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血压血脂多久出结果(血压血糖血脂数值参考)
血糖血压血脂多久出结果(血压血糖血脂数值参考)在不同时间段的两次测量超出这个范围就可称为高血压,高血压还分两级,高压在140-159mmHg或(和)低压在90-99mmHg,称为一级高血压;正常血压,高压<135mmHg,低压<85mmHg,高压在135-139mmHg,低压在59-89mmHg称为正常高值,说明此时血压偏高,还尚在正范围内,但是应该引起注意了。在测量血压之前,患者应安静休息5-20分钟,测量前30分钟应禁止吸烟、饮酒、饮用咖啡等。一般患者来到诊室前经过挂号、上楼、排队等活动,血压会升高,此时测量出的血压一般比静息状态下的血压高,并不能用作诊断。吸烟、饮酒、饮用咖啡可以使神经兴奋,也会影响血压的准确性。
三高,从前被称为老年病,由于现在的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三高的患病人群也逐渐年轻化。
现在来医院检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并不知需要检查什么项目,或者由于准备的不全,一些检查做不了,或者影响了检查结果,导致重新做一遍,浪费金钱和时间。
来告诉大家检查三高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检查结果怎么解读呢?
检查前准备及解读1.高血压
在测量血压之前,患者应安静休息5-20分钟,测量前30分钟应禁止吸烟、饮酒、饮用咖啡等。
一般患者来到诊室前经过挂号、上楼、排队等活动,血压会升高,此时测量出的血压一般比静息状态下的血压高,并不能用作诊断。
吸烟、饮酒、饮用咖啡可以使神经兴奋,也会影响血压的准确性。
正常血压,高压<135mmHg,低压<85mmHg,高压在135-139mmHg,低压在59-89mmHg称为正常高值,说明此时血压偏高,还尚在正范围内,但是应该引起注意了。
在不同时间段的两次测量超出这个范围就可称为高血压,高血压还分两级,高压在140-159mmHg或(和)低压在90-99mmHg,称为一级高血压;
高压≥160mmHg或(和)低压≥100mmHg,称为二级高血压。
不同年龄,血压控制的标准也不一样,年龄在65岁以内的人群,高压应控制在120-130mmHg,低压控制在70-80 mmHg;
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高压<140mmHg,低压<90 mmHg,但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个体化血压目标值。
2.高血糖
体内的糖主要由摄入的食物转化而来,所以去测量血糖前一天晚上八点以后就不要再吃任何东西,这样检测血糖是比较准的。
我们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在3.9-6.1mmol/L,餐后1h血糖值:6.7-9.4mmol/L,餐后2h血糖值≤7.8mmol/L。
餐后2h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h时检测的血糖数值,正常的餐后2h血糖应≤7.8mmol/L。
当空腹血糖低于3.9mmol/L称为低血糖,超过6.1mmol/L称为高血糖,当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血糖≥11mmol/L或随机血糖≥11mmol/L任意两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除了以上两项,还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是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正常值为4.3-5.9mmol/L。
有些患者测量空腹血糖并不高,但是糖化血红蛋白超过标准值,说明当天血糖正常只是特例,或者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这三个月的血糖超过标准值。
尿分析是为了检测尿中是否有葡萄糖、尿蛋白、酮体,尿中若有葡萄糖,说明血液中糖分饱和,机体自行从尿液中代谢多余的糖分,肾脏的负担加重,导致有尿蛋白的出现,久之合并糖尿病肾病。
若出现酮体,这说明体内可用的葡萄糖不够机体使用,开始分解脂肪提供能量,若饮水量不够,酮体代谢不出去,则合并酮症酸中毒。
3.高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主要检测的是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饮与食关系密切,所以检测血脂前应在前一晚八点以后开始禁食,保证抽血前是空腹的状态。
甘油三酯正常0.56-1.7mmoi/L,升高常见于原发性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症或者肥胖症等。
总胆固醇正常3.10-5.70mmoi/L常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长时间居高不降,可使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变高,重型肝炎、肝硬化、贫血、甲亢可见总胆固醇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在0.8-1.60mmol/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1.50-3.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危险因素。
血压、血糖、血脂这些都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疾病,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肥胖的人群应定期检测,密切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头条健康科普排位赛# #头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