于后勤困难的第九兵团数万人,在进入朝鲜之后,就只能选择轻装简行,冒着风雪双脚行军,前往预设的潜伏地点。

寒冷和缺少后勤成了志愿军的噩梦,仅仅一天行军就有七百多名志愿军将士遭遇严重冻伤。

这状况,还有行军的不顺,让彭老总原计划在11月25日开始的进攻,被推迟到了11月27日。

可即便困难重重,十多万志愿军将士们依旧在美军各种飞机侦查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预设进攻位置,在长津湖附近排兵布阵只等开打。

不少志愿军将士们,也在潜伏地点都看到了乘坐直升机视察前线的史密斯,他们按耐住将直升机打下来的冲动,在枯枝和积雪伪装的战壕中,吃着携带的干粮!

干粮因为天冷冰冻都成了冰疙瘩,不少将士们为了能下口,都会将硬邦邦的干粮拿到冬日阳光下晒,晒软一层就吃一层。

这里,就是中美王牌部队首次正面对决的战场:长津湖。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4)

(战场态势图)

三:遭遇震撼的美军将士。

1950年11月27日夜,战斗正式打响。

这场战斗,让美军陆战一师7团H连连长哈里斯记忆犹新,他在后续曾无数次心有余悸的回忆起这次战斗的细节,在他的描述中,最可怕的就是志愿军的冲锋号声。

当时,第九兵团第20军、27军分别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社仓里数个方向同时向美军发起进攻,志愿军的迫击炮弹,落在了陆战一师的阵地上。

一轮炮火后,嘹亮的,美军从未听过的冲锋号声响彻整个战场。

不少美军将士甚至都没做好战斗准备,就遭遇了志愿军的冲锋。冲锋的志愿军将士们,以手榴弹作为开路先锋,爆炸产生的破坏力,将美军阵地撕开了不少小口子。

按照哈里斯的回忆,伴随炮火火光而来的,还有无数衣衫单薄的志愿军将士们。

他们不惧危险,冒着美军的枪林弹雨,宛如潮水一般冲过来,那一刻的他,被志愿军将士们的血战精神震惊了。

经过一夜征战,天亮后的战场节奏开始变得缓慢。

彼此看不清的双方,才在这空隙时间认真审视起了自己的对手和敌方阵地情况。

坐镇指挥的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观察后发现,自己的陆战一师一夜之间,居然被志愿军分割成了五块,志愿军意图歼灭这只美军王牌的野心,让史密斯将军脊背发凉。

退路已被切断,兵力被分割成五块,如果真就跟志愿军僵持到夜晚,当嘹亮的冲锋号再次响起时,自己还能见到明天早上的日出吗?

想完后的史密斯将军开始寻思对策。

就在史密斯将军寻思对策的同时,对面的志愿军27军将士们也在寻思。

这美军还真不好对付啊?比国军王牌难打多了!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5)

(美军陆战一师)

四:分割包围,可铁疙瘩依旧不好打。

27军是参加过淮海战役,也在孟良崮全歼过国军王牌74师的精锐。

擅长敌后穿插、分割包围战术和围歼战术,他们虽然在夜晚完成了对于敌军的分割包围,但要歼灭敌军却力有不逮。

原因无他,这美军陆战一师是个难啃的骨头,无愧美军王牌之名。

除了这之外,前线美军的数量也让志愿军头疼。

除了陆战一师2.5万人外,美军还有第七师一个团,合计兵力有三万人。以步枪手榴弹等轻武器为主,辅之少量迫击炮的志愿军,火力孱弱,还因为严寒,近半迫击炮无法使用。

反观美军,坦克火炮应有尽有不说,还有绝对制空权的护持。

而且被分割包围后的美军陆战一师并没有慌乱,反而迅速用200多辆坦克组成了环形防御线,借助装甲优势对抗缺少反坦克武器的志愿军。

用手枪,手榴弹、炸药包去冲击美军坦克组成的防线,这就是当时志愿军将士面临的战况。

关于这一战的艰苦,志愿军58师一个排长王学东曾回忆说:

美军强大的地面火力以及空中掩护,使得他们能够坚守住阵地。

几天下来,我们58师想歼灭他们一个连或小股部队的作战计划,都没能实现。

除了铁疙瘩不好打,志愿军将士们还要经受后勤不足的考验。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6)

(宋时轮剧照)

志愿军后勤补给都依靠一条简易公路运输,制空权的缺失让美军飞机可以肆无忌惮的进攻志愿军后勤线,汽车匮乏让无数非后勤人员,甚至连文工团的战士都加入了后勤序列之中,冒着危险和风雪,将粮食和弹药运送到前线。

当时不少战士,都是饿着肚子在打仗。

铁疙瘩不好打,吃不饱饭或许都不是问题,可严寒的侵袭却让志愿军备受考验。

零下近40度的极寒中,志愿军将士们每个班却往往只有一两床棉被,为了能照顾到所有人,将士们只能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一组挤在棉被上互相取暖,以抵御这彻骨严寒。

这彻骨的严寒有多冷?志愿军老兵刘伯清曾回忆说:

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喽!

