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东京剧折子戏(折子戏赏析第十六出)

山东京剧折子戏(折子戏赏析第十六出)新版本中,任惠堂和刘利华的人物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敌对厮打改为误会格斗。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人物的动作设计上,从眼神到面部表情,充分显现人物微妙而细致的心理张力。在表演上,无论是两人对刀夺刀,还是打拳,配合得十分严谨。而这又不是单纯炫耀武艺,而是在有限的时空中创造紧张的戏剧情势。当演到桌子、桌腿朝天二人各战于桌子一侧时,随着乐队的“撕鞭一锣”,他们同时腾空而起,准确地落在两侧的桌腿上,起对手把子,再双双向后翻“折腰”,同起同落,两位演员配合得天衣无缝,惊险中透出谐趣,一场误会就在这精彩中化解开来。台下观众终于舒了一口气,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解放以后,叶盛章也演出过新版《三岔口》。与当年金升社时期所演的版本截然不同,是在张云溪、张春华二位改编的新《三岔口》基础之上,进行了一番精心打造。这时候的刘利华夫妻已经成了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江湖义士,已经成为正面人物,为了救护被奸臣迫害而发配的焦赞,与

剧情

宋将焦赞杀死奸臣王钦若之婿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杨延昭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随行保护。行至三岔口,焦等宿刘利华所开之黑店中。任堂惠赶至,刘与任发生误会,黑夜中展开搏斗,正当难解难分之际,刘妻已杀死解差,救出焦赞。大家相见,误会消释,同奔三关。

山东京剧折子戏(折子戏赏析第十六出)(1)

赏析

《三岔口》亦称《焦赞发配》。取材于《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回至第二十八回。这本是一出以武生为主的剧目,经过叶盛章的努力,成了武生和武丑并重的“对儿戏”,足见其造诣之高,影响之大。

《三岔口》是有新老之别的。我们现在在舞台上看到的,是“新”版《三岔口》,建国以后,中国京剧院加工改编了这出传统老戏,将刘利华改为正面人物,因误会面与任堂惠发生格斗的。在金升社时代,叶盛章演的是“老”版,主人公刘利华还是个奸佞的反面人物。夫妻俩开的是杀人越货的黑店。他们本来是要加害焦赞的,但是与前来保护焦赞的任堂惠发生争斗,被其所杀害。

山东京剧折子戏(折子戏赏析第十六出)(2)

叶盛章的技艺高超在圈内是出名的,但是他却主张演员不能靠单纯卖弄技艺赢得观众。在创作中,他总是要苦心孤诣地寻找人物的生活依据,他强调的是演人物。在《三岔口》里,叶盛章认为同在黑夜中,刘利华不同于任堂惠,因为他是店主对屋内的环境较任堂惠熟悉。因此他曾在黑暗中练习,找体会和感觉。力求在为人物寻找到最合适的心理行动依据和表现方式。

在这出戏中,刘利华头一个出场,就与众不同,只见他头戴蓝毡帽,外穿黑褶子,内衬斜膀子的侉衣,下穿黑彩裤,足蹬鱼鳞趿鞋,随着打击乐的节奏,手提挡着脸部的黑褶子,走到“大边”台口,跨右腿,踢左腿,快速转身骗腿,前弓后箭,在褶子的抖动下,瞬间露出黑店主的狰狞面目—以白、黑、红三色为主的歪脸谱,给观众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随后,刘利华与妻子在店门前挂幌子的这段戏充满了生活的谐趣。两人舞蹈化的动作,既生活化,又富有戏剧性,两位演员配合得严谨娴熟,每到此处必能引来满堂喝彩。

《三岔口》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刘利华与任堂惠在黑暗中对打的一段戏。叶盛章的表演极尽轻快、巧俏之能事,把在黑暗中搏斗的情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演到任堂惠揭瓦狠砸刘利华的头,刘利华没有防范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下子就晕头转向,神志不清了。叶盛章在表演时准确地抓住了人物此时的状态,巧妙地运用一把椅子,展示了耍椅子、窜椅子、快速转动椅子等一系列技巧,令人叫绝,惊叹不已。

山东京剧折子戏(折子戏赏析第十六出)(3)

1947年,盖叫天以双头牌名誉特邀叶盛章到上海黄金舞台联袂演出《三岔口》,被誉为“南北双绝”,轰动一时。

解放以后,叶盛章也演出过新版《三岔口》。与当年金升社时期所演的版本截然不同,是在张云溪、张春华二位改编的新《三岔口》基础之上,进行了一番精心打造。这时候的刘利华夫妻已经成了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江湖义士,已经成为正面人物,为了救护被奸臣迫害而发配的焦赞,与暗地保护焦赞的杨延昭部将任堂惠发生误会,在深夜中搏斗。正当难分难解之时,刘利华的老婆已把焦赞救出,这才把误会解除。由于刘利华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和任堂惠的斗争也是出于忠义的本性,因此人物扮相随之发生改变。由以前的勾歪脸改为俊脸白粉鼻梁,把原来头上内戴用猪尿泡做的光头,外戴蓝毡帽,改为戴黑缎子绣蝴蝶的豆色帽再镶一串白珠子,配以茨菰叶,特别精神醒目;身上穿绣有白色蝴蝶的黑缎子侉衣,脚下是鱼鳞趿鞋,手上拿黑纸洒金面折扇。整个人物一出场就让人耳目一新。

新版本中,任惠堂和刘利华的人物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敌对厮打改为误会格斗。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人物的动作设计上,从眼神到面部表情,充分显现人物微妙而细致的心理张力。在表演上,无论是两人对刀夺刀,还是打拳,配合得十分严谨。而这又不是单纯炫耀武艺,而是在有限的时空中创造紧张的戏剧情势。当演到桌子、桌腿朝天二人各战于桌子一侧时,随着乐队的“撕鞭一锣”,他们同时腾空而起,准确地落在两侧的桌腿上,起对手把子,再双双向后翻“折腰”,同起同落,两位演员配合得天衣无缝,惊险中透出谐趣,一场误会就在这精彩中化解开来。台下观众终于舒了一口气,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1955年,中国京剧院赴苏联、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访问演出,李少春、叶盛章演出了《三岔口》。

山东京剧折子戏(折子戏赏析第十六出)(4)

主演

叶盛章(1912-1966),字耀如,原籍安徽太湖,生于北京。父叶春善为富连成科班创始人。幼年在朱幼芬主办的福清社学花脸;后转入富连成四科工文武丑。师从萧长华、沈文成、郭春山、王连平等,后拜王福山为师。出科后得王长林赏识,悉受武丑技艺。曾自组金升社,以武丑挑大梁,开创武丑行当的新流派—叶派。叶盛章技艺精湛,话白脆亮,身手矫健,灵巧惊险。他能文能武昆乱不挡,唱念做打俱佳。他能戏百余出,演武戏不躁,唱文戏不温,善于运用明快有力的说白,矫捷利落的翻跌,火爆猛烈的武打来展现人物性格,所饰角色人物鲜明,性格各异,尤其对发展武丑的表演技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