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排行榜响尾蛇(十堰惊现一窝虎斑游蛇)
毒蛇排行榜响尾蛇(十堰惊现一窝虎斑游蛇)这一切的秘密就在于虎斑游蛇的颈后腺上。虎斑毒蛇虽然性情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它也有不小的威胁性,后来还被专家列为了剧毒蛇种。没有毒牙却被列为了剧毒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20世纪70~80年代,国内蛇类专家普遍认为虎斑游蛇无毒,这一观点在解剖学上有一定依据。研究发现,虎斑游蛇上颌的最后2~3枚牙齿较大,和毒蛇的牙齿相似。但其牙齿表面无沟,内部也无中空的毒液导管,头部亦没有分泌毒液的腺体,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其牙齿并不是毒牙。典型毒蛇的毒腺和毒牙
据十堰广电讯报道,6月19日17时,消防人员在郧阳区的一处蓄水池内捕获了一窝虎斑游蛇,共计3条。其中有两条个体较大,体长约为1.5m;另外一条较小,体长约80cm左右。
被发现时,三条游蛇正在蓄水池中来回游走,行动敏捷,样子非常吓人。从外观来看,这三条蛇“绿中带红”,蛇背呈草绿色基调,颈部背面有一明显的颈槽,鲜红色和黑色的斑纹相互交错。
虎斑游蛇有一俗称:野鸡脖子,又叫野鸡项,是国内外公认的剧毒蛇。该蛇的毒液中含有毒性凝血酶,进入人体血液后会造成严重的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国内有多起被其咬伤致死的案例。
虎斑游蛇:曾被认为是无毒蛇,如今为何成了剧毒蛇?虎斑游蛇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其毒性“无解”。
在20世纪70~80年代,国内蛇类专家普遍认为虎斑游蛇无毒,这一观点在解剖学上有一定依据。
研究发现,虎斑游蛇上颌的最后2~3枚牙齿较大,和毒蛇的牙齿相似。但其牙齿表面无沟,内部也无中空的毒液导管,头部亦没有分泌毒液的腺体,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其牙齿并不是毒牙。
典型毒蛇的毒腺和毒牙
虎斑毒蛇虽然性情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它也有不小的威胁性,后来还被专家列为了剧毒蛇种。没有毒牙却被列为了剧毒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一切的秘密就在于虎斑游蛇的颈后腺上。
20世纪90年代,安徽省黄山市某毒蛇研究所的学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次偶尔触怒虎斑游蛇时,蛇颈处突然喷射出了不明液体,不偏不倚刚好射入了工作人员的眼中,当场就引发了红肿、疼痛。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所的高度关注,随即对虎斑游蛇的蛇颈部位进行了研究。
经过解剖,研究人员在虎斑游蛇的顶鳞后脊两侧发现了11对颈后腺!这些腺体长约3cm,宽约0.8cm,左右对称排列成葡萄状,无腺导管和口腔牙基相连,因此是一个独立的“制毒系统”。
该腺体可分泌粘液,平均每公斤可产生81.6mg的真空结晶物,每当游蛇遇到威胁情况时,就能从颈后腺中喷出乳白色或灰黄色的分泌液。而这些液体,其实就具有很强的毒性!
虎斑毒蛇不仅会产毒,而且还是用毒的高手。据观察,虎斑游蛇在捕猎时会先将猎物咬伤,再用缠绕的方式将颈背后的腺体液涂抹在动物的伤口处,从而引发猎物中毒死亡。最后,游蛇大快朵颐,将猎物缓缓吞下。
对于人类而言,虎斑游蛇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眼睛、口腔、鼻腔均是薄弱器官。
文献显示,虎斑游蛇的常见体重约200~400g,单条蛇的产毒量很低,平均可分泌11.8mg毒液。但可不要因此小瞧了虎斑游蛇。单论静脉毒性,该蛇的毒液超过了大多数蝰科毒蛇,半致死浓度为0.265mg/kg。
这是什么概念?虎斑游蛇毒液的毒力超过了莽山烙铁头的4.3mg/kg,以及眼镜王蛇的0.34mg/kg!
即便只被虎斑游蛇用牙齿咬伤,敏感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中毒反应,伤口偶尔伴有肿大、淤血症状。另外,目前国内还未研制出专门的抗蛇毒血清,所以在野外遇到这种蛇时,千万不要随意挑逗,最好请专业人员处置。
白头蝰蛇现身十堰,为何如此罕见?除了“另类用毒”的虎斑游蛇,十堰近期还出现了另一种罕见的剧毒蛇类:白头蝰蛇。
2022年5月,赛武当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路上遭遇了罕见一幕:一条奇怪的白头小蛇蜷伏在马路上,颇有“拦路”的意味。
这条小蛇个头不大,体长约40~50cm,但是长相却相当独特:蛇头呈白色,倒三角形状,蛇身通体呈黑色,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橙黄色的环状斑纹。
两名工作人员从未见过这种蛇,好奇之余便拍照发到工作群里。保护站的站长雷波随后给出了答复:这种蛇是白头蝰蛇,属于剧毒蛇种。并且在十堰地区,这种蛇并不常见,在赛武当一带还是第三次发现。
十堰地区发现的白头蝰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蛇?为何如此罕见呢?
白头蝰蛇又叫白头蛇,以白色的头部为标志特征。爬行动物专家赵尔宓在《中国动物志·爬行纲》记载,白头蝰蛇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10多个省区,分布广泛但数量稀少。在湖北省,白头蝰蛇尤为罕见,首次发现还是在2005年9月4日。
在我国27种毒蛇中,白头蝰蛇毒性居中,但由于野外少见,该蛇也没有对应的特异性抗蛇毒血清。被白头蝰蛇咬伤后,只能用其他抗蛇毒血清代替,比如:抗五步蛇毒血清、抗银环蛇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等等。
白头蝰蛇之所以罕见,和它的三个特性密切相关。
首先,白头蝰蛇行踪隐蔽,分布区域和人类的交叉程度很低。该蛇多栖息在1300m左右的林区,还有明显的穴居习性,白天隐匿其中,到了夜间才出来活动,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其次,白头蝰蛇的适应能力较低。白头蝰蛇一窝能产20多枚卵,但幼蛇孵化后却不易成活,对气温、饵料条件、湿度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在食物方面,白头蝰蛇个头小,能捕食的猎物也小,尤其喜食一种名为鼩鼱的小型哺乳动物(体长仅4~6cm,非老鼠),在食性方面也颇为挑剔。
最重要的一点,白头蝰蛇是出了名的“倔脾气”,在人工养殖下无法繁殖。我国蛇类专家多次试图人工繁育白头蝰蛇,但野外的母蛇一旦被转移到人工养殖环境下,便开始集体绝食,根本无法存活,就更不用说繁殖了。欧美多个国家也曾试图引入白头蝰蛇,但最终都因为“绝食”而全军覆没。
总结湖北十堰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山林遍野,溪流纵横,堪称生态绿地。发达的山脉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使十堰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很多珍稀的蛇种栖息于此。近日,多种珍稀蛇类现身十堰,这和当地的生态好转、气温回升不无关系。
虎斑游蛇的特殊之处在于产毒、用毒的方式,白头蝰蛇则在于外观奇特、挑食、“脾气犟”,二者都是我国的保护动物。但是要注意,这两种蛇在国内均无专用的抗蛇毒血清,如若与之遭遇,最好主动避让,这对双方都是最好的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蛇类也不例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每个人形成意识,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