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劳动的古诗词(15首描写劳动生活的古诗词)
热爱劳动的古诗词(15首描写劳动生活的古诗词)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省。
-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此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人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人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此诗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绝体小,意象须集中,须使人窥斑见豹。
-
《农父》唐·张碧
运锄耕斸侵星起,垄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作者从现实生活的斗争中,摄取典型事件,通过讽喻的形式,加以生动的刻划,深刻揭露了 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不合理现象。
白居易的五言古诗《观刈麦》这样描写劳动:
-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中真切地描绘出割麦者辛勤劳碌的生活情景,浸透着对劳动者深切关怀和同情。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写自己从事躬耕,而且对劳动的意义提出了新的见解。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陶渊明 (魏晋)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此诗从对务农的认识开端,再总提岁功,点出秋获,接着写农作的辛苦,再转写避禄就耕的乐之所在,最后表示志耕不渝。通过对收稻感受的抒写,表现了作者的躬耕情怀,是颇能体现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与躬耕实践的典型诗篇。
劳动创造了美,美在劳动中产生古诗里的劳动是丰富多彩的,从古人的诗韵中,勤劳质朴的人们充满着对劳动的热爱,充满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古诗中的劳动,让我们在劳动中感受着快乐,收获着幸福,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智慧,劳动最光荣。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宋代·陆游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写下了《游山西村》:
-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