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产业创新创业计划书(听瑞安农创客讲创业故事)
杨梅产业创新创业计划书(听瑞安农创客讲创业故事)在姚绍栋的办公室里,各式各样的酒陈列在柜台上,令人赏心悦目。尤为惊喜的是,从“一枝梅”到“梅酒斗拾仟”到“喜上梅烧”,每瓶酒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他们不仅有名字,还有故事。”姚绍栋说,每款产品他都亲自画图、设计、研发,并用不同的文化去充实酒的灵魂,让酒也可以成为艺术品。另外,姚绍栋不断调整杨梅酒的酿制方法。“通过无水酿制可以让杨梅酒的纯度更高,口感更佳。”姚绍栋说,只有保障了杨梅酒的品质和味道,才能放心为其“穿”上文化的霓裳。姚绍栋和杨梅果酒的不解之缘要从2015年说起。在和朋友聊天时,大伙儿一致觉得农村有许多优质农产品,应通过精良的设计带进城。把想法说出口很容易,但只有姚绍栋和其中几个朋友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并付诸行动。2016年,姚绍栋“种”在心里的想法在瑞安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上“发了芽”。他的“农产品+文化”项目获得三等奖,并在专家的“牵线”下,和另一个杨梅酒项目融合,拿下温州的中国好
2019-04-26 17:4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张洵煜
在瑞安,有这样一群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民:他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全心投入现代农业、农村生态等建设,正逐渐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被称为“农创客”。近日,2018年度瑞安市十大农创客出炉,记者采访其中部分农创客,听听他们和农业之间的创业故事。
姚绍栋:让杨梅酒喝出“文化味儿”
(湖岭人,出生于1980年,瑞安禾众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绍栋和杨梅果酒的不解之缘要从2015年说起。在和朋友聊天时,大伙儿一致觉得农村有许多优质农产品,应通过精良的设计带进城。把想法说出口很容易,但只有姚绍栋和其中几个朋友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并付诸行动。
2016年,姚绍栋“种”在心里的想法在瑞安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上“发了芽”。他的“农产品+文化”项目获得三等奖,并在专家的“牵线”下,和另一个杨梅酒项目融合,拿下温州的中国好项目三等奖。“这给了我动力,让我坚信,农产品市场大有可为。”姚绍栋说。
尽管从小在农村长大,了解不少农业知识,但为了让自己更专业,姚绍栋报读了浙江农林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并承包了杨梅林,研发杨梅种植。姚绍栋发现,当下不少杨梅都通过打农药使其变大,怎样可以让杨梅真正无污染地长大呢?经屡次实验,姚绍栋发现,可以让杨梅“吃”蜂蜜健康长大。
另外,姚绍栋不断调整杨梅酒的酿制方法。“通过无水酿制可以让杨梅酒的纯度更高,口感更佳。”姚绍栋说,只有保障了杨梅酒的品质和味道,才能放心为其“穿”上文化的霓裳。
在姚绍栋的办公室里,各式各样的酒陈列在柜台上,令人赏心悦目。尤为惊喜的是,从“一枝梅”到“梅酒斗拾仟”到“喜上梅烧”,每瓶酒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他们不仅有名字,还有故事。”姚绍栋说,每款产品他都亲自画图、设计、研发,并用不同的文化去充实酒的灵魂,让酒也可以成为艺术品。
“我的酒与文化能成功联姻,文博会可以说是红娘。”姚绍栋说,借着文博会的东风,他以文博会的主题为启发,赋予杨梅酒更多文化意义。
去年,瑞安文博会的主题是“瑞安有戏”。如何将让杨梅酒喝出“南戏味儿”?姚绍栋打听到南京有位戏曲专家,对南戏颇有研究。姚绍栋立马启程,奔赴南京,虚心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姚绍栋在专家那里得到了4个南戏雕版图案,并将其设计在了酒瓶上,该创意在2018年的温州文博会上拿下创意金奖。
同样成为“爆款”的还有今年文博会上展出的“喜上梅烧”。姚绍栋结合“瑞安有喜”的主题,将“洞房花烛夜”“他乡遇知己”“金榜题名时”三个重大的人生喜悦片段,精心设计在三个形状不一的陶瓷酒瓶上,巧妙呼应。文博会上,500箱“喜上梅烧”被抢购一空,这也让姚绍栋喜上眉梢,“没想到取得这么好的效果,这款果酒让我们签下了大单。”
如今,姚绍栋的杨梅酒已成为不少企业的定制品,用于礼品赠送。这让姚绍栋打开了新思路,何不让杨梅酒沾沾喜,走进婚礼中?接下来,他将把杨梅酒包装为婚礼伴手礼,代替传统的喜糖,使其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眼下,瑞安禾众农业有限公司还与“京东”对接,即将联合发布“温州之礼——杨梅酒酿产品”。“杨梅酒是瑞安的特色产品,希望它能带着‘瑞安味儿’,走出瑞安,让更多人品尝。”姚绍栋说。
姚绍栋
张一格:让瘦肉丸紧跟电商变革的节拍
