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三大遗憾如何解读(浅析曼桢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
张爱玲三大遗憾如何解读(浅析曼桢悲剧命运酿成的原因)亲情,特指亲属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亲情是充满了无私的爱,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1、亲情的畸化但是如此知性美丽的曼桢最后却沦为为姐姐生孩子的工具,与心爱之人爱而不得,为了孩子重新结婚后又离婚,最后一人抚养孩子,拥有一个让人唏嘘的人生。重温《半生缘》,更加为曼桢流泪,本文将从家庭、爱情、婚姻三个方面讲述曼桢这一生悲剧酿成的原因。曼桢家庭属于中下层家庭,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原本不是很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姐姐的付出让这个家稍微好一点,但是姐姐的付出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这一点在曼桢小小的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以至于后来她上班了从未邀请同事到自己家。在这个家亲情已彻底畸形了,为了金钱可以出卖女儿身子,甚至出卖人性,出卖骨肉,亲情迷失在名利场中,在这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责任都被扭曲了。
花时间重温了《半生缘》,尤其是看到最后曼桢和世钧十四年后的重逢,世钧已经儿女双全,家庭幸福;而曼桢独自抚养儿子荣宝,犹如风中玫瑰,独立的让人心疼。
《半生缘》是张爱玲最长的一篇小说,以三十年代大上海为背景,讲述了大时代背景下几位年轻人的感情纠葛,以及人物的悲剧命运。书中的曼桢就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位悲剧人物,从她的一生来看她的悲剧可以看出很多人为的原因。
关于悲剧人物,我想起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松子,因为从小缺爱,造成了松子的病态人格,一生颠沛流离,几经不幸。到了五十多岁后寡居,变成又脏又肥的老太婆,最后惨死小混混的乱棍下。
松的软弱性格造成了她:“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痛心与无奈。而曼桢不一样,曼桢生的美丽,受过教育,毕业后拥有自己的工作,独立散发青春的朝气。她敢爱敢恨,面对困难从来没有自暴自弃,她是那个时代独立白领女性的代表。
但是如此知性美丽的曼桢最后却沦为为姐姐生孩子的工具,与心爱之人爱而不得,为了孩子重新结婚后又离婚,最后一人抚养孩子,拥有一个让人唏嘘的人生。
重温《半生缘》,更加为曼桢流泪,本文将从家庭、爱情、婚姻三个方面讲述曼桢这一生悲剧酿成的原因。
一、家庭悲剧曼桢家庭属于中下层家庭,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原本不是很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姐姐的付出让这个家稍微好一点,但是姐姐的付出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这一点在曼桢小小的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以至于后来她上班了从未邀请同事到自己家。在这个家亲情已彻底畸形了,为了金钱可以出卖女儿身子,甚至出卖人性,出卖骨肉,亲情迷失在名利场中,在这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责任都被扭曲了。
1、亲情的畸化
