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从十三世纪元大都规划开始到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定都北京予以改建,再到清保持原状未曾变更,至今历时近八百年,整个京师总体布局都是围绕皇宫西苑和中心台来展开确定中轴线的。尤其是中心台地位十分特殊重要,虽在明代略加微调东移一小段距离,但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此处城市中心地位的作用。而中心台的钟楼恰恰就是这一规划的坐标点,按风水言,就是明堂之穴位,也就是城市中轴线作为实轴向前的出发点,由此向南延展,直达最南端的永定门,充分表现出“南面文化”的传统精神。也就是说,这条中轴线是由北而南形成京师主脊的(图27、28、29)。图 27 元大都平面复原图接前期: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上)第四个问题,北京中轴线起始终点到底在何处?钟楼鼓楼前后排列为什么钟楼在北,鼓楼在南?按一般多数人的理解,北京中轴线起于南边城墙的永定门,沿子午线一直往北,越过紫禁城、景山而到达鼓楼,止于钟楼。而根据谐音,钟楼的“钟”字就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

民族建筑“大家”谈

北京古都规划演进发展近八百年,其中轴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形成原因、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要深入认识理解。尤其是,中轴线长度十五里“天机之数”与易经哲理;罗盘磁偏角子午线地极及“孝道文化”;钟鼓楼设置“天人合一”“时空合一”宇宙观;中轴线起始终结与“南面文化”意蕴;钟楼后虚实轴阴阳空间及“太虚幻境”理念;风水轴风水模式与纵横轴交错全局整体观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中轴线,助力申遗成功。本平台分上、下两期刊出,探秘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本期为下半部分。

文/李先逵

接前期: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上)

第四个问题,北京中轴线起始终点到底在何处?钟楼鼓楼前后排列为什么钟楼在北,鼓楼在南?

按一般多数人的理解,北京中轴线起于南边城墙的永定门,沿子午线一直往北,越过紫禁城、景山而到达鼓楼,止于钟楼。而根据谐音,钟楼的“钟”字就影射着终点含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是站在朝觐者的心理行为角度来看待中轴线的方位终始点,并不是中轴线之产生形成所蕴含的文化本质意义,也是一种没有真正读懂中轴线的表现。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

图 27 元大都平面复原图

从十三世纪元大都规划开始到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定都北京予以改建,再到清保持原状未曾变更,至今历时近八百年,整个京师总体布局都是围绕皇宫西苑和中心台来展开确定中轴线的。尤其是中心台地位十分特殊重要,虽在明代略加微调东移一小段距离,但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此处城市中心地位的作用。而中心台的钟楼恰恰就是这一规划的坐标点,按风水言,就是明堂之穴位,也就是城市中轴线作为实轴向前的出发点,由此向南延展,直达最南端的永定门,充分表现出“南面文化”的传统精神。也就是说,这条中轴线是由北而南形成京师主脊的(图27、28、29)。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2)

图 28 明清二代北京发展示意图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3)

图 29 清乾隆北京平面图

此外,这条中轴线正规名称应叫“子午线”,也说明了“子”代表北,是起始方位,“午”代表南,是终结方位。这也明确显示了从北到南的方位效应。

这里之所以联系到“南面文化”,是根据风水方位说遵循方位礼制尊贵的角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这种方位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如,据古籍《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礼记》:“天子负扆南向而立。”所以,在方位上,中华文明强调以北方为尊,靠北面南成为礼制惯例。不但皇宫,就是一般房屋民舍都要南北朝向,座北向南。而天子是“面南而治天下”,其统治术则命以“南面之术”的美誉。并由此衍生出在座北朝南时,又有“左东右西”,则以东方为贵。则又形成因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有“男左女右”的风俗习惯。故而,从方位意义论,中华文化又称“南面文化”。这赋予了方位深刻的文化内涵精蕴。这种文化观的形成不仅与中华大地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有关,也与农耕文明及相应产生的易经阴阳哲学有渊源。

