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所以虽然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首次接触的人形成初步印象,但这样的方式常常会导致我们以貌取人,产生的不确定性和误导性会让我们的判断能力受到影响,于是常常会为之后的误解埋下诱因。而且通过西方学者雅伯特•马伯蓝比提出的 "7/38/55"定律(在整体表现上,旁人对你的观感,只有7%取决于你真正谈话的内容;有38%在于辅助表达的方法,包括口气、手势等等;有55%的比重决定于,你看起来够不够份量、有说服力,也就是外表),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外表对第一印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这样结果的直接或者间接原因较为多样,本文尝试通过一些认知偏差或者思维固化方面来展开分析。《名侦探柯南》彩页也就是通过“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我们在进行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第一印象”对事物的认知产生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

文 | 葉铃

名侦探柯南的剧集中,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故事,某个人在自己的“推测和求证”下,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进而对别人产生了杀意,而结局往往是凶手的认知被完全颠覆,突如其来的反转,一直相信的正义,却只是误会和自以为是的叠加,那份自信和坚持,到最后才发现,只是自己的傲慢而已

这样的故事通常都以悲剧收尾,放到现实中,虽然不至于引发杀人事件,但这样点点滴滴的误会、自以为然的“眼见为实”、不断蔓延的谣言,是否会形成某些糟糕事情的导火索呢?

柯南中非常经典的一句台词,是借用福尔摩斯的话,“除去不可能的因素 留下的不管多么的不合情理 但那一定就是事实的真相”,真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坦然接受的,而我们也会更倾向于去接受自己喜欢的答案,即便这并不是事情的真实样貌。

导致这样结果的直接或者间接原因较为多样,本文尝试通过一些认知偏差或者思维固化方面来展开分析。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1)

《名侦探柯南》彩页

首因效应

也就是通过“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我们在进行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第一印象”对事物的认知产生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通过西方学者雅伯特•马伯蓝比提出的 "7/38/55"定律(在整体表现上,旁人对你的观感,只有7%取决于你真正谈话的内容;有38%在于辅助表达的方法,包括口气、手势等等;有55%的比重决定于,你看起来够不够份量、有说服力,也就是外表),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外表对第一印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虽然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首次接触的人形成初步印象,但这样的方式常常会导致我们以貌取人,产生的不确定性和误导性会让我们的判断能力受到影响,于是常常会为之后的误解埋下诱因。

想要保持中立的态度较为困难,那么要想理智的看待人物背后的真相,就会显得难上加难。

印象中尤其深刻的例子在《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被显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部动漫中,犯罪的凶手常常就是那个我们默认为最不可能犯案的人物,“真凶就在这群人之间”,没错,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只有充足的证据才能引导我们走向事实的真相,而不是“我觉得”或者“我认为”的结果。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2)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角色信息

回到柯南中,600~601《看见河童的梦》中,一位老师因为自己的学生意外身亡,时隔多年因偶然的机会发现某个“事实”,推测出该学生的父亲是“罪魁祸首”,从而将学生的父亲杀害的故事。

该学生的父亲是一个口是心非,刀子嘴豆腐心的善良之人(相貌上稍显凶狠),然而就是这样的反面态度和形象让他人对其产生了负面的评价,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老师对于该学生的父亲持有的印象是固有偏见,而该学生的同学对于老师毫无怀疑感的信任同样是认知上的偏见。这其实也是成见效应的一种体现。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3)

600~601《看见河童的梦》

在柯南中,其实这样的案例已显得屡见不鲜。

标签化思维

在这个信息冗杂的世界中,我们必须要过滤掉不需要的信息,且不断简化复杂的事物,并分门别类,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第一时间掌握到重要的部分,并更大程度地理解它们。

这是我们进化多年适应环境的办法之一,所以遗忘、简化、忽略都是十分重要的生理本能(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重要信息)。

但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这种方式带来了优势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缺陷。

首先我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我们喜欢或者认为重要的信息,以至于我们认为不存在的事物,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我们“视而不见”而已。

比方说,我们在淘宝上买了某件衣服,原本以为有一定的独特性,可是怎么没穿几天,竟然可以在街上和他人撞衫。其实在自己没买这件衣服或者没有对它产生关注之前,它早就有了一定程度的销量,只是即便他人穿着同款衣服和自己擦身而过却不知自。真正开始意识到时,是从自己即将拥有或者已经拥有的时候(当然不是绝对的)。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4)

