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第三件事,有一次名士范逵在大雪天投宿到陶侃家,陶家因太穷而空无一物,陶母对陶侃说:你只管去留客,其他由我来安排。只见陶母即刻剪下自己的长发,将其卖钱换米;又砍下几根柱子,烧火煮饭;切了稻草垫子给马当草料。让范逵包括其随从人马,全都吃得足饱。第二件事是,年轻时的陶侃会贪杯,被其母亲大骂过,并与其约定今后绝对不允许再犯。所以,后来陶侃名动天下,往来于官场上时从来没有喝酒喝醉过,都是适可而止,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陶侃拥有的优秀品德源自于母亲的优良教育。陶侃出身贫寒,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祖辈也没有什么当官的靠山,完全是其母亲培育了他一身的好品德。其中有三件事最有代表性:第一件事,陶侃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好不容易当上个小县吏,一次为了孝顺母亲,就将一坛公家的腌鱼拿回了家,他的母亲问明情况后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说:你这样做不仅对我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担忧,赶紧还回去!这次公私分明的教育让年轻

陶侃,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将领,他出身贫寒,起初只是个小小的县吏,之后完全凭借自己良好的品德作风,以及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因功位极人臣。在功成名就后他能明智地激流勇退,辞掉所有官职,返老还乡。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1)

陶侃画像

今天就给大家表一表这位名将的风采。

一. 优良的母教造就优秀的品德

陶侃拥有的优秀品德源自于母亲的优良教育。陶侃出身贫寒,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祖辈也没有什么当官的靠山,完全是其母亲培育了他一身的好品德。其中有三件事最有代表性:

第一件事,陶侃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好不容易当上个小县吏,一次为了孝顺母亲,就将一坛公家的腌鱼拿回了家,他的母亲问明情况后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说:你这样做不仅对我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担忧,赶紧还回去!这次公私分明的教育让年轻的陶侃记忆犹新。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2)

陶母责子

第二件事是,年轻时的陶侃会贪杯,被其母亲大骂过,并与其约定今后绝对不允许再犯。所以,后来陶侃名动天下,往来于官场上时从来没有喝酒喝醉过,都是适可而止,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第三件事,有一次名士范逵在大雪天投宿到陶侃家,陶家因太穷而空无一物,陶母对陶侃说:你只管去留客,其他由我来安排。只见陶母即刻剪下自己的长发,将其卖钱换米;又砍下几根柱子,烧火煮饭;切了稻草垫子给马当草料。让范逵包括其随从人马,全都吃得足饱。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3)

陶侃像

范逵与小陶交谈后,既惊异于他非凡的言谈举止,又感激于陶家地全力款待。次日范逵离去,小陶送了一程又一程。老名士大为感动。到了京城,大为表扬陶侃的为人,让陶侃的名气从此响亮起来。

母亲的以身作则及谆谆教导,培育了陶侃的优秀品德,并让他在今后的仕途上受益一生。

二. 贵人相助,屡立战功

年少受到母亲良好教育的陶侃,后来有幸又遇到了不少贵人相助,使得他能有为国效力的机会。第一位就是本文上面提到的范逵,他让陶侃从一位名不经传的小县吏,能有机会跨入了政坛。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4)

陶侃纪念像

第二位贵人是荆州刺史刘弘,当时西晋发生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乱",而义阳蛮张昌趁机聚众在江夏起义,并打下了不少城池,作为晋武帝亲戚兼同学的刘弘,奉命带兵讨伐,但是没有将领敢率兵征战。

刘弘慧眼识珠看重了陶侃,决定给他一个杀敌平叛的机会,这对陶侃来说真是千载难逢啊,可以让他一展其军事才能。他抓住这次机遇,勇敢机智地击败了叛军张昌;得到初次信任后的陶侃,紧接着又被命令去平叛扬州刺史陈敏。

可是,这陈敏与陶侃是同乡,这让刘弘的手下担心他不会出大力,陶侃为了不让刘弘起疑,就主动将自己的儿子与侄儿送到刘弘处作为人质,此时的刘弘已非常相信陶侃的为人,他不仅没有扣留陶侃的儿子与侄儿,而且还升了他们的官,并派遣他们回去照顾陶侃的家人,以解除其后顾之忧。得到刘弘充分信任的陶侃得以专心杀敌,他打得陈敏节节败退,让其全军覆没。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5)

陶侃大战王贡

陶侃的第三个贵人是襄阳太守,名将周访。他与周访从小就是好友,后来又结成亲家,并约定一同驰骋战场为国争光,两人是闻名天下的一对英雄好汉。

权臣王敦看着陶侃的功劳越来越多,名气不断增大,产生了嫉妒心理,几次想杀害陶侃,却都因顾忌周访的军事实力,而没敢下手,只能将陶侃贬到南方广州为官。脱险后的陶侃后来见到周访,长叹道:这一回要不是你在外面镇着,我就完蛋了!确实是周访这次救了陶侃一命。

三. 位极人臣,激流勇退

被贬到广州任职的陶侃并没有从此消沉,闲暇时他还不忘记锻炼身体,并留下了"陶侃搬砖"的佳话。他不忘铲除残余的叛军势力,做好本职工作。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6)

陶侃搬砖

不久,朝廷恢复了对陶侃的信任,任命他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因数次平叛有功,被升任侍中、太尉,加授都督交州、广州、宁州等州军事。让他成为统领八州的统帅,从而完全控制了东晋长江中上游的势力。

陶侃的良好品德与管理才能,在其管辖的荆州得到了充分展示,他工作尽职尽力,不喜欢饮酒、赌博等陋习,为众人所称道;他鼓励民众发展农业生产,严格官吏管理、治安管理。使得所辖区域形成了"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位极人臣后的陶侃,在管理好内部事宜的同时,曾经有打到北方、统一全国的设想,只可惜他年龄过大加上局势混乱,没能最终实现这一宏愿。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7)

苏峻之乱形势图

晚年的陶侃看穿了朝廷的纷争,当时政坛的腐败混乱,毅然决定功成名退,他上表朝廷,辞去所有官职,将官印等器械物品全部封存,交还政府,妥善安排后事,然后告老还乡。

后来到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的子孙爵位未被废除。可见陶侃在当时东晋朝廷中地位是非常显赫的。

总之,我国东晋时期著名将领陶侃,虽出身贫寒,起初只是个小小的县吏,后来完全凭借自己良好的品德作风,以及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因功位极人臣。在功成名就后他能明智地激流勇退,辞掉所有官职,返老还乡。非常值得后人称赞!

我们应该学习他兢兢业业为国家作贡献的精神,不贪图享乐、激流勇退的良好风范,争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合格公民。

陶侃有什么故事(从小小县吏到位极人臣)(8)

陶侃墓画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