极寒让志愿军战斗减员问题凸显,不少将士并没有败给对手,反而牺牲在了雪地上。

但即便如此,志愿军第27军还是集结了2个师5个团兵力,取得了围歼美军美7师“北极熊团”的光辉战绩,缴获的美军“北极熊团”蓝色团旗今日依旧保存在北京军事博物馆。

这也是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唯一一个被全歼的成建制部队。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7)

(缴获的“北极熊团”蓝色团旗)

五:战斗英雄杨根思。

激战一天后,交战双方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了下碣隅里。

美军看中哪里,是因为哪里即是陆战一师指挥部所在地,也是空军简易机场所在地,是美军的最后退路,志愿军看中哪里也很简单,这是你的退路,就是我进攻的方向。

随后,志愿军发起了一场攻坚战,经过一整夜苦战,志愿军占领了下碣隅里东面高地!

但天亮后的志愿军,由于火力不足,转而开始防御作战。

负责防守高地的就是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和他手下的一个排。

这一排人马,每人仅带了三个早已被冻成冰疙瘩的熟土豆,还有满口袋手榴弹就上了战场。

天亮后,美军开始进攻,先是炮火覆盖,后是飞机汽油弹轰炸,随后是陆战冲锋。但美军的冲锋,被志愿军将士们用密集的手榴弹给打了下去。

随后不甘心的美国人,又投入了八辆坦克加入进攻。

眼见敌人坦克出动,没有重武器的志愿军将士们,在杨根思的带领下,带着炸药包就冲向了坦克。在炸毁一辆坦克后,敌军进攻还在持续,战至上午十点,敌我双方都遭遇重大牺牲。

这时正在奋战的杨根思,看见自己的重机枪排排长爬到自己身边说:机枪子弹没有了。

杨根思一听就问:人还有多少?

排长说:除了我,还有个负伤地兵活着,还有连长你。

杨根思寻思后说:你和那个战士下去,向营长报告情况。

排长一听,就问杨根思:你呢,连长?

杨根思头也不回地说:我在这里守阵地。

一个人的坚守,这就是志愿军的精神。

经过无数冲锋,终于冲上高地的美军,在行至山顶的时候,一个中国士兵突然跃起,抱着炸药包就冲向了敌军,他就是杨根思,留守阵地的连长,战斗到最后的志愿军军魂。

那年杨根思28岁,随后的他成了20军的骄傲,他生前所在连队更是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的英勇一跃让美军胆寒了!

面对空无一人的阵地,他们又退了下去,因为他们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更多的杨根思出现。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8)

(杨根思连)

但两方之间巨大的火力差和后勤差,让志愿军将士即便英勇奋战,依旧没能拿下下碣隅里

凭借简易机场的支援,陆战一师能在前线方便的接受空军运送来的无数补给。

他们甚至在前线建起了野战医院,从日本隔海而来的各种军事物资数不胜数,最后撤退的时候,美军甚至开动推土机将物资销毁一空。

美军也完全不担心志愿军的空袭,因为志愿军当时就没飞机。美军工程兵在这场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抢修机场,将全部伤员都通过飞机撤离到了大后方。

战争持续三天后,感觉有被围歼危险的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终于接到了全面撤退的命令。

接到命令的他,发出了一个指令:陆战队,向南进攻!

这个名为向南进攻,实为向南撤退的命令,就是长津湖大撤退的开始。

那一刻的美国人,也学会了慈禧太后的西狩啊(八国联军侵华时逃亡西安)。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9)

(打的你撤退)

六:美军的炼狱行军。

打定主意撤退后的美军,沿着柳潭里到下碣隅里之间的公路行军!

可行军中的他们却悲催的发现,路两边几乎所有的高地上,都有志愿军射来的子弹和迫击炮弹,弄的陆战一师两个团撤退时,空军支援的飞机也必须时刻跟随掩护部队撤退。

边走边打之下,耗费三天时间,陆战一师才走完这段22公里的路程,平均每小时推进速度仅为300米,无疑是高度机械化的美军举步维艰的体现。

撤退途中美军伤亡1500多人,其中500多人是冻伤。

在撤退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地叫做德洞岭,为了争夺这个高地,志愿军和美军展开了拼死搏斗,按照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将军的说法是:

如果这个高地丢失,两个陆战团就完了。

志愿军从三个方向进攻这个高地,也曾一度突破了美军防线,两方士兵在高地上进行肉搏战,两天时间中高地数次易手。

最后美军还是依靠强大的空中支援,在高地争夺战中坚守阵地,得以掩护主力侥幸逃脱。

逃脱之后的美军,又从下碣隅里撤退到古土里。

这段18公里的路程,陆战一师依旧举步维艰,耗时38个小时,伤亡近千人才走完。

在经过前后数天的炼狱撤退后,美军陆战一师终于撤到了古土里,横亘在美军面前的就是唯一的生路水门桥。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10)

(撤退的美军)

七:曾经的基建狂魔让志愿军抓狂。

水门桥是美军撤退必经之路,桥两侧都是悬崖,桥下则是深渊万丈,要想撤退,除了过桥无路可走。美军所有将士、车辆还有装备都被挤压在桥附近一小块区域中,面对志愿军的虎视眈眈,他们心慌不已。

深谙战阵的志愿军,先后在12月1日和4日两次炸毁了水门桥,但都被美军工程兵抢修好。

眼见敌人工程兵给力,志愿军将士在第三次炸毁水门桥时,一发狠连桥的基座都给炸了。

无数将士们都寻思,这下美军工程兵总没办法了吧?

