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牛v8试驾(狂马派)

大牛v8试驾(狂马派)突破性「巨鼻」加上首次应用在M3车型上的M xDrive智能四轮驱动系统版本,让驾驶者于四驱及后驱之间随心调教,另外让后轮随意调配输出的M主动式后轮限滑差速器,令驾驶者可在强大抓地力的全天候四驱,到贴近后轮驱动风格间快速切换。而在处于4WD / 4WD Sport模式下,电脑会自行调节差速器的分部比例,从而精准地调整前后轴扭矩输出,而2WD则可以在特定封闭路段享受飘移乐趣。但老实说,这般动力在香港而言,其实都不知道可以在哪里释放到,尤其在笔者测试时位处于下午三时左右,港岛区域可以开快一点的地方并不多,唯一是在「主场」士美菲路的短短路程中,完全感受到即使马力上已经超过500匹,都不难感受到电子系统在你每毫秒转向时为车辆计算出最佳的抓地感,配合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2 顶级半热熔竞技街胎,基本上「只要你够胆,咩弯咩速度都无问题」。到仅有的V8年代,E90系的M3即使

BMW M系列相信是当今世上最为人熟悉的跑车系列之一,尤其多年征战各项赛事也获得辉煌成绩,在量产街车方面也受到车迷们爱戴。直到今日,M3已经由E系进化至最新的G系,体型上变得更加庞大,鼻孔也扩张了不少,操控上也与动力平衡地提升。要我用三个字去形容这一部M3

Competition,我会说:「狂而稳」。

不对斯文妥协

宝马于80年代尾推出E30 M3,已经成为多间大厂的竞争对手,尤其同年出道的Mercedes-Benz 190E,而近年有更多年轻人士追捧经典车,令E30 M3也成为不少车迷看中的型号。到E36及E46的直六自然吸气年代,更加是颠峰时期。虽然E46 M3的SMG波箱存在一定的保养困难,但依然是大部分BMW车迷最喜欢,以及现时二手市场炒卖的车款之一。

到仅有的V8年代,E90系的M3即使未再有炽热的肌肉感,但也有不少捧场客。2013年后,M系跑车正式加入涡轮增压,并首次用上与同系不同编号的F80 M3。而承载著BMW M3系列35年的辉煌故事,最新一代THE M3在多方面都破旧立新,同时与为赛道而生的BMW M4 GT3共同开发,由外观到内在都作出不同的变化,走过六代变化之后,依然给车迷一种无尽的新鲜感。

灵魂般的操控传承

全新一代THE M3 Competition与全新的M4 Competition同样采用源于BMW M4 GT3赛车技术的S58 3.0公升BMW M TwinPower Turbo直列式六汽缸双涡轮增压引擎作为动力心脏,最高马力输出及扭力高达510hp及650Nm。配合3段可调式Drivelogic行车模式:Efficient高效动力、Sporty运动化及Ultra-Dynamic竞技模式的8前速M Steptronic传动系统,0至100km/h加速只需3.9秒。

加上首次应用在M3车型上的M xDrive智能四轮驱动系统版本,让驾驶者于四驱及后驱之间随心调教,另外让后轮随意调配输出的M主动式后轮限滑差速器,令驾驶者可在强大抓地力的全天候四驱,到贴近后轮驱动风格间快速切换。而在处于4WD / 4WD Sport模式下,电脑会自行调节差速器的分部比例,从而精准地调整前后轴扭矩输出,而2WD则可以在特定封闭路段享受飘移乐趣。但老实说,这般动力在香港而言,其实都不知道可以在哪里释放到,尤其在笔者测试时位处于下午三时左右,港岛区域可以开快一点的地方并不多,唯一是在「主场」士美菲路的短短路程中,完全感受到即使马力上已经超过500匹,都不难感受到电子系统在你每毫秒转向时为车辆计算出最佳的抓地感,配合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2 顶级半热熔竞技街胎,基本上「只要你够胆,咩弯咩速度都无问题」。

突破性「巨鼻」

喜欢的,就会说破旧立新。不喜欢的,就会说「搞乜嘢呀」。而我在过去测试全新420i都向很多读者及朋友表示,当你看到真车时,整个感觉就会不一样。而你如果问我对于BMW全新系列的纵置无框双杆式双肾型进气栅格有什么看法,我会认为是敢于打破传统,也没有第一次看到概念图时感到那么抗拒。加上标志性的M系前后扰流、倒勾侧镜及车侧鲨鱼腮扰流,配上直径达100mm的燕子式四管排气喉,除了实际上有效减低风阻提升性能外,更进一步表现出BMW M「巨鼻」的霸气。M3 Competition车顶部份用上了CFRP碳纤维作原料,更有利将车辆重心降低,配上前19吋、后20吋锻造轻合金轮圈,令车尾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而其实在尾部看起来,M3 Competition的确有一种有别于其他同级对手的肌肉性格,4794mm的车长、1903mm的阔度,以及 1433mm的车高,基本上就是一部又快、又舒适,同时又相当稳定的房跑车。

