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启建(决胜点起跳点引爆点三个维度论)

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启建(决胜点起跳点引爆点三个维度论)青岛未来想要更高更强 首先制造业就必须要更高更强!这就是达成2万亿目标、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的“青岛逻辑”。答案已经写在了青岛的这个春天里:在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 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青岛 把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 摆到了今后五年打造“六个城市”总体布局和今年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 并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城市品牌 把制造业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维度。青岛达线2万亿关键在制造业从万亿级跨入2万亿级 这是青岛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及疫情带来的冲击 谁能挺起青岛经济发展的脊梁 谁能推动这座千万人口大城跨过2万亿门槛?谁能在白热化的城市竞争中成为青岛的“关键先生”?

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启建(决胜点起跳点引爆点三个维度论)(1)

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启建(决胜点起跳点引爆点三个维度论)(2)

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启建(决胜点起跳点引爆点三个维度论)(3)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兵 景毅 王好 娄花 石冰冰

青岛市两会落下帷幕 “制造业”的热度从会场内延伸到了会场外。

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到市两会 “制造业”都是两代表一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 社会各界更是高度关注。青岛把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 摆到了今后五年总体布局和今年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 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 将制造业对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工赋青岛·智造强市”8个字 对于青岛这座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在青岛市两会闭幕之际 我们从经济体量、发展质量、国际化步伐三个维度展开了思考。

青岛达线2万亿关键在制造业

从万亿级跨入2万亿级 这是青岛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及疫情带来的冲击 谁能挺起青岛经济发展的脊梁 谁能推动这座千万人口大城跨过2万亿门槛?谁能在白热化的城市竞争中成为青岛的“关键先生”?

答案已经写在了青岛的这个春天里:在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 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青岛 把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 摆到了今后五年打造“六个城市”总体布局和今年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 并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城市品牌 把制造业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维度。

青岛未来想要更高更强 首先制造业就必须要更高更强!这就是达成2万亿目标、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的“青岛逻辑”。

无制造 不强国。

最新数据显示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量为31.4万亿元 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 占全球比重近三分之一。同时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 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时隔多年终于实现正增长。

无制造 不强市。

城市间经济总量你追我赶 无论排名如何变动 背后都与工业表现紧密相关:2021年 北京凭借工业增加值高达33.8%的增幅 大大缩小了和上海的GDP差距;工业保持高增长的合肥 与此前同梯队的西安在GDP总量上拉开了数百亿元的差距;曾落后西安两个身位的东莞 已经实现赶超 也是凭借工业的上佳表现。

熟悉青岛发展历程的人都清楚 从“上青天”到“五朵金花” 再到如今的“新金花” 制造业一直是青岛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不过 与宁波、无锡等与青岛GDP排名相近的城市比较 青岛在工业上仍有差距 而这也正是青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奋起直追的潜力区。

如果说 高手竞速让青岛制造业一心求变、势在必变 那么眼下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则是青岛制造业重振的绝佳机遇。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 聚力发展实体经济 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 对比以往 这一次青岛要干的制造业 明显不一样。例如 在产业选择上 立足青岛制造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 围绕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 聚焦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和24条重点产业链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做大做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七大优势产业 突破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 抢占发展制高点。

让传统产业更现代 让现代产业更具引领力。可以说 眼下的青岛制造业 件件都是力争价值链上游的风口产业。而从目前情况来看 找准了“穴位”的青岛制造业 节奏感明显提升。今年1至2月份 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较2021年12月份增长7.9个百分点 比全国3.2个百分点的增速要高出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 同样超过了全国增速。

“实施制造业提振计划”“加快培育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工赋青岛·智造强市”设定的路径和目标。

什么是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 融合了智能制造、物联网、绿色制造、先进材料、智能机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能够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 取得很好的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剑指先进制造业的青岛 着眼的是打开全产业的发展格局 从而实现城市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的倍数级跃升。而青岛迈向2万亿的关键增量 就在产业升级的磅礴红利中。

保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生产率提升和结构转换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如今因疫情及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 制造业“定海神针”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凸显。青岛牢牢抓住制造业 就是抓住了在城市发展竞争中取胜的钥匙。

向高能级城市跃迁起跳点在制造业

一座城市由大变强 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工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要实现青岛的高质量发展 必须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智”取胜 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迭代的必由之路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风口” 经过近三年高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强劲动能在青岛已经充分显现 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 也激活了青岛这个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整盘棋”。

