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服务下降(一天亏损上千万)
海底捞服务下降(一天亏损上千万)不过,这个声明并没有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甚至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个性化服务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是侵犯个人隐私就太过了。还有不少消费者觉得标签化行为本身就隐含着歧视,非常让人反感。之后,海底捞发布了公告,声称之前为了满足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会进行补充,但是早在2020年就已经明令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进行备注了。但现如今,海底捞似乎在追求服务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偏,越走越远。前段时间,就有网友爆料称,海底捞私下给顾客打标签,不但在会员系统里面标注顾客的喜好、就餐频率,还会详细地标注顾客外貌特征和是否喜欢在app投诉等行为。这个消息被曝光后,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新年伊始,不少公司都开始公布财报,把去年的业绩公开。
其中,海底捞的年报不太好看,公告显示,2021年预计净利润亏损38亿到45亿。平均下来,一天就得亏损上千万。亏损程度远比分析师们估算的3亿到10亿元多。
现如今,海底捞只剩下17.9港元/股,足足亏掉了一个安踏。
曾几何时,海底捞的服务主义就是业界标杆,很多人到海底捞消费,不光光是为了吃,更多是为服务买单。
但现如今,海底捞似乎在追求服务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偏,越走越远。
前段时间,就有网友爆料称,海底捞私下给顾客打标签,不但在会员系统里面标注顾客的喜好、就餐频率,还会详细地标注顾客外貌特征和是否喜欢在app投诉等行为。
这个消息被曝光后,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之后,海底捞发布了公告,声称之前为了满足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会进行补充,但是早在2020年就已经明令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进行备注了。
不过,这个声明并没有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甚至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个性化服务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是侵犯个人隐私就太过了。还有不少消费者觉得标签化行为本身就隐含着歧视,非常让人反感。
要知道,好的服务是为了让消费者更愿意来就餐,但是倘若服务过度,丧失了边界,反而会适得其反。
海底捞虽然因为服务好出名,但是并不应该为了追求过度服务,反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和必要的礼貌。
之前,金山词霸、墨迹天气等app就曾因为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侵犯隐私而被点名批评,而平台收集获取用户信息也被明令禁止。
海底捞此举无疑是触碰了大家的底线,让服务主义背上了“妖魔化”的名声。
不过,海底捞也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不妥,不但第一时间就澄清,并且表示已经明令禁止。
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大家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服务和隐私的要求也更高。
不但希望能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其实也希望可以得到隐私上的尊重。
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他们消费能力更高,对于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无论是从小的生活方式,还是工作的形式,都让他们更重视自我隐私,也希望私密性可以得到尊重和保护。
对于他们来说,宁可独自一人在不喧哗的空间安静享受美食,也不愿意听不认识的“第三者”琐碎的八卦。
真正用心的服务其实不应该去依靠所谓高科技标注,或许出发点是好的,但一旦被发现,消费者就会感觉自己的隐私都被暴露无疑,好像在裸奔,反而降低消费者的好感度和再次就餐的意愿。
很明显,海底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一度跑偏。
过去,海底捞凭借服务主义成功赢得火锅市场,甚至一度成为中餐企业的领头羊;但现在,海底捞却也因为服务主义被一再诟病,不但不少人称是大型社死现场,又被曝出侵犯隐私。
可以说,服务主义再也不是海底捞的万灵药。
不过,对于海底捞来说,这或许反而是好事。
中国有句谚语叫变则通,通则久,久则达。
这一次或许是新契机,海底捞可以借此彻底升级自己的服务理念和行为,或许还能重新回到巅峰。