如此也就可理解,为什么北京四合院均以北房为上房,由长辈居住,设堂屋和正房,而南房称为下房、“倒座”,作为客房及佣人所用,两侧的厢房则有“哥东弟西”的规定,充分反映出古代建筑伦理表现所在(图30、31)。这也是所谓“东道主”、“东家”、“做东”等称呼的来由。也是把“找不着北”作为贬义词,对那些方向不明思路混乱的现象加以讽刺的原因。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4)

图 30 北京四合院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5)

图 31 四合院方位卦象

而在对待规划布局需要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时,所绘制的总平面及地图,也与今天大不一样,方向也完全相反。古代的地图和表示方位的绘图如河图洛书太极图等,为什么都是下北上南,就是因为在人看图时是背北面南状态,往前俯视则近处在下即为北,远处在上即为南。这同现在的地图方向感习惯全然不同。这个道理也同古书竖行排列方向感一样,我们正对着看是从右到左,而正确的理解是与书同向并排,则竖行排列方向就是从左到右,以左为尊,起始开头。这些都是南面文化的种种表现。

由此,即可理解钟楼和鼓楼前后置于中轴线上的定位安排。虽它们同处中心台地段,但钟楼是司晨作用的“晨钟”,表示一天人们生活的开始,天亮了就象征着城市活力的开启,这就是一切活动行为的起点,必然位于中心台尊贵的北端。而鼓楼乃是“暮鼓”,时间晚到黄昏,阳光将被黑暗代替,自然应位于表示中心台结束的南端,从而形成中轴线走向,再不断向南延续以扩展城市。

所以,这条中轴线由钟楼为起点,在明嘉靖年间扩充外城时选定神圣至上的“天机之数”15里作为中轴线长度,向南延伸至整个城市的最南城墙位置处,便戛然而止,并确立在此建南大门城楼,即永定门,成为中轴线的终点(图32)。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6)

图 32 北京南大门永定门

而“永定门”这个名称,则具有双重含意,在政治意义的治理上,宣示“天下太平,永保安定”。但文化寓意的象征上,表示实操中规划的中轴线永远标定,终止于此。从而致使定点安设城市南大门城楼,定格完结京师规划总体布局。这些都是“南面文化”产生的连环实效。虽然有着若干富于戏剧性的举措,但也可从中体味出传统“南面文化”的诗意般的艺术魅力。

而西方文化却与之相反,西方古典建筑尤其是教堂,如西欧的天主教教堂如巴黎圣母院等,方位上都是以座西向东,以西为尊。其主要目的是大门向东开,配置上方大玫瑰圆窗,每天迎进朝阳,使光线直接照亮大厅,特别是照亮西端半圆台上供奉的耶稣圣像。这些都是宗教礼拜的实际需要,虽也有迎接太阳向往光明的含义,但并无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第五个问题,钟楼后面城市空间为什么无中轴线显示而没有将其延伸至北城墙?钟楼后北面城市空间有何意味?

既然中轴线的起始点是钟楼,又处在中心台,而中轴线只能自此往南延伸,那么钟楼北面为什么没有中轴线的延伸表现?而钟楼北面还有相当范围的城市空间又有何规划布局表意?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南面文化”阴阳观,有“天南地北”成语的说法,此标明了天在南属阳,地在北属阴。那么,这个南北与阴阳的临界点体现在中轴线上应在何处?这就是钟楼。因为晨钟未响之前,还是黑夜,属阴,有了当天的第一声钟响,迎来朝霞,开启活力,这大白天的到来,就是阳的展现。从钟楼朝南迎着阳光延展的中轴线上排列着许多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说明它是一条实轴,这是十分明显的。

而钟楼后面的北边,还有一片相当范围的城市空间,便无中轴线的北延踪影和显示。当年在元大都规划时,中心台钟楼后北部一大片新城区没有多少建设,到明朝为便于防守,缩小城框,将北面5里宽的荒凉地放弃,但仍还有一定范围的城市空间,却也并没有把中轴线延抵至北城墙边,更没有在正中设北城门楼,城市规划也无两侧房屋对称的布局,似乎这条中轴线就此消失了。