向高质量转变大势之下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从一道选择题变为一道必答题 即墨一家服装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下进行数字化转型 由加工制造变身智造 企业订单量增加了30% 订单附加值提高了150% 不仅让企业绝处逢生还实现了华丽的蝶变 更迈向制造业价值链的中高端 这就是“智”造的魅力。

青岛“智”造不断书写着新的故事 助推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 持续释放“两化”融合发展的叠加、倍增和加速效应 累计示范培育1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2家智能工厂、496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上云用云”企业3万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3.4 居全省首位。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累计发布的40个“5G 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中 青岛入选4个 占比高达10%。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卡奥斯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双跨”平台之首 获评“工赋强国奖” “工赋青岛”模式已在多地成功复制。

步入落地深耕期 青岛正以“一超多专”平台体系为支撑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引领 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蓄势崛起。

高质量发展核心要靠创新 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 惠科项目填补省内芯片制造空白……这都是青岛创新力的代表 特别是 全国家电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获批组建 对于壮大青岛市智能家电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巩固提升全国智能家电制造业龙头地位 提供了又一个强力支撑 青岛工业的创新活力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创新高度。

服务型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去年 青岛入选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达到16家 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这就是青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强引擎。数据表明 工业设计等10个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稳步提高。

产业发展一再表明 集群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规律 也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

青岛瞄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组织创新和集群发展之路。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等一批产业集群 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双双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全国共25个 山东省两个均在青岛。两个集群成功跻身“国家队” 既是国家对青岛产业发展的认可 更是赋予青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托。

集聚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 青岛围绕优化提升存量、引导布局增量 市区两级协同联动 深入实施市级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行动 择优激励、动态管理 推动各产业园区由“同质竞争”向“特色集约”转变 支撑带动全市工业经济调结构、促转型、提能级。

家电及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船舶与海工装备等3个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数量居同类城市首位。汽车整车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00万辆 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区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300家 产品本地配套率超过45%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 高端化工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初步彰显 推动青岛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加速青岛向高能级城市迈进 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国际大都市“发家”靠制造业未来更靠制造业

中国蝉联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已经12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有关制造业的热度前所未有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即是力证。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一锤定音 提出优先发展制造业。此后召开的市两会上 “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鲜明地亮出这个新的城市品牌。

青岛的城市总目标是建设一座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强大的产业基础是达成这个总目标的必要条件。遍观叫得响的国际大都市 都走过强大的制造业之路 都有响当当的制造业大厂。无论城市形态如何进阶 都对制造业情有独钟。

以电力和钢铁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就了纽约;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成就了东京。全球制造企业100强中 美国企业有24家 德国企业10家 日本企业1家 法国企业6家 韩国企业5家。而美国的24家企业中 有6家企业的总部位于纽约都市圈 包括IBM、强生、百事、辉瑞、邦吉和默克 其余的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城市群与旧金山都市圈。

“国际大都市”们靠制造业“发家” 如今还在探索不同特色的新型城市工业来“持家”。

《世界智能智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显示 纽约、上海、旧金山、伦敦、深圳、洛杉矶、东京、苏州、芝加哥、天津位列城市潜力榜前十。智能智造事关这些大都市转型升级 事关这些大都市的提质增效 事关这些大都市还能大多少、强多久。

青岛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决定了——青岛要强 先强制造业。制造业就是青岛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入场券”。

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 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进程中 制造业将继续成为技术、模式、业态创新的重要载体 承担起青岛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角色。

一个很直观生动的例子 可以清晰地说明这一点: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 38个核心城市中 青岛的薪酬水平较上季度增长较好 平均薪酬环比增长1.8% 排名也有所提升 拉动青岛整体薪资水平上涨的正是制造业。

大变局纷繁复杂 制造业的庞大体量 才是青岛保障已有就业岗位、创造新兴就业创业机会的“定盘星” 才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打开方式”。

作为媒体 我们也要为青岛优先发展制造业 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献上我们的建言——

食品、玩具、鞋服是再传统不过的传统制造业 可喜茶、泡泡玛特、元气森林“新消费三剑客”的出现说明 抓住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坚持变革与创新 “衣、食、住、行、康、乐”都是“四新”经济风驰电掣的沃土。

中国人均GDP已破一万美元 正从GDP大国迈入消费大国。国家大力推动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 就是为了加速畅通“双循环”。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 一国、一城、一企 都要扭住这个基点谋划工作 带动增长。如何把新消费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制造业升级 激发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 打造继海尔、海信、青啤之后更多的“超级品牌” 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