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BIBF)的北京又迎来了国际图书博览会(8月20日)刚刚落下帷幕,昨日份(8月21日)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杨司奇

为期一周如火如荼的上海书展

(SBF)

前日

(8月20日)

刚刚落下帷幕,昨日份

(8月21日)

的北京又迎来了国际图书博览会

(BIBF)

的开幕。

如此紧锣密鼓的阅读接力虽说也是一种历史“传统”,但多少还是会让连续参加两场书展的工作者和读者们有些体力不支。

不过,下过今夏的几场大雨,大家的精神兴致似乎并无消减,反而更加热烈了,这不,书评君刚从上海书展回来,大气还没喘一口,便又开始忙着密切关注北京书展动态,及时为读者们传递讯息、挑选好书。

回顾过去的一周,今年的上海书展令书评君感慨万千,到现在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不仅是因为每天都在暴走的状态,也是因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些片段。

对于不在上海、没有参加过上海书展的读者们来说,可能并不能真切感受上海书展的炽热氛围,以及书展场馆内人们摩肩擦踵抢购图书的情景,也很难以想象,短短七天的书展,竟会有1270场活动同时在各处举行,每一场活动都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所以书评君在此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点经历感受。因为精力和视角有限,书评君所能分享的,也只是一些浮光掠影,感兴趣的读者们可以明年亲自去体验一下!

与北京书展侧重版权交易不同的是,上海书展侧重的是现场售书,感觉更像是BIBF和北京地坛书市的结合体,二者的同与异很值得一起坐下来探讨几番。而且今年上海书展较往年规模更大、活动更多,有很多新的特色与尝试,尤其是在当下电子阅读兴盛、实体书店也在不断壮大的背景下,或许也预示了未来图书出版和阅读的许多新态势,这些都让回顾及反思上海书展成为一件有益的事情。

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书

今年是上海书展举办的第16年,这一盛大的图书活动几乎已经成为上海文化个性的一个重要缩影。虽然上海一向被称为国际化大都市,但和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这些有着强烈国际范的书展不同,上海书展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接地气。

书评君第一天去的时候也惊叹了半天,看着从威海路就开始蜿蜒盘旋的人群在炎炎夏日里热火朝天地排队买票,不禁开始怀疑书展场馆是否可以容纳下如此多的人口。

尤其令书评君感慨的是,买票逛展的人多是全家出动、男女老幼、拖儿带女,就像过节一样。走在离展览中心很远的路上也会碰到一大家子的人询问上海展览中心怎么走。除了老人和小朋友,还有不少利用暑假或者周末时间赶来上海的年轻人。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1)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中国文学名著丛书”

进入场馆内,果然,平方米内的人口密度几乎已经接近饱和。不过大家似乎都在兴冲冲地奔赴一个又一个的展位,很多人会直接向展位的工作人员询问某本书,比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展位上,有读者问是否有《绿山墙的安妮》,在中版书房的展位上,则有读者询问凡·高的画册。

虽然人来人往看起来很混乱,但嘈杂中也有极其安静的场景。书评君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坐在轮椅里看书的老人,周围人流纷乱涌动、一片喧嚣,老人则一直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眼睛不曾有片刻疏离。

展位上书堆的高低随时在变化,工作人员也会及时增补书籍,但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还是能够反映图书的售卖情况。书评君用了三个半天的时间在书展暴走,最后两天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已经售空,书架或摊位上只留下几片空荡荡的方形轮廓。

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展位上,有一版今年新出的钱钟书《七缀集》,装帧雅致素净,很是可爱,但只剩下薄薄的几本,旁边厚厚的《民主四讲》则稍显寂寞。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展位上,一套今年刚推出的“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比起前几天也矮下去了几分,其中有几本卖得格外好一些。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一向是读者们的心头好,《物种起源》《爱弥儿》《悲剧的诞生》《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几本书的书堆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低了。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2)

“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

当然,各家出版社和书店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招呼大家买书。有些打出全场八折甚至五六折的诱人标语,有些推出限时五折优惠,还有的是限量签名图书出售,这样的书几乎是瞬间抢购一空,来晚的读者皆是抱憾离开,恨自己没有早来一会儿。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茅盾文学奖公布的同时就迅速将相关书籍摆放了出来,博集天卷也乘着《长安十二时辰》的东风在促销马伯庸的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则用好看的明信片给很多不错的书手写了推荐语,或是摘自书中的一段话,或是对书籍的简单介绍,对不晓得书中内容、逛展逛得眼花缭乱的读者很友好。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的手写推荐