谁曾想,这桥却让志愿军将士见识到了,曾经的基建狂魔美国的实力。

在美军工程兵专家紧急设计下,一个新的钢架桥设计方案被迅速制定出来不说,美国还立马沟通大后方的日本,加急定制钢制组件,并在远离战线的地方,用专门的大型降落伞进行了一次空投测试,测试成功之后,就将这个空投建桥的方式用在了水门桥上。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11)

(水门桥剧照)

这一切,从设计到实验测试仅仅用时24个小时。

12月7号,经过测试的钢架桥方案,就被美军践行在了战场上。八架C119大型运输机带着八套钢组件在古土里上方进行了一次精准空投。

空投后,美军工程兵立马行动,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架起了一个崭新的钢制桥梁。

随后,美军大部队在空军掩护下,从这个新桥撤退到了后方。

这一切让紧紧尾随的志愿军将士们望桥兴叹。

志愿军用轻步兵战斗巅峰让美国人震撼,可美国依旧用当时世界最发达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让志愿军和国人惊叹。

这双重惊叹的背后,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农业国对垒一个发达工业国的必然。

可那又如何?工业可以发展,精神力量和爱国情怀却是无价之宝,他能让一个国家从弱到强,从强到盛,今日的一切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先辈们打完了这一仗,迎来了数十年的和平发展!

曾经的基建狂魔是你,可今日你已然不是你,我们已经成了新一代基建狂魔!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12)

八:冰雕连的信。

撤退时的美军,曾不断侦查志愿军行动,他们在侦查水门桥附近高地时,遭遇了一整个连队近百名志愿军将士,大惊失色的他们,立马准备战斗,却发现对面的志愿军将士们一动不动,走近一看才发现,这群保持阻击队形的志愿军将士们,武器全部指向了水门桥,可却都没了呼吸。

一群人的宁死不退,还有一封信的出现,让美军明白了这是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冰雕连战士信件。

事后的美军战史上是如此描述志愿军将士的。

“在地面密集的炮火和各种火器编织的密不透风的封锁下,在天空上铺天盖地的飞机的航空炸弹、凝固汽油弹和机关炮所构成的死亡的大网下,中国士兵一波一波地进攻潮水般涌来,在照明弹惨白的光芒中,联合国军士兵惊恐地看着这些后面的士兵踏着前面士兵的尸体毫无畏惧地向他们冲击而来,这些中国士兵义无反顾,毫不退缩。”

行文至此,已然泪目,感同身受间只有一句话。

恨不生当时,与君共奋战!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13)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尾声:宋时轮的回忆。

宋时轮将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这样描述长津湖战役: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这是一场比肩改变长征,甚至比长征更艰苦的战斗!

因为他的敌人,非曾经孱弱的国军所能比,反而是武装到牙齿的世界最强军队,作战的环境也比长征更艰苦,仅仅一个严寒,都让人望而却步。

可秉持长征精神的志愿军依旧经受了考验,让美军在12月24日平安夜这天依旧在撤退。麦克阿瑟所谓的回来过圣诞节,迎来的不是一群欢呼胜利的美国大兵,反而是一群狼狈撤离的美国大兵。

长津湖一战结束后,高傲的麦克阿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因为他见识到了志愿军的战斗力。

这战斗力诠释就是,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在空军全力配合下,在基建狂魔属性加持下,依旧伤亡减员13961人,损失过半的陆战一师失去了战斗力,撤回了大后方。

志愿军方面同样伤亡惨重,第九兵团减员5万多人,这其中战斗减员14000多人,冻伤减员30732人,如果我们的后勤补给跟上一点何至于此?

这惨重的伤亡,让宋时轮将军刻骨铭心。随后半辈子的主要工作都扑在了军事科技领域,目的就是,让战士们不再因为装备落后,后勤问题而付出不必要的牺牲。

被美国基建狂魔,还有完备后勤刺激了的那一代人,将这受到的刺激传承了下来,进而成了激励一代代军人国人奋斗的方向!

今日,我们终于能扬眉吐气地说,我们的后勤不输于人了。

至于证据为何?

看看西南边疆对峙时,我们那坚固温暖的营房和完善的后勤保障,就懂了这奋斗的真谛。

亲历者讲述真正长津湖战役(一桥之隔背后的国力之别)(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