亲情,特指亲属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亲情是充满了无私的爱,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但是在张爱玲这部小说中亲情掺杂了太多的以金钱为回报的利益关系,在这这个名利场花花世界里面,母亲不像母亲,姐妹不像姐妹。
1.1、姐姐的爱与嫉
曼桢的父亲在他们小时候因为意外走了,这个时候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就断了,陷入了贫困,十几岁的姐姐曼璐辍学,解除了与初恋张豫瑾的婚约,担起了养家的担子,从此踏入风花雪月之地无法回头。
尽管曼璐在舞厅当舞女,但是她依然还是爱这个家的,身为顾家长女,长女如母的曼桢是具有很强的牺牲精神的。
这个时候曼璐用自己在舞厅赚的钱养一大家子,还请了佣人服侍母亲和奶奶,供弟弟妹妹上学,尽管如此,家人还是嫌弃曼璐工作见不得人,但是又心安理得的花她赚的钱,在这个家只有曼桢心疼她,理解她。
曼璐对曼桢呵护有加,一心一意要送她上大学,出落的标致清新的大学生,曼璐把曼桢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但是这个时候曼璐已经不再是以前拥有青春美貌的曼璐了,为了这个家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贞洁,爱情,沦落为低贱的舞女,到头来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结局。
这个时候的曼璐已经不是从前一心一意为家庭牺牲付出的曼璐了,而妹妹曼桢正值妙年,像极了当初的自己,也是她心中一直想要成为的自己,当她以为豫瑾在追求曼桢的时候,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连这一点如梦的回忆都不给我留下。为什么这样残酷呢?”}她多年来心中那份唯一珍存的美好破灭了。
她开始由爱生嫉,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扭变,她看着曼桢所拥有的一切,正是她所失去的一切,她像发疯了似的,想要把这一切夺回来。
曼璐开始对曼桢由呵护到嫉妒,甚至毁灭。
这个时候正值曼璐面临婚变的危机,当初做舞女失贞,多次流产,导致她现在无法生育,为了保住自己的婚姻,她想起母亲提出的借腹生子,她想:
“有个孩子就好了。借别人的肚子生个孩子。这人还最好是她妹妹,一来是鸿才自己看中的,二来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
最后她假装自己重病,希望妹妹能够来家中陪伴她,利用曼桢对她的亲情将曼桢关在家里,任由祝鸿才糟蹋,完完全全没有当初的呵护在里面。
她便冷笑一声道:“哼,倒想不到,我们家里出了这么个烈女,啊?我那时候要是个烈女,我们一家子全饿死了!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受人家欺负,我上哪儿去撒娇去?我也跟你一样的人,一样姐妹两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这样地步?”
曼璐的嫉妒彻底爆发了,曼桢的悲剧命运拉开了帷幕。
1.2、顾母的无知和软弱
在家庭原因中曼桢的悲剧除了姐姐曼璐的嫉妒之外,还有母亲顾母的无知和软弱,顾母早早守寡,养家糊口的担子变成长女舞厅做舞女来承担,单这一点就突出了顾母的无知和软弱。
当初曼璐要嫁人,她觉得祝鸿才看起来可以,有钱就同意了,后来看到豫瑾当上了院长,还单身,一心撮合豫瑾和曼桢,也不想想曼桢喜欢谁,就是觉得曼璐当年没嫁给他,欠了人情,想让妹妹曼桢去还,感情是人情吗?可见其无知。
后来曼璐无法生育,借腹生子还是顾母想出的主意,当时她可能没想曼桢,但是有这个想法可见其封建思想的落后,大上海的发展那么多年生活在其中也没能改变她那个时代的落后思想。
后来发现曼桢被曼璐害了,她虽然生气,觉得曼璐做的不对,想要找世钧帮助,但是最后还是在曼璐的一席话后看到那一笔钱,她退缩了,觉得两个女儿共侍一夫也没什么不好,祝鸿才有钱日子总不会太差,随后拿着那笔钱按曼璐计划举家搬走他乡,丝毫不顾曼桢死活。
