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近三年的悬疑电影(年度最佳悬疑片)
推荐近三年的悬疑电影(年度最佳悬疑片)最近,被称为奥斯卡风向标的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将此片列为「年度十佳」。Searching没想到的是,到了今年年末,这片竟然被引进了。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鱼叔这就再来安利一下——《网络谜踪》
今年年初,一部小成本悬疑片引爆圣丹斯电影节。
一举夺得「下一代观众」和「阿尔弗雷德·斯隆长片」两项大奖。
引起好莱坞各大公司纷纷摩拳擦掌,争先抢购。
最终,索尼影业拔得头筹,以 500 万美元拿下发行权,换来了 7000 万美元的全球票房。
没想到的是,到了今年年末,这片竟然被引进了。
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鱼叔这就再来安利一下——
《网络谜踪》
Searching
最近,被称为奥斯卡风向标的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将此片列为「年度十佳」。
豆瓣十一万人打出了 8.5 的高分,牢牢锁定了今年悬疑片的第一位置。
纵观影史,好于 96% 的悬疑片,甚至能和希区柯克的名作《后窗》并驾齐驱。
烂番茄以 100%的新鲜度开局,至今仍维持在92%,209 家媒体中 193 家都给出了高度评价。
权威电影媒体Playlist评价「整个观影的体验堪比希区柯克电影」;
作为奥斯卡前哨的Indiewire更是赞美,「电影与观众保持着近乎完美的联系,导演用了一种相当独特的叙述技巧来编织了独一无二的电影」。
之所以能同时俘获普通影迷和专业影评人的厚爱,得益于该片的别出心裁,打破了传统的电影语言。
将所有情节都通过电脑屏幕来呈现。
没错,这是一部完全在电脑上发生的电影。
其实,像这样的「桌面电影」已经有过尝试,但之前更多只是借助猎奇的视角玩概念;
而《网络谜踪》绝不仅仅是炫技,还有跌宕起伏的悬疑故事。
影片围绕一起少女失踪案展开。
男主大卫是一个单身父亲,自从两年前妻子癌症去世后,便和女儿相依为命。
但他不知道的是,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女儿就和他渐渐疏远了。
以致于女儿彻夜未归,电话短信全都联系不上,更不知道从何找起。
他去询问女儿的钢琴老师,才得知女儿很早之前就已经退班了;
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根本一点也不了解女儿的生活状态。
无奈之下,只好报警。
前来协助的探员是个叫维克的女人,她需要更多失踪者的信息,才能尽快破案。
此时的大卫只能求助于女儿落在家里的笔记本电脑,这是他现在进入女儿生活的唯一入口。
通过各大社交平台上留下的痕迹,女儿的真实生活状态慢慢铺展开来。
原来看似活泼开朗的女儿,一直独来独往,连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
所有人对她的印象都是,沉默、孤僻、不合群。
虽然很早就中断了钢琴课,但她每周仍在索要钢琴课的学费,并在失踪之前把钱全部转入到一个陌生账户。
看来这个账户的持有者,跟失踪案有莫大的牵连,很可能就是这个人勒索并挟持了她。
本以为通过这个陌生账户,就可以找到女儿的行踪;
谁知,这不过是女儿伪造的虚假身份,通过这个手段把钱转给自己,看上去像是洗钱,而这么做的目的,很可能是进行毒品交易。
大卫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完全不了解女儿,从网络世界看到的这个女儿跟印象中的那个已经不一样。
通过这些线索,女警探维克把这起人口失踪案定性为畏罪潜逃。
但作为一个父亲,大卫还是不相信女儿会这么做;
不满这一结论的他,决定独自展开调查……
由于是一部悬疑片,鱼叔就不过多介绍剧情了。
但可以确定,抽丝剥茧的悬念,层层递进的反转,让整个观影过程非常过瘾。
这样一个父亲通过社交网络寻找失踪女儿的故事,全程以电脑桌面为载体呈现出来,内容和叙述手法更是相得益彰。
以至于美国著名杂志《综艺》评价导演找到了一种新语言;《滚石》更是赞美这部电影是一个「技术奇迹」。
当然这些口碑来之不易,要知道电影拍摄不到两个星期,后期制作却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
尽管全片看不到一个特效镜头,但为了还原最真实的桌面效果,可谓细致入微。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连鼠标都会演戏的电影。
打字速度的变化,删删减减或是写写停停,又或是一气呵成奋笔疾书。
观众只需要通过输入法光标的移动和网页信息的浏览,就可以在内心构造出角色所营造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
既给了大家细致的引导又给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这部电影中的每个镜头,每个文字都有它存在的具体含义,让你随着主角一起参与解密。
本片的男主,大卫的扮演者是亚裔演员约翰·赵,人送外号「好莱坞周杰伦」。
有些角度确实和周杰伦非常相似,难怪常常被网友调侃成「周杰伦失散多年流落异国的亲哥哥」。
有趣的是,「周董夫人」昆凌本尊也在社交平台上为该片打call,声称这是她最近看过最好的电影。
约翰·赵在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比其他电影可以通过演员之间的互动来带动彼此的情绪,本片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一个人对着屏幕演独角戏,这需要加倍地发挥想象力。
其实,最初接到这个电影,他是犹豫的,担心拍完之后像是个Youtube视频。
这也是90后导演阿尼什·查甘蒂的困扰。
很难游说别人相信他,能通过一块小屏幕来叙述一个大银幕的故事。
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团队辅助,为了完成这部长篇处女作,还辞掉了谷歌的高薪工作。
最初拉赞助也只能靠他一人分饰电影中的所有角色,拍出100分钟的样片,才说服投资人出资。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以至于骄傲地放话,「我们竟然这么年轻就在革电影的命了。」
现在他的心愿是希望他的偶像印裔导演M·奈特·沙马兰能看到这部电影。
因为他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正是缘于8岁时在《印度西部报》上看到了沙马兰的文章。
《第六感》《分裂》导演沙马兰
为了向偶像致敬,他把电影中FB上出现的高中生名字,都以沙马兰电影中的角色命名。
其实,电影中隐藏着大量这样的迷影情节。
譬如开场六分钟快速展现妈妈的一生,跟《飞屋环游记》的感人开头是异曲同工。
如果二刷甚至三刷,就能够挖掘出更多这样的彩蛋。
《网络谜踪》原名Searching,直译为「搜索」,而港台的翻译是——
人肉搜索。
这在正常语境下是个贬义词,但在影片中,却成了破解案情的重要手段。
科技在现在的许多电影里扮演的都是非常负面的东西,譬如《黑镜》《机械姬》,都在告诉我们,科技会毁了人类。
但《网络谜踪》的立场却很中性,它可能会切断一对父女的交流,也可能会让他们彼此更加了解。
在当下这个网络时代,想要认识一个人,也许看Ta的动态比起交流更加迅速准确。
通过Ta的朋友圈、微博、抖音等是这些细碎隐秘的痕迹,就足以拼凑出一个具体的人。
任何人在网络之下都无所遁形。
但归根结底,科技只是工具,网络只是媒介。
它到底是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还是疏远,关键在于人类自己。
火种会毁灭森林,也会照亮大地。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