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被押往南京途中(金声被押往南京途中)
金声被押往南京途中(金声被押往南京途中)金声为了地方官员,鼓动徽州乡绅给史可法、钱谦益、顾锡畴等名士写信,恳请周旋。他甚至还直接写了封信给苦主马士英,崇祯十六年,金声丁忧在籍,徽州出了一桩通天大案。马士英接任凤阳总督后,上书朝廷,从他的家乡贵州募兵支援,很快得到批准。马士英派官花了半年时间招募了大约7000名士兵,并得到了沐国公一部兵力支援。在回凤阳的路上,为避开张献忠大军,借道徽州,被徽州府把其中先头部队700人,诱进祠堂,一把火全烧死了。此案通天,引起了朝野震怒。金声童年时从父在武昌经商,徽商无不把读书致仕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他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弟身上。所以,徽商在捐资助学、在家乡广建书院方面,都非常积极。当时的徽州,“虽十户村落,亦有讽诵之声”。为了实现父亲的理想,家庭不惜花重金延请名师。金声11岁,特意赴嘉鱼,从龙云公韬实先生读书,“遂厚利币延入帐,为所需悉令如意,盖自发未澡至弱冠,未尝更师。”明朝重朱熹,
《画人传》~第261篇
金声被押往南京途中,对相送的百姓说:“再回来我就一文不值了”文/卢秀辉
金声(1598—1645年),一名子骏,字正希,号赤壁,徽州休宁瓯山人(今休宁县万安镇徽光乡瓯山)。
金声父亲金文耀,本也是个读书人,但是砚田不获,为了生计,只好出为商人。“然其必欲课子姓为鸿儒,未尝一饭忘”。金声是他的第三子,从小就显示出厚重的气质,深得父母的喜爱,被家庭寄以厚望。休宁重儒,文化传统氛围极好、极强,金声从小就在此环境里成长,四岁时知道了孔子,就追问孙子为何人,当听说孔子已去世两千余年后,一个四岁的孩子居然大哭,甚至不能寝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小稚童就能如此。
金声童年时从父在武昌经商,徽商无不把读书致仕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他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弟身上。所以,徽商在捐资助学、在家乡广建书院方面,都非常积极。当时的徽州,“虽十户村落,亦有讽诵之声”。为了实现父亲的理想,家庭不惜花重金延请名师。金声11岁,特意赴嘉鱼,从龙云公韬实先生读书,“遂厚利币延入帐,为所需悉令如意,盖自发未澡至弱冠,未尝更师。”明朝重朱熹,朱子之学是学子入仕的必由之路,所以金声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从朱子之学入手。
父亲对金声的竭力培养,加上他的聪明勤奋,终于在崇祯元年(1628),他31岁时开花了,他进士及第,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宫廷召对庶吉士考试时,他以《廷试策》得到崇祯皇帝激赏,遂被加以刻意培养,升任御史、监军。金声生于斯时,登第于崇祯年间,当时的明天下,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农民起义、后金军队的入侵、灾荒、大臣之间的党同伐异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中,尤其是党争,是把插在心脏的利剑。金声来到了动乱不堪的政治舞台,他来自社会的最基层,耳闻目睹了种种社会现象,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的疾苦。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逼近京城,金声上书举荐人才,积极请战,崇祯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改声御史”,金声始终以报国为己任,亲临一线,与军民共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惜没能取得胜利,后虽屡次进谏都没得到重用。但他并没有消极放弃理想,而是借病辞官回到家乡,在地方利用影响力来实现他的抱负。她以“乡郡多盗,声团练义勇,为捍御”,建立了乡勇,金声创办的义勇,为后来的“黔兵一案”留下了事端。
崇祯十六年,金声丁忧在籍,徽州出了一桩通天大案。马士英接任凤阳总督后,上书朝廷,从他的家乡贵州募兵支援,很快得到批准。马士英派官花了半年时间招募了大约7000名士兵,并得到了沐国公一部兵力支援。在回凤阳的路上,为避开张献忠大军,借道徽州,被徽州府把其中先头部队700人,诱进祠堂,一把火全烧死了。此案通天,引起了朝野震怒。
金声为了地方官员,鼓动徽州乡绅给史可法、钱谦益、顾锡畴等名士写信,恳请周旋。他甚至还直接写了封信给苦主马士英,
马士英回函很聪明,不提军纪,不提乡勇,专门抱怨左良玉。结果,把黔兵和徽州都摘出去了。因为马士英出手相助,崇祯将这件案子最后定性为“徽人惨杀黔兵,情罪可恨”,但“已经大赦,姑从宽结案”,除了带头放火的一个乡勇判了斩监候,余者都没怎么处理,赔点银子了事。马士英跟金声不打不相识,二人成了好友。