童书区,最喧闹也最安静

书展中最喧闹也最安静之处其实在童书区。在“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的展厅里,随处可见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看着书的孩子们,有的是自己拿着本书避开旁人在角落里看,有的是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或者靠在一起看,还有的是大人小孩背对背、互不打扰各看各的,很是有趣。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包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童趣出版社以及“中国童书联盟”的各家童书出版社,以及很多新兴的童书品牌,博集天卷的小博集、后浪的浪花朵朵等等,几乎每一个展位上都挤满了大人和小朋友。

近年来表现很突出的中信童书在这次书展上推出了巴尼·萨尔茨堡的创意绘本系列,新经典的爱心树童书推出了吉竹伸介的好无聊啊好无聊系列,引来许多人的围观。

值得一提的是,外文书店的英文童书也格外受欢迎。书评君一眼看到大家都围在其中一个展位前,便不禁靠了过去。

原来是一套名为 A Photicular Book的书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套书是一本会“动”的书,有三个系列Ocean、Polar、Safari,每当你翻开一页,图片里的动物就能跟随你的翻页动作活动起来,视觉效果很棒,难怪会吸引小朋友大朋友们的眼睛。虽然这套书已经出版多年,在书展上也出现过多次,但一直很受欢迎。

即将于11月份举办的上海国际童书展

(CCBF)

也在书展悄悄露了一下脸。在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角落里,CCBF与光的空间合作展示了金风车奖得主作品、国际儿童文学新著、最新立体书等很多不错的童书。但老实说,书评君前两次转的时候根本没有发现这里,很多地方都被忽略,所以要想真正发现好书,不仅需要良好的体力,还需要一双善于捕捉细节的、充满好奇心的眼睛。

除了“国际童书嘉年华”展馆外,书展各处也有很多童书空间,比如新华书店的亲子共读新空间、陈伯吹童书屋等。

陈伯吹童书屋是上海书展每年展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保留项目,已经参展五年,今年提出了一个新主题——“未来阅读”。所谓“未来阅读”是什么呢?在未来阅读体验舱,很多小朋友都积极排队跃跃欲试,通过MR互动设备,便可以透过2018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驯鹿六季》中主人公的视角体验故事情节。虽然书评君没有亲身体验到,但看到小朋友们体验后都很兴奋。

除此之外,小朋友还可以将亲手涂色绘制的小动物通过AR扫描,将对应的英文单词投影到墙上,触碰墙上的单词,小动物们也会在墙上一一现身。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4)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展出书目

各个出版社展位上也有一些与成人图书并置的童书展区。像99读书人的“99 Kids”,上海译文的“译文童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童书区等等。

后者的展区聚集了一群小朋友和家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里有《一课一练》,惨兮兮的小同学们可能是被父母硬拉过来的。不过华师大的编辑们并没有在瞎糊弄小同学们,而是设计了很多趣味小题目,大家都解答得非常投入,书评君去的几次,总是能看到趴在桌上或者坐在地上绞尽脑汁思考的小朋友。

各地出版社各显神通

在上海书展的展览中心主会场,声势最浩大的便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今年是其20周年纪念,所以推出了许多主题书目和活动,上海人民、上海教育、上海古籍、上海辞书、世纪文景、上海译文、上海文艺以及学林、格致、故事会等出版社都参展,推出了许多重点书籍。世纪文景和上海译文是其中尤为有影响力的两股出版力量。

世纪文景推出过很多有意思的书系,比如托尔金系列就是文景一直在主推,今年文景出了插画师约翰·豪的两本新书《中州旅人》《神话与魔法》,与前几年的艾伦·里素描集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州插画世界。文景还和思南公馆一起举办了“中州旅人——约翰·豪艺术展”,很受大家欢迎。《小说药丸》的续集《故事药丸》也格外受到瞩目。

今年译文推出了很多珍藏纪念版书籍,比如纪念诗人惠特曼诞辰200周年的《草叶集》和纪念海明威诞辰120周年的《海明威文集》,以及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等。还有很多新书首发和阅读活动,比如村上春树代表作电声版发布会暨联合反盗版声明、“博尔赫斯的地图册——博尔赫斯和儿玉旅行摄影巡回展”、“挪威现当代文学译丛”等。今年挪威也将作为2019年法兰克福书展

