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李宗仁突围(橡树南京会战84年纪)
徐州会战李宗仁突围(橡树南京会战84年纪)国军忙于撤退,军心慌乱浮躁,既遭到日军冷炮袭击,偶有日军小股斥候躲在暗处冷枪骚扰,部队越是迭有死伤,官兵就越是慌乱夺路出城。当时,日军因为夜间行动不便,因而对南京的攻势减缓了步兵的进攻,加大了远程炮火的袭击。然而,随着日军向南京城内炮袭越发越密,炮火直接威胁出太平门方向的国军,给撤退中的国军造成了相当的伤亡。【本文7700字】12月12日,晚间,邓龙光军长、叶肇军长、陈文参谋长、罗策群代师长等人率领第83军、第66军,按照“第160、第159、第156、第154师之顺序,由太平门突围,经汤山、句容向安徽宁国集中”的突围计划,往南京城东方向开始突围行动。突围之初,国军并没有遭遇大战。
前记:
从我写历史文章以来,每到12月,便会想起1937年的南京的那个凄冷、血腥、悲惨和绝望的12月。为此,我会发朋友圈,营造纪念那段历史的私人气氛,同时,我会放下其他题材,专门撰写那段历史,让现在的人们了解、知道那些曾经的事情。
了解、认知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应该知道我们的来处。尤其应该知道那些用他们的生命将我们这个民族送到现今的,那些有名的,或者无名的烈士。
抗战这段历史不属于政治,这段历史属于中国人。
【本文7700字】
12月12日,晚间,邓龙光军长、叶肇军长、陈文参谋长、罗策群代师长等人率领第83军、第66军,按照“第160、第159、第156、第154师之顺序,由太平门突围,经汤山、句容向安徽宁国集中”的突围计划,往南京城东方向开始突围行动。
突围之初,国军并没有遭遇大战。
当时,日军因为夜间行动不便,因而对南京的攻势减缓了步兵的进攻,加大了远程炮火的袭击。然而,随着日军向南京城内炮袭越发越密,炮火直接威胁出太平门方向的国军,给撤退中的国军造成了相当的伤亡。
国军忙于撤退,军心慌乱浮躁,既遭到日军冷炮袭击,偶有日军小股斥候躲在暗处冷枪骚扰,部队越是迭有死伤,官兵就越是慌乱夺路出城。
就此,等到各部官兵抢出太平门,因各自争路撤退,长官约束无力,以致部队秩序大乱,撤退渐有溃乱态势。
所幸,日军并没有发现并且应急对付国军的正面突围,因为第83军、第66军各部抢出城门,也就很快恢复了撤退队形。
于是,国军以第160师副师长华振中率其建制尚全的第956团当先冲锋,邓龙光率第83军、第66军直属队居中,罗策群率第159师、第160师第955团等部策应、叶肇率第156师和第154师等零星部队殿后,小心翼翼沿紫金山山麓及国军紫金山防线东翼,向东方撤退。
夜色渐深,邓、叶、罗、陈等人率部撤退至富贵山、太平门、岗子村一线。
这是王敬久的第71军第87师第261旅防区。
因为尚未接到撤退命令,第87师第261旅旅长陈颐鼎率部据守阵地,正与日军夜袭部队激战。
忽然,陈颐鼎眼见一支友军从南京城内开出,队形杂乱、神色惊慌地从阵地后侧向东机动,当即跑步向前,对骑马的叶肇军长致军礼, 询问他们何以迎着日军进攻方向行进。
眼望这支尚不知道南京城内已经大乱,兀自与日军血战不退的孤军,叶肇考虑再三,认为实情相告可能影响陈颐鼎部作战决心,因而,他没有说明他们向东行军是为了冒险突围, 而是含糊托辞,说部队向东行动是为了重新设防。
就此,两军擦肩而过。
目送第66军等部向东行军,陈颐鼎思虑、犹豫良久,最后还是连续询问左翼友军教导总队第3旅,这才惊悉南京卫戍司令部已经下达总撤退命令,紫金山防线国军已经相继开始撤退。
陈颐鼎连忙召集各营、团长开会,议定共同负责,全旅撤退。
会后,陈颐鼎率第261旅残部长江方向撤退,预备渡江撤往江北。
不过,作为紫金山防线几乎最后的守备部队,第87师第261旅残部撤退已晚。因而他们撤退沿途被日军数次追击、拦击,遭此血海灾难,不过寥寥百余人逃往生天,如此精锐几乎全军被灭。
