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湖南s36线路图(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湖南s36线路图(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与红三军团向宜章前进的同时,红一军团接到命令,向九峰山、乐昌方向前进,并派出一支部队控制九峰山最高点,防备粤军占领乐昌,从而威胁两个军委纵队的通过。红四团接受命令后,经过一天的激战,抢占了九峰山,并牵制住九峰圩的粤军,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从九峰山以北安全通过。随后,红一军团越过大王山,占领宜章县的小镇白石渡。根据中革军委的安排,红三军团立即做出部署。11月9日,红五师第十四团攻占章桥市;10日,红五师迫近郴县,切断郴宜大道;红六师以十六团为先锋,冒着大雨向宜章城前进;11日拂晓,红六师在铁路工人的帮助下攻占宜章城。攻占宜章之后,红三军团按照命令在良田、两湾洞、宜章地域,掩护其他部队西进,保证中央红军全部通过封锁线。11月7日11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向朱德发送十万火急的电报,提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行动计划,指出:红军进入湖南,湘军何键处于存亡关头,必然与蒋介石协同作战对付红

宜章,在中央红军长征历史上具有特别的意味,一方面是,宜章县城是国民党军布置的第三道封锁线上的重要支撑点;另一方面是,宜章县城是中央红军长征历史上攻占下来的第一座县城。今天,我依然还是将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的情况进行盘点,主要内容还是包含国民党兵力布置,中央红军突破安排以及具体突破过程(时间、路线以及战斗)。

01.国民党兵力布置

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中革军委鉴于红军主力转移已无秘密可保守,就正式下通知称,中央红军这次转移的目的是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根据地。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针对中央红军的西进,蒋介石迅速在粤汉铁路湘粤边湖南境内的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建立第三道封锁线。但该线兵力空虚,九峰圩仅有粤军一个团,并无堡垒;乐昌也只有粤军二个团汝城、宜章之间无正规部队,只有民团;宜章以北亦只有湘军一个团,但该区公路发达。交通方便,利于兵力机动。

02.突破安排

11月7日11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向朱德发送十万火急的电报,提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行动计划,指出:红军进入湖南,湘军何键处于存亡关头,必然与蒋介石协同作战对付红军;粤军疑蒋入粤,目前无与蒋介石协同南北夹击的企图;因而,建议“我应迅速坚决突破宜乐郴间封锁。三军团本着原计划西进,扫除良田、赤石司,突破宜郴间,相机略取宜章,不得即监视之。一军团同时向西速进,突破宜乐间,略取乐昌。九峰之敌无大企图,可驱逐之。八军团在百丈岭、九节一带、控制资汝之敌。”同日16时,朱德致电红三军团彭德怀、杨尚昆等,决定中央红军于宜章以北的良田和宜章东南的坪石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以红三军团为右路军,从宜章以北通过;军委两个纵队个红五军团、红八军团随后跟进;红一军团为左路军,从宜章以南通过,红九军团随后跟进。

湖南s36线路图(突破第三道封锁线)(1)

红三军团经过的湖南郴县坳上镇万岁桥

03.具体突破过程

根据中革军委的安排,红三军团立即做出部署。11月9日,红五师第十四团攻占章桥市;10日,红五师迫近郴县,切断郴宜大道;红六师以十六团为先锋,冒着大雨向宜章城前进;11日拂晓,红六师在铁路工人的帮助下攻占宜章城。攻占宜章之后,红三军团按照命令在良田、两湾洞、宜章地域,掩护其他部队西进,保证中央红军全部通过封锁线。

与红三军团向宜章前进的同时,红一军团接到命令,向九峰山、乐昌方向前进,并派出一支部队控制九峰山最高点,防备粤军占领乐昌,从而威胁两个军委纵队的通过。红四团接受命令后,经过一天的激战,抢占了九峰山,并牵制住九峰圩的粤军,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从九峰山以北安全通过。随后,红一军团越过大王山,占领宜章县的小镇白石渡。

