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三观最正的一句话(人之性本善或本恶)
一个人三观最正的一句话(人之性本善或本恶)苦乐砺心智,天择竟不同。但是,恶,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丶传染性。正如"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羹”之说。不良的教育丶不良的是非环境,往往又会放大人的恶性,使恶成为习性,甚至会造成一个族群丶一个社会行恶为常,走向野蛮。所以,现代社会更注重建立文明的社会规范,以扼制人性之恶。人猿本一宗,
"人之初,性本恶。“
一语界定人性善恶,堪称哲理名言。敢于承认这一论断者,才是真正地直面人性,也就是人的本性。虽然“人性善恶论“争论了几千年而不休,但是,现代社会似乎已不再遮遮掩掩而公开讨论和承认人性本恶论。尤其是法治社会,首先推罪于人而设范。是设人性为恶,而以立良范令人为善。无论理论上如何其美化立法本意,但从本因上是设人性为恶的。
当然,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得首先界定"性“之内涵和外延。"人之初,性本恶。“性”,当是指本性。
首先,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人具有自然属性,在未经教化之前,则体现为动物本能,更具有动物的自然属性。愚昧无知丶不耻是非丶自私求生,是人与生俱来的动物本性。如果以”是非丶廉耻”等来作为评判作为"善恶”的标准,那么,人一出生就是本性为恶的!而随之而来的哺育丶教育丶学习丶知行,便是教化和改良人之本性,从而使人辩是非丶明黑白丶知廉耻丶去恶行善…
但是,恶,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丶传染性。正如"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羹”之说。不良的教育丶不良的是非环境,往往又会放大人的恶性,使恶成为习性,甚至会造成一个族群丶一个社会行恶为常,走向野蛮。
所以,现代社会更注重建立文明的社会规范,以扼制人性之恶。
人猿本一宗,
天择竟不同。
苦乐砺心智,
最美是劳动。①
(①节自明塘诗歌《分野》,2022年2月7日发表于中国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