(10月16日-20日)

的主宾国开展丰富的文化项目。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5)

上海译文村上春树的专柜

与世纪出版集团相邻的是上海高校出版馆,复旦、同济、上外、上海交通、上海财经、华东理工、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都各具特色。

其中,华东师大出版社平日重点推出的“薄荷实验”文丛、“轻与重”文丛、“独角兽”文库、“六点图书”等也都在书展上有大面积的展示,像“薄荷实验”今年新出的《人行道王国》《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市场在中国》《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等都有良好口碑。同济大学的展厅设计也很有特色,入门便是一面镜子,下面陈列着一系列有关上海主题的书籍和各类地图,还有德语书,很符合同济大学的气质。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6)

“轻与重”文丛

除了上海本土的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也都参与了上海书展,虽然没有太多的空间来搞展位设计,但循着踪迹前来选书购书的读者们几乎占满了每个角落。“主宾省”是上海书展的一个特色,2008年设立,和其他书展的主宾国有些相似。

今年上海书展的主宾省是四川省,四川的16家出版社、1家数字出版公司和文轩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集中参加了书展。四川出版集团还适时打出了年底“天府书展”的预告,与上海书展大大小小的活动相映成趣。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7)

四川展区

实体书店的创意空间和众多分会场

上海书展进行到中期,适逢第四届“最美书店周”在北京闭幕。在展览中心的品牌实体书店馆内,多家书店都参与了书展活动,如思南书局、方所、作家书店、钟书阁、字里行间、西西弗书店、博林书店、上海三联书店、杭州晓风书屋等等,虽然没有入选“最美书店”,但这些书店在现场搭建的空间却都独具创意。

思南书局的书展展位和实体书店的风格一脉相承,主色调采用的是深红色系,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和对面方所·和集的黑色系冷色调搭配,竟也格外具有美感,因此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书店内的书籍分类设计也比较吸引人,除了与伦敦书评合作而常设的专柜外,还有豆瓣高分、书展榜单、专柜图书这样的书架。

在这些书架上,书评君看到许多最近颇受好评的作品,比如《聊天记录》《乌金的牙齿》《辛格自选集》《泽诺的意识》《下一次将是烈火》等等。

而在对面的方所,虽然图书分类不像思南书局这么鲜明,但书评君一眼就看到了高高摆在展位上的《2081:冯内古特短篇小说全集》《五四运动史》《东京风格》等等,还有只在上海书展参加过一场活动的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焚舟纪》,看起来读者们对这些书也都很有热情。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8)

方所陈列的《2081:冯内古特短篇小说全集》《东京风格》《五四运动史》

在这些实体书店中,书评君想格外提一提国际馆的企鹅兰登书屋、现代书店和外文书店。企鹅兰登书屋的迷人完全是因为它的书,几乎所有的书都设计得很好看。

比如,今年企鹅图书带来了“卡夫卡的书信世界”英译全集,封面用“眼睛”这一既能带来亲近感又能制造被妄想症包围的恐慌的意象来表现卡夫卡,色彩鲜艳而具有魅惑性。还有“布纹诗歌系列”,包括华兹华斯、惠特曼、威廉·布莱克等11位诗人的经典作品,从精美的布艺装帧到复古典雅的封面图饰,再到充满韵律的音节与词句节奏,这套诗歌集从内到外都很让人喜爱。不过书展期间企鹅只选择了系列中的五本出售,特意来此找寻某本诗集的读者不得不遗憾地离开。

上海书展期间,历年“中国最美的书”也在大厅展出,这些漂亮的设计很能够展现实体书的魅力。8月14日,“中国最美的书”颁奖典礼也在上海书展举行,企鹅的这些也都是很美的书了。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9)

企鹅童书

现代书店和外文书店的特色是充满了各种英文袖珍图书、日本动漫书籍和杂志,让人看得爱不释手,书评君在一堆花花绿绿的杂志中随便一瞅就看到了汤浅政明、中村佑介、今敏等人的名字,相信喜欢日本动画的人会激动地停留在那儿,哪也不去了。

