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

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而凡与中国革命相关,与世界时局相联的毛泽东诗词,其诗风词调无一不慷慨豪迈,包举宇宙,诗人也无不潇洒乐观,大方自信。80岁《读〈封建论〉呈郭老》,第一句就是“劝君少骂秦始皇”,锐气不减半分。毛泽东诗词仅有的几个婉约词,《虞美人·枕上》,虽有“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这样的句子,《贺新郎•别友》也有“更那堪凄然相向”,“眼角眉梢都似恨”,“凭割断愁丝恨缕”这样的句子,但也仅限于爱情表达,是一个深情男人的柔情。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一,情感基调过于哀伤,为毛泽东诗词仅见。遍翻毛泽东诗词,没见过这么彷徨、悲观,这么沧桑心碎的作品。

不知何时起,网络上流行起了一首《诉衷情·赠周恩来》,使得《诉衷情》这个原本并不出名的词牌,也跟着出圈。现在提起《诉衷情》,第一个想到的不会是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而多半会是这首来历不明的《诉衷情·赠周恩来》。

作者以陆词为模板,填下了这阕44字的《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1)

为什么说《诉衷情·赠周恩来》极大可能是伪作?

一,情感基调过于哀伤,为毛泽东诗词仅见。遍翻毛泽东诗词,没见过这么彷徨、悲观,这么沧桑心碎的作品。

毛泽东诗词仅有的几个婉约词,《虞美人·枕上》,虽有“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这样的句子,《贺新郎•别友》也有“更那堪凄然相向”,“眼角眉梢都似恨”,“凭割断愁丝恨缕”这样的句子,但也仅限于爱情表达,是一个深情男人的柔情。

而凡与中国革命相关,与世界时局相联的毛泽东诗词,其诗风词调无一不慷慨豪迈,包举宇宙,诗人也无不潇洒乐观,大方自信。80岁《读〈封建论〉呈郭老》,第一句就是“劝君少骂秦始皇”,锐气不减半分。

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2)

《诉衷情·赠周恩来》置于毛泽东诗词太突兀了,风格上如此大相径庭,不能不令人生疑。

二,不懂格律。只能这么说了。稍微懂一点诗词的人都知道,平仄律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之中平仄交错”,不会出现太多一首词第二个字跟第四个字一个声调的情况,这首《诉衷情·赠周恩来》里,上片第一句的“贞”、“国”,第四句的“山”,下片第四句的“我”,都是这种情况。

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3)

此外,对照格律表,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二句,第五句,都完全脱靶一般,一点都不按词牌来了。其他词牌需要注意的平仄之处,如“国”、“倦”、“业”、“已”处都应用平声字,也没有做到。另外,依陆游原词,《诉衷情》是一韵到底的。压平声韵。《诉衷情·赠周恩来》不但下片第二句没有押韵,上片煞拍处,居然还用了一个仄声的“守”字。这叫我说什么好。

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4)

一首44字的小令,也不复杂,一下子出这么多问题,只能说明原作者根本不懂基本的诗词平仄。只是把陆游词作为参照,数着字填,韵还押错了一个。

大凡谙熟格律的人,也都是尊重格律的人。毛泽东诗词创作是严谨的。曾与陈毅将军论诗,还谈到“若不遵律,不能称为律诗”。故毛泽东不会填词填到肢解格律的地步。

三,水平拙劣,放在毛泽东诗词中明显失水准

首先“忠贞”这两个字就用得很怪,而且还是自己说自己,更奇怪了。下片连续三个短句,显然缺乏锤炼,既不流畅,也不劲道。“你我之辈”更不似主席用词。“江山靠谁守”、“付与东流”之句,又让人不知所云。

整个词读下来,几乎全是大白话,又找不到几个像样的意象,加之语言随意贫乏,词意不畅,实在缺乏艺术性。

四,毛泽东诗词权威版本都没有该诗

1996年中央文献室出版的67首《毛泽东诗词集》没有,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增订本)》也没有。后者增补了11首诗词,也没有看到《诉衷情·赠周恩来》。

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5)

毛泽东赠周恩来的诗词,真有,那是何等珍贵!事关两大伟人晚年互动,岂至于拿不出一点凭据?

为何《诉衷情·赠周恩来》流传广泛

一,假托伟人之名。这个是古人的老套路了。自己写了书,署上某个大牛的名字,这才好引起关注和流传。很多古书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如《黄帝内经》。现在一些明星自传,也就是挂个名。

二,切合了晚年毛泽东某种心境。虽然这首词谈不上什么意境,但情绪的渲染却是淋漓尽致。“何曾怕断头”,“江山靠谁守”,“夙愿付与东流”,再加上这首词的写作时间锁定在1975年,毛泽东82岁,患了白内障,行走不便,说话吃力,这样的苍苍暮年,更为词生出无限悲凉。

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这首诗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6)

词中描写的这种心境,与晚年的毛泽东爱读庾信《枯树赋》几乎吻合。《枯树赋》云: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凄婉悲怆,如此相似!也正是这个原因,该词具有一定迷惑性,让人误以为真。

三,尽管该词风格不似毛泽东诗词,但其大白话的语言,颇有一些主席的口吻。于是风格不类的反差,反而助力了这首词的传播。

由上可知,这首词极有可能是毛泽东诗词伪作。你怎么看《诉衷情·赠周恩来》这首词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