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领土为什么会那么大(别被俄罗斯的庞大领土蒙蔽了)
俄罗斯的领土为什么会那么大(别被俄罗斯的庞大领土蒙蔽了)你没看错,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一度只有荷兰的44%。现在,起码它是荷兰的1.8倍了。拿2018年的GDP数据来看,它排在全球第11位。而倒推20年,普京刚接手前的俄罗斯(1999年),GDP总量不到2000亿美元,甚至不如比利时,只有荷兰的44%。看俄罗斯有一百种方式,别怪中国人越来越现实、好似“钻钱眼里”。讲历史容易气血上冲,谈经济、聊地理,能对国家的发展模式有一个清醒的观照。俄罗斯过去20年的经济基本面,当然不能说差。2020年6月24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隆重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
一张边缘已经皱巴巴的俄罗斯地图,挂在我书桌正前方快10年了。我时常惊讶于俄罗斯国土轮廓的奇崛,但对于上面标示的城市位置,大多了无印象。
这不能怪读者不细心,而是因为俄罗斯的“精华”——欧洲部分的版图,浓缩在地图的最左边,而这边标注的中、俄双语名称,齐刷刷是顺时针“倾倒”45度左右。
当我看海参崴、纳霍德卡、哈巴罗夫斯克等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城市时,姿势还好,但从秋明、乌法往西看到索契、圣彼得堡一带时,脖子就要往右扭一大截,这我就不乐意了。
我偏爱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和希腊式雕塑,当年大学寝室3个学俄语的同学里,一个交换去圣彼得堡学习了之后回来,给我看那些相册,把我羡慕得半死。那边正式留学回来的,经常会说毛妹如何如何,言下之意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让他们这些男生的地位水涨船高。
看俄罗斯有一百种方式,别怪中国人越来越现实、好似“钻钱眼里”。讲历史容易气血上冲,谈经济、聊地理,能对国家的发展模式有一个清醒的观照。
疫情揭开经济盖子俄罗斯过去20年的经济基本面,当然不能说差。
2020年6月24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隆重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
拿2018年的GDP数据来看,它排在全球第11位。而倒推20年,普京刚接手前的俄罗斯(1999年),GDP总量不到2000亿美元,甚至不如比利时,只有荷兰的44%。
你没看错,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一度只有荷兰的44%。现在,起码它是荷兰的1.8倍了。
2013年是俄罗斯经济的波峰,当时其GDP高达2.3万亿美元,是现在的近1.4倍。普京雄心万丈,随后发生一件至今没有结束的大事,令俄罗斯的经济大跳水。
这件事就是俄罗斯吞并原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
原委比较复杂,这里只能简单说:2014年初,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反政府骚乱,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因担心俄在乌的黑海海军基地等老问题,俄军2月开进克里米亚,3月初完全控制克里米亚半岛,并操纵当地举行了入俄公投。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乌东部数州也相继公投宣布“独立”。乌政府拒绝承认公投结果,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在东部地区冲突不断。 图为2月20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独立广场附近,示威人群与乌克兰军警发生冲突)
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俄罗斯单方面走完了全部法律程序,将原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以“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的联邦主体身份,吸纳进俄罗斯联邦。
