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上市是好是坏(云集上市原型毕露)
云集上市是好是坏(云集上市原型毕露)但仔细研究其招股书,云集所谓快速增长的背后其实增速放缓,毛利率变低。云集上市最亮眼的就是其快速增长的业绩:注册会员2320万,GMV227亿,订单总量1.534亿件,客单价约为148元。云集也意气风发地表示——要做中国的Costco,后者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然而,庆功的酒还没喝完,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就跌了5.51%,随后的几天,其股价连续下跌,截至目前已经跌破了11美元的发行价,多家国际投行都建议卖空。同是社交电商,拼多多备受资本青睐,云集为什么不被看好呢?
上市不代表成功,当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一刻,那些原本被忽视的缺陷往往无所掩藏,暴露无遗。
惨!上市8天跌破发行价5月3日,云集上市,作为国内会员电商第一股,出尽了风头。
开盘后,股价飞涨,最高涨幅超过30%,最终收涨28.64%,市值30.87亿美元。
一时间,对云集的各种赞美纷至沓来,什么“社交电商的下一个希望”、“微商的崛起”、“500万宝妈的胜利”......
云集也意气风发地表示——要做中国的Costco,后者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
然而,庆功的酒还没喝完,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就跌了5.51%,随后的几天,其股价连续下跌,截至目前已经跌破了11美元的发行价,多家国际投行都建议卖空。
同是社交电商,拼多多备受资本青睐,云集为什么不被看好呢?
增速变缓,毛利率变低云集上市最亮眼的就是其快速增长的业绩:注册会员2320万,GMV227亿,订单总量1.534亿件,客单价约为148元。
但仔细研究其招股书,云集所谓快速增长的背后其实增速放缓,毛利率变低。
2016至2018年,云集营收分别约为12.84亿元、64.44亿元、130.15亿元,后两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01.56%、101.97%;GMV分别为18亿、96亿和227亿,后两年增速分别为433.33%、136.46%。
同样是成立三年上市的拼多多,数据则亮眼得多。2018年营收和GMV增速分别为652%和234%。
另外,最近三年,在仅计入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云集的毛利率都在逐年递减,分别为23.8%,19.7%和17.7%。若将履约成本计入的话,其毛利率则更低。
但是,同样是处于高速发展期,且处于亏损状态的拼多多,其毛利率却能一直保持在70%-80%上下的水平,且并未出现下降趋势。
这意味着拼多多的亏损可控,且不对盈利产生影响,而云集则刚好相反。
估值虚高对于云集股价的下跌,业内实际早有预言,因为其估值虚高,水分迟早要被抽干。
以拼多多为例,2018年,拼多多的成交总额为4716亿元,是云集的20.77倍,活跃用户数为2.76亿,是云集的32.89倍,但拼多多的市值却仅为云集的6.76倍。
值得注意的是,云集的活跃用户数是按照其付费会员数量(900万)计算的,数据截止至2019年3月31日。
如果与其他更为成熟的电商相比,云集的市值只会更虚。
以京东为例,京东的成交总额和活跃用户数分别是云集的70.87倍和33.92倍,但市值仅为云集的14倍。
若以唯品会相比,其成交总额和用户数分别为云集的5.77倍和2.6倍,但市值却还不足云集的31%。
无论怎么算,云集的市值至少要砍掉三分之二左右才更符合现状,这还是在未探讨云集模式涉嫌传销的情况下。
会员制或为传销的马甲时针调回至两年前,当时的云集因为在经营活动中存在 “入门费”“拉人头”和“团队计酬”等行为,被杭州市工商部门以涉嫌传销的罪名,罚款并958万元,且其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也被腾讯永久封号。随后云集对其经营模式进行了整改。
整改效果如何呢?
其之前的经营模式是类似于微商的层级销售模式,共分为店主、导师、合伙人这三个层级。整改之后,层级的名称变了,合伙人变成了经理,导师变成了主管,店主还是那个店主,但层级依然为三层。整改后的利益分配方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数据来源:云集招股书
虽然云集一直自比为京东Plus、亚马逊Prime以及Costco会员,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明显差别。
首先,云集的会员有返佣,有“拉人头”奖励,其他平台没有。
其次,云集的会员看似是消费者,但实际上是分销商,他们向云集支付398元成为会员后便获得开店资格,然后通过微店推销云集商城中的商品,从而赚取佣金。
在京东、亚马逊、Costco平台上,会员只是获得折扣、运费优惠、优惠券等福利,不承担分销任务,也无佣金可拿。
也就是说云集所谓的会员电商只是披的一个马甲而已。
这是一颗地雷,随时可能引爆。
一家努力讲故事的公司其实,回看云集创立以来的定位更迭,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努力讲故事的公司。
最初,微信小程序火爆,云集便把自己定位为“微店”第一店;等到社交电商概念鼎盛时期,云集又成了社交电商。
然而好景不长,社交电商杀出了拼多多这条黑马,很明显的是,拼多多是碾压云集的存在,如果云集还主打社交电商,那么必然将永远活在拼多多的“阴影”下。
于是,在冲刺IPO的道路上,云集进行了第三次定位更迭,即“会员电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讨巧的定位,因为在国外,有Costco这个全球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在,资本很容易就接纳了云集,云集也得以成功上市,并在首日凭借“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的光环大涨。
然而,故事终究只是故事。
作者: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