母女俩谈谈说说,小陶已经赶来了,曼璐当着她母亲的面嘱咐他当天就动身,到苏州去赁下一所房子,日内就要搬去住了,临时再打电报给他,他好到车站上去迎接。又叫顾太太赶紧回去收拾东西,叫汽车送她回去,让小陶搭她的车子一同走。顾太太本来还想要求和曼桢见一面,当着小陶,也没好说什么,只好就这样走了,身上揣着曼璐给的一笔钱。
书中关于这段描写发生在顾母发现曼桢被祝鸿才糟蹋后,和曼璐一起的场景,开始顾母是有生气,但是后来曼璐给了一笔钱就妥协了,可见其无知与软弱。
以至后来曼桢好不容易逃出来,第一时间想要寻求家人的帮助的时候,发现母亲他们都搬走了,这个时候曼桢明白了母亲也是姐姐的帮凶,最后曼桢还是在一位陌生夫妻的帮助下安顿下来。没想到在最无助的时候帮助她的不是自己最亲的亲人,而是萍水相逢的一对普通夫妻。
顾母的无知和软弱加剧了曼桢命运的悲剧。
二、婚恋悲剧婚恋悲剧分为恋爱悲剧和婚姻悲剧。恋爱悲剧指两人本来两情相悦,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最后却未能终成眷属;而婚姻悲剧是指两人之间没有感情,但是因为各种外在原因(家庭、子女等)而结为夫妻,建立了没有感情的婚姻生活,过上了压抑的家庭生活。这样的婚姻失去了原本婚姻的意义,两人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得到思想的醒悟,走出牢笼,就是在沉默中灭亡,继续堕落。
1、恋爱的悲剧
爱上一个人没有错,错的是爱上一个无法给你幸福的人。而曼桢的恋爱悲剧就是爱上了一位无法给她幸福的男人----沈世钧。我将重点从性格和门第两方面说明他们之间恋情的悲剧。
1.1、爱上一个软弱的男人-------沈世钧
世钧出生在南京的富贵家庭,和曼桢的家庭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世钧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搬出去住了,和姨太太住在一起。世钧从小和母亲一起住,和母亲的感情比较深,但是母亲常常和他诉苦心中的委屈,造成世钧优柔寡断的心理,好像父亲对母亲的亏欠,让他在很多事情上面更加向母亲妥协,有妈宝男的特性。
所以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勇气向父母表明自己喜欢曼桢,后来和青梅竹马相识阶层的石翠芝结婚,有一次翠芝喜欢新派欧式餐桌,而世钧母亲喜欢传统圆桌,两人争执不下,世钧选择了母亲这一方,可以看出其对母亲的顺从。所以当父母对曼桢家庭产生怀疑的时候,他第一时间不是争取父母的理解,而是让曼桢主动和家里断绝联系。
曼桢道:“那么,将来你父亲跟我姊姊还见面不见面呢?”世钧顿了一顿道:“以后可以看情形再说。暂时我们只好……不跟她来往。”曼桢道:“那叫我怎么样对她解释呢?”世钧不作声。
世钧的软弱让他和曼桢的感情在也回不去了,那一次他们争吵了,争吵过后世钧摔门而出,只剩下曼桢一人留在房间哭泣。
没想那一次此错过便是一生。在我们一生中爱情对我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年轻时候的恋爱,因为但凡爱过,必有痕迹。
如果当初世钧能够勇敢点,和曼桢在一起,我想曼桢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世钧是曼桢这一生唯一爱过的人,可惜她爱错了人,爱上了一位无法给她幸福的男人。这也为她悲剧命运增添了色彩。
1.2、门第------那个时代自由恋爱的阻碍
在大上海二三十年代,自由恋爱的萌芽已经发生,有人胜利,跨越世俗阻碍在一起,也有人最终未能战胜阻碍,留下遗憾,曼桢和世钧就是那个时代自由恋爱未能战胜门第阻碍的一对恋人。
我国婚姻自古以来就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沈世钧生活在南京复杂大家庭中,其中的封建思想还是未褪去。
沈世钧不爱做生意,但是还是抵不过回去继承家业的命运,他无法摆脱自己的家族,在事业上如此,婚姻上更是如此。
他们一个是南京大家庭的富二代,一个是在上海全家靠姐姐做舞女生活的中下层普通人,两个人的家庭差距太大了,在那个年代他们家庭差距的距离决定了他们未来面临的困难。
