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出汉薛镇(三进三出汉薛镇)
三进三出汉薛镇(三进三出汉薛镇)没能想到,在1975年的前半年,民办教师又开始了办理转正,党委和联校又把我转正为公办教师,仍回到了汉薛九年制学校教理化课。哪知好景不长,半年之后,转正又无效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增加,党委很快又决定让我第三次进机关上班。对此 ,我心里特别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关心和信任。并在回到机关后,积极围绕中心,努力开展工作,以报答党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厚爱。我也曾代表单位,被抽调到县上专案组学大寨办公室工作。大约到了1973年快放暑假的一天下午,镇党委书记李昌伟一行好几个人在检查生产之余,骑着自行车突然来到了学校,并告诉我机关需要增加社补贴制干部,希望我能再回镇政府大院工作。于是,放了暑假我第二次进了汉薛镇政府机关上班,干上了全职秘书,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什么上报生产进度,上传下达,代替别人开会,各种杂事缠身,但所有这些,我都尽职尽责地圆满完成了。时间到了1971年初,汉薛镇政府(当时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转眼之间,我已退休10年有余,并早就步入到了养老人员的队伍行列。但是,每当我回想起自己曾三进三出万荣县汉薛镇(人民公社)政府工作,以及首次参加高考时的那段往事,总是感到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永远难忘。
记得我是1966年从万荣县闫景高中毕业的,至今已有50多年了。当时全国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我经过两年多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于1968年回到了家乡四望村。由于我的勤奋努力与热情主动,群众便很快推举我为生产队的财务队长。那时的教育改革实行“两变”,即中小学教师各回各村。成立中小学教育一体化,各村都办成七年制的中小学一贯制。由此,村里很快办起了七年制学校。学校负责人薛长锁、牛树敏极力推荐我到学校担任数理化教员。我便身兼两职,即当教员,又是会计。
那个年代物理化学课叫工业基础知识课。我和牛牧民老师负责带一个六年级的班。当时学校是贯彻“五七”指示,让学生学工学农兼学别样。而且村里也刚开始上电,我结合课本知识和本村要上电的情况,编写了电工基础知识,并带领学生在全村率先给学校安了电。明亮的校园使学生和群众感到很是新奇。紧接着,我和牛牧民老师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又以兼学别样的名义,给学生讲解了电镀的基本知识。通过多次的实践,我们结合实际在学校又建成了电镀小车间,并成功地出了产品。当时的产品主要是高压电杆上的包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显得空前高涨。
由于我们开展的活动成效明显,引起了县乡教育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镇教育系统还在我们学校召开了现场会,介绍推广了我们的经验做法,并给了我们学校很高的评价。我因此被评为万荣县的优秀教师。
时间到了1971年初,汉薛镇政府(当时名为人民公社),广播放大站新进了一台大型广播机。公社领导让联校长在教育口推荐一名既懂得电、又拿得起笔的写稿人。当时的联校长薛太昌脱口而出就推荐了我,可是学校和村委会都不想让我离开。后来,在公社赵主任的督促下,我到了镇政府机关上班,成为一名广播站的机务员和机关办公室干亊。整天忙忙碌碌的,不是在机房值班,就是搞统计报表,时不时也给县广播站写个通讯报道,编个工作情况反映。
谁知到了年底,教员中有五个转正名额。在那个年代,这等好事都要通过乡党委研究才可定点。联校长高汝波在上会研究前感慨的说,你们把牛守正调到机关了,不然的话他是第一个应该转正的。党委书记李昌伟听到这话后说,今天暂不研究,征求一下守正的意见。时任组织委员雷学理很快和我商谈了此事,他说先转正了再说,就这样我转正了。但机关的领导还是不想让我离开,汉薛九制校的校长王向阳是我的老师,经他多次和领导协商,我去汉薛学校担任了教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干了一年多公办教师,竟又突然传来了消息,这一批60多个人的转正要作废了。人们对转正无效的原因众说纷云,是啊!在那个法制不健全的年代,说作废就作废啦,谁也无法改变。但由于我带的班级数学在全乡镇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也是县乡堂堂正正的优秀教师。为此,得知这一消息后,汉薛村党支部书记杨长林即刻找我谈话,说我的各种待遇不变,要把我继续留在学校当代理教师。我也只好默默的接受了。
大约到了1973年快放暑假的一天下午,镇党委书记李昌伟一行好几个人在检查生产之余,骑着自行车突然来到了学校,并告诉我机关需要增加社补贴制干部,希望我能再回镇政府大院工作。于是,放了暑假我第二次进了汉薛镇政府机关上班,干上了全职秘书,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什么上报生产进度,上传下达,代替别人开会,各种杂事缠身,但所有这些,我都尽职尽责地圆满完成了。
没能想到,在1975年的前半年,民办教师又开始了办理转正,党委和联校又把我转正为公办教师,仍回到了汉薛九年制学校教理化课。哪知好景不长,半年之后,转正又无效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增加,党委很快又决定让我第三次进机关上班。对此 ,我心里特别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关心和信任。并在回到机关后,积极围绕中心,努力开展工作,以报答党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厚爱。我也曾代表单位,被抽调到县上专案组学大寨办公室工作。
伴随着文化革命的结束,改革大潮的到来,以及恢复高考制度消息的传来,我的心情激动万分。但也有着很大的疑虑,不知是否真的能按成绩录取,这也是我的一块心病。当时,我们机关有三个人同时报考,我是铁了心的,一定要参加考试。我的想法是,我们必须站出来让祖国挑选,无论考上考不上,都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党中央的决定,回报党中央对老三届学生的关怀。
那一年,我已经三十岁了,白天忙机关的事情,晚上抽空复习文化功课。根据当时山西省的规定,老三届学生不能出省。我有无线电知识的基础,想上太原工学院无线电专业。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尽甜来暖人心。高考录取的喜讯终于传来,我被录取到了山西农业大学(原大寨农学院)。后来才得知,我有基层的工作经历,又是党员,当时的大寨很红火,这所山西省的重点学校也是优先录取的。所以,我才去了虎头山上的学校。
记得那是 1978年正月下旬的一天,也是我上大学报到开学的时间。当时,老天是雨夹雪,汉薛通往运城的公交车不能运行。同亊王万福与王万年,一个人用自行车带着我的行李,另一个人带上我,就这样把我送到了万荣县城的汽车站。从那时起,我便含着眼泪,告别了他们,告别了我三进三出的汉薛镇政府机关,踏上了漫长的四年求学之路。
(2022年10月22日于山西运城)
作者简介:牛守正,1947年生,山西省万荣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参加工作期间,曾任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运城行政公署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行署秘书长。运城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市政府机关党委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