还有台版文学艺术类书籍也挺多,而这些书基本是在台版图书专区看不到的。说到台版书,展览中心有三个集中的区域,一个是实体书店馆的台版图书专区,一个是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的展位,还有就是这里,虽然不大,但别有乾坤。

另外,今年上海书展很重要的一个特色是分会场众多,虽然有不少签售活动安排在了展览中心,但更多的活动都在分会场举行。想想看,书展有1270场活动,全都在7天内举行,怎么可能逛得完?所以必须有所取舍。

今年也是上海书展首次在全国各地20多个城市设立分会场,上海100家,外埠50家,借力钟书阁、西西弗书店等全国性品牌连锁实体书店,上海书展的影响也在扩大。连锁书店的地域带动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与上海书展同期举办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也迎来了第九届,今年的主题是“家园”。思南文学之家、建投书局、作家书店、朵云书院、上海图书馆都是今年的文学周分会场,除了各种对谈活动,朵云书院和思南书局也会同期举办“家园主题展”。

除此之外,静安嘉里中心、光的空间、机遇中心等富有特色的书店空间也是书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朵云书院是一家新书店,与书展同期开放,建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52层。可惜书评君抽身不得,没有去这个“云端”书店参观,据说这个建在云朵上的书店也有三个很有特色的书区:“有态度的书架”“豆瓣高分图书专区”“伦敦书评书店专区”。此外,上海“中版书房”也是书展期间首次开业,在中国出版集团的展位上,也时时可以见到中版书房的招牌。

未来,纸质阅读还是去纸质化阅读?

书评君逛展的一个很大感受是,电子阅读甚至未来阅读在这些纸质阅读中有着很强的存在感。走在展览中心的书丛中,随处可见类似于数字出版馆、亚马逊kindle、喜马拉雅星空听书馆这样的独立于传统阅读区的展位,电子书、有声书、AR互动体验成为热门,直观展现了出版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线上线下的融合,在今年书展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出现了云会场。本届上海书展首次推出了手机端“移动书展”,读者能够在小程序内查询浏览书籍以及跟踪书展的千余场活动。

其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4年前就设立了数字出版馆,彼时数字阅读刚刚兴起不久,4年后的今天,数字出版对于各大出版社来说,分量越来越重。在今年的数字出版馆里,《追踪中国恐龙》《都市虫虫记》等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AR版科普书前围满了小朋友,对准书上的恐龙或昆虫,屏幕上就能跳出立体的图像。

书展期间,上海译文一连首发了《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冷酷仙境》《寻羊冒险记》《且听风吟》等九部村上春树代表作的电子书及有声书,电子书同时登陆亚马逊Kindle、微信读书、掌阅等平台,有声书在懒人听书平台首发。

截至目前,译文社已持有36部村上春树作品的数字版权。去年上海译文的《刺杀骑士团长》纸电同步预售上架,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位居畅销榜前列,这似乎也意味着编辑体系和理念的改造。

传统出版物之外,诞生于互联网环境的网络文学,早就走在了有声化的路上。阅文集团旗下有声化改编作品上架散发量已达一万余本,占国内有声阅读内容来源的半壁江山。书评君在阅文集团的展厅看到,《上海繁华》《中国铁路人》《相声大师》等书籍都被转化成了听书项目。在喜马拉雅星空听书馆里,也排满了听书的人群。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10)

喜马拉雅星空听书馆

书评君也说不好这一趋势究竟是好是坏,但这确实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看到上海书展如此热闹,大家对于纸质书的热情依旧这么高,也许人们对纸质阅读的隐秘激情终究是不会完全失掉的。

花样文创,阅读时代的新时尚?

今年适逢各种周年纪念,比如海明威诞辰120周年,博尔赫斯诞辰120周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等,各类展览庆祝活动也持续不断。

展览中心的国学馆特别安排了每天一小时的甲骨文VR体验专题活动,读者可以通过VR穿越回殷商时代,实现古文字沉浸式观赏和虚拟学习。“博尔赫斯的地图册——博尔赫斯和儿玉旅行摄影巡回展”在静安区文化馆展出,出版博尔赫斯作品全集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展览现场带来一个摆放着作品的“书房”以供读者翻阅。

上海译文还在静安嘉里中心策划了一个名为“日常之外遇见好奇心”的书展,有三件艺术家的作品展出,据说读者可以通过这三件艺术装置沉浸体验《挪威的森林》《夏洛的网》和《聊天记录》这三部作品。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11)

