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梁波罗先生在哪里(80岁梁波罗曾经的)

梁波罗先生在哪里(80岁梁波罗曾经的)孙道临给过梁波罗一个最大的建议,就是终身都不要离开字典,“有时候我问他一个生字,他就会随手从包里拿出一本字典查。这一招我也学会了,我现在的包里都会放一本字典。我们不希望从我们嘴里出去哪怕有一个错误的读音。”接触多了后,每次梁波罗去电台录散文和诗歌朗诵,都会提前去孙道临家,请他指导,“他是从来都不吝帮助的,当时孙道临还没有结婚,家里也没有别的人。”1959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当时他们班就他一个男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他也是班上第一个出名的学生。1960年就拍摄了《51号兵站》,1961年公映后一炮走红。聊起片中的“小老大”梁洪这个角色,梁波罗很谦虚,“ 你也知道,20多岁的年龄,不可能有表演上的深度,好在这个人物形象非常丰满,除了我,边上的演员们个个身手不凡,都是公认的老戏骨,是他们烘托了我。”外界有梁波罗是孙道临老师生前的“关门弟子”的说法,梁波罗坦言,两人并没有师徒之礼,

1961年,一部讲述地下党运联军需物资支援苏中根据地故事的电影《51号兵站》在全国公映,一下子风靡了大江南北。这部影片汇集了孙道临、张翼、顾也鲁、高博、李保罗等著名的演技派演员,仲星火、陈述、夏天等也在片中客串,整部影片可谓星光熠熠,但最让观众感到惊喜的却是时年22岁的年轻演员梁波罗,他在片中饰演的男主角“小老大”梁洪沉静果敢,在险象环生的敌后环境中巧于周旋,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而梁波罗的帅气外形也让观众们印象深刻。

梁波罗先生在哪里(80岁梁波罗曾经的)(1)

林秉亮 供图

跟孙道林的“忘年交情”

57年过去了,记者日前来到梁波罗老师位于上海的家里,专门采访了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告诉《北京晚报》的记者,自己从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戏剧梦;一个是文学梦,“现在,我觉得自己的两个梦想都实现了。”

梁波罗原籍广东中山,1938年生于西安一个书香门第。小时他长得胖乎乎的,父母喜欢用英文叫他“球”。为了照顾他,父母雇了个保姆,保姆是河南人,发不出这个音,于是把他叫成了“菠萝”,日子久了,他就被家人称为“菠萝”了。

1959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当时他们班就他一个男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他也是班上第一个出名的学生。1960年就拍摄了《51号兵站》,1961年公映后一炮走红。

聊起片中的“小老大”梁洪这个角色,梁波罗很谦虚,“ 你也知道,20多岁的年龄,不可能有表演上的深度,好在这个人物形象非常丰满,除了我,边上的演员们个个身手不凡,都是公认的老戏骨,是他们烘托了我。”

外界有梁波罗是孙道临老师生前的“关门弟子”的说法,梁波罗坦言,两人并没有师徒之礼,现实生活中,两人更像是“忘年交”,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两人在爱好和追求上颇多相似之处。从他进厂报到开始,孙道临就对他很欣赏,“他就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喜好,我们都喜欢文学,喜欢写东西,对语言艺术都非常痴迷。”

接触多了后,每次梁波罗去电台录散文和诗歌朗诵,都会提前去孙道临家,请他指导,“他是从来都不吝帮助的,当时孙道临还没有结婚,家里也没有别的人。”

孙道临给过梁波罗一个最大的建议,就是终身都不要离开字典,“有时候我问他一个生字,他就会随手从包里拿出一本字典查。这一招我也学会了,我现在的包里都会放一本字典。我们不希望从我们嘴里出去哪怕有一个错误的读音。”

当时有很多出去慰问工农兵的演出,电影演员在台上往往集体朗诵,通常孙道临和白杨都是领诵者。但是他们两人也有很多外事活动,有时候不能去,就会让梁波罗代替他去。很快,孙道临朗诵时的语速和韵律就被梁波罗学会了。一段时间,圈内人还把梁波罗称为是“小孙道临”。

孙道临也非常支持梁波罗主演《51号兵站》,孙道临当时40岁,虽然年龄有点偏大,但真要演,也是可以的。 梁波罗当时的优势就是年轻。“小老大”梁洪这个角色的年龄在23岁上下,而当时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的男演员几乎都在30岁以上。作为一个新人,一上来就是男一号,很多人心中不服,怀疑和嫉妒的声音也出现了。好在当时厂里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10年来几乎没有新人的面孔出现,翻来覆去都是一些老面孔,这不是长久之计,厂里要推新人的决心很大,最终,梁波罗如愿以偿。当时的上海影坛,除了梁波罗,包括祝希娟、尤嘉(《枯木逢春》主演)都是这一年被推出来的影坛新秀。

梁波罗先生在哪里(80岁梁波罗曾经的)(2)