(从现实利益角度看,克里米亚半岛地处黑海之畔,是俄罗斯黑海舰队总部所在地。而在此前,俄罗斯黑海舰队一直租用塞瓦斯托波尔的港口。如果乌克兰停止继续租地给俄罗斯,黑海舰队就会无家可归,俄罗斯在整个黑海,乃至于地中海、印度洋的影响力都将无法存续)
这事得罪了欧美,加上乌克兰东部内战纷起,俄罗斯从此没了宁日,哪怕一年后达成过一个四方《明斯克协议》。
普京没有收手,合并克里米亚一年半后,他又宣布武装干涉叙利亚内战,投入正义之师打击“伊斯兰国”。
这回,总算欧美对他另眼相看,但俄罗斯为亲下战场对付极端分子付出了不菲代价——当年11月一架苏-24战机被土耳其击落,次年12月驻土耳其大使被刺杀。
虽然卖给叙利亚一些军火,但在叙利亚鏖战两年多,俄罗斯的军事消耗也极大。眼看2017年底“伊斯兰国”被连根拔起,俄罗斯又在同年5月美国开始的“通俄门”调查里陷了近两年——特朗普为避嫌,不但没有减少对俄经济制裁,反而增加了不少。
(在叙利亚鏖战两年多,俄罗斯的军事消耗也极大—— 这是2016年12月21日在叙利亚阿勒颇国际机场拍摄的一名俄罗斯士兵)
然后就是疫情偷袭和油价暴跌。石油限产谈判中,俄罗斯想跟沙特杠一下,被沙特以出清库存、制造“国际油价闪崩”猛敲脑门,最后不得不答应自己减产更多份额。
由于近来停工停产,刚恢复增长3年的俄罗斯经济,预计2020年衰退7%~8%。
世人都知道特朗普急于恢复经济以谋求连任,其实普京也一样着急,但是俄罗斯现在的疫情数据全球第四,累计确诊数逼近70万,日增六七千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重启经济,只能在新冠致死率上做做工作。
另外,美国貌似悬赏25万美元揭发俄罗斯疫情数据造假。实际情况是,俄罗斯1万多的死亡病例也不算少,死亡率(1.5%)是印度的一半左右,是美国的1/3。
在俄罗斯,死者最终被列入新冠死亡名单须同时满足一连串条件,包括病理解剖过程需要有特定专家在场操作或监督等。
最重要的规定是,直接死因需要是新冠病毒,而非并发症。这里面,可供人为操作的空间甚大。
但不管怎么样,俄罗斯在疫情中以略低于大选的透明度标准,成功举行了为普京连任量身定制的修宪公投,而有了普京,俄罗斯的经济就“不是问题”。或者说,俄罗斯的国家威望可以给民众带来与经济增长类似的幸福感,让眼下的经济痛苦变得可以忍受。
(今年1月15日,普京向俄议会两院发表国情咨文时提议修宪。6月1日,普京宣布于7月1日举行宪法修正案全民公投)
这一系列叙事唯一的不足是,在普京掌国20年之后,俄罗斯在贸易结构上仍然是一个以能源等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连先进的石化产业都没有形成;而在后疫情时代,传统石化能源已经被看衰,卖天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靠军火出口?世界上不可能长期有那么多战场养着你,即便是在印度、利比亚、委内瑞拉,想撬开一口“深井”从此霸着,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妥妥的“内陆国家”有论者指出,目前俄罗斯国内除了军队、强力部门和养老金领取者之外,其他工薪阶层的生活并不殷实,养老金领取者的收入也很低,不少人想移民出国。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不是世界第一吗?不是拥有世界第一的天然气储量和世界第八的石油储量吗?不是三面环海、通达世界,连中国想开辟“冰上丝绸之路”都要沾俄罗斯港口的光吗?
等等,三面环海不假,但俄罗斯其实是个理念上的“内陆国家”。
像圣彼得堡等少数沿海城市,曾经“开风气之先”,但如今的整体营商环境,只能说让本国国企和新寡头们如鱼得水。俄罗斯至今没有一部外商投资保护法,除了中国的国企,很少有中外大型私营企业前往投资。
从世界地图上看,欧洲绝大部分地区离海洋至多不超过300英里,但俄罗斯几乎大半个国土都地处内陆。除北冰洋外,俄罗斯入海通道十分有限,可用通道(黑海、波罗的海、日本海)的关键处,均属别国管辖。而北冰洋离俄罗斯的人口密集区又太过遥远,少数几个港口在冬季几乎都不能用。
俄罗斯海口无外乎四个:一个是北冰洋摩尔曼斯克,受制于冰冻和地理位置影响,不是主要港口。一个是符拉迪沃斯托克,但是由于俄罗斯在远东以及西伯利亚及其薄弱的人口和微小的经济总量,这也不是俄罗斯对外主要港口。剩下一个是西北方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面向西欧主要出海口。最后一个就是南方的塞瓦斯托波尔港(资料来源:地球知识局)