其中,陈颐鼎孤身泅渡,得遇部下救助,于九死一生间而最终逃得生天。
后来,陈颐鼎投身抗战,屡有战功,步步升迁。1945年抗战胜利,陈颐鼎为国军第70军军长,率部跨海从日军手中接收台湾,终于扬眉吐气。
不过,并非人人都有陈颐鼎这样的九死一生的运气。
那个夜间,那些没有得到唐生智命令而一直血战、坚守南京城防阵地的数万官兵,最终在经历南京会战和南京屠城以后,无声无息被压在历史深处。
他们被他们的长官和他们的民众们遗忘,终于,成为了一串无名无姓冰冷的数字……
南京会战损失惨重的不仅是被遗忘在前线的部队,即便守备挹江门、下关码头,有着撤退优势条件的宋希濂部,因为慌乱、无序,更因为机械、冷血地执行无效军令,同样在渡江撤退期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
13日子夜,国军城南防线崩溃,宋希濂指挥第36师以事先从浦口高价雇来汽 艇、民船组织渡江撤退。
然而,因为第36师本来新兵极多,再加上早先护送唐生智撤退,在挹江门、下关码头等地射杀友军、民众激起混乱,第36师官兵早已心慌意乱,人人想跑。
因而,宋希濂撤退命令下达之时,官兵应声撒腿夺路狂奔。
就此,再遭日军尾击和远程炮火急袭,这支参战官兵人数近1·2万的精锐,渡江集结时候不过4900余人。
再看史书,渡江撤退,无疑为南京会战最大的历史梦魇。
言归正传。
粤籍抗战将领叶肇将军。
彼时,因为南京地形、布防、路况等诸多原因,日军主要攻击方向为紫金山、中华门及雨花台等地。
因为南方、西南方面的日军被教导总队残部、第88师残部阻挡在自己阵地以前,尚无法直接威胁国军第83军、第66军撤退部队。
同时,也是因为南京卫戍司令部号令模糊,徐源泉第2军团之第丁治磐第41师、徐继武第48师放弃南京东郊沿江防线,沿宁镇公路向西撤退,日军东线主力第13、第16师团因此集中兵力,主要尾随、追击徐源泉第2军团溃军。
于是,东线日军也就没有顾及从南京城斜刺里冲出来的国军突围部队。
得此便利,第83军、第66军突出太平门向东行军,沿途经过正好是日军空档。是以,他们除却偶与零星日军迎面相遇,遭到日军远程炮火和零星夜航飞机袭击,并没有遭遇大战。
不过,等到华振中率第956团走在前面,在绕过紫金山北麓国军防线不久,在准备穿越公路潜入牛头山之时,却与巡逻公路的日军第38联队的2个中队迎面相撞。
突围以后的第一场遭遇战打响。
日军早有准备,凭借装甲车火力快速展开,国军本就兵力单薄,又是慌忙撤退不及提防,因而仓促应战,国军前锋第956团伤亡极大,团长蔡如柏战死。
突围国军被日军以猛烈火力压制公路之前不能通行。
这时,如是日军援军闻讯赶至,国军突围行动必将失败。
危急时刻,邓龙光、罗策群等听闻前方枪声密集,急率部队向前冲锋。
罗策群目睹第160师第955团残部遭日军重创,挺身而出,当先冲锋、指挥第159师千余官兵向前攻击。
很快,罗策群率部突破日军围堵,率先直向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突击。
然而,罗策群不知道的是,这时的仙鹤门一带,正是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编成的由日军骑兵第3、第9联队及2个骑兵大队约3000余人组成的机动部队的主要集结地。
又一场遭遇战爆发了。
罗策群和第160师参谋长司徒非少将率第159师残部、第956团冲锋在先,眼见日军沿公路挡道,又因天黑无法判断日军兵力和无法修正突围方向,只得果断兵分三路,狂呼大叫,冲入日军阵营,丢掷手榴弹,与日军展开夜战、近战。
国军突然发起夜袭,日军应被不及。
就在电闪雷鸣之间,国军快速突击,眼看已经突破日军防线。
然而,两脚跑步的国军到底还是慢了日军汽车和骑兵的速度。