来源:林秉亮提供

除了《51号兵站》,不久,他又出现在影片《小足球队》里,他把“三叔”吴安那副公子哥的气派表演得惟妙惟肖,甚至让人觉得上海“小开”就是那个模样。

在演艺的康庄大道即将在梁波罗面前展开之际,各种“运动”接踵而至,他也受到了冲击,被认为是“文艺黑线的黑苗苗”。十几年的美好青春,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等待,等到“运动”过后,韶华易逝,一个人最好的岁月就被蹉跎了。

他只能抓住青春的尾巴,1978年梁波罗又开始了他的电影艺术生涯,《沙漠驼铃》中的范志杰、《瞬间》中的石峰、《蓝色档案》中的李华、《小城春秋》中的吴坚、《子夜》中的雷鸣、《闪光的彩球》中的周玉明、《东厂喋血》中的魏忠贤,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都市刑警》中的钱克强,他努力塑造各种类型的角色,力争演好每一部电影。

“我今年80岁了,但依然觉得’青年演员’这个称谓犹在耳旁。真是人生如戏!”他感慨道。

晚年更喜欢的表演是朗读

由于年龄的原因,现在的梁波罗老师已经不拍戏了,虽然不拍戏,但依然很忙。由于《朗读者》掀起的热潮,现在用朗诵的形式做“文艺下社区”活动在上海非常受欢迎,而朗诵正是梁波罗老师最擅长的表演形式之一,一下子有了用武之地,“我们用朗诵的形式表演非常受欢迎,群众也需要这样的辅导和交流方式,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觉得,这使得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提高了。我自己也是一个朗诵的爱好者,我很乐意去做这些事情。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朗诵。”

不久前,“浦东妇联”主办了一个“红色家庭教育日”的讲座。梁波罗一开始有点担心,怕孩子们能不能接受。但他到了现场后,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的讲座从自己表演的角色切入,从《51号兵站》中饰演的“小老大”梁洪谈起,详细介绍了拍摄这部戏时的具体细节和整部电影的主题和意义,“就是教育这些孩子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发现,在座的孩子们听得入了神,个个都张开小口认真听讲, 这让梁波罗感到很自豪,目前,他正在准备策划第二场,“这是一个正能量的宣传,得延续下去。”

除了外面邀请的讲座,这些年,梁波罗老师还有一个个人讲座,在这个讲座中,他不是纯粹谈表演,而是通过作品跟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内容除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个人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之外;另一个主题就是“人生”,“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最好的日子都没有赶上,而各种’运动’没有拉下一场。我的个人讲座就是聊我们是如何挺过这些磨难和苦难的。”

很多喜欢梁波罗老师的观众都知道,1992年,他曾经得过一场大病,当时得的是非常凶险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生命危在旦夕。一度有人以为他挺不过去,第二次手术后,连续10多天高烧不退,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但梁波罗以顽强的意志,积极配合医生再次手术治疗,最终转危为安。

聊起生病的经过,梁波罗老师还特意感谢当时一位北京的女影迷,原来他病愈后不久, 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一位姓王的女影迷的信,她是从《大众电影》的“影人行踪”这个栏目得到梁波罗生过病的消息。信中写道,“得知您生病的消息,很为您担心,希望您好好的休息,早日恢复健康,您不属于您一个人,您是属于我们大家的。” 虽然素昧平生,但刚从生死线回来的梁波罗却在其中感受到了这位影迷的真挚情感,他被深深地打动了,“我真应该好好地活着。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做这些事情这么带劲儿,我就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在意的是如何塑造好角色,但这些年,他更加在意“塑造一个社会人的形象”,就是如何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如何度过自己的后半辈子。他觉得,现在这些讲座的主题都是以点入面,每次都非常新颖,“我要做的就是如何找到切入点,把讲座讲的深入浅出,主题生动,这跟创作人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为了做好这些,梁波罗每次都提前准备,认真备课,“所以我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

梁波罗先生在哪里(80岁梁波罗曾经的)(3)

终身追逐的“文学梦”

8月份梁波罗老师要参加上海一年一度的书展,今年是第15届,8月18日的晚上他有一部新的作品首发,这是他第三本书,取名《艺·述》,《艺海拾贝》是他的第一本书,第二本是《艺海波澜》,《艺·述》里面收录的都是近两年来他写的文章,由三联书店出版。书中收录了以前自己没有披露过的《小足球队》、《子夜》、《闪光的彩球》等电影的内幕故事。其中也有人生的感悟,“ 我愿意尝试不同的领域”。

他说,自己小时候就有两个梦,一个是戏剧梦;一个是文学梦。当年他同时被上海戏剧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最终,他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不过在学戏剧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忘记对文学的追求,“当时没有时间创作,只能零敲碎打地积累素材,这些积累就成为现在文学创作上的财富。”

