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边境危机化解:洞朗危机已过三年 印度在边境找茬的理由是什么
印度边境危机化解:洞朗危机已过三年 印度在边境找茬的理由是什么在这里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洞朗在地缘上确有战略价值,但绝非不可待地。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对“洞朗对峙”的性质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了。那么,印度为什么选择了“洞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从历史上来看,洞朗一直是西藏亚东地区边民的传统牧场,以往不丹边民要进入洞朗,不仅要征得中方同意还需向中方交税,中不双方对洞朗是中国领土早已有了既定共识。即便中不边界有争议,那也是中不两国的事儿,印度无权干预。尽管印度历史上对不丹内政有较大影响,但不丹也一直在谋求摆脱印度控制,2007 年新修订的印不友好条约就明确了双方的独立主权国地位。该修订版条约取消了印度对不丹主权的影响,印度对不丹采取“保护措施”本身就是损害不丹主权的行为。
在印度独立后,对该段的划分也曾有过多次书面确认,中印双方对锡金段边界存在明确共识,且中国边防军的施工区域位于中国——不丹传统习惯线的中方一侧,完全属于中方管辖,边防军在本国领土上开展的施工行为完全正当合法,其他国家无权干预。
而印度此次越界的理由就非常奇葩了:它认为中国施工区域在中不争议区,印度有责任保护不丹领土不受侵犯。
但不丹并不认为洞朗归属存在争议,印度更没有资格干涉不丹内政。中印对峙时,不丹就在强调:尽快恢复原有局面以防影响中不双方谈判进程。
中印对峙结束后,不丹又第一时间表示拥护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从历史上来看,洞朗一直是西藏亚东地区边民的传统牧场,以往不丹边民要进入洞朗,不仅要征得中方同意还需向中方交税,中不双方对洞朗是中国领土早已有了既定共识。
即便中不边界有争议,那也是中不两国的事儿,印度无权干预。尽管印度历史上对不丹内政有较大影响,但不丹也一直在谋求摆脱印度控制,2007 年新修订的印不友好条约就明确了双方的独立主权国地位。
该修订版条约取消了印度对不丹主权的影响,印度对不丹采取“保护措施”本身就是损害不丹主权的行为。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对“洞朗对峙”的性质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了。那么,印度为什么选择了“洞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洞朗在地缘上确有战略价值,但绝非不可待地。
印度的舆论观点普遍认为:洞朗高地能俯瞰西孟加拉邦北部的西里古里走廊,而该走廊是连接印度东北七邦和印度次大陆的唯一通道。
东北七邦是印度国内宗教、民族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一旦切断西里古里通道,东北地区容易出现独立王国。
只要中方在洞朗站稳脚跟,西里古里走廊便一览无余,印度的国内安全立刻会非常脆弱。
印度认为,中国的中长期铁路规划中有一条从拉萨经日喀则通往亚东的铁路线,这条铁路线最终会延伸至洞朗高地,进而使西里古里失去屏障。
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既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习惯。
首先,中国在洞朗地区经营多年,如有军事意图,西里古里走廊早就失去了屏障,现在反击早就来不及了。
而且,洞朗高地在海拔上虽然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可被现代战争全新的作战方式所抵消。
以当前军事科技的发展及空中、网络力量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洞朗的地缘价值完全被高估了。
其次,中国修建铁路网的目的在于拉动区域经济、推进周边和平。目前中印货物大多走海洋运输,虽整体成本低,但海运时间长、融资成本高这是众所周知的。
铁路网则可激活双方边贸,降低商业成本,提升印度边疆地区的经济价值。
早在2006年,中印恢复乃堆拉山口边贸活动时,锡金邦就希望自身能成为中印边贸的“黄金走廊”。
西孟加拉邦更是想借中国的铁路网将西里古里建设成商贸转运中心。
中国本无意挑起印度东北邦独立,一个动乱的印度东北地区反会影响中国中国的长远发展。
印度的冷战思维惯性过度渲染了洞朗的战略价值,将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错误评估成了生存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