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和黑莓信号哪个好(你就知道诺基亚和黑莓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了)
诺基亚和黑莓信号哪个好(你就知道诺基亚和黑莓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了)作为昔日手机界的王者,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节节败退从固守传统思维开始。其实诺基亚是第一个研发触控屏技术的公司,但却坐失智能手机时代先机。当时的诺基亚高层从财务角度出发,极力维护盈利能力强的“塞班”系统,在失去先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短板,也有望扳回一城。然而,在索爱、三星宣布放弃“塞班”系统以后,诺基亚仍执意收购塞班公司,推出了并不成功的“塞班”升级版,由此失去了翻盘的机会。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也是危机开始。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问世,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全新用户界面,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继苹果IOS系统之后,谷歌2008年推出了安卓系统。IOS和安卓的面世,开始侵蚀诺基亚“塞班”系统的市场份额。最后,诺基亚选择了和微软结盟,希望凭借windows phone翻盘,但未能如愿。2013年,诺基亚索性将手机业务以37.9亿欧元的低价卖给微软,品牌授权费16.5亿欧
导读
最近啊,市场调研公司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的PC出货量数据报告。报告上说,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总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了9.6%。但就在去年,英特尔、联想、惠普、戴尔这些巨头还联合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营销活动,想加快大家的换机速度,提升PC的销量。但这些数据无疑给他们啪啪地打脸咯。
在一个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逐渐占领世界的时代,可能PC机除了工作需要之外不再成为人们考虑的首选了,就算是手机领域,也有百年品牌被市场淘汰而轰然倒下。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个时代变化快啊!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花费上百年的时间,但倒下却好像只需要短短几年,这也让路读君很是感慨。今天,怀旧的路读君就来聊聊一些随着时代消失的国际品牌,看看你记忆里有多少牌子已经淡出了你的生活吧!
诺基亚:百年帝国的慷慨悲歌能有几人懂?
你还记得自己第一部手机是什么牌子吗?其实说到第一部手机,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诺基亚。诺基亚那句“科技以人为本”口号,是不是偶尔还徘徊在您耳边?想当初,大街上差不多是人手一部诺基亚。结果现在呢?你还能见到几个人在使用诺基亚?诺基亚的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头,企业如果不能针对市场及时地做出调整,那真的就是死路一条。
诺基亚公司历史可追溯到1865年,最初它只是家纸浆磨坊。1967年,诺基亚与芬兰橡胶公司、芬兰电缆厂合并,形成当代诺基亚公司雏形,主营橡胶、电缆、林业、电子和发电五大业务。
随后,诺基亚成立了电子部,生产通讯网络设备。这时的诺基亚业务过于宽泛,其中家电业务亏损严重。1992年,总裁奥利拉做出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剥离橡胶、胶鞋、造纸、家电等产业,专注于电信业。他把视线放到欧洲以外,将北美、拉美、亚洲作为主战场。诺基亚手机由此迅速打开局面,1998年,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产值在5年间增加了4倍。这个霸主地位它一呆就是10年。
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也是危机开始。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问世,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全新用户界面,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继苹果IOS系统之后,谷歌2008年推出了安卓系统。IOS和安卓的面世,开始侵蚀诺基亚“塞班”系统的市场份额。最后,诺基亚选择了和微软结盟,希望凭借windows phone翻盘,但未能如愿。2013年,诺基亚索性将手机业务以37.9亿欧元的低价卖给微软,品牌授权费16.5亿欧元。至此,诺基亚手机帝国彻底倾覆。
作为昔日手机界的王者,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节节败退从固守传统思维开始。其实诺基亚是第一个研发触控屏技术的公司,但却坐失智能手机时代先机。当时的诺基亚高层从财务角度出发,极力维护盈利能力强的“塞班”系统,在失去先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短板,也有望扳回一城。然而,在索爱、三星宣布放弃“塞班”系统以后,诺基亚仍执意收购塞班公司,推出了并不成功的“塞班”升级版,由此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有的业内人士认为,诺基亚内部创新环境过于宽松,团队负责人很难向工程师和设计师下达指令。这种“散漫”的模式难以保证高效的创新生产力,是导致诺基亚无法快速推出成熟操作系统与苹果和谷歌抗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要想做得长久,就需要有一种能够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体制,这一点尤为重要。
黑莓:打不赢“水果大战”改玩窝里斗
在移动通信领域,诺基亚是个悲剧的典型案例。然而,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公司又何止一个诺基亚呢?就连当年被万千商务高端人士宠爱的黑莓,现在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了。当年,黑莓凭借着独特的超级键盘和优质的邮件服务让它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在国内,如果谁有一部黑莓手机,那也是身份和金钱实力的象征呢!但现在,你还能看见几个人用黑莓呢?
