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影视鉴赏(为什么19天拍完的十二怒汉)
十二怒汉影视鉴赏(为什么19天拍完的十二怒汉)幸运的是,《十二怒汉》在海外畅销。但是当时在美国本土上映时却赔本了,即使《十二怒汉》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在导演、编剧、摄影、演员的多方努力下,一个不足40平米的房间内上演了一个半小时的影史奇迹。导演用魔法般的场面调度,摄影用绝妙的镜头语言,编剧用严丝合缝的剧本,演员用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痴痴地入迷。这样一部影史经典,这样一部全程只有对话的电影,完全可以用“伟大”二字形容。
《十二怒汉》是一部牛片,但看过之后才发现居然这么牛。
与同为简单场景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相比,后者弱爆了,演员表演、台词设计、剧情感染力都无法与《十二怒汉》媲美。
这样的神作,用时19天就拍完了,是因为经费只有34.9万美元,他们不能超出预算,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拍完。
可时间短,经费不足,导演是新人并不代表影片质量不佳。
在导演、编剧、摄影、演员的多方努力下,一个不足40平米的房间内上演了一个半小时的影史奇迹。
导演用魔法般的场面调度,摄影用绝妙的镜头语言,编剧用严丝合缝的剧本,演员用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痴痴地入迷。
这样一部影史经典,这样一部全程只有对话的电影,完全可以用“伟大”二字形容。
但是当时在美国本土上映时却赔本了,即使《十二怒汉》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
幸运的是,《十二怒汉》在海外畅销。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拿下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处女作就获得了这么高的成就,西德尼·吕美特的事业至此开始飞黄腾达。
同时,在海外的备受赞誉也促进该片在海外大卖,也让片中的许多演员日后都不缺戏拍,更让制片人兼主演亨利·方达的第一次制片之旅不至于赔钱。
《十二怒汉》为什么成就了许多人?
因为《十二怒汉》真是神作,观影过程太过瘾,不知不觉中跟着角色进入了情景。
试想自己若在现场会如何辩论,旁观、理性、暴躁,情绪化、自相矛盾、引人注意?
还是分析、随便、固执,易跟随、讲究证据、不肯认错,十二个人总有一个性格属于观众。
在这种代入感中,96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直到电影结束,观众还会思考真相到底是什么,那个男孩到底有没有罪,自己有没有被十二位怒汉所说服。
此外,本片的文本设计太妙了。
整篇没有一句废台词,每个角色的每句话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突显人物性格,给出案件证据,慢慢认真对待。
剧情方面抽丝剥茧、各个击破,一开始看时会觉得电影的场景简陋,演员又说大段台词,肯定既无聊又无趣。
但当各种戏剧冲突合理发生,加之案情的疑点重重,会让人忽略靠台词撑着的本质,从而像自己玩剧本杀一样变得认真起来。
电影中只有三个场景,法庭上、房间内、法庭外。
大部分时间都在房间内,因此这里的每一件道具都成了推动情节的重要符号。
天气代表人物情绪的转变,弹簧刀代表陪审团的动摇,风扇代表由暴躁变为冷静思考,眼镜代表案情转折,每一次的变化都是一次剧情高潮。
而这种高潮也基于十二位演员的精彩表演。
每一位演员都贡献了精湛的演技,他们面对怼脸特写时,各种微表情丝丝入扣,挑不出半点毛病。
有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马丁·鲍尔萨姆(1号陪审员)和埃德·贝格利(10号陪审员),奥斯卡影帝亨利·方达(8号陪审员)。
其他人之前大都是百老汇剧场演员。
虽然上大银幕的机会不多,但他们为了一部好电影,有些人甚至连片酬都不要。
正是这种匠人精神让1957版的《十二怒汉》成为了难以超越的经典,毕竟让观众的目不转睛的把焦点放在演员身上很不容易。
同时,电影也借助他们传达出《十二怒汉》的主旨思想。
每个人的生命都该被认真对待,理性与感性都是法律的一部分,但法律之所以被大多数人认可,就是因为它只看确凿的证据。
因为人是神性与动物性的结合体。
有想象不到的好,更有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只关利益,易被情绪左右。
此时便需要公正的司法来介入,来制止激情杀人与平衡舆论定罪,在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时候,也要保护嫌疑人的利益,疑罪从无。
在镜头语言上,《十二怒汉》可用“绝妙”二字来形容。
这一切得益于此刚刚凭借《码头风云》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的鲍里斯·考夫曼。
一开场,《十二怒汉》就用一个由下至上,由上至下的移动镜头来表明影片的内容,人与司法。
进入房间后,又用一个从俯视全景,到平视近景的长镜头来点明主题。
在法律面前罪恶无所遁形,因为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使用法律的人也不该划分三六九等。
这样的基调奠定后,影片正式上演。
整部电影由多个长镜头构成,每个长镜头又通过推拉摇移分成不同景别的分镜头。
这些镜头都具有不同的意义,有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用主观镜头和人物特写带出悬疑形式。
以及怀疑、愤怒、儿戏、认真、正经、倔强、崩溃、释怀、震惊、轻松、紧张、敏感等情绪,让观众不通过名字、代号便能记住十二位怒汉。
这十二位怒汉也由他们的辩论告诉我们。
如何依靠节奏变化,讲话的逻辑性让别人认可自己的观点,实现少数人的胜利。
而不是无能狂怒、固执己见、主观猜想和偏激言论,动不动就发毒誓、搞赌博,甚至大打出手。
这样的口才教学影片比诸葛亮舌战群儒更容易学会,因为片中的他们都是普通人,而诸葛亮则是学富五车的大才。
怪不得从1957年到现在,《十二怒汉》被不同国家翻拍了许多次,依然没有超越这一版。
尽管1954年52分钟的原版也很经典,情节环环相扣,但是剧情张力与给人的冲击力不如57版。
《十二怒汉》真是世界影史最棒的剧本之一。
被中(十二公民)俄(12怒汉:大审判)日(12个温柔的日本人)韩(陪审员)美(57版十二怒汉,97版十二怒汉)翻拍了65年,到现在都未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