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曹操的故里(曹操及其家族故里)
阜阳曹操的故里(曹操及其家族故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这条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曹操因军事需要而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通道,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故称“曹操地下运兵道”。曹操地下运兵道外景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与芍花路交会处,西与亳州博物馆相邻,是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墓主不详)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园内建造了魏武祠,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园。魏武祠二、曹操地下运兵道: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亳州自古被认为是曹操故里,目前该市主要的有关曹操及其家族的古迹有如下几处。
亳州火车站广场曹操雕像
一、曹操公园:
曹操公园
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与芍花路交会处,西与亳州博物馆相邻,是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墓主不详)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园内建造了魏武祠,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园。
魏武祠
二、曹操地下运兵道:
曹操地下运兵道外景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这条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曹操因军事需要而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通道,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故称“曹操地下运兵道”。
循环道
运兵道内有障碍墙、绊脚板、陷阱等陷敌设施,还有猫耳洞、掩体、传话孔、灯龛、通气孔等附属设施,充分展现了曹操的军事韬略。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多次运用地道战取得战争胜利。
运兵道内景
唐宋时期有过多次修葺,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因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运兵道被淤塞,自此深埋地下,一直未被发现。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全市人民广泛参与挖地下防空洞,先后在老城区人民东、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条街道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道,已查明的近8千米长。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气孔
“曹操运兵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地下军事设施,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古代地道战术的汇总,被誉为“地下长城”。
三、曹操宗族墓群: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宗族墓群覆盖亳州市内近12平方公里的地方,已开发的有董园二号墓和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腾之墓,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
曹腾墓
曹腾,字季兴,东汉时期沛国谯人(今亳州市谯城区),安帝时入宫,陪侍太子读书。顺帝时,为小黄门,迁中常侍。因参与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不久出任长乐太仆,迁大长秋,用事宫廷达30余年。他生前将亳州城南大片土地划为其宗族墓地,大规模修筑自己的坟墓。看来曹操长辈非等闲之人。
曹腾墓呈覆斗状,高7米,后人在墓冢四周所砌青石护墙保存完好。1973年当地对曹腾墓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为大型石结构多室墓,墓门朝东,由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组成,整个墓室用千余块青石砌筑而成,这在缺少石料的平原地区实属罕见。甬道南北两壁对称地雕刻神荼、郁垒四个人物画像,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简练。
魏武祠曹操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