仙鹤门一带为日军机动部队主要集结地,附近日军骑兵、运兵车闻讯快速赶至,再加上附近的日军重炮阵地得到报告,在日军骑兵联队引导下,快速实施火力打击,依托重炮火力和重机枪火力,重新形成防线。
日军简易阵地及大队建制配备步兵炮。
国军被日军猛烈火力压制,第159师的夜袭冲锋最终精疲力尽,无力击破日军防御。
国军困在仙鹤门一带野外,击退两难。
这时,罗策群眼见数次组织部队冲锋失败,日军必然调动更多机动部队赶来围堵,形势变得极为危险,因而愤然起身,举起马鞭高呼:
“跟我来,几大就几大,晤好做哀仔呀。”
这是广东话的大约是豁出去了,不要丢脸的意思。
话音落地,罗策群当即挥枪起身,带领亲随、警卫当先冲锋。
随后,司徒非与第159师第477旅上校副旅长谢彩轩也是挺枪率队冲锋。
然而,日军火力猛烈,国军迎着日军火力冲锋不久,身先士卒、率先冲锋的罗策群、司徒非、谢彩轩等人均被日军交叉火力击倒。
罗策群头部、胸部多处中弹,当即殉国。
司徒非、谢彩轩等人也是中弹重伤,旋即殉国。
罗策群与司徒非同为保定军校6期生,与叶挺、邓演达、薛岳、张发奎等人为同学,都是粤军颇具资格和声望的将领,深得官兵敬重。
因而,目睹罗策群、司徒非、谢彩轩等人相继倒地,他们身边亲随、警卫纷纷向前预抬回忠骸。这时,日军顺势密集扫射、炮击,冲锋官兵纷纷倒地,非死即伤,冲锋再次受阻。
这时,邓龙光、叶肇等人率领后续部队感到,目睹罗策群、司徒非、谢彩轩等人阵亡,前面冲锋部队已成溃乱态势,两人愤恨交加,只得放弃抢夺烈士忠骸,指挥前后两部官兵一起向前冲锋。
终于,国军抢在日军援军赶到之前,以第159师当先冲锋,击穿了日军封锁线。而后,邓龙光、叶肇等人率第83军军部、第154师、第66军军部及第160师一部,也追随其后,趁势突围。
夜色渐深,部队利用茂密植被、丘陵地形,继续向东,隐蔽穿插。
12月13日子夜,南京已经沦落。
当时,正逢寒冬,北风呼啸,近前的雨雪,远处南京城内的闪烁的火光,以及零星的枪炮声,都使得饥寒交迫、疲倦惊惶的国军官兵们尤其深感这个黑夜之阴暗、湿冷,绝望、血腥、耻辱、悲怆。
幸运的是,邓龙光、叶肇率部至麒麟门镇东流村附近,却意外与装备有30余挺轻、重机枪和10余门迫击炮的邓龙光部第157师残部会师。
绝境会师,这支突围国军人数超过5000余人,火力得到加强,士气为之一振,也就在几乎崩溃的边缘,又有了临敌一战的可能。
于是,国军继续按照之前“经汤山、句容向安徽宁国集中”的突围计划,向孟塘、汤山一线行进。
上篇前文说过,汤山山麓,孟塘周围,正是扼制京杭国道经过处的要害位置,更是镇江、句容等地自东、东南方向进入南京的门户。
因而,日军占领汤山以后,为便于前敌指挥,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接替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负责指挥南京会战的日军临时作战总指挥官朝香宫鸠彦王即将其司令部设置这里。
——原来,日本军政高层为中日战争扩大化出现分歧,老于官场的松井石根出于政治考量,借口肺病复发留在苏州总部遥制军机。
至于南京前线作战,则由主导中日战争扩大化的朝香宫亲王负责。
——朝香宫亲王本人为日本皇族,颇有替“天皇御驾亲征”意味,因而,他对日军将领、作战等等并非熟悉,尤其放纵、刺激军队建功,因而更加刺激日军少壮派将佐们更是急于作战抢功。
朝香宫鸠彦王,日本天皇裕仁叔父,南京会战实际最高指挥官,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之一。
南京会战日军海陆军的最高长官(左起)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继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朝香宫鸠彦亲王、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
