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明王朝灭亡锦衣卫都去哪里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大明王朝灭亡锦衣卫都去哪里了(大明王朝的灭亡)不仅要补国内的漏,朱由检还计划加固对外的"墙"。崇祯元年(1628)二月,朱由检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让其负责监管蓟、辽一带的军队。八月,他下令要求,除了盛夏和严寒时节,其他时候,诸位辅臣都必须每天都到文华殿参与讨论政务。此后,朱由检一面"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一面"戒廷臣交结内侍","复外吏久任及举保连坐之法,禁有司私派",力图斩断宦官干政的道路。十七岁的朱由检,意气风发,与遍布天下的魏忠贤一派针锋相对,毫不怯懦,看起来没有半点"亡国之君"的模样。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1627年9月19日),尚无子嗣的明熹宗逝世,同月廿四日(10月2日),朱由检即位,时年十七岁。次年正月初一(1628年2月5日),朱由检将年号改为"崇祯"。在朱由检即位的第一年九月,他就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执行刑罚。十一月,他又将晚明专权宦官魏忠贤贬谪到凤阳(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同月,他又裁撤驻守在各边镇的宦官,并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北京煤山(今北京景山)迎来其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将煤山选做生命的归所,在此自缢。而在朱由检身后的,是备受动乱折磨的大明百姓,是前途未卜的大明江山。

大明王朝灭亡锦衣卫都去哪里了(大明王朝的灭亡)(1)

朱由检是和大明一起生死的亡国之君,可朱由检又不具备很多亡国之君的特点,他不似桀纣一般荒淫,也不似秦二世一般暴虐,更不似陈后主和北齐后主一般不问国事。然而大明终究还是亡在了他"手里"。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朱由检当然是不幸的。然而他相较于陈后主一类人,更不幸的是,他宵衣旰食,勤于政事,然而大明还是积重难返,国祚难延。朱由检作为"亡国之君"的悲哀,根本上来自于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

朱由检,明思宗、庄烈愍皇帝,以"崇祯"为年号,故而世人又称其为"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之弟,母为贤妃刘氏。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1627年9月19日),尚无子嗣的明熹宗逝世,同月廿四日(10月2日),朱由检即位,时年十七岁。次年正月初一(1628年2月5日),朱由检将年号改为"崇祯"。

大明王朝灭亡锦衣卫都去哪里了(大明王朝的灭亡)(2)

在朱由检即位的第一年九月,他就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执行刑罚。十一月,他又将晚明专权宦官魏忠贤贬谪到凤阳(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同月,他又裁撤驻守在各边镇的宦官,并在之后逼迫魏忠贤自缢。魏忠贤的重要同党侯国兴等人也在年底被剿灭。

从朱由检即位第一年的政绩来看,这位帝王虽然并不是自幼学习帝王之术的继承者,虽然还很年少,但他有着改变晚明乱局的自觉和决心。铲除魏忠贤一派,即是朱由检整顿大明吏治的开端。

此后,朱由检一面"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一面"戒廷臣交结内侍","复外吏久任及举保连坐之法,禁有司私派",力图斩断宦官干政的道路。十七岁的朱由检,意气风发,与遍布天下的魏忠贤一派针锋相对,毫不怯懦,看起来没有半点"亡国之君"的模样。

不仅要补国内的漏,朱由检还计划加固对外的"墙"。崇祯元年(1628)二月,朱由检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让其负责监管蓟、辽一带的军队。八月,他下令要求,除了盛夏和严寒时节,其他时候,诸位辅臣都必须每天都到文华殿参与讨论政务。

然而天不遂人愿,朱由检在紫禁城里绞尽脑汁地寻找治国之策,可各地天灾人祸久久不绝。即位第一年九月,南京地震;崇祯元年五月,大旱,不得不组织秋雨;同年七月,浙江一带遭遇台风,巨浪袭击陆地,"漂没数万人";七月,宁远(湖南省永州市境内)发生兵变,巡抚都御史毕自肃自杀;九月,京师发生地震;年底,陕西一带饥民发动暴乱,流贼四起,鄜州(今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延安一带陷入动乱……

大明王朝灭亡锦衣卫都去哪里了(大明王朝的灭亡)(3)

不仅国内环境日益恶化,对外,朱由检还要面临巨大挑战。崇祯二年(1629)十月,清兵攻入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市西北三十里左右)。次月,京师戒严,清军攻下"畿东第一城"遵化(今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

面对扑面而来的各式难题,朱由检这位年轻的帝王,所做的一切,着实是对得起大明了。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朱由检多次斋居文华殿,下令要求百官修省;面对各地揭竿而起的百姓,朱由检镇压和招降相结合;面对南下的清军铁骑,朱由检多次派军迎敌,曾将永平、迁安、遵化等地收复。

大明王朝灭亡锦衣卫都去哪里了(大明王朝的灭亡)(4)

论政绩,朱由检实在是和我们熟悉的那些亡国之君没有半点相似。如若大明未在崇祯十七年(1644)被灭,那朱由检很有可能成为一位李世民、朱棣一般的大有为的帝王。然而朱由检处在大明病入膏肓的末年。他的政策确实是一味药,可这药已救不活已一只脚踏进地府的大明。

大明的灭亡,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弊端的综合结果。明朝的激烈党争、特务统治、宦官专权,人尽皆知。而这些极端状况的的背后,是皇权和百姓对立的加剧。经济上,税收的反复变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权贵富可敌国而国家长期赤字,国家经济岌岌可危。而军事上,内外战争经久不绝。李自成、张献忠、后金,这些势力都是大明灭亡的直接推手。

而以上的种种问题,都不是朱由检在短短十几年内所能解决的。然而大明病入骨髓,无救,便只有死路一条。只是可惜了朱由检,生在这个时代,做了大明的殉葬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