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纳是什么(阿斯塔纳遐想)
阿斯塔纳是什么(阿斯塔纳遐想)• 阿拉木图盛产苹果• 阿拉木图市内的大教堂。作者供图我独自一人取了行李,缓步走出机场。在出口处,我与其他几位旅客被一群出租车司机围着,争先恐后地问“要出租车吗?”“你要去哪里?”我感觉就像八九十年代在国内机场一样,有可能会被黑车司机“宰一刀”。我停步问道:“去希尔顿酒店多少钱?”司机答:“100美元。可以优惠到80美元。”闻罢,我用俄语说:“谢谢!”便头也不回继续向前寻找东道主派来接机的工作人员。走了几步就看见一位美丽的哈萨克姑娘手举写着我名字的牌子站在那里,过去自我介绍后,她热情地将我带到停在附近的一辆小车旁,司机接过行李放入后备箱后,我们便上车驶向希尔顿酒店。我上车后还问:“酒店远吗?”姑娘答:“不远,几分钟就抵达酒店。”果然,很快就抵达了入住的酒店。我暗自思忖:幸亏没有乘出租车,免得了被宰一刀。入住房间放下行李时,晚餐时间已过,我便来到餐厅,点了一份烤牛排和一份蔬菜汤。吃完结账签单
作者:刁鸣生 曾任外交部国际司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代表处代表、中国驻德班总领事、驻贝宁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等职。
阿斯塔纳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第二大城市,1997年取代阿拉木图成为这一中亚国家的新首都,面积约为952平方公里,建都时人口不足20万,至2020年已达120万。2019年3月,为纪念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依然健在),哈萨克斯坦议会正式将这座城市更名为努尔苏丹。我曾于2006年、2007年分别来到过该国的前首都阿拉木图、新首都阿斯塔纳,出席在那里举行的国际会议,尤对阿斯塔纳这座城市印象深刻。
飞机航班从新疆乌鲁木齐机场起飞向西,到达巡航高度后,放眼机舱弦窗外,眼下起伏的山峦白雪皑皑,冰峰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光芒;从空中俯瞰,横亘2500公里的天山山脉也只是一片片白色的雪堆,无边无际,宁静而圣洁。飞行约一个半小时后,终于穿过雪山和云雾,来到一辽阔的大草原上空,紧接着飞机开始下降,平稳降落在看上去很普通、显得有些陈旧的阿拉木图国际机场。
• 阿拉木图国际机场
我独自一人取了行李,缓步走出机场。在出口处,我与其他几位旅客被一群出租车司机围着,争先恐后地问“要出租车吗?”“你要去哪里?”我感觉就像八九十年代在国内机场一样,有可能会被黑车司机“宰一刀”。我停步问道:“去希尔顿酒店多少钱?”司机答:“100美元。可以优惠到80美元。”闻罢,我用俄语说:“谢谢!”便头也不回继续向前寻找东道主派来接机的工作人员。
走了几步就看见一位美丽的哈萨克姑娘手举写着我名字的牌子站在那里,过去自我介绍后,她热情地将我带到停在附近的一辆小车旁,司机接过行李放入后备箱后,我们便上车驶向希尔顿酒店。我上车后还问:“酒店远吗?”姑娘答:“不远,几分钟就抵达酒店。”果然,很快就抵达了入住的酒店。我暗自思忖:幸亏没有乘出租车,免得了被宰一刀。
入住房间放下行李时,晚餐时间已过,我便来到餐厅,点了一份烤牛排和一份蔬菜汤。吃完结账签单,账单上的消费金额是130多美元(折合当时人民币约1100元)。当然,也幸亏是东道国招待,否则,一餐饭就这么贵,仅靠我的出差费是不够的。
• 阿拉木图市内的大教堂。作者供图
• 阿拉木图盛产苹果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城市,在1929年到1991年间曾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苏联解体后,1991年至1997年间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而宣告苏联解体的《阿拉木图宣言》也正是于1991年在该地签署。
这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水草丰茂,盛产苹果,阿拉木图即为“苹果之城”的意思;这里靠近我国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与我国商贸交通便利,加之中哈两国关系良好,东道国政府对我们这些前来参加国际会议的代表照顾有加,热情款待。但是,我依然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在当时并未完全摆脱苏联时期高度计划经济留下的烙印,城市的管理服务功能也明显落后,一般居民的生活并不富裕。
• 阿拉木图市内最大的广场——共和国广场。作者供图
在会议工作闲暇,我独自走出酒店,来到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傍晚的大街上人烟稀少,冷冷清清,马路上的汽车也不多,小轿车也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的苏式汽车;许多建筑物显得陈旧,有着非常明显苏联时期建筑特点;中心附近有几幢五六层的商业大楼,门前有不多顾客出入。
走进一家食品商场,一下子就让我见到了国内七八十年代商场的模样:货架上货品种类很少,有些罐头、饼干、牛奶,啤酒、饮料瓶摆满货架,面包也都是大列巴样的,苹果、土豆、胡萝卜是商店的主要物资,顾客在排队购买,而牛羊肉货架很少有人问津,走进细看:价格不菲;售货员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天,或打量着一个个顾客,显得轻松无聊。我当时想,这几家商店可能还是国营商店,“大锅饭”特有的表象已经十分清楚地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在这里尚未得到彻底改变。
天色渐晚,路灯昏暗,商业街上还是可以看见几家装饰有霓虹灯的楼房,走近看,有的建筑还是有些现代气息,但谈不上高端时尚,虽建成的时间不长,却让人感受到与周围的原有建筑物明显不搭配。返回酒店途中,所经过的路边大多是上世纪或更早苏联时期的宿舍住房、街区建筑,宽大空旷,居民寥寥,仿佛使人来到了俄罗斯某个城市的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