因此,为了保卫朝香宫鸠彦王及其司令部,日军第16师团司令官中岛今朝吾中将即在周边京杭国道的汤山、孟塘地段等关键地方,分散部署了3个大队兵力。
然而,国军急欲突围,并不知道日军情况。
他们匆忙行军,沿途所见诸多村寨、房屋等等纷遭日军焚毁,沿途被杀平民遗骸无数,尤以妇孺老人遗骸居多。这般场景,更是国军官兵倍感压抑。
行军近孟塘之时,隐蔽山岭密林的国军发现,眼前的孟塘地段京杭国道,已经被日军重兵封锁,公路上坦克、装甲车和卡车往返川流,公路两边更有日军处处点燃篝火,哨兵游动巡逻。
——后来战史揭秘,南京会战中后期,日军专门抽调2个野战联队,配合大量的坦克、装甲车、汽车、骑兵,编组为机动部队,形成两道封锁线,专门截杀从南京脱逃的国军和平民。
显然,孟塘地段京杭国道,即为日军向南京的包围圈最后一条锁链。
邓龙光、叶肇等人藏身山岭密林,远眺、观察敌情,认为眼前形势唯有拼力血战,于险境中求生存。
然而,如要打好这一战,国军既不熟地形,更不知日军布防,因而无法选择在漆黑深夜动手,当然更不能选择白日攻击。
因而,国军唯有选择在天色渐明的拂晓时候,突然发起进攻,冲过京杭国道,择孟塘村后小路,快速进入深山密林脱险。
天色微明,人影渐现,随着邓龙光一声令下,国军集中2000余官兵利用茂密植被和复杂地形隐蔽接敌,而后,国军忽然跃起,集中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掩护,兵分两路,向日军发起冲锋。
可是,冲锋国军没有想到,日军就在围攻南京的这段时间,已经沿京杭国道公路两侧,以装甲车、坦克火力配合堑壕、地雷、火力点,形成了封锁线。日军火力密集,远不是端起步枪冲锋的国军步兵可以轻松打破的。
因而,国军2000余官兵冲到孟塘村口,即被日军以机、步枪配合装甲车压制,大半被击倒村外,仅有900名官兵冲入了孟塘村内,与日军展开了近战。
然而,日军在孟塘村内也是预备修筑了机枪工事,步兵掩体。因此,国军冲进村里,处处被动,很快又被日军火力逼出村落,溃散回来。
这时,天光渐亮,国军连续冲锋失利,伤亡极大,士气锐减,叶、邓懔然相顾,均知突围已经到了生死一线的关键时刻。
就此,两人分头行动,各率亲随、警卫赶赴火线,集中所有迫击炮、轻重机枪,向孟塘段国道及孟塘村口高地的日军阵地实施火力压制。
随即,叶、邓二人与数千广东子弟愤然吼叫着,以梯队编组,向着日军密集火网,发起了又一此波浪式冲锋。
日军强大火力压制,冲锋国军官兵纷纷倒下……
日军在南京会战投入大量坦克、战车集群,对国军形成绝对火力压制。
战事千钧一发。
邓龙光,1896年生于广东,自广东高州中学投笔从戎,与叶挺为保定军校同期同学,参加东征和北伐,在1936年得授陆军中将,曾任第4军副军长兼156师师长。
抗战军兴,作为粤军资深将领,邓龙光即任第八十三军军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
此后,他率部退往南京,又投入南京保卫战。
叶肇,1892年生于广东新兴,与叶挺同为保定军校第6期同学,也是成名很早的粤军资深将领之一。
1937年8月,叶肇为第19集团军第66军军长兼第23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此后,他率部转进南京,参加南京会战。
两人均是粤籍国军将领里面资格老,威望高的将领,素为官兵敬重,又有相当的战术指挥水平。因此,眼见到了最后关头,邓龙光亲自指挥10余挺机枪作为突击火力,轮动掩护,向前突破。
叶肇则在公路附近,亲自指挥迫击炮火力压制日军。
两位军长率队冲锋,再次激发了官兵拼命血气。于是,被日军火力压制、打击伤亡惨重、几乎溃散的突围国军愤然起身,发出山呼海啸的粤语土骂,再次向日军席卷而去……