(湖岭人,出生于1985年, “三叔瘦肉丸”创始人,温州好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州三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瑞安,说起“三叔瘦肉丸”,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鲜少有人知道,“三叔瘦肉丸”的老板是位年轻的“80后”,他的名字叫张一格。
张一格虽年龄不大,但混迹“电商江湖”多年,可谓是个“电商老手”。“我的创业经历从传统购物到电商PC端,再到移动电商。”张一格说。
学生时代起,张一格就通过QQ群售卖游戏相关虚拟产品,初步实现了经济独立。2014年,他在杭州参加了一场交流沙龙,主讲人是阿里商学院的经济专家,在那场讲座中,张一格的商业敏感性立马出来了,结合讲座的内容和当下的电商大环境,“网格化社区经营”的概念从他的脑海中萌生。
依托自己的理念,张一格从经营生鲜水果店做起,积攒销售经验。尽管线下生意不错,但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实体店会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只有另辟蹊径才能闯出新路。2015年8月,他和朋友在杭州开起了“社区超市”,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下单,向社区居民销售生鲜水果蔬菜、日常生活用品等。
“杭州的电商产业非常发达,‘社区超市’推出后,日均交易量能达到300多单。”张一格说。然而电商发达的背后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在他看来,眼下三四线城市正逐渐显露出互联网消费主力市场的潜力,于是,他在杭州及时“刹住车”,将创业阵地锁定在了瑞安。
回到家乡,一切重新出发。张一格立马瞄上了街边小吃瘦肉丸。“何不将单一的产品做精做细,让小吃也能吃出精致的小资味。”2015年11月,“三叔瘦肉丸”在公园路开业,店面素雅古朴,却又不失文艺小资,特色的环境和Q弹的瘦肉丸口感立马吸引来不少“吃货”,成为瑞安的“网红”打卡地。
为了保障质量,2017年,张一格团队还打造了加工中心,实现原浆生产以及食品包装等标准化流程,坚持对猪肉、面粉等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并在微信上推出“三叔瘦肉丸”公众号,开启线上销售。如今,“三叔瘦肉丸”在台州、平阳、温州都占有“一席之地”,已开出9家,成为瘦肉丸中响当当的招牌。
在瘦肉丸旗开得胜的路上,张一格并未止步。当初萌发在他心里的“网格化社区经营”理念一直等待实践。终于,他等来了机会。2018年社区团购平台崛起,其经营模式和自己当初的设想不谋而合。经过比较,张一格认为社交电商领域TMDP系的胜出机会比较大,他立马抓住机会,联合瑞安农创客争取到了美团系“松鼠拼拼”社区团购平台的城市合伙人资格。该平台的瑞安区于今年4月上线,许多温州农产品、渔业产品等在该平台上销售,张一格计划将瘦肉丸也通过该平台向全国推广。“要想加速梦想的实现,联合创业和抱团发展是捷径。”张一格认为,通过这一平台,也能让瑞安的农产品销售有更广阔的施展舞台。
张一格
项伟章:走下讲台踩进田地的“农二代”
(仙降人,出生于1984年,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经理)
本可站在讲台上安心当个老师,她却跳脱了舒适圈,挽起裤脚踩进田地,变成了黝黑的农民,这是项伟章做过的看似疯狂的事,却也是她最自豪的事。“我喜欢农民这个称呼,我就是个农二代。”项伟章自信地扬起微笑。
项伟章的父亲项宝荣是种粮大户。从小,她就觉察到,父亲的农业总是面临“靠天吃饭”的无奈。懂事的她总想做点什么,为父亲抚平时常忧虑的眉梢。
大学毕业后,项伟章在瑞安六中教了六年书。2012年,她作出了一个让旁人惊讶的决定——辞职回家种水稻。“他们都不解我为什么要回到农村当起农民。”项伟章却下定了决心,要当个新型的职业农民。
项伟章深知,要想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知识和技术是关键。她参加了锅炉操作工、特种设备管理员、植保员等各类培训,考入浙江农林大学农业领军人才提升学历教育班,还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全国第一届家庭农场主培训班、浙江省农业厅举办的农业产业带头人等学习班,为自己不断充电。
光学习还不够,那时的项伟章,穿着雨靴,将每个田头跑了个遍,当起了“人肉GPS”,测绘土地,并将水稻田绘制成图。几天的功夫,她就晒成了“正宗”的农民,黝黑的皮肤下,乐呵呵地露出一口大白牙,淳朴可爱。“越接近土地,越体会到农业的魅力。”在田里跑了一圈后,项伟章发现,规模化种植很重要。她在心里盘算着,要找准时机,整合土地,大干一场。
2013年,项伟章在《农民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后喜出望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这与我的规模化种植理念不谋而合。”项伟章和家人第一时间向工商部门咨询注册登记事宜,成功领取“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营业执照,这是温州市首张以家庭农场形式登记的营业执照。
为了得到长期稳定的田块,项伟章自制低于市场价的米券发放,挨家挨户和农户签订流转合同,有些农民不理解,以为签合同就是卖土地,不肯签,她就反复告知土地流转的意义。在乡间奔走3个月,她将马屿的村子跑了个遍,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认识了这个年轻的女农民,最终,她成功签下1900多亩的流转合同,2014年增至3000多亩。
