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一个典故(庄子里的三次借鱼喻道)
庄子中的一个典故(庄子里的三次借鱼喻道) “好吧,回到一开始。你说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我就告诉你吧,在濠水桥上的时候,我就知道鱼儿的快乐了。” 庄子此刻发现,再这样辩下去基本上属于磨嘴皮子耍无赖,没什么意义。于是话锋一转,说道: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音书)鱼游得多快乐呀!”惠子怼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作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是很喜欢鱼的。而在我们生活中,关于鱼的谚语也很多,比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
在《庄子》里,曾经写过三次鱼,并借此察之以智慧,晓之以道理。明白了这些鱼,人生的境界会更上层楼。
一、濠梁之鱼
出自《庄子·秋水》。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音书)鱼游得多快乐呀!”惠子怼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此刻发现,再这样辩下去基本上属于磨嘴皮子耍无赖,没什么意义。于是话锋一转,说道:
“好吧,回到一开始。你说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我就告诉你吧,在濠水桥上的时候,我就知道鱼儿的快乐了。”
庄子觉得,快乐这东西,并不是拿来争辩的。拿自己的快乐与别人争辩,那就不快乐了嘛。
二、北冥之鱼
出自《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一条名为鲲的鱼,能化作鹏,遨游于九天。它会乘着六月的风,飞去南冥。
这一过程中,鹏要飞九万里那么高,六个月才休息一次。翅膀击水,能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春天的雾气,低空的尘埃,都是天地的生气浮动。
水不够深,船就没办法浮起来。没有空气,鸟儿就无法飞行。所以鹏鸟越大,飞起来需要的空气就越多。
所以,船和鸟类一样,需要依赖一定的外力才能为所欲为。
寒蝉与灰雀讥笑大鹏:“为什么要飞那么高那么远呢?多累啊!并且还浪费粮食。”
所以说嘛,小聪明不如大智慧,命短比不上长寿。怎么说呢?比如菌类的寿命超不过一早晨,自然就不知道一天有早上下午;蝉活不过夏天,难以明白一年还有春花秋月。
庄子觉得,大鹏看似自由潇洒,但其实是不自由的,因为一旦没有了空气,它就飞不起来。
而真正的智慧是高瞻远瞩。也就是超越自己当下有限的认知,从而不为物所累。否则就会局限在:“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了。
三、江湖之鱼
出自《庄子·大宗师》
池塘干了,两条鲋鱼被搁浅了,互相吐沫,勉强维生。庄子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间,也不过一辈子而已。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刹那,能永远陪伴的也只有自己。与其痛苦地熬着,不如就此别去,在天地间了断风雨恩怨。
比如说丁夫人与曹操。在张绣第一次投降的时候,曹操因为好色,霸占了张绣叔父张济的妻子,导致大败,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战死。
回来后丁夫人知道养子曹昂战死的消息,居然是混账老公因为偷情导致的。于是丁夫人那个怒啊!一气之下就与曹操离了婚。
曹操后来相通了,千方百计地派人去接她,丁夫人就是死活不回去。
当然丁夫人不回去,还有许多政治因素,比如说自己的养子曹昂已死,回去自然难以立足,等等。这也算是一种相忘于江湖了。
再说孔尚任的《桃花扇》,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朝宗(侯方域),与风尘才女李香君,在金陵温柔乡一梦后,互相爱慕,情深义重。
后来南明倾覆,金陵瓦解,深深的国殇之下,二人远隔重山,相逢渺然。
后来,栖霞山一遇,国破家亡之下,双双心灰意冷。于是,柳敬亭送侯朝宗修道;卞玉京渡李香君绝尘。血染的桃花扇,只剩下一柄当年的定情扇子。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天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俩人的爱情算是相忘于江湖了,最后空留一曲: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当然这只是戏剧小说,真实的故事中,侯方域与李香君只是互相倾慕,并没有喜结连理。而且,侯方域后来也投降了清鞑。
只不过,后来在李香君的劝说下,侯方域并没走远,适时回头与清鞑硬刚,直到生命结束。
这里,庄子的智慧是说,人要学会一个人走,一个人看风景,一个人享受孤独,这样,境界才会大增。这就是相忘于江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