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分别占领了第三道封锁线上的重要支撑点白石渡和宜章县城,这样使得中央红军全军顺利地通过了粤汉铁路。至11月15日,中央红军从郴县、良田、宜昌、乐昌之间全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地域。

04.打响的战斗

中央红军趁国民党军未完全布置好第三道封锁线,就从宜章、白石渡突破了封锁;但沿途也有遇到国民党军的阻截和追剿,因而,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打响的战斗有抢占九峰山和攻取宜章城。

(1)九峰山争夺战

在11月7日朱德致红一、三军团关于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电报中,红一军团有控制九峰山之敌和钳制乐昌之敌的任务,防备粤系军阀先期占领粤汉线上的乐昌,向军委纵队发动袭击和堵截。

然而,红一军团长林彪置军委命令于不顾,认为敌人还没到乐昌,想要拣平地走,一直冲过乐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和参谋长左权,坚持要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并派二师师长陈光带一个连到乐昌侦察敌情。侦察发现,粤军三个团一个团于11月5日开往九峰山。鉴于此,红一军团司令部命令红二师四团星夜兼程赶往九峰山。11月6日,红二师五团、红一师到达九峰山,在张姑岭与敌展开激斗,保证左翼部队的安全,使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安全的通过延寿。11月7日,敌独立第三师、吴以起团以及邓龙光部一个团赶到九峰圩至茶料一带布防,企图阻止红军前进。同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到达九峰文洞庙山背和茶料之雅鹊岭。在聂荣臻的指挥下,红二师四团抢占浆源至文洞与茶料之间的观音山和向日峰制高点,并派部队攻击茶料之敌。11月8日上午8时开始,红二师四团在茶料阻击了国民党军一个团的追击;11月9日,红一军团数千人到达九峰茶料、浆源一带,与敌独立第三师吴以起团交战,把敌人牵制在九峰山山麓一带,掩护中央纵队安全通过了三界圩与里田之间的湘粤边境。

(2)攻占宜章城

在11月8日的中革军委电报中称,红三军团有相机攻占宜章城的任务,防备湘系军阀从右翼向军委纵队发动袭击和堵截,确保中央纵队右翼安全,掩护中央纵队及其他兄弟安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

11月10日,通过第二道封锁线后,经过长途行军,红三军团六师十六团在傍晚到达距宜章城大约七八十里的一个村庄宿营;刚宿营不久,六师师长曹德清、政委徐策就来到宿营地,命令十六团在11月11日黄昏前夺取宜章城,并将山炮营带过来配合十六团攻城。根据敌人兵力情况--宜章的守敌是湘系军阀何键的一个营和五六百民团,和宜章城周围的地形,宜章的游击队副队长建议从北面和东面进攻,被十六团采纳。11月11日黎明时分,十六团向宜章城进发;在距宜章城30里处,遭到200多民团的拦截和袭击,但被十六团一营一连击溃。到达宜章城附近后,团指挥部被放在宜章城城北一座小山上,山炮营的山炮,架好,对准宜章城楼上的碉堡;按计划,一营和二营分别从宜章城北面和东面进攻。下午3时,开始扫除宜章城外的碉堡,不久敌人外围防线崩溃;之后,十六团开始准备攻城,准备过程中得到许多群众的帮忙,尤其是被强征来修粤汉铁路的300多铁路工人。下午四时,开始攻城,山炮轰响,一营、二营的战士准备用云梯攀城;就在这时,城门大开,从城里涌出大群群众,来欢迎红军入城。原来,守城敌人见十六团已经突破外围防线,已经六神无主了;大炮一响,敌人招架不住,急忙从宜章城南门出向南逃走。这样,宜章城就不攻自破了。(材料来源于黄振荣,黄荣贤:《夺取宜章城--记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二人当时分别任十六团党总支书记,十六团一营二连连长。这篇文章中讲述的夺取宜章城的过程与通常所见的讲述在夺取宜章城的时间与过程有很大不同)

参考文献

1.陈清林,王文珍,桂新秋,朱柏林编著:《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红军长征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修订版。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组织编写:《红色铁流:红军长征全录》,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年版。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编:《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红一方面军卷2》,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