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抗震英雄林浩(还记得惊动省长的)
最小抗震英雄林浩(还记得惊动省长的)当地教育资源落后,而且王福满的家又处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家和学校距离4.5公里,不论严寒酷暑,他每天都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上学,中间还要经过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王福满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务工,王福满像很多留守儿童一样,和奶奶、姐姐一起住在土坯房里,家里养了猪,每天放学后,王福满和姐姐王福美还要打猪草喂猪。照片的拍摄时间是一月份,那时气温已经零下,校长解释,那天学校举行期末考,小男孩步行到学校参加上午的语文考试,由于路程很远,天气寒冷,他脸上都结满了冰花。很多网友想要得到冰花男孩的信息,一开始校长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人身安全没有透露,后来校长发现社会各界人士都很关注冰花男孩的现状,目的只有一个——帮他脱离贫困。“冰花男孩”名叫王福满,当时八岁,是云南昭通的一名三年级小学生,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家住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村民委员会鱼池麻村民小组,就读于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
曾经,一张照片在网络上火爆了起来,甚至在外媒都登上了头条。
照片中的人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身上的衣服很单薄,小小的脸蛋儿冻得通红发黑,头发、眉毛、睫毛上挂满了白色的寒霜,只是看着都仿佛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寒意,背景是一间简陋的教室,小男孩身后有几个同龄的孩子看着他在笑。
这就是那个惊动省长的“冰花男孩”,如今,他怎么样了?
这张照片最初是被老师拍下来的,后来由校长发到网络上,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因为照片中的小男孩头上脸上结满了冰花,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冰花男孩”。
照片的拍摄时间是一月份,那时气温已经零下,校长解释,那天学校举行期末考,小男孩步行到学校参加上午的语文考试,由于路程很远,天气寒冷,他脸上都结满了冰花。
很多网友想要得到冰花男孩的信息,一开始校长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人身安全没有透露,后来校长发现社会各界人士都很关注冰花男孩的现状,目的只有一个——帮他脱离贫困。
“冰花男孩”名叫王福满,当时八岁,是云南昭通的一名三年级小学生,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家住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村民委员会鱼池麻村民小组,就读于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
王福满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务工,王福满像很多留守儿童一样,和奶奶、姐姐一起住在土坯房里,家里养了猪,每天放学后,王福满和姐姐王福美还要打猪草喂猪。
当地教育资源落后,而且王福满的家又处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家和学校距离4.5公里,不论严寒酷暑,他每天都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上学,中间还要经过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
每当遇上雨雪天气,本来就凶险难走的山路变得更加湿滑难行,危险系数也成倍增加,这对一个才八岁的孩子来说是一段非常危险的路。
但是王福满和他的很多同学别无他法,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村子的经济状况都不允许他们乘车上学,因此他们只能步行。
单薄的衣服根本抵挡不住严寒,更何况长时间地逗留在室外,孩子们的手经常会冻得裂开一个个口子,天气太冷,根本不想把手露在外面,雨天他们就经常不打伞,淋着雨走。
这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对于王福满和他的同学们来说,这却是每天的日常。
他们只要想上学,就要吃这样的苦,他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即使是这样艰苦的日常,王福满也觉得“上学冷,但不辛苦”。
从出生以来,王福满就一直住在转山包村,连镇上都没去过,更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但他有一个去大城市的梦想。
他最想去的城市是北京,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因为他觉得警察可以抓坏人,保护好人,是很伟大的职业。
孩子朴素的愿望被外界得知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师生隔空喊话:
希望他能坚持初心、不忘理想,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真正来到北京,来到素有“警察摇篮”美誉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生活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儿时的崇高理想。
“冰花男孩”王福满所反映出的,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贫困地区落后的生活、教育条件和留守儿童的现象,早已经是社会的老生常谈。
“冰花男孩”王福满的这张照片一经曝光,就引起社会各界强大关注的原因。
记者问过王福满:“冷吗?”当然冷,要不然也不会冻成那个样子,记者又问:“天气这么冷,为什么穿这么少?”
王福满笑着回答:“我只有五件衣服,那天厚衣服洗了之后还没有干,所以只能穿两件薄的出门,我以为那天不冷。”
记者还问:“当时你的头上、眉毛上、睫毛上都结满了冰花,你有感觉吗?”王福满说:“当时没有感觉到很冷,因为那天学校要考试,我只想快点走到学校。”
很多网友看到照片后表示,“冰花男孩”王福满让他们想起了希望工程那位大眼睛的姑娘,大眼睛小女孩晶莹剔透的大眼睛里藏着的是对知识和出路的渴望,“冰花男孩”王福满满头满脸泛着寒意的冰花,又何尝不是呢?
