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爱过一个人现在又放弃了(以前爱一个人现在爱一个人)
曾经爱过一个人现在又放弃了(以前爱一个人现在爱一个人)学习独处,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由。这意味着,你自己一个人挺好,自然不会非要跟一个并不善待你的人拴在一起。学习独处,意味着,如果要进入一段关系,那么你知道不管这段关系如何,你都能安然自处。要知道,能够独自把握自己的生活,将带给你自尊,而这种自尊也是要求他人以尊重的方式对待你。正如叔本华所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他也就不热爱自由。”有时,与其勉强自己去合群,去说言不由衷的话,还不如学习独处、享受独处,真真实实地面对自己。五花八门的答案,让最初的独处有种“被动”色彩。但伴随成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一生,孤独是逃不开的,也就开始学习面对独处。02独处时,你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最近,“独处给我带来的好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珍惜的独处时光。你有没有过同样的感触?一群人狂欢时的孤独感,有时候会比一个人独处的孤独感还要强烈。正如有人说,与其参与低质量的社交,倒不如学会如何高质量地独处。
01
最初的独处,从被动开始。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孤独一直存在生命里。你从什么时候学会和自己独处?网友们的简短回答里,背后似乎都有说不尽的故事。
►年幼时,一个人跟自己下象棋的时候。►大学的第一个国庆节。►十七岁,离开家,讨生活。►一个忍住不联系他的深夜。►好朋友有男朋友之后。►被身边的人无数次拒绝以后。►在听到身边朋友背后陷害我的时候。五花八门的答案,让最初的独处有种“被动”色彩。但伴随成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一生,孤独是逃不开的,也就开始学习面对独处。
02
独处时,你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正如叔本华所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他也就不热爱自由。”有时,与其勉强自己去合群,去说言不由衷的话,还不如学习独处、享受独处,真真实实地面对自己。
►[美]苏珊·埃利奥特《疗愈分手之痛》学习独处,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由。这意味着,你自己一个人挺好,自然不会非要跟一个并不善待你的人拴在一起。学习独处,意味着,如果要进入一段关系,那么你知道不管这段关系如何,你都能安然自处。要知道,能够独自把握自己的生活,将带给你自尊,而这种自尊也是要求他人以尊重的方式对待你。
►周国平《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陈果《好的孤独》“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嘈杂的房间的一角静静地折纸、画画、凝视着鱼缸中的小鱼,心无杂念,旁若无人。那是一种将散轶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的专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
►朱自清《荷塘月色》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03
我们既可以爱热闹、爱群居,又可以爱清静、爱独处。在稳定的社交关系中,我们依然可以成为伙伴身边那个独乐与独醒的朋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这样的朋友往往也最不能分担别人的痛苦,只愿别人都带给他欢乐。他把痛苦都倾泻给别人,自己却很快地忘掉。
一种是他只在快乐的时候才找朋友,却把痛苦独自埋藏在内心。这样的朋友通常能善解别人的痛苦,当我们丢掉痛苦时,他却接住它。
一种是不管在什么时刻什么心情都需要别人共享,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悲哀不如众悲哀。恋爱时急着向全世界的朋友宣告,失恋的时候也要立即敬告诸亲友,他永远有同行者,但他也很好奇好事,总希望朋友像他一样,把一切最私密的事对他倾诉。
还有一种朋友,他不会特别与人亲近,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独自快乐、独自清醒,他胸怀广大、思虑细腻、品味优越、带着一些无法测知的神秘。他们做朋友最大的益处是善于聆听,像大海一样可以容受别人欢乐或苦痛的泻注,但自己不动不摇,由于他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别人的快乐鼓励,对苦痛伸出援手。
用水来做比喻,第一种是“河流型”,他们把一切自己制造的垃圾都流向大海。第二种是“池塘型”,他们善于收藏别人和自己的苦痛。第三种是“波浪型”,他们总是一波一波打上岸来,永远没有静止的时刻。第四种是“大海型”,他们接纳百川,但不失自我。
我们到底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或者说,我们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朋友?
如今,友谊常成为复杂的纠缠,“朋友”一词也浮滥了。我们很难和一个人在海岸散步,互相倾听心灵;难得和一个人在茶屋里,谈一些纯粹的事物了。朋友成为群体一般,要在啤酒屋里大杯灌酒;在饭店里大口吃肉一起吆喝;甚至在卡拉OK这种黑暗的地方,对唱着浮滥的心声。
从前,我们在有友谊的地方得到心的明净、得到抚慰与关怀、得到智慧与安宁。现在有许多时候,“朋友”反而使我们混浊、冷漠、失落、愚痴与不安。现代人在烦闷压迫匆忙的生活里,已经失落了从前对友谊的注视,大部分现代人都成为“河流型”“池塘型”“波浪型”的格局,要找有大海胸襟的人就很少了。
在现代社会,独乐与独醒就变得十分重要。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下午静静坐着,也能安然;所谓“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那么,何不独自醒着呢?
只有我们能独乐独醒,我们才能成为大海型的人,在河流冲来的时候、在池塘满水的时候、在波浪推过的时候,我们都能包容,并且不损及自身的清净。纪伯伦如是说:“你和朋友分手时,不要悲伤,因为你最爱的那些美质,他离开你时,你会觉得更明显,就好像爬山的人在平地上遥望高山,那山显得更清晰。”
文/央视新闻整编
图/视觉中国、插画家Lara Paulussen
不得不独处,却又害怕孤独,
或许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愿我们都能学会独处,
安顿好一个人的时光。
监制丨徐冰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李明远 校对丨高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