此时明清北京皇城据有几何中心的位置,其纵向南北子午实轴功用不变,而横向西东酉卯虚轴仅为意象,同表一年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季之分(图33)。虽然钟鼓楼所在的中心台仍未大动仅向东微调些许,而不再是元大都时的城市几何中心,但功能未变,反而强化了坐北向南发号司令的作用。钟楼后还有不少空间,因这部分空间仍是阴的属性范围,让其中轴线隐去,成为虚轴,钟楼后面空间就犹如“太虚幻境”一般,可越过城墙,内外交融,冥冥间与城郊连成一片。后部城市空间建设布局也就随意宽泛一些,用不着像实轴要求那样严谨庄重,对称有序。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7)

图 33 皇城为中心的四向四季

那么根据北地属阴的特征,只能仅在北边城墙东西两侧设置对称的两座城门楼,即安定门和德胜门(图34)。这就不同于城市的南城墙属阳性,为显示实轴“择中”的功能,中设永定门,两侧设左安门、右安门,共计三座城门楼。这样以钟楼为界北阴南阳,致使南北遥遥相对,阴阳互为呼应。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8)

图 34 北边德胜门箭楼

更有一种说法,钟楼后北面的虚轴不仅意味着空间与时间的延续,而且加以对“太虚幻境”的想像,突破北城墙的限制,穿过小汤山直抵燕山再向前飞越,表示视野无限扩展,沿北斗七星方向直指遥远苍穹的北极星,与上天的紫微宫冥冥相通,再投射到大地上而命名为“子午线”,这才是今天称中轴线的真名及其来历。这条子午线在实际运用中就直接刻划到观天测地找方位的星象罗盘上,专用于建筑风水选址(图35)。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9)

图 35 中轴线经小汤山抵燕山

更神奇的还有一种认识,北京中轴线因磁偏角所选定的走向,甚至还通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西北的元上都遗址(图36)。也就是说,作为元大都的北京古城与元上都古城(原开平府)都串联在子午线上,与上天北极星相通,在茫茫宇宙中三者都在一条线上,互有中轴线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0)

图 36 内蒙古锡林郭勒元上都遗址

这其中可能是有一定的原因。因为内蒙古元上都和北京元大都的规划建设都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臣刘秉忠和郭守敬直接参与主谋策划和负责实施的。现在元上都遗址不仅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已在2012年6月29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种宏大天地观规划思想和古代城市规划现象在世界城建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当然,北京古城的中轴线在新北京的现代化发展中已突破了钟楼以后的虚轴观念,而又呈现出实轴的形象,不断向北突破,从三环至七环,直达奥运体育中心和奥运森林公园,使这条中轴线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功能作用与生命活力。

第六个问题,北京中轴线可否又称风水轴?它与传统风水文化有何关系?这条南北中轴与东西长安街有何协调关系?

至今,一提到“风水”二字,都较为谨慎或回避,似乎成了封建迷信的代名词。诚然,这其中确有不少封建迷信的成分说法,这是任何古典历史文化都不可避免的,当代人不可过分苛求古人。我们现在只能以科学客观辩证分析的态度去对待传统文化。风水文化传承至今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确有许多科学合理的地方,我们当以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实事求是,古为今用。

风水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称堪舆术、占卜术、相地术,以致图宅术等等,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如星象学、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以致山水美学,社会心理行为学等等,可以统称为风水文化,认知为古代准科学。

就从规划建筑学科而言,风水学实际上是古人对营建选址的一门学问,即在自然环境中以“天人合一”观念,选择最适宜居住使用和生存发展的有利的建筑基地环境,包括聚落、住居、墓穴等,为求风水宝地,驱吉避凶。如此表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统一协调,可以称之为古代人居环境学或营建规划学。风水学与营建学、园林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此三者不可分离,互利互补,相得益彰。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风水文化一样历史悠久,甚至溯源更早,在史前文明中就有出现发展。在考古发掘中河南濮阳发现至少七千年的“中华第一龙”墓葬(图37),在子午线上连续长长排列四个堆塑图案地坑,其中前面主坑就展示出墓主人部落首领硕大骨架,其头朝南,脚踏象征北斗星的双股骨,两侧用蚌壳塑造出的“左青龙,右白虎”形象,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龙的造型。这至少表明如此成熟的风水观念的形成可能要追溯到万年前。还有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村原始部落遗址,其背山面水的选址已是最佳风水实例。而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浙江良渚古城遗址,都可清晰地看到风水文化的影响力。所以风水学实际上是对中华大地上几千年人们生存营建技巧经验与智慧的积累和总结。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1)