曼桢开始幻想世钧能够在上海坚持自己的理想,两个人一起打拼,不靠家里,一起奋斗,但是世钧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回家继承家业。
同时世钧的父母也对曼桢由很大的成见,这份成见也成为了她们之间的阻碍。世钧的父亲从前在上海舞厅见过曼璐,后来见到曼桢,对曼桢身份产生怀疑。
沈太太道:“他哪儿会知道人家家里这些事情?他跟那顾小姐也不过是同事。”啸桐哼了一声道:“同事!”他连世钧都怀疑起来了。但是到底爱子心切,自己又把话说回来了,道:“就算她现在是个女职员吧,从前也还不知干过什么—这种人家出身的人,除非长得真丑,长大了总是吃这碗饭的。”
可见曼桢不是世钧父母心目中的儿媳妇,文学上有很多因为门第未能在一起的悲剧,梁祝就是典型的门第思想的荼毒之下的悲剧,千年来门第一直在在婚姻文化中占很大的比重,曼桢和世钧就是那个时代封建社会的一场悲剧。
三、婚姻1、仅仅为了孩子而在一起的婚姻注定不会长久
曼桢这一生就这一次婚姻,当年她好不容易逃离祝鸿才,后来发现姐姐死后,祝鸿才的生意一落千丈,荣宝也生病了,为了孩子她和祝鸿才结婚,给荣宝一个完整的家庭,慢慢的祝鸿才也开始走运,做生意也赚了钱,生活也渐渐好起。后来为了孩子的未来和成长,曼桢向祝鸿才提出离婚。
书中有一段写他们结婚后的状态:
鸿才是对她非常失望。从前因为她总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了她好两年了,就连到手以后,也还觉得恍恍惚惚的,从来没有觉得他是占有了她。她一旦嫁了他,日子长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稀罕了,甚至于觉得他是上了当,就像一碗素虾仁,看着是虾仁,其实是洋山芋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也没有。
我想婚姻中最大的悲剧世两个人的麻木,曼桢和祝鸿才结婚后两人感情并没有因为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而是因为一开始没有爱反而变本加厉。
对于孩子荣宝,祝鸿才对他也是经常打,书中有一段描写写尽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曼桢在楼上听见孩子哭,忙赶下楼来,见鸿才一回来就在那儿打孩子,便上前去拉,道:“你这是干什么?无缘无故的。”鸿才横鼻子竖眼的嚷道:“是我的儿子我就能打!他到底是我的儿子不是?”曼桢一时急气攻心,气得打战,但是也不屑和他说话,只把那孩子下死劲一拉,拉了过去,鸿才还赶着打了他几下,恨恨的道:“也不知道谁教的他,见了我就像仇人似的!”
两人关系的不好,祝鸿才将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加剧了曼桢离婚的想法。
起初祝鸿才不同意,后来还是妥协了,荣宝由曼桢抚养。离婚后的曼桢独自一人带孩子生活,虽然困难点,但是对孩子的成长相比之前没有感情的完整家庭,现在好多了,更加有利于荣宝成长,可见没有爱的婚姻对孩子的成长更大,哪怕不完整,只要有完整的爱,这个家庭也是很好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也比较好。
后来曼桢回想这段婚姻觉得是自己错了,书中写到:
现在想起来,她真是恨自己做错了事情。从前的事,那是鸿才不对,后来她不该嫁给他。……是她错了。
看到这我为曼桢的悲剧命运感到心痛,曼桢这一生生的美丽,坚强,怎奈命运弄人。多年后曼桢犹如风中独立的玫瑰散发她顽强的生命力,在这人世间努力的活下去。
总结张爱玲的小说有很多,她那支笔写了很多女性,很多悲剧的命运让人读来心痛,鲁迅说:“悲剧是将美好东西毁灭给人看。”
或许是命运弄人,或许是命中注定,或许是作者的悲观现实。曼桢的独立坚强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虽然她这一生坎坷,但是面对悲剧命运,她从未屈服,曼桢的悲剧具有时代代表性,对现代女性觉醒具有教育意义,同时那种命运苍凉的无力,也是对旧时代无声的抨击。我想这是文学作品的意义,让故事完结,让精神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