国军在孟塘、汤山一线发起的突围攻击,两军交火相距朝香宫鸠彦王司令部不过千米,战事激烈,使得日军不明所以,非常震惊。
就此,朝香宫鸠彦王急电第9师团司令官吉住良辅中将,声称“上海派遣军所在的汤水镇被敌败残兵包围,正陷入苦战之中”。旋即,日军即集中师团预备队第19联队第2大队,携带山炮1门,分乘20辆卡车驰援汤山。
朝香宫鸠彦王为日本天皇皇族,在日军里面的政治、军事地位极端重要。如是国军冲锋击毙朝香宫鸠彦王,势必有着极大的政治、军事意义。
然而,国军急于突围,并不知道在他们冲锋不足千米的侧翼,正是日军指挥南京会战的最高指挥部。
实际上,以当时国军情况,即便知道朝香宫鸠彦王所在,以疲惫、散乱的突围官兵,也难以实现进攻、消灭朝香宫鸠彦王及其司令部。
须知,当时国军连续激战,官兵疲劳,饥寒交迫,伤亡惨重,再兼叶、邓两位军长亲自率部冲锋,使得国军付出极大伤亡,勉强突破日军封锁线。
之后,国军于夜色中各自为战,势成乱兵,已经无法收拢、集中部队,形成战力。
就此,就在汤山周边约日军3个大队兵力驰援战场之时,援兵攻击距离汤山最近的、接替罗策群指挥的第475旅旅长林伟俦当机立断,指挥第159师残部中路突破,击穿日军封锁线,掩护邓龙光、叶肇等人率部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邓龙光率第83军残部突围以后,剩余不到2000人。
他们一路行军一路收容,队伍不断壮大,从突围最初不过2000来人,转战撤退至芜湖外围,全军官兵已经5000余人。
此后,邓龙光率部逆袭日军仅2个中队防守的芜湖,一战驱逐日军而收复芜湖,消息传到武汉,于南京会战惨败之下,稍微提振国军抗日信心。
八年抗战,邓龙光居功升任第2方面军副司令长官兼粤桂南区总指挥。
1945年日本投降,他负责受降广州湾及海南岛之日军。
孟塘突围战后期,叶肇与参谋长黄植南坐镇迫击炮阵地,指挥迫击炮攻击。因而,他们最后撤退,于混战间与部队失散。
此后,他们化妆便服逃跑,路上被日军掳着力夫,多经磨难,最终得以脱身潜入上海租界,由此辗转香港、广州而回到战场,并率部参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
是役,叶肇率第66军与第74军联手夹击日军取得大胜,其中,第66军突击队袭击日军第106师团司令部,几乎击毙松浦淳六郎中将,总算雪耻其被掳着力夫之耻辱。
言归正传。
卫星地图上的孟塘及汤山大致地形及国军主要突围方向。
眼见,邓龙光、叶肇及各部国军突围,四散消失与黎明前的黑暗中,林伟俦旋即指挥部队放弃进攻,向西转进,在天亮之前抢入丘陵山地,突出重围。
此后,林伟俦率部一路转战,直至皖西南……
战后叙功,林伟俦指挥果断、掩护长官、率部突围,因而得到了国民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和证书。
他也是国军在南京会战惨败以后,唯一得授青天白日勋章的将领。
后来,林伟俦率部回归叶肇第66军麾下,参战武汉会战,并且在庐山及万家岭战役中联手第74军等部,为痛殴日军的另外一支主力军。
1945年8月20日,林伟俦为第151师长,率部进入越南,在河内接受日军投降。
孟塘血战,能够突围,更有断后粤籍官兵助力。
眼见邓龙光、叶肇、林伟俦等人率部分散突围,在战斗中,第66军留在后面的实施炮火掩护的国军迫击炮官兵、以及负责掩护阻敌官兵数百人,则放弃突围,凭借简易阵地,拼命抵挡日军,战至弹尽、死绝……
就此,第83军、第66军全部约7000余官兵,以阵亡、失踪近5000人的代价,成建制地正面冲破日军包围、封锁,血战突围。
写作不易,鸣谢三点一转。
2021年12月,橡树撰稿于广都铭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