和父辈传统的耕作法不同,项伟章积极推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病虫草害实行低毒、低残留统防统治,并应用安全、高效栽培实用技术,使肥料投入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了近40元,农药投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降低近35元,提高产量的同时还提升了品质。
另外,项伟章的农场长期为周边群众提供代耕、代育、代插、代收、代病虫防治等服务项目,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服务保障。眼下,项伟章一家还与粮食部门合作,打造产后服务中心,从选种到销售,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指导。
项伟章
周光亮:为葛根粉倾注匠心的“老司头”
(湖岭人,出生于1983年,瑞安市老司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光亮的公司设在湖岭镇闲心寺村,说是公司,倒更像是一个展示厅,别雅精致。里面陈列着许多传统的“家生”,各式各样质朴包装的葛根粉也陈列其中,毫无违和,别具韵味。
说起葛根粉,不少人对“老司头”这个牌子并不陌生。周光亮说,“老司头”是对手艺精湛老师傅的尊称,取这个名字的初衷是提醒自己,要始终以老司头的态度和工艺对葛根粉制作倾注匠心。
周光亮早年在上海、北京等地工作,有着丰富的电商销售经验。2013年,乡村振兴氛围浓厚,从小热爱农村生活的他,回到家乡创业,从白领变成农民。那时,村里的部分老人种葛根销售,但总会遇到大块头的老葛根卖不出去的困难,他们纷纷来求助见多识广的周光亮。
周光亮认真想了想,何不将葛根制作成葛根粉,既不会破坏葛根的营养成分,又易于保存和销售。于是,他开始收购农户的葛根,将其进行初加工和外包装,通过多方销售渠道,结合淘宝、微信等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宣传,销量近1万斤,带动农户增收10万余元。
别看周光亮年轻,但他的手艺却不输老一辈。“我父亲以前是做地瓜粉的,在方圆几公里都挺有名。”周光亮笑着说,小时候他时常跟着父亲去别人家里制作地瓜粉,这番手艺也就无师自通了。
洗净、碾碎成渣、过滤、沉淀、抽湿、晒干,这一系列的程序需要7天。尽管费时费力,但周光亮和妻子一点不马虎,“每一个步骤都要做精做细,保证葛根粉纯天然无添加。”周光亮说。为了让客户更相信葛根粉的绿色品质,周光亮去温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和上海华测品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主动为自己的产品“体检”,并向客户出具“体检报告”。
随后,他又陆续推出葛根面、葛根花、葛根茶等,每年可带动乡亲增收20余万元。目前,周光亮与六七十农户长期对接,每年收购20多万斤的葛根,产值一百余万元。去年,湖岭特有的草石蚕(俗称泥豆)滞销,周光亮又积极帮忙联系销售渠道,首创泥豆果蔬脆,帮助农户摆脱滞销困境。
如今,已是周光亮制作葛根粉的第8个年头,但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去年,他报名进修温科院的农产品市场销售,希望在销售方面有更多的突破。
在周光亮儿子的眼里,爸爸是偶像。原来,周光亮不仅有制作葛根粉的手艺,做青团也很有一手。他将这手艺带进了儿子的课堂,在湖岭镇一小开设民俗活动手工课,教孩子们制作青团,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周光亮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位“农创客”身上有这些共同点:他们都成长在农村,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土地,有着深深的农村情结;他们都较年轻,有活力有朝气,思想新潮大胆,敢想敢做,有闯劲;他们锐意进取,懂得时刻学习为自己充电;他们爱沟通,擅交流,热爱分享与合作,懂得抱团发展。我想,这些共同点也正是他们能成功的原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农创客投身现代农业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弄潮儿,农创客不仅是一个称谓,已成为一种精神,激励青年人怀揣乡村振兴的梦想,不断深耕在农业的沃土上。
链接:其他2018年度瑞安市十大农创客名单
瑞安市善康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霞
瑞安市上绿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孝雷
瑞安市小渔灯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庆林
瑞安市硕园农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木美爱
瑞安市下洋家庭农场负责人姜虎成
瑞安市绿果园家庭农场总经理叶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