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纪录片(记忆中的年味)
农村过年纪录片(记忆中的年味)
-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弹指间我已人近中年,父母也已两鬓斑白,以至于当我站在时间长河的下游回首时,都会忍不住问一句:时间都去哪了?
- 从初中开始,我不是在外读书,就是长期在外地工作,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越来越少。尤其是近几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回家的路更是困难重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苦楚已深入骨髓,我经常梦到小时候的种种,也越来越怀念儿时过年的味道,期盼与渴望年关的到来,思念相聚的日子。
- 记得儿时,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也没有什么营生,全靠父亲当民办教师的微薄收入来补贴家用,一年到头不曾吃到几回肉,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一想到过年能吃到母亲做的可口饭菜,能穿到漂亮的新衣裳,有好玩的玩具,心里就美滋滋的。小时候,年是父亲买回来的肉,是母亲买回来的新衣裳,是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年夜饭,是很多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五彩的烟花……
- 后来外出求学,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路越来越长,每每一放寒暑假,就迫不及待地回家,回去看望那些可爱的亲人们。听到我要回家的消息,父亲母亲他们都会大老远地赶到乡镇上来接我,帮我拿行李,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里感到满满的幸福。父母是这世间最无私的一群人,他们不求我们能有多大出息,只希望我们能健康安稳,一家人团团圆圆,能给他们多些陪伴,听他们诉说村子里的变化以及他们的生活历程。渐渐地,年变成了父母的期盼,孩子的渴望,亲人的相聚。
- 现如今,我在外地工作,跟父母更是聚少离多,一年只有寥寥的三两次。儿行千里母担忧,每次周末打电话给父母,他们总是絮絮叨叨地叮嘱自己多穿点衣服,多吃点好的,在父母眼里我们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害怕我们在外地不会照顾自己。他们宁愿自己缺衣少食也不愿我们受到一点点委屈,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拿给我们,以前因为太年轻不懂事,总是误解他们,现在长大了才知道父母真的不容易!为了能让自家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有同样的物质基础,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走进陌生的环境,不辞劳苦,尽心竭力地工作。年便成了一张张握在手里的车票,无论天南地北,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最迫不及待的心愿。
- 无论你在外面多么地风光,或是多么地艰难,家总是要回的,因为那里有爹娘,有孩子,还有自己的童年与那似水流年。不管一年来过得怎么样,即使我们物质上什么也给不了父母,也不要忘记了在过年的时候给父母最简单的陪伴,正如《常回家看看》里唱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