一个国家的入海通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俄罗斯人口几乎都集中在西部近欧地区,以及南部高加索边界地带。西伯利亚也拥有少量人口,但人口数不到莫斯科的一半。俄罗斯的农业和铁路网布局,重心都是国家西南部。西部近欧地区与东部近太平洋地区之间,仅有两条铁路线路连接,而整个西伯利亚北部都没有铁路网覆盖。
俄罗斯的重要城市,皆远离西伯利亚地区(图片来源:地球知识局)
总之,俄罗斯国家的基本重心与关键地区位于西部,其次是高加索地区。西伯利亚占地面积广阔,但人烟稀少,战略意义不大。西伯利亚境内的几条大河呈南北流向,反而使国内交通发展受阻。
俄罗斯绝大部分经济活动,均以西部边界地区为中心,却缺乏天然屏障的有效保护。因此,俄罗斯的国家战略,自然是想将边界尽可能地往西边移。但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失去了对欧洲半岛东部边界一线国家的控制权。俄罗斯的边界如此靠近莫斯科,还曾是很久远的事。
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三国已无法接近,白俄罗斯政府采取骑墙态度,这时候乌克兰非常关键。况且,乌克兰边界恰恰毗邻俄罗斯农业重地、人口中心及铁路枢纽。
所以,近年来持续的乌克兰危机让俄罗斯如履薄冰。它不可能留给乌克兰向其发难的机会。只不过,现在俄罗斯已丧失了缓冲地带的保护,并且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想像二战中那样逆袭西方,可能自身的国力就支撑不了。
何况,对莫斯科来说,乌克兰是近忧,波兰是远虑。
美国学者乔治·弗里德曼曾在《未来100年大预言》一书中预测,进入2020年代后,俄罗斯的持续混乱以及中国增长的进一步放缓,将使得欧亚大陆重新陷入权力真空。波兰作为欧洲的支点,将充当美国对抗俄罗斯的马前卒。
最近,波兰总统杜达向特朗普提出,希望增加驻波美军规模。有报道称,美国将向波兰调动的不是1000名,而是2000名军人。北约目前在波兰已驻扎有约4500名士兵,他们把莫斯科盯得牢牢的,也使得普京的战略眼光,长期被牵制在西部陆地边境。
普京执政了20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不如美国的一个纽约州,人均GDP也不如中国的广东省,貌似可以找出原因了——纽约州和广东省都是真正的“沿海”州省,而俄罗斯整体算不上“沿海大国”。
惊悚的故事今年6月下旬,西伯利亚的俄罗斯村庄维尔霍扬斯克,气温一举飙升到38℃,刷新了当地30多年来的最高温度纪录。
欧盟气象专家感慨,这种程度的气温异常,平均每10万年才会出现一次。
热浪席卷北极圈,永冻土加速融化,最遭殃的就是拥有广大冰原地带的俄罗斯。在永冻土变得适合耕种之前,它会变得不适合通行,遑论长居。
不只是道路泥泞问题,深层永冻土融化,会让建筑于其上的很多道路、设施倾斜、毁损,就像被流沙吞陷一样。
俄罗斯北部地区,温度升高导致的热融沉陷使铁轨变形
俄罗斯大量油气田和油气管网,都建在所谓的永冻土地带。始料未及的永冻土融化,给油气运输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那些开裂的公寓楼还是小事,今年5月底,北极圈以北300公里处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市的一家热电厂,由于储油罐支撑部分突然下陷,泄露出了2万多吨柴油,造成北极圈有史以来最大的环境灾难。
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工业
永冻土融化会形成恶性循环,比如其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快速逸出,其中甲烷制造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要大25倍。这样加剧气候变暖后,又会导致永冻土释放更多的碳……
难怪俄罗斯姗姗来迟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并在《气候变化适应计划》中,列出了北极基础设施受破坏的风险。
不只是碳,还有古老的病毒。2015年从西伯利亚冻土中,法国科学家取样了一种3万年前的巨型病毒,并予以复活,发现病毒仍然能感染单细胞的阿米巴原虫。
(2007年7月2日,几名科学家在西伯利亚萨列哈尔德市观察一具西伯利亚冻土层中发现小猛犸的尸体,据估计已在冻土中埋了大约9000年)
一个惊悚故事版本是这样的:
2016年夏天,西伯利亚一个小男孩和2500头驯鹿死亡,几十人住院后,这种疾病被确认为炭疽热。病源是一具解冻的驯鹿尸体,而这头驯鹿死于75年前的一场炭疽热疫情。
俄罗斯西伯利亚部分本来就人口难留,这个故事传开后,莫斯科等俄大城市的房价又要上涨了吧?
