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旅游(北京离内城最近的斜街)
北京中轴线旅游(北京离内城最近的斜街)夕阳下的上斜街上斜街是北京城外离内城最近的一条斜街,东自宣武门外大街,西至下斜街,是一条延绵向西倾斜走向的街道。上斜街路面较宽,西高东低,明朝时曾称西斜街,清代时与其对接的一条街并称为上下斜街。北京的斜街还真不少,比较著名的有烟袋斜街、东西斜街、外馆斜街、杨梅竹斜街、铁树斜街、樱桃斜街和高梁桥斜街等等,此外还有上、下斜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上斜街~上斜街路牌行人踩出的斜街
点击上方“网信北京”订阅哦!
老北京有句谚语:“出门奔斜街——不走正路”,很多人没想到,棋盘结构的北京城里竟然还有“斜门歪道”胡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兴建的,元大都是事先设计规划好后才施工兴建的,因此城里的街巷胡同排列纵横交错。
北京老街 况晗绘
然而,在横平竖直的街巷胡同之外,还有不少斜街。据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考证,这些斜街原本都是故道。古代的北京地区曾是水乡泽国,到处是河流,在兴建大都城时几乎全保留下来。当这些河流干涸后,河道就演变成了街巷。河流多是弯曲的,因此形成的街巷自然是斜的了。
北京的斜街还真不少,比较著名的有烟袋斜街、东西斜街、外馆斜街、杨梅竹斜街、铁树斜街、樱桃斜街和高梁桥斜街等等,此外还有上、下斜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上斜街~
上斜街路牌
行人踩出的斜街
上斜街是北京城外离内城最近的一条斜街,东自宣武门外大街,西至下斜街,是一条延绵向西倾斜走向的街道。上斜街路面较宽,西高东低,明朝时曾称西斜街,清代时与其对接的一条街并称为上下斜街。
夕阳下的上斜街
明清时期中原或者南方各省的人进京,广安门都是必经之路。赶脚的人偷懒,在牛街北口顺着河流故道斜着向东北走,就能直接进入宣武门内城了。长此以往,这些进京办事的人们就用脚踩出了一条繁华的上斜街。
《南城两翼斜街多》一文的作者韩朴认为:“从元大都到金中都来往最近的路,有一条路是出南城北垣东端的崇智门,进大都南垣西端的顺承门(宣武门旧称),久而久之,在南城的废墟间形成了一条由西南向东北侧斜的捷径,这便是后来的下斜街与上斜街。”
到了清代,斜街周边会馆林立,成为各地与京城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皇家文化、士子文化、市井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京师”独特的气质逐步形成。数百年来,众多的会馆、名人故居在此留下历史的痕迹,形成了上斜街浓厚的文化底蕴。
万人空巷看洗象
1950年,北京东莞研究会副秘书长伦志清出生在上斜街的东莞会馆里。伦志清说,明代至清朝乾隆年间的“洗象节”,上斜街是最佳的观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