想要成功地推销一个新的产品,除了吹的天花乱坠,自身产品也得过硬。一开始,黑莓手机制造商RIM公司也面临这样的挑战,那怎样才能卖得好呢?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巴斯利和拉扎里迪斯真是非常聪明,他们迅速地看到了黑莓的商机,与其去大众市场去和诺基亚、摩托罗拉死磕,不如直接定位高端人群---那些企业高管们。他们将各公司的首席信息官们视为黑莓的目标消费群。
RIM公司希望依靠黑莓丰富的实用功能来打动这些高管们了。当然,一开始他们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但幸运的是,1999年,RIM成功地向名企美林证券的首席技术官安利了黑莓手机的各种优点,刷到了第一笔订单。这笔订单立刻就引起了轰动,造成了接下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别的商业巨头纷纷趋之若鹜,黑莓的客户群就这样瞬间壮大了。1999年只有两万五千人拥有黑莓手机,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十六万五千,2004年的时候RIM的用户群竟然有两百万人之多。
那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黑莓又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衰落了呢?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那个产品——iPhone!它的出现为整个移动设备市场制定了全新的游戏规则。当时,RIM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也不得不采取行动,他们计划在九个月内推出一款智能手机与之抗衡。新款手机被命名为风暴。但是,由于风暴是赶着上市的,导致出现太多的故障。它的问题一大堆,比如有时候会莫名地自动关机,触摸屏比起iPhone来又太次。
这是一次失败的布局,也毁掉了黑莓原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凭借黑莓的口碑,一开始风暴得到的订单甚至比iPhone还要多。但毕竟手机问题太多,风暴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各种恶评,人们大失所望,纷纷扔掉了黑莓转投苹果门下。更糟糕的是,RIM好像丢了魂儿似的,后续推出的一系列手机也都前仆后继地打上了不靠谱的烙印。
虽然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线的规划失利导致RIM走到了悬崖边缘。但一个成功的企业难道经历了几次决策上的失误,就会导致它彻底地失败吗?其实说到底,还是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好基友拉扎里迪斯和巴斯利逐渐产生了矛盾,雪上加霜的是,RIM还存在严重的会计问题。
2007年,一名会计主管曾召开会议,提醒巴斯利和拉扎里迪斯注意公司在股票认购权证上出现的问题。这次会议上,巴斯利却粗心大意犯了错。拉扎里迪斯第一次目睹了巴斯利的失职行为,也让他们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二人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整间公司都出现了信任危机。
糟糕的是,这种冲突又逐渐在员工中蔓延开来,各成一派,互相攻击。拉扎里迪斯手下的工程师们抱怨产品卖得不好,巴斯利的营销团队却指责工程师们造出来一堆破东西,能卖得掉才怪。在这样的撕扯中,RIM只能是越陷越深。虽然现在的RIM还没有彻底倒闭,还在推出一系列的产品,但很显然已经难以挽回颓势了。
柯达:守着青山要饭吃活活被饿死
现在这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当咱们现在热衷于每天对着手机自拍的时候,谁还会需要一个笨重的胶片相机呢?连摄影发烧友都在接受数码相机的时代,也不会有太多人哀悼一家从传统胶片起家又随着数码时代落寞的公司——柯达。
柯达公司曾经创造了全球胶卷市场的神话。在最辉煌的时代,他们几乎占据了全球2/3的胶卷市场,专卖店简直遍布全球各地。其实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柯达的工程师发明的,他叫斯蒂文·塞尚,而且这台相机早在1975年就问世了 虽然以现在的审美看,它非常笨重而且原始。这台数码照相机有一台烤面包机那么大,重量则高达3.5千克,分辨率仅为0.01像素,最多能够拍出30幅黑白数字图像。之所以选择这个数字,是因为它处于24和36中间,与柯达胶卷的有效曝光数量相吻合。此外,它还能把拍下来的数字照片储存在盒式磁带上,那也是当时唯一可以永久保存的存储设备。
虽然听着是挺麻烦的,但其实柯达公司才是真正开启数码相机时代的先驱,那为什么他们自己不率先发展数码相机呢?
