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年盈利(千亿美金巨头:intel的发家简史)
intel年盈利(千亿美金巨头:intel的发家简史)第一台计算机ENIAC首先我们先要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发展,毕竟因特尔是乘着这股风成长起来的。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众所周知的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在当时看来是很厉害了,不过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过笨拙与简陋了。
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为计算机工业提供多种关键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
CPU技术哪家强,不得不说Intel,美国千亿美金级别的半导体行业巨头,一个屹立多年不倒的行业巨无霸。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发展脉络,见证一代巨头的崛起。
英特尔总部
首先我们先要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发展,毕竟因特尔是乘着这股风成长起来的。
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
众所周知的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在当时看来是很厉害了,不过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过笨拙与简陋了。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第一代计算机(以ENIAC为标志)
电子管计算机: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在软件上,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因此这一时代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这时的计算机的基本线路是采用电子管结构,程序从人工手编的机器指令程序,过渡到符号语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计算工具革命性发展的开始,它所采用的二进位制与程序存贮等基本技术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冯·诺依曼为代表。
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的出现使计算机生产技术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由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础器件,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使用晶体管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就更容易实现了。
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主存储器也渐渐过渡到半导体存储器,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计算时的功耗,由于减少了焊点和接插件,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
注意:就在此期间,Intel诞生了,至于Intel是怎么诞生的,由我来为你开篇引路。
巨头的诞生
1955年,“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离开贝尔实验室创建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并吸引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科学家加入,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异行为引起员工的不满。其中被肖克利称为八叛逆的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朱利亚斯·布兰克、尤金·克莱尔、金·赫尔尼、杰·拉斯特、谢尔顿·罗伯茨和维克多·格里尼克,联合辞职并于1957年10月共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安迪·葛洛夫于1963年在戈登·摩尔的邀请下加入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八叛逆
八叛逆
由于仙童半导体快速发展,导致内部组织管理与产品问题日益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导体其中两位共同创办人罗伯特·诺宜斯、戈登·摩尔请辞,并于7月16日,以集成电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创办Intel公司。而安迪·葛鲁夫也自愿跟随戈登·摩尔的脚步,成为英特尔公司第3位员工。
在安迪·葛鲁夫的口述自传中表示,如果以他是公司第3位员工的角度来看,他是“英特尔创办人之一”。但若以所有权来说,因未受邀1美元价格购股,而是以首位自愿加入员工。
戈登·摩尔
安迪·葛鲁夫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格鲁夫名言。
罗伯特·诺宜斯
从此,大名鼎鼎的Intel公司诞生了,公司三巨头:罗伯特·诺宜斯、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
在此插播一条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戈登·摩尔(三巨头之一)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按照着摩尔定律的发展,Intel的发展可谓是一帆风顺。而且在当时他们看来,存储式芯片是最具有潜力的,并主要发展存储芯片,与此同时,1971年对外公布了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宣告了“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已经来临”。1974年,又推出了微处理器8080。“8080”被专家们称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也正是从8080开始,个人电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居副总裁的摩尔升任为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宝座,这位优秀的领导者非常注重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很快Intel便确认了其巨人的地位,在当时的美国无可匹敌。
危机的到来
日本芯片行业的崛起:1976年3月,日本最大的5家电气公司的科研力量联合起来,组建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不到4年时间,他们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3月,惠普公司总经理安德森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份日美两国芯片质量的比较报告,美国最好的产品的次品率,竟要比日本最差的产品高出5倍。这份报告引起硅谷的震惊。
然而真正的较量是1981年。这年12月,英特尔公司推出8087芯片,日本松下公司毫不示弱地拿出3200芯片。当时64K动态随机存储芯片是电脑界一致看好的重头戏,它包含65536个元件,不仅能读,而且能够像黑板一样擦写。但日本的64K芯片是半路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以它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迅速占有美国,使英特尔的单个芯片价格在一年内就从28美元惨跌至6美元,英特尔这个新生的巨人被狠狠地教训了,硅谷为之哗然,美国为之哗然。
经受了这一打击,摩尔痛定思痛,转手放弃了存储芯片市场,将眼光放到了微处理器即CPU领域,从此Intel在微处理器这一领域是越走越远。
(题外话:在日本存储芯片崛起后,美国深受打击,引起了美国的高度重视,因此,美国也集中自己的人才,投资巨额资金来研发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的用更强大的技术狠狠地挫败了日本,以至于日本的芯片行业一蹶不振,美国成功又将霸权掌握。)
此处附上IntelCPU的发展进程
- 1971年11月15日:4004
- 1972年:8008
- 1974年:8080
- 1978年:8086-8088
- 1982年:80286
- 1985年:80386
- Intel RapidCAD 被遗忘的微处理器
- 1989年:80486
- 1994年3月10日:Intel Pentium中央处理器芯片
- 1996年:Intel Pentium Pro
- 1997年1月:Intel Pentium MMX
- 1997年:Intel Pentium Overdrive
- 1997-1998年:Pentium II
- Pentium II Celeron处理器
- 1999年:Intel Pentium III
- 2000年:Intel Pentium IV
- 2002-2004年:超线程P4处理器
- P4处理器3.06GHz
- P4处理器至尊版3.20GHz
- 2005-2006年:双核处理器
- 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
- 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
- 2011年:重新确定处理器产品架构
- 2012年:发布22纳米工艺和第三代处理器
- 2014年:首发桌面级8核心16线程处理器
举个例子来说明Intel技术的强大
酷睿2双核处理器:在巴掌大的一块硅片上集成了5.8亿个晶体管,自己体会一下,这只是零几年的技术,现在更是不可想象。
在此承接上文,续上计算机的发展
第四代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16)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功制作并用于计算机硬件生产过程,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集成更高的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内存储器,发展了并行技术和多机系统,出现了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软件系统工程化、理论化,程序设计自动化。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领域都能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第五代
第五代计算机指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它具有推理、联想、判断、决策、学习等功能。(现在只有一个说法而已,还未进入。)
Intel的成功并不是如此随便的,就拿企业文化来说,很多公司都赶不上Intel。
企业文化
一位Intel的员工描述Intel人的个性:比较激进,有主动进攻的意识。例如在员工里有一种"假设是我的责任"的鼓励,从工作描述里自己对这件事情可能没有责任,但是很多时候一些事情无法界定那么清楚,所以在Intel提出主动假设自己的责任,这样确实使许多边际工作得到完成。
或许人们会感觉在芯片市场,Intel是一个没有对手的公司,没有必要那么辛苦地去制造竞争气氛。企业文化就是CEO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和葛鲁夫的个性关系紧密。偏执狂讲的就是危机感。
价值观第一:以客户为导向
价值观第二:纪律严明
价值观之三:质量至上
价值观之四:鼓励尝试冒险
价值观之五:良好的工作环境
价值观之六:以结果为导向 行销口号
当然,关键还是它抓住了这次时代机遇,正如一句话所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何况是这么强的Intel呢。
附:Intel的财务实力(估计正常人也就是想想)
注意,美元!而且只到18年
看一下最新的汇率
咱们计算一下2018年的Intel有多少钱
1279.63*100000000*7.0278=899298371400
嗯嗯,还不到九千亿人民币的资产。
吓死我了
最后再附上几幅图,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季度收入
结束语:没事看看世界顶级公司,长长见识也还不错,咱们大家也就仰望一下就可以了,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啊。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