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金声在家乡已经有了一支“乡勇”队伍,南京失陷后,金声与门生江天一召集士民保绩溪、黄山,分兵扼六岭。唐王加封金声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诸道军。金声率军拔旌德、宁国诸县。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一时声威大震,在江南一带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年九月下旬,清军大队围攻徽州诸县,金声率部坚守丛山关隘。时徽州籍前御史黄澍,在左良玉病重期间,串联了36名左军大将,陷左梦庚率70万大军投降了阿济格,黄澍也投降了成了满清的官。黄澍为了夺取徽州,穿着大明衣冠求见金声,果然得到了重用。在徽州黄澍进行了大串联,瓦解了金声的队伍,清军趁机里应外合打进了徽州,俘获了金声。同时被俘的还有他的学生江天一等人,江天一仕途淹蹇,三十六岁才考中秀才,后则屡试不第。时金声讲学于还古书院,江天一拜金声为师,从学于他。兵败城陷,金声考虑江天一家有老母,劝其潜逃,江天一答道:“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于是,师生一同被解往南京。
金声被押往南京途中,沿路百姓相送。途经芜湖,徽州同乡迎送于路旁,有人说:“先生回来时我们一定再来路旁恭候。”金声笑着回答:“再回来我就一文不值了。”金声知道,此去要么死,要么做降臣,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
金声到南京后,洪承畴以同年进士身份劝他归降,遭其痛斥,金声双目圆睁,大声怒斥道:“岂有受恩如尔而降者!”江天一朗诵崇祯帝祭文以辱之。说要学习洪亨九先生,洪承畴说我就是,金声说:"呸!谁不知道洪先生已经殉国了!先帝(崇祯)恸哭辍朝,赐祭九坛,封妻荫子,你竟敢假冒洪经略?" 洪承畴被气得无言以对。清豫王多铎看重金声,洪承畴也对杀金声有顾虑,就暗示金声出家为僧。金声说:“何以为忠臣!”洪承畴谓其“火性未除”,遂决定杀金声。
十二月五日,金声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江天一从死,临刑前大呼:“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此一息也!”金声弟金经、总兵范云龙一同就义。临刑前,他遥拜明孝陵后端坐饮刃,时年48岁
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汪琬为江天一作《江天一传》以记之,是文成为后代散文师法的代表作。明溃民“苦隐”诗人代表张岱亦有乐府诗《天一研》,取天一可歌可泣的史迹铺染歌咏,一唱三叹,寓思深远。
江天一孜孜好学,在当地颇负文名,与金声亦时有唱和。二人为清军解往南京途中,金声作《过山溪石壁》七律诗一章,江天一与金声亦有唱和,金声作《过山溪石壁》七律诗一章:
祖宗功德沁肝肠,
安忍腥膻秽土疆。
九死靡他悲列庙,
一师无济负南阳。
山势嵯峨难再见,
泉声呜咽若为伤。
相从患难唯文石,
厉鬼犹能诉帝乡。
江天一亦步原韵应声和诗一首:
乾坤颠覆激刚肠,
拟献天骄复故疆;
日月胸中怀北阙,
旌旗海上望南阳!
书生力竭犹甘死,
冠佩逢迎了未伤。
矢共文山终令节,
青虬同驾白云乡。
过芜湖,宿友人闵遵古馆,遵古索其遗墨,江天一又为书一绝:
连日鸟兽同群,
到此忽闻人语。
书卷不复相亲,
一刻晦明风雨。
又有题驿一联,慷慨悲歌,实为生命之绝唱,读之令人奋起:
大地山河俱不是,
满天星斗照何人!
金声治学严谨,文风雄秀奥衍,是与归有光齐名的古文大家,艾南英《金正希稿序》赞其文曰:“正希之文,浮气敛而昏气除,唯其洁而已,其抑之而奥,扬之而明,非不种种具善也。”他是明末政坛中积极抗清的中流砥柱,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政治上他的影响甚大。
金声说:徽人“非生而善贾”、“非贩而求利”。金声多次说,因为“邑疲极矣,而不幸夙号为饶,自四十年前修县志时已有冒虚名而受实祸之叹。浸至祖台抚字之年,陵夷渐甚,数年以来则更百倍。”金声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在朝廷为官时,他向当政者倡言“政在养民”,他劝告统治者不可忽视民众的力量,要吸取秦隋灭亡的前车之鉴。他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言,君主要把百姓当作家人一样。
张磊有《题金正希先生画达摩图》诗一首,诗云:
正希先生发清兴,云蓝剪纸如圆镜。
画作达摩面壁形,高坐枯龟呼不应。
泥金钩发虿尾拳,侧笔裁衣蝉翼劲。
人疑道子以墨戏,或道无功将佛佞。
以指喻马隔两尘,援儒入墨殊非称。
谁知先生画佛即画心,直是诚通非貌敬。
事惟诣极方参玄,思不出神难入圣。
当其为文渗淡时,天外心归功未竟。
颜渊专精能坐忘,维摩憔悴常示病。
绝无意想结空花,那有风泉搅清听。
眉毫秃尽肠欲流,三才万象同参证。
较彼蒲团枯坐人,禅理文心果谁胜?
写静者相示众人,教用思功先练性。
碧山烟去月才明,秋水风停波自定。
文人学佛即升天,才子谈禅多上乘。
我为增题墨数行,胜补云堂一声磬。
金声工绘事,善画马,亦作佛像,传世有《浴马图》、《无量寿佛像》、《山水图》等。
卢秀辉有《为金声正希歌》一诗,赞曰:
读罢《离骚》此心游,
恨与此人不能并。
日月同光空惆怅,
琼花满月云物轻。
已非吾土伤心嚎,
奋起抗争力难衡。
男儿此时无可弃,
抛却性命盼国盈。
最恨阑干隔断神,
为谁舞剑化干城。
无瑕闲情云窗坐,
何来相思试冠缨?
浮气敛而念圣君,
唯其自洁梦转清。
抑之枯奥画船思,
扬之善明翰墨形。
沧浪污你怪百川,
沧浪清你观檐亭。
绝不托言出家去,
不敢空谈忠臣证。
古之以此为悲者,
不如还家苦田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