据说,当时柯达公司高层就拿着那台数码相机原型跟斯蒂文说:“这玩意儿很可爱,但你不要跟别人提起它。”也就是说,柯达虽然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但作为传统胶卷领域的霸主,他们却不敢贸然迈入当时尚不明朗的数码市场,谨慎地观望着。
直到2000年,柯达靠每台相机亏损60美元为代价,占据美国数码相机市场第二大份额.可从那时起,胶卷需求开始停滞,公司陷入困境,开始大量裁员,缩减开支。2002年,竞争对手富士胶片的产品数字化率已经高达60%,而柯达还不足25%。
从2004年开始,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9%。当地时间2013年8月20日,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批准美国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重组为一家小型数码影像公司的计划。直到现在,大家提起柯达,大多数人想到的更多的还是胶卷。柯达孤芳自赏的态度让它自己一直沉浸在“一直在转型而一直未转型”的尴尬局面里,所以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创新”才是不变的真理。
悍马:爱上一匹野马可惜家里没有草原
对于很多越野一族来说,“悍马”这个汽车品牌可以说有那么一点“可念不可说”的意味。1992年,由Am General公司推出的源自于军用车HMMWV的民用车版本,被命名为HUMMER,译音“悍马”,一个十分贴切的中文名称。由于优异的越野性能,被业内外人士誉为“越野车之王”。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从Am General公司取得了悍马的商标使用权和生产权。
在1999年悍马进入通用之后,通用开始研发和生产悍马H1、悍马H2、悍马H3,悍马H1沿用了军用版HMMWV的外观,凶悍十足。它不是为民间设计,而是为美军的严酷要求而设计出来的。军队要求汽车在几乎满负荷的使用情况下,其使用寿命长达12年。具有前所未有的动力性能、操纵性能及耐久性能,能够适用于各种特殊的路面,能够行驶于许多运动型车辆无法行驶的道路。
也正是因为它在海湾战争里它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所以第一辆民用悍马面世的时候瞬间就收买了很多粉丝,像著名球星贝克汉姆、国内著名影星黄晓明就非常喜欢悍马。
但在悍马推出的近10年里,由于它太过小众,而且油耗过高,只赢得了很少一部分越野车迷的青睐。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由于悍马的东家通用也已经自身难保,它从辉煌到衰落,与能源环保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悍马这个小众的品牌也最终被推向了关闭的边缘,随后经过了中国四川腾中等企业一系列的并购案后,最终无果,于2010年正式消失。
匡威:当你在谈论科技含量的时候,我还在聊情怀
想当年,谁没有一双匡威鞋呢?那可是承载了一代人学生时代记忆的品牌。而且匡威是最早统治NBA的品牌,虽然在50年代以后,Adidas成为世界第一的运动品牌,但是在美国 NBA 的赛场上,匡威却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从许多当年的照片和录像中就可以看到,早年几乎所有的NBA球员都是穿着匡威的鞋子在比赛的。
匡威之所以能够在70年代以前统领 NBA,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的篮球运动还远没有今天这样强大的影响力,所以当年的行业老大阿迪达斯也并没有重视这块市场。这些因素给匡威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
安逸的环境意味着缺乏有力的竞争,缺乏竞争导致匡威的产品进步很慢。在Nike杀入NBA赛场前地几十年时间里,匡威篮球鞋虽然也在不断发展改良,但是几乎没有质的飞跃。1982年Nike推出了搭载气垫科技的Air Force1篮球鞋,当时匡威的产品与Air Force 1相比,几乎毫无科技含量。
虽然Nike在80年代已经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但是匡威却并没有立刻意识到危机。因为在整个80年代,匡威拥有联盟中最牛的代言人,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市场号召力,匡威的产品在8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走俏。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匡威的产品在 90 年代依旧发展缓慢,技术开发也不紧不慢。
匡威真正推出可以与Nike的气垫相提并论的 React“油垫”科技已经是90年代初的事情了。这项科技跟 Nike 的气垫大同小异,只不过把气体换成了液体,换汤不换药罢了。React使得匡威的产品提升了一个档次,但是这项技术却并不完善,“油垫”很容易破,虽然早期的 Nike 气垫同样有类似问题,但是Nike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匡威却一直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成了匡威的死穴。90 年代后期,匡威又推出了“氦气垫”科技,依然是延续Nike气垫的设计思路,但是效果依然不好。
另一方面,步90年代,匡威在NBA选择的代言人都进入了职业晚期,风光不再,而90年代匡威新签的代言人问题重重,罗德曼、斯普雷维尔等等,都是球场上有名的问题人物,负面新闻不断。这些因素彻底葬送了这个品牌。
2001年,匡威宣布破产,2003年,被Nike收购。被收购后,Nike一方面让匡威转型成为休闲时尚品牌,大大削弱其运动属性。这样一个颇有情怀的品牌最终也毁在了仅有的情怀上,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
那如何才能吸取教训,
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呢?
来读读下面这几本书吧!
-
书名:《消失的信号:黑莓的崛起与衰落》
-
国别:美国
-
作者:杰奎·麦克尼什、肖恩·施科夫
《消失的信号》讲述了RIM公司的兴衰往事,该公司推出的黑莓手机曾经风靡一时。本书为我们呈现了RIM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RIM公司在无线通信行业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到了2000年,它便达到巅峰状态,成为无线通讯设备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但很快的,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加上内部的矛盾,RIM在迅速崛起后又瞬间沉沦,成为又一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典型。
-
书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
国别:美国
-
作者: 彼得·德鲁克
作者彼得·德鲁克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在管理学上取得伟大成就,因此被尊称为“管理学之父”。德鲁克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著作家,为现代商业公司提供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方法,被推举为“当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德鲁克对企业如何进行创新活动的精辟论述。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这就是德鲁克为我们揭示的重点。
-
书名:《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
国别:美国
-
作者: 埃里克·施密特
本书讲述了作者在谷歌期间如何颠覆传统的MBA模式,建立独树一帜的管理哲学。分享了外界普遍好奇的谷歌企业文化、战略、人才、决策、沟通以及创新之道。作者亲自分享十余年来帮助谷歌成长所领悟到的管理启示:科技正在改变商业的方方面面,这种改变速度空前,而且仍在加速,公司若想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就要制定新的商业规则。
▼以上好书在“路上读书”APP均已上架,下载APP可以收听详细解读!
▼▼路上读书lushang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