在网络上走红以后,王福满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生,一跃成为了一名小网红,那么这些改变对他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2020年尾,2021年初,这个冬天,“冰花男孩”王福满不用再早早起床,冒着严寒步行一个多小时上学了,顶着冰花的照片已经成为了过去,去年九月,他已经搬到了新的学校。
转山包村位于海拔2800米以上,王福满刚刚在网络上走红后,记者去转山包村采访,发现这个村子自然条件恶劣,村里大雾弥漫,严寒彻骨,像王福满这样身处艰苦生活环境和求学环境的小孩子,村里比比皆是。
近几年,由于转山包村的恶劣环境,政府给予了帮助,受益于异地扶贫搬迁,很多村民都搬走了,再加上这个村子本来在外务工人员就比较多,村民越来越少,转山包小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少。
政府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去年九月起,转山包小学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并入了新街镇中心学校,而王福满也来到了镇上,成为了新学校的一名六年级小学生。
镇里海拔2100米,比转山包村的海拔低,气候也比转山包村温暖,新学校里有供暖设备,也有宿舍供路程遥远的学生寄宿,王福满的上学路,终于不再那么艰辛了。
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资助下,王福满一家还住上了新盖的两层砖房,新家有25寸的彩色电视、微波炉和新沙发,崎岖的上学路变成了新铺的公路,父亲王刚奎在一个工地上班,每天可以收入200多块,之前出走的母亲也闻讯赶回了家。
媒体跟踪采访传回的照片中,王福满和姐姐、妈妈在新家的茶几前终于同框。
王福满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网络和舆论的影响力下,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给“冰花男孩”王福满捐钱捐物,影响力扩散得很快,云南省省长阮成发表示:
"看到'冰花男孩'的报道,我很震惊。"
"作为省长,我觉得我有责任。"
王福满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得到改善,舆论功不可没,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教育和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大力发展、真正地办实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源头。
王福满在网络上走红后,除了网友自发的送温暖行动,云南省昭通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向社会各界呼吁,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尽己所能,贡献爱心。
公开数据显示,王福满所在的云南昭通鲁甸县,全县40名处级领导、114家中央、省、市、县部门挂钩帮扶工作;结合村情实际,聚焦致贫原因,制定了全县91个贫困村村级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如今小福满在新学校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据副校长介绍,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排在前三名,总成绩在班里排在前五名,担任着班里的劳动委员一职,和同学之间也是相处得很好。
王福满的现状令人欣慰,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走红就好高骛远,走上歪路,更加令人欣慰。
三月份,王福满和姐姐王福美、父亲王刚奎一起被媒体邀请到了北京,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梦想中繁华的大都市,也是他的一场圆梦之旅。
王福满最想去的城市是北京,长大以后想当警察,于是在北京的三天,王福满一家在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参观了北京警察博物馆学习关于警察的历史知识、去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真正感受警校的学习生活、深入特警大队亲身体验训练项目……
此行王福满不仅见识了繁华的北京,登上了长城,还和人民警察亲密接触,合了影。
王福满兴奋地说,自己只知道当警察可以抓小偷,没想到北京的警察日常还要进行繁重的训练,北京的警察很厉害。
王福满的姐姐王福美也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以后当医生,这朴素的愿望成因也很简单——因为奶奶总是生病。
此行后,王福满和姐姐王福美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提到以后的打算,他们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实现梦想。
记者问王福满:“你喜欢‘冰花男孩’这个称呼吗?”
王福满笑着说:“喜欢,因为这是大家给我的称号,不过我的名字叫王福满。”
三天的北京之旅,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旅行,更是一种强大的鼓励,给予了两个孩子幼小心灵中名为“梦想”的那颗种子发芽抽条所必需的阳光和雨露。
去年冬天,有媒体再访转山包村,王福满已经11岁了,年平均气温只有6度的转山包村还是那样寒冷,记者的帽子和头上也结上了冰花。
见到王福满的时候,他正蹲在地上往炉子里添柴,给家里人准备晚饭,小脸被烟熏得黑黑的。
他带记者参观了自己的新家——一座二层小楼,室内的家具和电器一应俱全,但是几乎没有装修,王福满给记者介绍:
“我爸爸修房子的时候,把房子修完,就没有资金了,我家就很简陋,很普通的,”他抚摸着沙发,“这个沙发最温暖了。”
室外,路边的枯树上结满了冰花,王福满经验丰富地说:“这个平时走路的时候会避开的,弄到身上,身上一发热,他就会化成水,会把身上给打湿。”
提起当年火爆网络的那张照片,王福满又笑了起来:“我到了学校,同学都在笑我说,你来学校是顶着冰花来的。”
王福满的脸蛋还是通红的,笑得却很灿烂。
王福满很满足于现在的上学环境,他回忆之前的上学路:
“因为我们路上要踩过很多石头,天一冷,石头一结冰,踩一脚就会滑倒,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们走的是石子路,现在是柏油路,柏油路上面就算结了冰也可以走。”
因为王福满和姐姐王福美都在学校寄宿,他们一周只需要往返一次,王福满自豪地说:“现在(住的地方)离学校一厘米都不到,因为我们就住在学校里面。”
学校的变化也很大,从前都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镇中心学校现在用的是电子黑板。
鲁甸教育局蔡副局长说:“我们秉承的一点是,不能因为贫困而辍学,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一定要保证他们完成学业。”
现在,见过了世面的王福满理想变多了,他想好好学习,建设家乡,让自己的家乡变得不再落后,还有个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我们的海拔太高了,我想发明一样东西,让学生可以不用走路就能直接到学校上课”,他不好意思地笑:“警察那是我的梦想。”
朴实的话语,透露的是小小少年想要建设家乡的决心。
有人说,我们应该感谢王福满,他的经历让平凡的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平顺且安稳,更懂得珍惜,也更同情他人生活的不易;
感谢他的坚强,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明白微薄的意志还需加强锻炼;
感谢他的走红网络,让更多和他有一样情况的孩子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孩子本该是社会的希望,却被困在贫困的角落,可能终其一生都不能得见天日;
感谢他纯粹干净的笑容,让我们空虚的精神世界得以净化,让社会上多了份温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