利用赛道调教的设定

全新M3 Competition由悬挂、制动系统到底盘的设计都一丝不苟。作为标准配备的Adaptive M Suspension可作三段调节,在Comfort、Sport及Sport Plus之间驾驶者可因应情况作出选择。其中Sport 模式更特别于「绿色地狱」纽布灵赛道衍生出来,而Sport Plus则能够在高速型赛道尽情发挥。制动系统方面,由于用上高耐热及轻量化的M Compound Brake,采用前六活塞固定式卡钳、后单活塞浮动式卡钳配置,已经足够令M3 Competition收放自如。如果希望把车带到赛车场即时试玩,车主亦可以选配M Carbon Ceramic Brakes。而首次于M3、M4车型登场的Integrated Brake System,不论在任何路面情况都能为驾驶者提供一致的煞车触感,并可以按自己习惯选择Comfort及Sport两种不同制动反应。由于制动能力如此顶级,在试驾时一直都很难去找到最适合的煞车压力去令自己及乘客不会「Brake亲都要鞠躬」,尤其是在比较低速的路段,踩煞车时也要特别去迁就一下,这种感觉,以前我只能在超跑身上才可以找到。今时今日,M3 Competition都已经拥有如此强大的操控能力,相信日后可以再让我们分辨到的,只有极细微的物理及电子间的调整。

战斗格的控制室

大众化价钱的私家车往往要在外观及内笼之间作出取舍,在M3 Competition身上就没有这个问题。车内采用大量BMW M专属配备,包括顶级Merino真皮、前排备有冷暖送风功能的M Sport可调式电动座椅及M专属多功能真皮軚环,即使未开始驾驶已经在观感上满足到眼睛。此外,车上的引擎点火及两个M系列独有的驾驶风格切换按钮「M1」与「M2」都用上鲜红色设计, Competition版本更于軚环后方配上碳纤维换档拨片作为标准配备。内装方面,可惜未能试到升级版的M Carbon Bucket Seats,但基本的专属赛车座落已经让我在测试期间保持稳定坐姿,也有足够的腰部承托力。

点玩都得 M Drive Professional

这个全新研发的系统提供了M Traction Control及M Drift Analyzer两个全新功能,亦是首度配备此系统的BMW型号。M Traction Control能让驾驶者更细致选择牵引力辅助系统的介入程度,等级1至10之间因应需要自由选择,在赛道上还是想飘移都可以得心应手。至于M Drift Analyzer 可记录车辆每次飘移时的详细资料,包括时间、距离、角度等资料并作出评分,让驾驶者可充分掌握自己每次表现,也可以令下一次的练习更有基础去进讶。另一方面,车上资讯及娱乐以BMW iDrive 7.0作为核心,配合12.3吋轻触式萤幕及10.3吋的M专属数码表板,各种设定及资料查询都轻松查看得到。而为免却驾驶者在路上分神,作为标准配备的M Head-Up Display也是少不得。而调校不同设定的M mode就可以换上独特的资料查阅介面。尤其Track Mode就是有别于以往的实体指针数据,表板上会除去不必要的资讯,同时中控台同及音响会暂时关闭,以保留最精准所需的赛车数据如转速、波段及时速等,让驾驶更全心专注于操控乐趣。

大牛v8试驾(狂马派)(1)

大牛v8试驾(狂马派)(2)

大牛v8试驾(狂马派)(3)

大牛v8试驾(狂马派)(4)

大牛v8试驾(狂马派)(5)

大牛v8试驾(狂马派)(6)

大牛v8试驾(狂马派)(7)

SPEC.

车款 M3 Competition

年份 2021

车价 HK$1 518 000 起

引擎 2 993cc BMW M TwinPower Turbo直列式六汽缸双涡轮增压

马力 510hp@6 250rpm

马达 / 驱动模式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扭力 650Nm@2 750-5 500rpm

传动 8前速M Steptronic波箱连 Drivelogic

悬挂 (前) 麦花臣 (后) 多连杆

制动 (前/后) 通风碟

轮胎 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2 275/35R19 (前) 285/30 R20 (后)

尺寸 4 794mm / 1 903mm / 1 433mm

轴距 2 857mm

车重 1 730kg

加速 3.9秒 (官方数字)

极速 290km/h (官方数字)

耗油量 10.0-10.2 l/100 km (官方数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