图 37 河南濮阳中华第一龙

著名的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就对中国风水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说:“风水理论中包含着学美成分和深刻哲理,中国传统建筑同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有机结合和而美不胜收,皆可据此得到说明,……再没有其他什么地方表现得象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市中无论集中的或是分散在田园中的房舍,也都经常地呈现出一种‘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段话对“风水模式”定义为“宇宙图案”,对“天人合一”理念赋予为“象征主义”的高度评价,的确是对“风水”的深刻理解和本质揭示。而现在从学术上破除禁区,应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我们对风水文化实在是要正本清源,更须深入探寻研究。

那么,北京古都在规划建设中,在选址和古城营建,包括皇宫布局设计,一定会按照风水术的原理要求来运作,其风水模式一定是具有典型性,其山水道路房屋格局一定蕴藏着某种风水文化内涵及寓意哲理。

对整个京师都城的地理位置选址毫无疑问,绝然是天下第一风水宝地。在《天府广记》古籍中有载:“冀都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有黄河环绕,背为燕山,泰山从东为龙,华山以西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为第三重案,古今建都之地皆莫属于冀郡。”这就是从中华大地的大地理观来看整体风水环境的组合配置,非常形象地描述北京古都作为神圣的风水宝地,而具有唯一的独尊地位。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2)

图 38 风水模式

要选择如此风水宝地常依古籍风水书《地理五诀》指定的原则,即“龙砂穴水向”所表示的“风水模式”即“宇宙图案”,其中的“向”就是风水轴的指向引领是十分关键的(图38)。按此五诀要求,“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对此,为方便实际应用,权且作如下概括,可称为“风水口诀”。这就是:

前有照,后有靠,

青龙白虎层层绕,

金水多情来环抱,

朝案对景生巧妙,

明堂宏敞宜营造,

南北主轴定大要,

点穴天心在十道,

藏风聚气好地貌。

按此口诀,其中南北主轴就是指的风水轴。对北京古都来说南北主轴所指就是这条中轴线,也叫南北子午线风水轴。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3)

图 39 紫禁城中心穴位太和殿宝座

在这条风水轴上皇宫紫禁城规划设计就必按上述要诀,呈现出一个典型的风水模式范例。在中轴龙脉上凸显的景山,就是紫禁城的靠山,尽管它是在平原上人工堆砌的一座轮廓起伏优雅小山,但造型尺度均衡壮观,成为紫禁城的背景恰到好处。在皇宫入口天安门前及紫禁城太和门前各有一道金水河呈环抱形从西向东流过,至东南方巽位流出。的确符合水要“环抱多情”的意境,构图佳美,温馨可亲。之所以命名为金水,除了含富贵之意,主要表达阴阳五行哲学中以西方为金的理念。甚至故宫西苑大量的水面中海南海,及护城河都与来自西边玉泉山水源有关。而皇宫所在地正是古城中有“明堂”称谓的最佳之宝地,整个大格局呈座北朝南,背山面水之形态,气势恢宏壮观(图39、40、41)。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4)

图 40 皇宫鸟瞰图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5)

图 41 紫禁城鸟瞰图

紫禁城内的风水布局也是前阳后阴,即“前朝后廷”,或“外朝内廷”,故曰“朝廷”,即前为行政公务区,后为居住生活区。又如“宫殿”一词,即“后宫前殿”。可以看出,汉语中有不少类似的名词都有阴阳组合的联系,特别是许多建筑词汇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东方象征青龙活力,为王子们住地,而后妃们则居住在象征白虎秋藏的西方。北方象征玄武龟寿,有景山又名万岁山为靠山,山上建万春亭等五亭显“九五之尊”。这是中轴线上龙脉的制高点(图42、43)。南方象征朱雀飞舞,其紫禁城大门午门以五凤楼凹形门阙造型,空间威严热烈。风水术的“四正四灵”规制,即东南西北方位分别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之灵性来表征,建筑布局意境相随相融,实为中国风水独具特色的创意。所有这些都依照《易经》宗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意念, 实现“一阴一阳之谓道”,达到“阴阳合德”的境界。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6)