《名侦探柯南》彩页

标签化思维带来的最大影响,则是一种盲目的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的标签化暗示,简单来讲,就是我们简化地将不同的事物、人物赋予了固定标签之后,泛化到相似的事物和人物身上,这是一种误导性极强的偏见或者扭曲的代入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

简单的例子,可以联想到官场都是黑暗的,专家的言论都是专业且值得信任的,资本主义都是建立在剥削劳动人民基础上的,还有类似官二代,广场舞大妈这样的群体代言词等等。

在柯南的案例中,479集《与服部平次在一起的三天》,柯南、平次、白马、石津、越水等人被困至于孤岛,在弥漫着薰衣草芳香的宅子中进行推理比赛,事实上却是越水为了给含冤自杀的好友而设下的陷阱,在解谜的过程中,白马就陷入了标签思维泛化的泥沼,持有着小偷就不会是善类的想法,将犯人锁定到了冒充电视台工作人员的槌尾身上。聪慧的高中生侦探如此,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5)

479集《与服部平次在一起的三天》

在956~957《解谜水上巴士》中,一个心怀感激的学生,为了报答曾经老师给予过的照顾,在偶然间发现老师可能受到家暴的情形下,开始展开调查,并将自认为是施害者的老师的二儿子杀害,在得知真相后后悔不已的故事。

老师的两个儿子,是非常明显的表里不一的类型,大儿子穿着得体,说话做事也显得更加沉稳冷静,然而实则是一个脾气暴躁,易怒且心胸狭窄的人;反之二儿子虽然语言粗俗,穿着随意,但确是护着母亲,为家人着想的人。

两人的外在形象和不同的对待外人的处事之道,使两人得到了不同的口碑,被标签化的两人形象在这样带有偏见的观点下不断升华发酵,加上该学生的固化第一印象,为故事的悲剧结局,埋下了恶果。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6)

956~957《解谜水上巴士》

虽然在柯南剧集中,最容易被误导,还带着固有偏见来进行推理的人貌似是毛利小五郎,但追寻事实的真相,不被表象和自己的思维固化所误导,实属不易。

表象解读

我们看见一件事情的发生过程,或者被认定的真相,有时只是事情的表象,就像多义词的存在一般,相同的故事在不同人眼里会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

同时,由于我们身处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经历的试炼不同,也会导致我们对相同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

曾在B站上看过一则泰国关于网络暴力的广告,市民拍下了老板娘“欺负”小摊贩的光景,视频中老板娘砸了小贩A的称,并且没收了不交摊费小贩B的菜,扛走了受不起“打击”的小贩C。事实却是因为小贩A的称不准,被老板娘不断告诫换称,却屡教不改之后的无奈之举;在收走小贩B的菜之后,给她应有的菜钱(收走的是卖不掉的菜);在后街照顾着虚脱的小贩C(身体不佳导致),并且这位老板娘还不断向那些没有摊位的小贩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卖菜。

这虽然是一个在讽刺键盘侠们的广告,却也告诉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事情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7)

泰国网络暴力广告

回到柯南的故事中,522集《新一的真实身份 兰的眼泪》中,村长的养子不相信村长杀害了村长夫人后自杀的结论,不惜将自己整容成新一的模样,并刺伤记者来嫁祸给新一。

在这个案件中,村长的养子不愿意接受事实,便开始在自己相信的道路上一路直冲,而不是遵循证据,深挖事实,于是被村长制造的假象所迷惑,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早已偏离了初衷,走上了复仇之路。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8)

522集《新一的真实身份 兰的眼泪》

结语

认知偏差是很容易产生的,保持着一种不带偏见,中立而理性的态度从不是易事,但是,我们有没有一些办法来有效的避免自己掉入陷阱之中呢?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可以从认识它们开始,知己知彼,才能有效的寻找对策。

接下来,为了让自己的思维不被固化,且减少误导因素的影响,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寻找充分的证据,且满足多角度可证明的原则,眼见不一定为实,言传不一定可信,那么尽量多的收集证据,事实的真相终究只会有一个,任意一个值得怀疑的点,都有可能推翻全局,过度的自信只会变成自负的前兆(然而对普通人而言,难度系数其实蛮高的),严谨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保持沉着而冷静的心态,感情上的剧烈动摇会让我们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如果心情过于波动,那自然不会是合适的判断重要事情真伪的时机。

最后,是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突破认知上的局限,虽然不可能做到柯南式的“行走百科全书”,却也能让自己更加睿智而清醒地生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名侦探柯南中最残酷的一集(名侦探柯南透过认知偏差)(9)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宣传海报

(完)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二次元叶子”透过动漫,找到生活中的正能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