国学馆的《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丛书

此外,新星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今年都举办了《神秘博士》纪念活动。译林推出了《神秘博士》时光旅行派对,新星和“八光分”则在上海最高的书店朵云书院推出了“全职时空浪游者——神秘博士和TA的一切”分享活动,据说之后还会推出一本《神秘博士学》。书评君对此充满了热情,可惜并没有分身之术可以赶过去参加。

在这些活动中,中信的“大方文学节”创意别具一格。今年中信大方开了个大脑洞,在上海中海环宇荟构建了“一间做梦的房间”,经典文学文本《变形记》《月亮与六便士》《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梦”的形式被装进房间。配合这一创意,中信出版还发起了“大方采梦计划”,采集了翟永明、万玛才旦等多位作家的私密梦境,将这些梦放在“梦的扭蛋机”里,等待人们的偶遇。

书评君抽中了翟永明的梦,上面是一首写于1999年的诗:

“腾空时没有一片困倦/是因为 东风太急/陌生人站在面前/他们的眼球 在一个聚会中/滚上滚下 充满暗示/末日成为一道补品/被几个年轻女孩端来递去……当我被胀得全身通红/内核多汁而又疏松/我开始感到某个人山长水远/又有一些含糊的东西……”

嗯,这首诗很吸引人,和活动主题“感官文学”很搭配。听活动负责者说,之后的几期将会面向更多的人群,比如“快递小哥的梦”等等。此外中信还联合国内20家与出版相关的文创、生活品牌等办了一场文学市集,每一家都很有意思。

特别是一家叫做文字大药房的台北品牌,充满了各种细腻巧思。比如名字叫伟大的药瓶是苦涩的,名之为渺小的药瓶是酸的;还有一个药方抽签活动,问了问药房的工作人员,他们给的回答很有趣:厦门抽取最多的是“娱乐至死”,武汉是“想太多”,上海则是“发际线焦虑”……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12)

由《变形记》《月亮与六便士》《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改造的梦的房间。

说起来,今年展览中心也有很多文创产品的参与,比较有意思的是两个空间,一个是世纪文景的竹居空间,旋开一个盒子,就是一个未知的阅读可能。还有上海三联书店的“稻田里的书店”,以大米、蘑菇、绿豆苗、薄荷叶为元素,随处可见以稻米为灵感的设计:书店标识以散落的稻米粒为原型,以稻米粒的有机形态作为书架的装置,书架上种着菌菇、绿植,植物边上就是相关联的书籍。

上海书展搜罗数家文艺书店(暴走上海书展到处都是人)(13)

菌菇与书籍并置的“稻田里的书店”

未来书展的新可能

比较遗憾的是,今年还有一些很好的出版社和出版品牌没有来现场布置展位,比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三辉、中资海派、汉唐阳光、拜德雅、雅众文化、楚尘文化等等,不过这也并不影响上海书展读者的热情程度。

今年伦敦图书与荧幕周作为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合作伙伴,也参与到了上海书展的子活动上海国际文学周之中,不管是来自伦敦书展的参与者,还是参与过其他国家书展的作家,都对上海书展表示惊叹。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不住地惊叹:太神奇了。这是他有史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书展。

除了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氛围之热烈,上海书展近年来从兄弟书展借鉴而来的主宾省制度、书展参观动线设计、书展大厅设置文化展览、演讲签售隔离制度、分会场制度等也使得上海书展更加完善、多样,不过作为一个接地气的书展,上海书展的举办依然有更多的可能。

比如书展期间来到上海的日本出版人都筑响一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书展,对书展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在今年七月的东京艺术书展

(TABF)

上,都筑在邻近TABF展场的一家画廊办起了另外一个书展,为没钱或没被选的人开设的书展——穷人艺术书展

(Poormans Art Book Fair PABF)

,摊主均是来自日本各地的艺术家、作家和独立出版人。当然,这也跟中日两国不同的出版机制有关,在日本,自己制作的电子书也可以放到书展上售卖,而中国书展的卖书者都是出版集团。但都筑觉得,书展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尤其在这个快捷的电子时代,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这或许也可以作为我们日后策划书展的一点启示。

作者:杨司奇

编辑:李阳,西西

校对:薛京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