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旅游(北京离内城最近的斜街)
北京中轴线旅游(北京离内城最近的斜街)吴兴会馆·废除凌迟源于此在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太原会馆有很多故事,而其中的一段浪漫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1921年,中共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高君宇,在太原会馆的同乡会上认识了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石评梅,从此两人书信往来频繁,情感日深。不幸的是,最终两人并未走到一起。高君宇在1925年不幸因病去世,年仅29岁。如今陶然亭公园立有两人的墓碑,诉说着两人凄美的爱情故事。太原会馆位于上斜街42号,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当年规模宏大,有东西两院之分。东院为乡贤祠和清代汉学第一人、中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之一阎若璩(山西太原人)的寓所,西院为会馆。太原会馆遗址
龚自珍故居标牌
道光十一年(1831年),他将这所宅院卖给广东番禺县人潘仕成,潘后赠与番禺在京同乡会,遂成为番禺会馆。潘氏为南海富商,鸦片战争前由林则徐之荐随林南下,曾为抗击英舰发明过新式水雷等武器。
番禺会馆有一座碑,碑高190厘米、宽80厘米,嵌壁式,还有分体之方首、方座及碑侧纹饰。首题隶书《京师番禺会馆碑记》,潘仕成撰文,其子潘桂立石。该碑现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太原会馆·古宅的革命爱情
太原会馆位于上斜街42号,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当年规模宏大,有东西两院之分。东院为乡贤祠和清代汉学第一人、中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之一阎若璩(山西太原人)的寓所,西院为会馆。
太原会馆遗址
在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太原会馆有很多故事,而其中的一段浪漫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1921年,中共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高君宇,在太原会馆的同乡会上认识了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石评梅,从此两人书信往来频繁,情感日深。不幸的是,最终两人并未走到一起。高君宇在1925年不幸因病去世,年仅29岁。如今陶然亭公园立有两人的墓碑,诉说着两人凄美的爱情故事。
吴兴会馆·废除凌迟源于此
吴兴会馆位于上斜街南侧,但在上斜街上没有开门,院门在另一侧的金井胡同1号。它同时也是清末法学家沈家本的故居,吴兴会馆废弃后被沈家本买下,经过修整成为其居所。
沈家本故居修缮一新 北京晚报张骜 摄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沈家本入京后居于上斜街,居所为一座三进四层的院落。东耳房是五间两层的小楼,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是沈家本建的藏书5万余卷的藏书楼,落成后题名“枕碧楼”,至今保存完整。
沈家本像
沈家本是清光绪年间进士,历任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是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他对中国古代法学予以总结和评判,同时也引进近代西方法律理念,制定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对于近代中国法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世赞誉为“中国近代法治的开拓者和引路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沈家本向清廷上交了著名的《删除律例内重法折》,奏折“拟请将凌迟、枭首等一概删除,死罪至斩决而止”。这个建议得到光绪皇帝的赞同,凌迟等酷刑也被废除。
曾经的上斜街,见证了无数人进京追寻梦想的脚步。当年商旅云集、车毂相击的繁华,成就了上斜街。如今漫步上斜街,仿佛仍能感受到其数百年来盛极一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