西伯利亚的宿命其实,古代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居于此的蒙古先民,命名该地为“西波尔”(泥土、泥泞的地方),俄人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的粮仓,但“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就没那么好命。不但没有多少俄罗斯年轻人愿意搬来,那些计划经济时代的“璀璨之花”,也正在一朵朵凋零。
像谢姆昌、卡德昌、奴姆基、阿雷克里等地一样,由于当地人口锐减和剩余人口向欧洲“回迁”,整座整座的城市、整片整片的村庄,随着一座座工厂、一块块农地被废弃,而走进历史、走入黑夜。
正所谓“灯火通明莫斯科,千里冰封堪察加”
我的电脑屏保,是一张NASA制作的全球亮光地图,可以看到夜空下,除了西伯利亚铁路上的一小串城市(以及雅库茨克、马加丹等零散的城市)闪着微弱的光外,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俄罗斯北境几乎是一片暗黑。
这片面积可达中国1.25倍,东西方向跨越9个时区的“暗黑地带”,也分成很多共和国和边疆区,但老实说,我可以把美国的西部内陆州从北达科他到内华达倒背如流,但却记不住几个面积如此广袤的俄罗斯联邦一级行政区的名称。
估计俄罗斯中学生上国情地理课时,也会有畏难情绪——毕竟光是自治共和国就有22个,而与之平级的州和边疆区的数量,更要乘以2.5。
特别是许多俄人大半辈子都没去过的西伯利亚,如果那里多一些贝加尔湖一样的旅游景点,可能会令人加深印象,就像我知道美国的一些州,是因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在亚利桑那,黄石国家公园在怀俄明,拉什莫尔山在南达科他。
但你要问我堪察加有什么、楚科奇有什么,我还真答不上来。想必俄罗斯的伙伴们,也对圣彼得堡的三大宫和四大馆更感兴趣吧。
(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的冬宫博物馆,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我不能断定这是否属于“地理资源的诅咒”,但所谓“没有一寸多余领土”的庞大俄罗斯,让我想起日本的一种国粹——相扑。那种饱满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但我不敢说让有六块腹肌的拳王来挑战一下,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忽略那些一息尚存的人口据点,倒是可以粗略地说,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的大部分地方,正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废墟和民用废墟。甚至有人形容,当你走进那些掩映在森林、草原和海港间的小城和村庄,如同进入了一个个现代墓群!
话虽夸张,但当废弃城镇的瓦砾被杂草和树木掩埋,当工厂爬满藤条,一切又回到300多年前俄罗斯征服者初到时的样子——仿佛艾伦·韦斯曼在《没有我们的世界》中所设想的,在人类消失后的500年内,原来不可一世的钢筋森林就彻底土崩瓦解,真正的森林统治一切。
是的,当硅酸水泥被风化成了沙土,当钢材、型材被锈蚀成了金属碎渣,当村舍变成了木屑和泥土,弱弱地问一句,要那么多不事生产的无人区做什么呢?
难道,用来作为这个举世有双的核大国倾泻核废料、化工废料、有毒物质的填埋场?
现实中,俄人争先恐后地向富裕的西部涌去,但在全俄人口增长停滞甚至萎缩的背景下,连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也无法幸免于“居民点收缩”。
2015年3月18日,莫斯科举行克里米亚入俄一周年庆祝活动
从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圣彼得堡到黑海沿岸的克拉斯诺达尔,到处都有废弃的城市和乡村;没有运走的设备,如废旧型材、运动器材、卡玛斯车、拉达车,甚至坦克、直升机,都被杂乱无章地丢弃。即使你想搬走它,也没有道路可以运输。
当然,自由的人民会选择迁徙到更适合的城市,建造更好的居所。像“冬奥城”索契一样,一个崭新的俄罗斯正如出水芙蓉般走向世界。
不违背人的自由意志,不挑战永恒的经济规律,不无视苍茫大地上的自然定律,不战斗的民族,一样可以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何必在一个城市的名称注释上“犯囧”呢?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谢奕秋
编辑 | 黄靖芳
排版 | GI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