图 42 景山万春亭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7)

图 43 从景山万春亭看紫禁城

诸如此类的建筑审美象征主义手法,风水意蕴营建做法,故宫的学者多有紫禁城风水的论述。这些都充分证明风水文化作为古代营造规划学指导思想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所以应该说,从这个角度看,京师紫禁城是天下第一风水,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本质就是一条典范的天下第一风水轴。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8)

图 44 长安街东单牌楼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19)

图 45 长安街西单牌楼

除了上述,我们对北京中轴线的理解,还应从古城全局即宏观思维来加以认识。它决不是孤独的纵向轴线成为唯一存在,而是同东西方向的横向轴线十字相交,配合呼应而构成京师“天心十道”的总平面大格局。除了前述紫禁城风水以太和殿为穴位的酉卯虚轴外,还有一条实轴,就是有东西单牌楼标志的东西横轴长安街(图44、45)。而以后在新北京的发展中这条街对北京城市的扩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甚至成了号称“十里长街”的最长最宽的城市主街。这样,以天安门为中心南北中轴线和东西横轴线交织成了真正新的更宏大的“天心十道”(图46、47、48、49、50)。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20)

图 46 紫禁城正门午五凤楼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21)

图 47 紫禁城太和殿

这种规划格局模式从京城到各州府县都产生巨大影响, 不少古城无论大小都有十字街的风貌,商务衙署等不少重要建筑都建于此,而且形成城市中心,繁华热闹非凡,其风貌甚至成了城市地标性特征。

纵向南北中轴虽是城市的主导脊梁,但仍少不了横向东西副轴的烘托、拱卫和映衬,共同展现城市规划全方位大格局。这是我们对北京中轴线文化精神在内涵的理解上应当值得充分重视探究的。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22)

图 48 太和殿院落序列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23)

图 49 紫禁城后宫神武门景山

当然,北京古城作为古代京师重地,整个城市在规划建设中遗留给后人的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更好地去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需要探寻认识的地方,还尚有诸多方面。对北京城市中轴线的进一步加深认识,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此次中轴线申遗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还需要不断强化深化科普化。也就是说,要对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特别是文化精神内涵与哲理意蕴这些更深刻的东西,尤要高度关注,通过文化表象看清吃透文化本质。只有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知晓,也才能更好地保护。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24)

图 50 天下第一风水紫禁城气势恢弘

一句话,就是要真正读懂北京中轴线。常言道“慧眼识真”,必须把这条气势壮阔恢宏的北京中轴线用虔诚心智看准确、搞清楚、弄明白,认真领会,深刻理解,抓住本质,掌握精髓,只有这样才算读懂。与此同时,也才有可能把申遗及保护传承等工作做到位。

综上,前述六个问题,即

(1)中轴线长度十五里“天机之数”与易经哲理;

(2)罗盘磁偏角子午线地极及“孝道文化”;

(3)钟鼓楼设置“天人合一”“时空合一”宇宙观;

(4)中轴线起始终结与“南面文化”意蕴;

(5)钟楼后虚实轴阴阳空间及“太虚幻境”理念;

(6)风水轴风水模式与纵横轴交错全局整体观。

虽然对这些问题的相关内容均做了初步的探讨,但仍须继续深入强化探索。除此之外,可能还有更多方面及存在的问题还没有认识到,尚待积极开拓。所有这些值得更多有识之士,沟通交流,探讨切磋,共同努力,助推申遗成功,期待成果丰盛。(全文完)

李先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任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副主任,校研究生部主任,图书馆馆长,副校长及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副司长、科技司司长、外事司司长;建设部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哲理意蕴探秘)(25)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建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