除了演戏、朗诵、写作外,梁波罗还是一位歌手,他是国内第一个出专辑的男演员,也是第一个将《卖汤圆》这首歌唱得家喻户晓的歌手,此外,像《清晨》、《南屏晚钟》等歌曲,因为梁波罗的演绎,一度传唱大江南北。

说起唱歌,梁波罗透露,这事居然跟周恩来总理的鼓励有关。原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经在会上说过,电影工作者应该多学一些艺术傍身,现在电影演员一张口,男的就是吴雁泽、李光羲, 女的就是李谷一、朱逢博。总理建议,“你们自己为什么不学学?”梁波罗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这是我的一个初念。”当时在上海的演艺圈,曾经在《渡江侦察记》中扮演“周长喜”的康泰会唱歌,每次演出都是他唱,他能唱美声和流行歌曲。有一次,他突然心脏病发作,不能上台,这时,就有人想起梁波罗,想让他顶替康泰上去唱,梁波罗虽然平时在台下也会唱,但毕竟没有正式登台唱过,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决定演唱了《卖汤圆》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旋律简单,歌词少,不会出大的差错。但让梁波罗感到意外的是,唱完他发现,自己的歌声居然很受观众的欢迎,于是他就多了一个意念,开始拜师专门学习唱歌,“至少多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手段,也多了一个本事。”

“我不是唱着玩的,”梁波罗强调道,其实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老师建议梁波罗唱歌,当时有一位老师还提议他去自己的家里学习唱歌,“他说我可以教他朗诵,他教我唱歌,我知道,这是老师的一个策略。”

有一次,他在体育馆唱完歌后,迎面走来一个人,原来是上海乐团的一位印尼华侨歌唱家刘明义。梁波罗及时向刘明义请教,并提出向他学习演唱技术,后者爽快地答应了。每周五,只要没有演出,他都去刘明义家里学习唱歌。在刘明义家,他还看到了包括《南屏晚钟》、《清晨》等歌曲的乐谱.刘明义针对梁波罗的嗓子特点,专门就具体的一首歌来指导他,力争把每一首歌都唱得完美。

他的歌唱生涯开始了,有一次在静安体育馆,他跟沈小岑一起,连演了18场,生意出奇的好,“电影演员居然能唱歌了,”观众感到很好奇。为了唱歌,当时梁波罗还顶着很大的压力。有人觉得,一个演员不好好演戏,居然开始唱起歌来,这是“不务正业”。

很快有广州来的星探找到他,他被借去广州唱片社录专辑,他成为了国内第一位出专辑的男演员。虽然在当时名气很大,但并没有给梁波罗带来很大经济效益,“最后拿到的报酬是640块。”他哈哈笑道。得到的却是信心,“唱歌——我可以。”

印象:微信玩得溜,完全不像一个八旬老人

初次见到梁波罗老师,很难把他跟一位80岁的老人联系在一起,他打扮时尚,看起来最多60岁出头, “这主要是我的心态好,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那么老!”聊起保养的秘诀,他坦言,“年龄对于我来说不重要,我还葆有一颗童心。”

采访当天,他有点头疼,但他体贴记者远道而来,坚持把采访做完,让记者很感动。

虽然出了三本书,但到现在,梁波罗也没有加入作协,对于来他来说,“我得到的是信心:尝试用文字来表述——我可以,”这是最主要的。

他用“岁月静好”来形容自己的晚年生活。

很多观众都知道他有一个女儿叫南菁,他很宠爱女儿,现在,梁波罗当上了外公,有了一个小外孙女。采访时,家里人都去日本旅游了,他这次没有去。他说,每年过年,一家人都会出去玩,走走看看,都是采用“自助游”的方式。他觉得坐邮轮最合适,“不用考虑住宿的事儿。”

今年5月份,梁波罗来在北京录了几天节目,这是央视4套的两个节目:一个是庆祝上影演员剧团成立65周年,他在现场唱了《年轻的心》这首歌;第二天录是纪念孙道临的节目,作为嘉宾,畅谈他们之间的师生友谊。

他跟记者加了微信,熟练地把他的照片传给记者,完全不像是一个八旬老人, 他说,完全重复的事情自己不太愿意坚持,他现在依然用一个好奇的心来看待世界。“我对很多事情都觉得很新奇,愿意去探究,心不老,人就不会苍老。”

梁波罗先生在哪里(80岁梁波罗曾经的)(4)

梁波罗现在已经不演戏了 来源:林秉亮提供

【链接】

梁波罗,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作家、演唱家。

1938年在西安出生。

1959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进入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做演员。

1961年主演电影《51号兵站》,一炮而红;

1965年出演《小足球队》;

1981年出演《小城春秋》;

1980年梁波罗开始涉足演唱,1983年,梁波罗应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邀约录制第一盒歌曲专辑。之后,云南音像出版社和白天鹅音像公司分别给他出版了歌曲专辑。

1990年出演《都市刑警》;

2008年出版散文集《梁波罗——艺海拾贝》;

2016年出版自传《艺海波澜》

2017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金跃

编辑:TF07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